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標籤: 飲食文化

專訪, 展覽, 藝文創意

歐陽應霽研究港式俚語 漫畫展成為飲食文化檔案

最近,香港資深漫畫家、作家、飲食文化研究人歐陽應霽帶來具話題性的個展「Sik Zyu Soeng 食住上 —— 應霽搵食漫畫展」,他精選36句與「食」相關的搞鬼俗語,配以生動詼諧的單幅手繪漫畫,並創意地標註俚語的香港粵語拼音和聲調,以語言及藝術角度,讓大家重新認識粵地豐富的人文面貌。

飲食與日常生活

2022年,歐陽應霽開始策劃個人漫畫展,為何今次會再做飲食文化主題?還把漫畫展延伸,變成一個飲食語言文化檔案,全源於去年的一個頓悟,「食是我們最基本的需要,與日常用語的關係十分密切。當我翻看粵語辭典,發現與食物、煮食有關的俚語,加上近代常用語,如打爛沙盤問到篤,火都黎埋 ,竟有300多句。」於是歐陽應霽決定把它們全都畫下來,成為一個完整的檔案記錄。

粵語俚語與漫畫

粵語歷史悠久,用字生猛有趣,貼近日常生活,此次整理出幾百句俚語,用單幅手繪的漫畫形式,將語言躍然紙上。其中最為人熟悉的俚語,例如:「偷食唔抹嘴」、「扮豬食老虎」、「擔櫈仔食花生」、「食飽無憂米」等。

把俚語的意思以漫畫表達是更大的挑戰,也需要作不少搜集:「廣話拼音有很多版本,最後我選了『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這是1993年製訂的粵語羅馬化拼音,已得到政府及學界的認同。」更特意在畫作上添加粵語拼音,為了做到更仔細,將俗語的香港粵語拼音也創意地標註九聲,輔似細小的粵語正寫,營造充滿動感與聲韻的畫面,讓不會廣東話的觀眾亦能嘗試唸出文字。

突破自己的作品

突破創作從來也不簡單,歐陽應霽一貫的作品都以單色調為主,今次的漫畫作品首次挑戰不同尺寸、用色,也經過不斷重來和嘗試,歐陽應霽也笑言:「今次我真係癲咗——咁大個仔未試過一口氣畫36幅2尺乘3尺嘅畫,未試過用咁多acrylic,未試過用咁多熒光色同金屬色,未試過個幾兩個月Energy Level 一直咁高,未試過去到尾連續通頂兩晚⋯⋯」

今次可看到不同視覺的組合,也保留漫畫色彩,就如多層次上色的層疊,就像我們的歷史飲食文化,一層層的進程。其中一張搶包山表達了香港人都是「食住上」,不是真正節慶的搶包山情景,就像社會上一直變化,其實大家背後有很多掠奪、佔有。利用輕鬆有趣的方式去紀錄,對於近年環境轉變、傳統飲食文化消失:「與其總在慨嘆傳統消失太可惜,不如關注自己當下能做甚麼。」今次歐陽應霽把這些想法,毫無保留地表達出來,畫作中不少細節畫面,就讓大家去慢慢發掘這些共鳴位。

建築師高浚明(Anthony Ko)作展覽設計,在PMQ味道圖書館的三個館藏空間單位內,以木梯改裝為畫作的框架,與展覽題目「食住上」作呼應,將不同主題的作品展示於各個空間。

Sik Zyu Soeng食住上——應霽搵食漫畫展
日期:即日起至4月11日
時間:11:00 am 至 6:00 pm(每逢星期一閉館)
地點:PMQ元創方味道圖書館(B座5樓H504)
費用:免費

Text:Twinkie
Photo:Tantan、部份由主辦單位提供

夠Green

告別微塑膠 不用茶袋的環保茶包

把茶包放進杯子裡,再注入熱水,一杯香氣宜人的茶湯就沖泡完成,既方便又快捷。然而,這些即沖茶包經丟棄後,不但難以自然分解、影響環境,還可能會令人喝下大量的微塑膠。為了減少塑膠污染,兼大家不喝下塑膠,印度Woolah Tea 推出了一款名為「Truedips」的「裸裝」茶包,在不使用塑膠茶袋的情況下,也能讓大家喝下一杯「走塑」好茶!

