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標籤: NASA

展覽

中環重現「登月現場」! 紙板搭建NASA控制室 以黑色幽默思考背後真相

1969年7月,人類首次走下太空船,踏到月球的土地上。當時太空人杭思朗的經典名言「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至今仍廣為流傳。而隨著美國月球探測「阿波羅計畫」的中止,人類就再沒有登陸過月球。也因此,在這半個世紀間,美國的登月計畫被不少陰謀論者視為騙局,儘管各種質疑都被科學理論一一推翻,但仍是有人認為美國偽造了人類登月。見此,美國藝術家Barminski就決定以黑色幽默的手法來呈現這個爭論不休的議題。

這個8月,他在中環JPS畫廊帶來「Moon Lands On Man」展覽,以擅長的紙板雕塑藝術設計出一間販賣宇宙主題系列模型的童真玩具店,販售著各種仿星球大戰、超人等的玩具模型。然而童真的背後,是Barminski搭建的實境阿波羅11號控制室、和幻想的陰謀論者心中的登陸月球拍攝現場。整個展覽如幻似真,目的就是要讓觀展者在真實與虛假間思考真相。

美國藝術家以紙板雕塑搭建想像中的登月現場。

在「Moon Lands On Man」展覽中,首先看到的會是一個充滿童真的玩具店,玩具店裡的玩具,是Barminski以紙板雕塑製作而成,其中有球星大戰系列,也有機動戰士高達、有超人等,這些都是人類對於太空的遐想而創作出來的作品;店內也有陳列不同的宇航服玩具與以假亂真的航天雜誌,充滿玩味。不僅如此,就連玩具店內用來陳列商品的貨架、閉路電視、懷舊電話,全都是以紙板製作。

展場第一站的玩具店,店中陳列各種充滿童趣的玩具。
店內的玩具都是Barminski以紙板雕塑製作而成。

探訪美國國防部禁區 揭開登月「秘密」

正當大家還沉浸在這充滿童真的玩具店時,可能還不知道玩具店職員專用通道後的「國家機密」。在職員專用通道盡頭,Barminski帶大家來到阿波羅11號的控制室。還無疑問,整個控制室一樣由紙板雕塑搭建,從室內的機器到滅火器、飲品、點燃的煙。控制室內的螢幕播放著登月的片段,牆上掛著Barminski的畫作畫著前美國總統甘迺迪和太空人米高哥連斯等人。

阿波羅11號的控制室內,播放著登月的片段,牆上掛著Barminski的畫作。
滅火器、閉路電視、電腦,眼見的事物均由紙板製成。

當你以為這就個地方就是所謂的國家機密時,殊不知推開控制室裡寫著「ON AIR」的門時,會看到一個更令人震驚的「真相」。門內是國防部禁區「51區」,而內裡正在進行的是一場登陸月球的拍攝。導演凳、扶梯、燈光、攝影機,你會一時間無法分辨這是月球上的拍攝現場還是陰謀論者口中的作假現場。

再深入展廳,來到國防部禁區「51區」。
可以看到這裡正在進行一場登陸月球的拍攝。

對此,藝術家Barminski是這樣解釋的。展覽中的紙板藝術品既真實又虛假,這取決於觀賞者的期望是甚麼。當你認為眼前的是「真實的星球大戰玩具」,那它就是假的;當你認為眼前的是件藝術品時,那它就是真的。Barminski想讓大家欣賞這些有趣的藝術創作的同時,也盡量去關注、思索社會上各種議題的脈絡與「真相」。

Barminski解釋,事物的真假取決於觀賞者的期望。

「Moon Lands On Man」展覽

日期:即日至9月17日
地點:中環皇后大道中15號置地廣場中庭2樓218-219號舖(JPS Gallery)

Photo:由主辦單位提供

本地遊蹤

8月「鱘魚月」|全球各地 出現超級月亮天文奇觀

今年的8月,是個特殊月份,將同時出現特別的天文奇觀。大家於晚上半夜抬頭望天,或許會看到比平常更大更光的月亮,此現象被稱作為超級月亮(Supermoon)。而同時出現罕見藍月(Blue Moon),外加英仙座流星雨,而昨晚8月1日,「超級月亮」從東南方升起時,全球觀星愛好者也紀錄了這刻罕見的天文奇觀。

它的形成並非偶然,根據 NASA天文研究顯學家表示,由於月亮環繞地球旋轉的軌道是橢圓形,因此到了某些時候,會比較靠近地球表面。而當月亮在最接近地球的 90% 範圍內時,就會形成「超級月亮」,大概比普通滿月光亮 16% 和大 7%。NASA剛剛也發布超級月亮照片:「嘿,月亮,你看起來很飽…… 在接下來的三天裡觀賞被稱為『鱘魚月』的八月滿月。」

