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兒童節在4月4日,但世界各地的兒童節並沒有統一的日期,例如中國是6月6日、日本和韓國是5月5日、美國是6月第2個星期日、德國在9月20日等等。想不到在NFT世界裡也有兒童節,而今年訂下的日子就是今天!由於愈來愈多小朋友參與NFT製作,部分作品更非常出色,於是去年6月13日首次訂立了NFT Children’s Day,目的是鼓勵更多小朋友加入創作NFT。今年的NFT Children’s Day則訂在6月22日,大家不妨應應節,欣賞一下小朋友的NFT佳作。至於本身也是人母的本地時裝插畫家Joe Lam,同樣趁着這個日子推出她與子女一起製作的親子互動NFT系列–「Everyday is chill out day Kids Collection」第二階段的作品,當中包括她與孩子們的日常互動,相信會引來無數家長的共鳴。
「Everyday is chill out day Kids Collection」整個系列共有「A-Z」合共26個NFT作品,分成兩個階段發行。首階段「A-M」13個NFT已於4月率先面世,而今日將會推出「N-Z」其餘13個NFT。透過在孩子身旁的觀察,Joe Lam把自己與子女的互動,以悅目可愛的繪圖製成GIF,與孩子的聲音共同創作及演繹,這一系列的NFT記錄着生活的有趣片段與珍貴時刻。
不過,雖然觀塘人多又渾濁,但 Breadpoon 在熟悉觀塘過後,竟發現這個地方也有很多可愛之處。「觀塘很多主要道路都用後巷貫通,而平常的道路卻都擠滿人,因此,如果你熟悉觀塘的話,橫過後巷,你便可以避開擠迫的人群,更快速到達目的地。」她說。Breadpoon 創作了 “Anti-Gravity”及 “The Backstreet Time Tunnel” 兩幅作品,以色彩鮮明的用色及可愛的畫風,分別表達了她乘坐巴士到觀塘上班時,在龍翔道上狼狽的畫面,以及她對觀塘後巷的感覺。
NFT在全球掀起熱潮,愈來愈多品牌及企業推出專屬NFT。最近,滙豐贊助K11 MUSEA舉辦NFT展覽,展出一系列頂尖的 NFT 數碼藝術作品,其中包括「創富如畫」(The Art of Progress))以及「豐盛的編織」(Threads of Life)。前者糅合數碼技術、大數據及創新藝術,以山巒起伏呈現恆生指數走勢;後者的創作靈感來自滙豐歷史檔案中的昃臣掛毯,各種動物花卉讓人賞心悅目。另外,現時匯豐總行大廈外牆現已化身為全港最大型戶外NFT展廊,大型的顯示屏上有各式各樣的NFT展品,大家經過時不妨抬頭看看,細心欣賞不同的NFT。
近年多了關於視覺文化的討論,但箇中定義該如何了解?每隔兩個月舉辦一次的「眾說視覺文化」講座,邀來藝術家、創作人、設計師等分享他們對視覺文化的看法,並探討當中的重要議題及可能性。在新世代,數碼文化大行其道,新藝術形式(如NFT)和發佈平台(如元宇宙、OTT串流媒體服務)顛覆了傳統的藝術收藏和展示方式,在「博物館與數碼文化:一個充滿生產張力的領域」中,多位亞洲藝術機構策展人將分享他們追趕數碼潮流的專業見解。其他講座包括「透過虛擬展示孕育嶄新電影文化:Watch and Chill個案研究」和「《摸魚行大運》藝術家」等,有興趣謹記準時登記。
NFT與Bitcoin(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不同,只因每個NFT均是獨一無二。NFT作品發行後便不能更改創作者資料或創作日期,每一個作品能確保得到最佳的版權保護及尊重,而佳士得及蘇富比拍賣會亦已接受拍賣NFT藝術作品。截至目前,2021年初的佳士得拍賣會中,加密藝術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以 7000 萬美元天價成交,創下 NFT 藝術市場最高價,吸引更多藝術家投入NFT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