塑膠茶袋 無法自然分解

全球人類每年會喝掉 602 億杯茶,其中 96% 的人都是使用茶包。然而,在市面上販售的即沖茶包當中,大多會添加一種名成聚丙烯(PP)的塑膠成分來製作茶袋。這些塑膠茶袋無法於大自然中完全分解,難免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

沖一杯茶 釋出116億個微塑膠粒

此外,根據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一篇醫學期刊報道指出,一個浸泡於攝氏95度熱水之中的塑膠茶包,便可釋出約116億個微塑膠粒。意味著當大家品嘗一杯熱茶的時候,分分鐘會把16微克的塑膠喝下肚裡,並在身體堆積,長久下去或會對健康構成壞的影響。

「裸裝」茶包 增加阿薩姆茶農收入

有見及此,希望讓茶葉能更健康、方便地飲用的Woolah Tea,便摒棄一般茶包常會使用的塑膠茶袋,反而把有機的原型茶葉包覆、壓製成體積細小的「Truedips」茶包,大家在沖泡茶包時,茶葉還會逐漸展開,形成出獨特的美態。與茶包沖泡的茶相比,「Truedips」茶包的味道較不苦澀,由於是以原型茶葉沖泡,茶味會較為香濃,一個茶包即使沖泡至少2次也不成問題。至於茶包中的茶葉,大部分是採摘自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Assam)邦,當地氣候涼爽,適宜種茶,故是當地最大的茶葉產區。Woolah Tea希望藉著「Truedips」茶包,增加阿薩姆的茶農及採茶婦女的收入,在做生意之餘也能回饋當地社區。

「Truedips」茶包甫在2020年於印度推出時,已大受當地人歡迎。現時共有白茶、紅茶和不同口味的綠茶供應,並正計劃進軍歐美及中東市場,希望還更多人喝到健康又環保的阿薩姆茶。

Text:Onyx
Photo:FB@woolahtea

專訪, 藝文創意

「皇仁仔」裸辭創業 開全港唯一罐裝手工汽水廠 釀造新潮精品汽水

經過某超級市場,偶然間在貨架上看見了一罐奇特的飲品,矮罐上是香港懷舊的海報設計款式,然後寫著耐人尋味的口味和名稱,就連其釀造地,也是一個特別的地方。乍看之下,就像是一款用來整蠱的汽水。只是有幸聽過這矮罐背後的故事,才知道一罐罐新奇的飲品,並不是一時興起的惡搞,而是一道嚴謹有序的製作。研發、生產、設計、宣傳,由零開始一步步完成整道工序的,是中學已相識的Adrian、Edward和Benjamin。三人在去年5月成立自家品牌「閣樓釀造」,在觀塘某處的閣樓中,釀造出驚喜。

中學已相識的Adrian、Edward和Benjamin(從左至右),在2022年5月成立自家品牌「閣樓釀造」。

工程師裸辭 開廠做汽水

二話不說便買了幾罐閣樓出產的精品回家,一路上,突然記起年初聽來的「閣樓釀造」的故事。在「閣樓釀造」之前的是間名為「Hong Kong Cannery」的罐裝汽水代工生產廠,由Adrian和Edward兩人於2021年初創立,在香港手工啤酒大行其道的環境下,專做啤酒以外的飲品。如此偏鋒的做法,除了是想試試看,這一塊當時在香港似乎還未存在的市場是否可行,也是兩人創業的初衷。「不想維持現狀,做些人人都一樣的事情。」Adrian本是地鐵工程師,不甘於這份平凡穩定,在透過從工程師轉職做啤酒廠的Edward接觸到這一行後,便一起討論起這門生意。在對市場的研究和計算後,兩人毅然打破平凡,裸辭創業。

