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創意, 藝文創意 - 其他

月球上的美術館!3萬名藝術家作品 計劃送上月球保存

傳說中嫦娥偷吃仙藥後飛上月亮,從此跟丈夫后羿天地分隔,與玉兔同住在月宮之中。但你又有否想過,在現實中,原來藝術品也可以被送上月球,在宇宙間作永久保存!

加拿大物理學家、作家兼藝術收藏家Samuel Peralta,近月開啟了《月球法典》(Lunar Codex)計劃,打算將來自世界各地、超過3萬件藝術品,在往後的18個月分批送上月球,構建一個月球上的美術館。

加拿大物理學家、作家兼藝術收藏家Samuel Peralta。

月球上首批人類藝術品

Samuel Peralta不是首位想將藝術品送往月球的人。早於1969年11月,阿波羅12號升空,美國太空人第二次登月。於返航期間,當時的《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刊登了以下消息——「一張名為「月球博物館」 (Moon Museum) 的陶瓷晶片,已被悄悄留在月球上。」雕塑家Forrest Myers 聲稱自己在1.9X1.3cm的小型晶片上,以雷射雕刻了Andy Warhol、Robert Rauschenberg、David Novros等6位知名藝術家的作品,並把它貼在登月艙「無畏號」 (Intrepid)的腳架上。最終,晶片隨著登月艙一同留在月球表面,而6位藝術家的作品,亦正式保存在月球之上。

「月球博物館」 (Moon Museum) 陶瓷晶片想像圖。(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作品總數可達10萬件

至於這次的《月球法典》計劃,源自Samuel Peralta希望把自己撰寫的科幻小說作品送往月球的想法。而於疫情期間,畫廊、博物館等空間需要封閉,藝術家們因而失去了展示作品的空間,於是他想到把其他人的藝術作品也納入登月行列之中,希望透過計劃在黑暗時期中傳播希望,將藝術注入月球。他目前蒐集了來自157個國家、逾3萬名藝術家的作品,涵蓋了攝影、畫作、雕塑、書籍、電影和音樂等,估計總數可達10萬件。

納米膠片磁碟上的科幻小說——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基地系列。

存放在4個時間膠囊之中

《月球法典》的作品,經數碼化處理後,將被雕刻在納米膠片(NanoFiche)之中,再存放在4個時間膠囊之中。納米膠片輕身、耐用,且能在極端環境中保存數據長達上萬年 ,在8.5X11寸的面積上,能刻出150,000頁的文本。作品圖象解析度高,只要放在顯微鏡下,就能清晰閱讀。膠囊將放置在防護盒裡,並透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商業月球負載服務」(CLPS),分批送上月球。

納米膠片上的作品圖象,在顯微鏡下能夠清晰欣賞。
藝術作品被雕刻在只有一豪子大小的納米膠片上。

被雕刻在納米膠片上的藝術作品。

收錄烏克蘭藝術家作品

在計劃眾多的藝術家作品之中,最年輕的是年僅11歲、來自加拿大的年輕女詩人Mazzy Sleep;而烏克蘭藝術家Olesya Dzhurayeva,在俄烏戰爭後便逃離了基輔。她以烏克蘭黑土創作的版畫作品、故事也會被送上月球,並於宇宙中保存。

Olesya Dzhurayeva以烏克蘭黑土創作的版畫作品。(圖片來源:IG@olesyadzhurayeva)

Olesya Dzhurayeva的作品。(圖片來源:IG@olesyadzhurayeva)

美國畫家Heather Brunetti的畫作“Pearl” (2020),也會被送上月球。(圖片來源:33 Contemporary Gallery)

Text:Onyx
Photo:Lunar Codex、IG@samuelperalta_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