改朝換代,是近年不少人圍繞香港樂壇的論述。聽眾的口味更多元化,為本地音樂開拓無限可能性,讓不同新勢力、新聲音得以進入本地樂壇的光譜,而R&B亦是其中一種。若你有聽過R&B新世代歌手Gareth T.的《Honest》,相信對Moon Tang這個名字不感陌生。Moon的獨特聲線,擁有一種讓你聽一次便難以忘懷的魅力;柔弱之中帶點慵懶、空靈,猶如在枕邊訴說故事,連她也將自己的音樂形容為「脆弱」。自言喜歡活在自己世界的Moon表示,「寫歌的時候沒有帶有太多目的,不一定要很多人聽到,只要自己喜歡就夠了。」

音樂伴隨成長
自小習慣獨來獨往的Moon,音樂成為了她的好朋友。帶領她接觸音樂的其中一個啟蒙,就是陪伴她成長的Disney Channel。迪士尼電影動輒就載歌載舞,令她以為這個世界本就是充滿音樂。閒時會與外傭姐姐你一句我一句地輪流唱歌,漸漸體會到唱歌的樂趣。直到升上大學後,認識到其他玩音樂的朋友,始發現音樂並非只有唱歌,擴闊了眼界,接觸到更多主流以外的音樂,同時開始探索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型。兩年前在慢慢摸索之下,偶然寫了自己的第一首作品,後來才慢慢學會如何分辨何謂寫得好或不好。「目前在創作上仍然處於學習階段,我會繼續努力和多聽其他人的作品,分析別人值得學習的地方。」

將創作視為寫日記 梳理思緒
對創作人而言,靈感就如每一件作品的原材料,轉眼即逝卻彌足珍貴。「我的靈感源自日常生活不開心的事情,因為小時候習慣獨處,沒有人可以分擔苦與樂,所以腦海裡經常上演小劇場,而現在就會將想法轉化成歌曲。」因此不難發現,Moon的歌曲或多或少帶點落寞之感,例如《Dear Moon》寫自己向月亮傾訴心事、《Get Lost》寫不知自己何去何從的心情,歌詞直白卻細膩。
因為音樂為她帶來快樂,所以繼續做音樂。Moon覺得她很多時候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但同時有很多想法。對她來說,音樂是抒發自己想法的渠道,她自言不懂如何清晰地表達自己,腦海裡經常雜亂無章,而寫歌就像寫日記一樣,可以幫助自己梳理思緒。她笑言自己反應緩慢,「例如我今天做完訪問,今晚臨睡前就會因為答得不夠好而感到懊惱不已。但寫歌可以讓我總括自己的想法,而平時也會將腦海裡的想法寫下來,再將它變成歌詞和旋律。」Moon直言創作最具挑戰性的部分是填詞,她形容填詞就像計數和砌積木一樣,需要砌出合適的字數和字句並非易事。

「脆弱的治癒系」
訪問期間她以輕柔的聲線分享自己的想法,言談間不時露出害羞靦腆的表情,和她的音樂一樣,細膩而溫柔。倘若要用一個詞語來形容自己在音樂方面的特色,她會選擇「脆弱」,她形容「自己本身很脆弱,所以唱歌都比較脆弱。」
外界一般對於Moon的印象是治癒系的唱作歌手,但她表示,以前唱歌只追求很高音、音域很廣,有如「天后級」的天籟之音,她笑稱「長大後才發覺原來只是奢望,根本做不到天后。」由享受在台上唱歌給觀眾聽,變成躲在房間裡唱給自己聽,她發現唱歌是自我治癒的過程,但她從來沒有想過唱歌要達成諸如治癒全世界般的宏願,只是在「誤打誤撞」之下幸得聽眾的欣賞,「寫歌的時候並沒帶有太多目的,不一定要很多人聽到,只要自己喜歡就夠了。」Moon坦言,很少會想為聽眾帶來甚麼,也沒有特別想傳遞的訊息,她覺得聽眾所得到的就取決於他們對歌曲的詮釋,「他們聽歌時得到甚麼就是甚麼。」

「支撐主流文化的subculture」
近年樂壇百花齊放,主流和非主流之間的界線已經逐漸模糊,為廣東歌開拓了更多可能性,Moon也樂見這個現象。她表示,以前自己和身邊的朋友都不太留意廣東歌,覺得廣東歌千篇一律,「小時候我也曾經問過父母『為何廣東歌往往都是圍繞那些主題,連聲線都十分相似,沒有新意。』但現在本地樂壇多了不同類型的音樂,也吸引了更多人留意本地音樂,變相令我可以繼續做自己喜歡的音樂,並且持續地繼續做下去,不會像以前一樣無法以音樂維生。」目前為止,Moon推出的歌曲和翻唱曲都是以英文為主,不過她亦希望未來有機會唱廣東歌,「但廣東歌的歌詞高深得多,因此暫時沒有填詞的打算。如果寫到一首適合用廣東話唱的歌,我也不會抗拒。」談及與其他音樂人合作的計劃,她明言自己也想在不同音樂人身上學習,不過暫時想先修煉好自己的音樂造詣,「直至有一天當自己可以控制自如的時候,我會再請教其他我所欣賞的音樂人。」
Moon自言,自己在樂壇的定位是「subculture的support」,她認為主流文化也需要一個好的次文化去支撐。「我覺得只要我做好自己的音樂,我可以擔當這樣的角色,我從來沒有視打入主流為目標,或成為很搶眼的焦點,我相信我有自己的價值。至於再長遠一點的目標,就是希望不需利用音樂賺錢,我也希望可以投資其他事業,例如開店售賣自己的二手衣服、煮食等,發展自己興趣。」
Moon下個月將久違地推出新歌,她透露新歌會是「開心的傷心歌」,內容是關於自己和身邊的人,將會帶來別開生面的新嘗試,有別於以往的acoustic曲風,樂迷不妨拭目以待。

Text : Jenny
Photo : N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