一開始名為「Hong Kong Cannery」的汽水廠專做代工生意。

開公司的第一件事,當然就要找個總部。兩人花了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才在觀塘找到了一處心儀的工場,而這裡,也將成為他們日後自家品牌的標誌地。有了工場,再來就是機器。因應場地、樓底限制和廠商一起設計的機器送抵後,卻因疫情而影響到安裝人員的安排。不想耽誤進度,同是工程出身的兩人就自己動手,學習組裝、焊接、駁電線,一手一腳砌出自家的生產線,「還好能夠運作。」2021年9月,「Hong Kong Cannery」正式生產了第一罐產品。最初代工生產的商業模式雖然比較被動,但也因為全港幾乎只有這一家專門生產手工啤酒以外的罐裝飲品廠,令他們很快就找到不同類型的客戶,嘗試各種市面上沒有的新產品,例如檸檬咖啡、菠蘿咖啡。短短幾個月就已經生產了4、50款飲品。

廠內生產線的設計和組裝,都是Adrian和Edward一手一腳打理。
「Hong Kong Cannery」開廠短短幾個月,就已經代工生產了4、50款飲品。

不願放棄而放手一搏賣自家汽水

回到家後,把買來的汽水放進雪櫃。草本湯力水、麻辣薑汽水、有汽香水檸檬鐵觀音……了解閣樓故事的人才知道,這些都是絕處開出的花。當時汽水廠順利運作,生意也似乎上了軌道,卻碰上了第五波疫情。在飲食業嚴重受創下,代工的訂單也瞬間減少,汽水廠甚至試過整個月都沒有運作,別說收入,連繳付租金都成問題。捉襟見肘,徘徊在放棄邊緣的Adrian和Edward,最終決定放手一搏,徹底改變被動的代工模式,推出自己的品牌。2022年3月,兩人找來了同樣是中學同學,從事設計行業的Benjamin幫忙設計品牌。剛開始只是幫忙設計的Benjamin笑說自己就像是「上了賊船」,從只插手設計到一起討論公司方向,到最後成為合作夥伴。就此,三位摯友在觀塘的某處閣樓中,釀造起夢想。

「閣樓釀造」的出現源於「Hong Kong Cannery」的結業危機。
如今暢銷的有汽香水檸檬鐵觀音,都是閣樓絕處開出的花。

將買來的汽水悉數放到雪櫃後,挑了一罐出來,罐上那香港老舊的海報設計細看下,還有龍飛鳳舞的圖案;耐人尋味的口味上題寫「閣樓釀造」。「閣樓釀造其實沒有很多延伸的意思,就是我們在閣樓釀造飲品。」三人在決定品牌名時並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反而剛開始構思時就直接採用了「閣樓釀造」的提議。緊接著便是口味的研發和產品包裝的設計,雖然在代工時也會參與研發,但研究新口味的過程仍需不少心神和時間,三人更是嚐盡甜酸苦辣。譬如有人笑說市面上的麻辣薑汽水不夠辣,然而當初三人試過加入辣椒,結果就是「辣到飛天」,難以入口。又如剛開始嘗試用龍膽草代替奎寧做湯力水時,因為還不知如何拿捏份量,結果變得超級苦。再或者,一些飲品適合直接入口,但「打氣」後卻完全變味,需要重頭再做。

自家品牌自然需要自家設計,設計擔當的Benjamin用大量時間構思不同的產品風格。
懷舊設計與龍紋就剛好適合這款以龍膽草代替奎寧的草本湯力水。
三人嚐盡甜酸苦辣,才試出各種新潮的飲品。

反覆的實驗來到了2022年5月,「閣樓釀造」推出第一款產品,草本湯力水。後來更是陸續推出了各種不同口味的新奇汽水。「比起大廠,我們每一批成品的數量並不多,但也因此靈活了不少,有更多的調節和探索空間。大品牌要出一款新產品,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我們一個月就可以。」Edward隨手拿起一罐汽水開了個玩笑,「發覺沒人喜歡的產品就下架,換上新的產品,當作從來沒發生過,哈哈。」身旁的Adrian和Benjamin也跟著笑起來。三人看似平淡的自嘲下,其實每款產品都是他們拼盡全力的結果。還記得剛開始時,三個大男孩各自背著成品,跑遍各區,拍遍每家店舖的門,沒日沒夜地向店舖介紹自己的產品。所遇到的有融洽的談聊,也有冷漠與白眼。

