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創意

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率先公布! 91歲胡楓獲頒「終身成就獎」

香港電影金像奬將於4月16號星期日晚舉行,今日便率先公布兩項殿堂級榮譽獎項,其中包括「終身成就奬」得主「修哥」胡楓先生! 修哥自1953年出道後片約不斷,縱橫藝壇七十載屢創演藝紀錄。金像獎專訪中談到「怎樣為之一個好演員?」修哥說「好演員要準時,導演要求的都要做到足,不怕辛苦、不怕捱夜、不怕蝕底!」短短的答案濃縮了修哥70年演藝工作的經驗,份量十足!

另一項榮譽「專業精神奬」頒予兩位資深影評人羅卡先生及石琪先生,表彰他們超過半世紀為香港電影壇作出重大貢獻。

出道即擔任男主角

胡楓本名胡繼修,圈中人暱稱「修哥」,他自1953年出道後即片約不斷,縱橫藝壇70載屢創演藝紀錄。七十年前,胡楓中學畢業剛剛一年任職文員時,他到大成電影公司應徵當演員,翌日即接獲通知,被取錄當上男主角,首部擔綱的電影是愛情喜劇《男人心》(1953),可說是「群星拱照新人王」,合演的都是當時得令的紅星,包括「花旦王」芳艷芬、「丑生王」梁醒波等。

修哥早年主演的電影女主角包括芳艷芬、白雪仙等,而羅艷卿、鄧碧雲、于素秋、吳君麗、白燕、小燕飛等當時得令女星也曾飾演過他的愛人,到六十年代,陳寶珠及蕭芳芳均曾與修哥搭檔。除了女明星,修哥亦曾與不同男明星拍檔,經典喜劇《難兄難弟》(1960年)中他就與謝賢合演舊同窗兼「死黨」,令他被冠以「百搭小生」美譽。

曾參演超過百部電影

修哥入行後,為自己取「楓」字為名,70年來在娛樂圈中一直「長紅」,演出超過百部電影,至今依然活躍,深受不同年齡的觀眾愛戴。修哥曾參演超過百部電影,上世紀50至70年代的粵語片一線女主角幾乎都曾跟他合作過。

當年港產歌舞片興起,舞藝精湛的修哥曾與蕭芳芳合演跳舞場面駕輕就熟,自此有「舞王修」之美譽。他雖然從未出版過個人唱片專輯,卻多次於香港體育館(紅館)開個人演唱會,去年九旬高齡仍然在紅館台上又唱又跳。

專業精神獎得主:羅卡先生及石琪先生

羅卡(左)及石琪先生

羅卡 研究及紀錄香港電影

羅卡本名劉耀權,人稱「卡叔」。他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加入《中國學生周報》主編電影版,介紹世界電影潮流與電影理論,評介冷門的外國藝術電影,同時對本地國、粵語片的動態亦有所關注。早在「香港國際電影節」成立之初,羅卡已有份參與籌劃節目,到了九十年代他正式為「香港電影回顧」部分任節目策劃及編輯。2001至2005年間,羅卡為當時成立不久的「香港電影資料館」擔任節目策劃,舉辦了一連串回顧節目,拓闊觀眾對香港電影歷史的認識。

羅卡歷年來編著有關電影研究的作品,是他個人在不同階段的文字紀錄與反思。他多年來亦參與製作一些跟電影、文藝歷史相關的紀錄片,而最新與王茵茵合導的《聲影路》(2022),更是他個人的生平回憶。

石琪 六十年來一直振筆疾書

石琪,原名黃志強,十七歲時投稿電影版被退回,卻收到羅卡回信,鼓勵繼續寫作。石琪自言「這封信影響了我的一生」,由此開展其影評生涯,六十年來一直振筆疾書,每日一篇,從不間斷,堪稱香港影評界的健筆。

石琪每天看戲寫評論,廣泛涉獵古今中外不同類型的電影,為其他報刊撰寫影評。他曾參與「香港國際電影節」、「香港電影資料館」等種種電影文化事業的建設,評論時保持一貫公允持平立場,深得電影業界與讀者的尊重。筆耕超過半世紀,隨着報章影評專欄式微,石琪與時並進,改為網媒撰文,至今依然在個人網上平台「石琪影藝談」以通俗淺白、生活化的文筆與大眾讀者分享觀影心得。

Text:Twinkie
Photo:香港電影金像奬 Hong Kong Film 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