NASA (圖片來源:NASA)

據美聯社報導,鱘魚月是今年距離地球第二近的超級月亮,昨晚大約7點左右,當滿月升起時,看起來比平常更接近我們,凌晨1點左右,鱘魚子月將到達天空最高點子午線,然後向西南方向移動。預計,它會在第二天早上7點25分左右落下。

而香港各區也有居民拍攝到超級月亮,其中包括坪洲居民拍攝了於離島欣賞滿月的美。

8月的滿月又稱「鱘魚月」

8月之所以被昵稱為「鱘魚月」,是因為通常八月是北美捕獲鱘魚的最佳時期。鱘魚是一種在北半球部分地區瀕臨滅絕的大型魚類,可以被做成魚子醬。在英國,根據當地的法律,英國水域內的所有鱘魚都屬於皇室財產。

坪洲居民拍攝的滿月。(圖片來源:坪靜生活)

下次要等到 2037 年

這是自2020年代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迎來超級月亮。最近的一次出現是在2018年,下次預計要再等14年(即2037年)才會發生。根據多年統計顯示,一年內通常會出現至少 3 至 4 次超級月亮,但要在同一個月之內出現超過一次,則十分罕見。而下一次滿月將於本月31日出現,同一個月的第二個滿月會被稱為「藍月」(Blue Moon),並非指月亮真的變成藍色。

更有意大利天文學家 Gianluca Masi 就這次罕有現象表示,下一次同月出現超級月亮兩次,至少要等到 2037 年。因此他開設了一個名為「虛擬望遠鏡計畫」(Virtual Telescope Project)的活動,並在兩次超級滿月出現期間,直播整個過程,讓世界各地的天文愛好者,都能夠共享這天文大事。

攝於雅典(IG@insiteimage)
攝於雅典(IG@insiteimage)
攝於西雅圖(IG@siglivetoeat)
攝於吉隆坡。(IG@rj.rongjie)
(IG@rj.rongjie)

Text:Twinkie
Photo:坪靜生活、NASA、IG@siglivetoeat、IG@rj.rongjie

攝影, 藝文創意

夢幻絕美!NASA發布太空望遠鏡新照 「創生之柱」影像

美國太空總署(NASA)近日公開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捕捉到「Pillars of Creation 創生之柱」的壯麗奇觀,這是由星際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巨型柱狀體,裡面布滿正在形成的年輕恆星,像科幻電影的感覺,十分夢幻!

「創生之柱」在距離地球約6,500光年的巨蛇座鷹星雲(Eagle Nebula)之中,在影像中的這些柱狀結構是由氫分子和塵埃組成,而氣體與塵埃中正在創造新的恆星,其名稱也是來自於此,過去就曾拍攝過這個區域,並且成為了當時最著名的十大照片之一,聲名鵲起,同時也因爲獨特的樣貌在全球引起熱議,造成了現象級的文化影響。

NASA公開韋伯太空望遠鏡捕捉到「Pillars of Creation 創生之柱」的壯麗奇觀。
左圖為NASA 2014公布的「創生之柱」照片,右圖為最新2022年10月19日公布、由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創生之柱」照片。
(圖/美聯社)

為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創生之柱」的構造,韋伯太空望遠鏡利用近紅外相機(NIRCam)拍攝,讓天文學家對該區域進行更仔細的新觀察。

今次用更加清晰的角度捕捉到了「創生之柱」的照片,讓我們能再次窺見這壯闊的柱狀星雲,而照片中熔岩般波浪狀的紅線,NASA 表示在邊緣處呈現波浪狀的樣貌是因為氣體塵埃中形成的恆星正周期性釋出超音速噴流,在與物質雲相撞後,造就了如今的狀態,而相較於過去所有的紀錄,本回整個太空中的細節也被保留,值得科學家們深入研究觀察。

「創生之柱」距地6500光年

而大家可看到鷹星雲的「創生之柱」之所以會發亮,是因為鄰近巨大恆星發出強烈紫外線,照亮「創生之柱」的能見度,否則「創生之柱」也會因為輻射而徹底從我們的目光消散。然而,這也不代表「創生之柱」一亮,我們就可以及時捕捉到畫面,畢竟這次能目睹到是因為韋伯所偵測到的光是6500年前所發出。每一張影像都是一項新發現,每一個太空望遠鏡畫面都是難能可貴。

圖片來源:NASA/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