小廠的優勢在於靈活,在產品口味上的調節和探索都沒有太多限制。
成立品牌初期,三人都要拿著成品跑遍各區,沒日沒夜地向店舖介紹自己的產品。

不靠「港產」噱頭,堅信有麝自然香

用手敲了敲罐身,拉開眼前這罐閣樓釀造的精品,隨之而來的氣泡聲讓人身心舒暢,更想飲一啖這苦盡甘來的味道。不到一年,「閣樓釀造」就推出了十幾款產品,三人曾一度擔心客人只「貪新鮮」,而不少如今也已成為常客。全副心思研究不同香料、食材調味,認為產品好就有人賞識的三人,也腳踏實地為品牌累積了不少口碑。這就是一段發生在閣樓,歷經跌撞起伏,在進退間掙扎的香港製造的故事。

「咳,我們不希望香港製造停留在一個噱頭的角度。」三人深知香港製造並不比其他地方差,更知道要做好香港製造,不能只靠生產這一環。從原材料、到運輸、到買賣方等,都是香港製造中的一道道工序,只有協調得好,才能順利地運作。為此他們也盡量選用港產的原材料,例如用本地出產的香水檸檬。當然也試過找其他於香港種植的材料,奈何定價高不說,不穩定的供應對於他們這種想打進大眾市場的產品來說更是致命。可他們仍會盡量幫襯這些材料,更重要的是追求更好的產品質素,讓閣樓的出產不靠港產的標籤也能傳遍大街小巷。

不到一年,「閣樓釀造」就推出了十幾款產品。如今代工與自家產品雙線發展,也盡量幫襯本地材料,做好香港製造的一環。
閣樓的一道門上,貼滿了出產過的產品標籤。

回想與Adrian、Edward和Benjamin三人的暢談,竟不知不覺喝完了手裡的那罐草本湯力水。這款能讓咖啡、酒精進一步昇華的飲品,單獨喝起也有它獨特的風味。在等待下一波「港產」的熱潮到來前,也許,追求自身的穩定與極致才是該做的事。至少,在觀塘某處的一個閣樓裡,有三個人正釀造著它。

Text:Vincent
Photo:Jonas Chan

生活美學, 飲食

另類浪漫!5間情人節餐廳 探索不同的飲食文化 地道秘魯菜|新派中菜點心|時尚茶飲店|台灣夜市滋味

情人節將至,相信大家都正煩惱該選擇哪一間餐廳,與另一半度過甜蜜的日子。若你不想每年都吃法國菜、自助餐等美食,不妨考慮一下以下的另類浪漫推介,與愛侶一同品嘗地道的秘魯或台灣夜市滋味,或體驗新派中菜和茶飲,探索不同的飲食文化!

口味濃郁豐富 地道秘魯滋味

如果覺得每年情人節都吃西餐,了無新意,何不嘗試以口味濃郁豐富和多元化菜式著稱的拉丁美州菜?去年於灣仔月街開設分店的秘魯菜餐廳ChullsChick,由秘魯人主廚Abel Ortiz打理,主打秘魯烤肉及各種當地的經典美饌。招牌菜「招牌秘魯風味烤雞」(Pollo a la Brasa),雞肉經特別的秘魯香草和香料搓揉後,再放入從秘魯空運到港的El Rotombo烤爐,再以旋轉方式慢慢烘烤,不但能帶出濃郁的煙熏香味,肉質更細嫩無比。另一經典秘魯菜式「秘魯生漬魚」(Ceviche Clasico),大廚以香辣並帶有柑橘味的「老虎奶」(Leche de Tigre)為醃汁,味道清甜酸辣,層次豐富。而這道菜更屬秘魯文化遺產,相傳起源於約2千年前在秘魯莫切河一帶活躍的古代印第安文明——莫切文化。

此外,「煙燻鴨胸芫荽飯」(Green Duck Rice)、「秘魯特色餡餅」(Empanadas)及「傳統秘魯炒肉眼牛柳配飯及薯條」(Lomo Saltado)等主菜,同樣令人食指大動。想品嘗異國滋味,兼體驗當地的飲食文化,這間秘魯菜餐廳或許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招牌秘魯風味烤雞 $348
秘魯生漬魚 $160
秘魯特色餡餅 $128起
主廚Abel Ortiz

Chullschick灣仔店
地址:灣仔月街2-12號地下D- F號舖
營業時間:12:00-22:00

吃一頓精緻的新派中菜

情人節不一定要吃西餐,吃一頓新派的中菜也可以很滿足!座落於灣仔新派中菜「永8舫」,主打新派高級中菜,兩位主廚陳偉庭及梁健祥師傅均擁有超過30年的中菜經驗。他們吸收了從香港、瑞士、希臘、日本等地所累積的烹調經驗,運用於工序繁複的中菜之中,並以新派手法重現於大家眼前。

在眾多的菜式之中,波士頓龍蝦絕對是兩位師傅的得意之作——採用了超過1磅的中型龍蝦,並以法芥籽法式醬,檸蜜及龍蝦濃湯烤焗而成,成功帶出龍蝦的鮮味,加上爽口彈牙的肉質,令人回味無窮。而每碗秘製天宮翅則用上了約2両的魚翅熬煮,絕對足料。至於以西班牙黑毛豬為內餡的啤梨鹹水角;造型可愛的奶黃餡兔仔餃;及外脆內嫩的香口油爆蝦等點心和小菜,亦令人垂涎三尺。

此外,餐廳的裝潢亦盡顯心思,特地邀請了著名室內及建築設計師梁志天先生設計,貍貓、庭院、花鳥、叢林等主題的壁紙、水晶吊燈、家具及碗筷餐具,都展現了中西融合的特色,設計別致典雅,極具氣派。

餐廳剛於2月開業,於新張期間,更推出了自助早午餐,食客可一次品嘗超過30款點心及菜式,而每位更會贈送一客秘製天宮翅及半隻波士頓龍蝦,喜愛美食的兩小口不容錯過。

波士頓龍蝦
啤梨鹹水角
兔仔餃
紅豆椰汁糕
「永8舫」主廚陳偉庭師傅(左)及梁健祥師傅(右)。

永8舫
地址:灣仔軒尼詩道318號永倫立方2樓
營業時間:12:00-15:00、18:00-23:00

自助早午餐:
價錢:$368/位(另收加一服務費)
供應時間: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12:00-14:30

在新派茶飲店探索茶文化

甘香芳醇的茗茶,不少人都愛喝。那如果是以AI(Artificial Intelligent)人工智能泡茶器泡的茶湯,你又會否有興趣品嘗?

最近,尖沙咀海港城新開了一間時尚茶飲店「TEA MOMENT活在茶下」,內裡的茶便是由人工智能泡茶器泡製而成。從事茶業超過35年的研發團隊與福茗堂茶師合作,研創了全球第一部人工智能泡茶器,能以人工智能模仿茶藝師泡茶技巧,並會根據各種茶葉的特性,自動調較水溫和浸泡時間,泡出能媲美人手泡的茶底。

泡茶器主要會泡製6大茶種,包括綠茶、白茶、花茶、烏龍茶、紅茶和黑茶,可分別應對不同的心情飲用。如精神繃緊不安,需要紓壓放鬆時,就最適合喝茶性溫和、能令⼈⾝⼼舒暢的紅茶;當精疲⼒竭⼼累時,則可以喝一杯能夠消除疲勞的烏龍茶,令⼈回復活⼒。

不同一般的茶飲店,「活在茶下」並不會供應珍珠奶茶和奶蓋茶,餐牌上提供的是各式手泡茗茶、經典茗茶,以及由6大茶來調製的各式茗茶調飲。例如由黑茶普洱與燕麥奶調配而成的「普洱燕麥奶」,普洱的陳香揉合了濃郁的麥芽香,喝起來茶韻延綿回甘。加上普洱是後發酵茶,脂肪代謝酶含量較高,非常適合關注健康人士及純素食者飲用;另一「香茅茉莉」,則是以香茅、蕃茜、青檸、茉莉花茶調配而成,味道清爽酸甜,十分解渴。

此外,餐廳亦會供應各式茶味曲奇、鬆餅、軟雪糕,以及創意十足的精選雞蛋仔。推薦帶淡淡茶香的「茉莉花茶軟雪糕」及每日限量的「宣威火腿芝士雞蛋仔」,後者味道鹹香十足,香口惹味,搭配茶飲來享用就最適合不過。情人節將至,不妨跟另一半一同前往,感受傳統與現代科技給合的茶文化。

熱茗茶調飲
茉莉花茶軟雪糕
以人工智能泡茶器泡出來的茶湯底。
普洱燕麥奶 $45
暖暖的普洱燕麥奶,微甜滋味優雅,讓人洋溢滿滿的幸福感。
香茅茉莉 $48
茉莉花香搭配香茅的獨特檸檬芳香,光是聞到已令人心情變好。
以蘭王蛋製作的雞蛋仔系列,除原味之外,還有香氣四溢嘅茉莉花茶味、口味清新嘅杭州桂花味、鹹香惹味嘅香蔥蝦米,還有每日限量的宣威火腿芝士雞蛋仔。

TEA MOMENT活在茶下
地址:尖沙咀海港城海運大廈地下OT G03A號舖
營業時間:12:00-20:00
IG:teamoment_hk

在火鍋店感受台灣夜市滋味

苦等三年,台灣終於在去年底放寬旅行團入境旅遊,大家終可以再次踏足寶島,嘗遍當地美食。然而,暫時未能組團前往當地的你也不用灰心,因香港也有不少餐廳供應台灣美食!

最近在銅鑼灣開設分店的「好呷台灣火鍋」,就讓大家吃遍多款地道的台式美味。當中最受吃貨們歡迎的,必是供應各種台灣夜市美食的「台灣小食自助區」。台灣香腸、蛋餅、麻辣和甘梅味爆谷、地瓜球、鹽水雞,以及熱騰騰的滷味等小食,都可以讓各位在等待鍋物熟透時大快朵頤一番。自助區亦會供應愛玉冬瓜茶、冷泡茶、熱飲、紅豆湯,以及台灣地道醬料,確保大家可以品嘗到各式各樣的台灣滋味。

火鍋食品方面,推薦兩小口選「任你行.環島遊」套餐,可以任食53品食材,包含多款台灣製的特產食品及多國肉品,如鮑魚、沙鎚魚片、水蓮、羽衣甘藍、美國SRF和牛牛肋粒及手切牛下肩胛翼板等等。湯底則推薦「黃金泡椒鍋」配「養生當歸杞子鍋」的鴛鴦鍋,前者味道酸爽麻辣,能把肉類的美味提升至更高層次,相信會成為各「食肉獸」男生的最愛;後者則以紅棗、當歸、杞子及雞湯熬煮而成,藥材味道不會搶過食材本身的鮮味,更有補氣、養血之效,適合注重養生的女生。

「任你行.環島遊」套餐
台式滷味小食。

「任你行.環島遊」套餐
價錢:午市 吃到飽(100分鐘) $398/成人、$328/長者及小童
晚市 吃到飽(120分鐘)$498/成人、$398/長者及小童
備註:星期五至日及公眾假期前夕,每位另加$10。

好呷台灣火鍋(銅鑼灣店)
地址:銅鑼灣羅素街8號英皇鐘錶珠寶中心3樓全層
營業時間:12:00-23:00

品嘗日本便當的匠心之味

觀看日劇和電影時,不難發現日本人都愛一大早起床準備便當,以便於當日上班或上學時享用。不說不知,日本的便當文化豐厚,不但擁有數百年的歷史,亦是當地飲食文化的縮影。因要製作一份集營養、便利與功能於一體的便當,可是很考廚師們的功架,從選用的食材至烹調方法,都要周詳的考慮,除了平衡整體味道和營養價值,更會由視覺切入,將精細的菜餚化身成能呈現四季風味的體驗,使便當的賣相有如藝術品般吸引。

今個二月,日本食品海外推廣中心(JFOODO)便舉行了「日本便當—— 匠人之藝 匠心之味」活動,港島及九龍香格里拉的灘萬日本料理、中環NOJO、尖沙咀櫓杏Roan、銅鑼灣佐楽SARA等逾10間日本餐廳,將供應不同的日式便當。而金鐘Lab Concept更會設期間限定店,同時供應多款高級便當,讓你可選購回家,一邊享受跟另一半的二人世界,一邊享用既精緻又美味的匠心之味。

宮崎和牛丼及鰻魚飯便當  $360(供應餐廳:港島及九龍香格里拉的灘萬日本料理)
西京燒鱈魚便當 $260(供應餐廳:港島及九龍香格里拉的灘萬日本料理)
港島香格里拉灘萬日本料理主廚小山剛世先生。

日本便當——匠人之藝 匠心之味
營業日期:即日起至2月21日
備註:外賣為主,堂食視乎餐廳而定;便當需提前預訂。詳情請聯絡個別餐廳。

Lab Concept 期間限定店
日期:即日起至2 月 17 日
地址:金鐘道93號Lab Concept P4展區
營業時間:11 :00-20:00

Text:Onyx
Photo:由各餐廳提供

專訪, 藝文創意

本地設計師 將聖誕大餐Menu化身聖誕卡 向他人送贈快樂滋味

早於上世紀三十年代或以前,香港的西餐廳已有聖誕大餐供應。昔日的港式聖誕大餐,融合了中西飲食文化,不論是菜式名跟煮法,均別具特色。九十後本地設計師阿皓,冀將香港舊日的聖誕節回憶融入設計,於是設計出一系列糅合了聖誕大餐餐單(Menu)元素的聖誕卡。他盼望自己的設計能夠像聖誕禮物一樣,為別人傳遞祝福,「希望大家能透過聖誕卡,將一份『大餐』、一份心意贈送別人。」

印在聖誕卡上的字體、標誌和用色,是阿皓參考過大量昔日的照片、餐紙設計及餐廳的裝潢格局而設計,希望盡量還原餐廳以往給客人的感覺和印象。

四出蒐集資料 重新設計餐牌

香港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昔日市民慶祝聖誕,除了會到尖東欣賞節日燈飾,亦會到餐廳吃一頓豐富的聖誕大餐。設計師阿皓認為這兩項慶祝活動皆是香港聖誕的特色,尤其是港式聖誕大餐的菜式和節目,更是其他地方難以找到。於是,他決定將聖誕大餐的餐單融入設計,至今設計了11款主題聖誕卡。

為了盡量將聖誕卡的設計貼近真實,阿皓花了不少時間做資料搜集,希望了解更多昔日香港的聖誕大餐回憶。他表示:「一來是自己有興趣,二來是設計需要,所以我不時會花時間翻查昔日的報章雜誌,以及翻看舊照片、電視節目和電影,或是從老一輩的分享中獲取資訊,並從中抽出有用的素材作修改,重新設計餐牌。」就連印在卡上的字體和標誌,也經過他精心的挑選,設計充滿懷舊感,令人聯想到五六十年代的香港。

阿皓花了不少時間做資料搜集,希望了解更多昔日香港的聖誕大餐回憶。(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五六十年代的上環太平館聖誕大餐Menu,共有12道菜,每位索價$7。(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設計靈感 源自昔日餐廳

阿皓最先於2018年設計了3款大餐聖誕卡,分別以「旋轉餐廳」、「莎溫皇宮」及「銀宮餐廳」為題材,卡上印上了餐廳名、標誌和地址。及後,他也陸續推出了8款色彩較豐富的迷你聖誕卡,包括是以「紅寶石餐廳」、「白金漢官」、「沙田畫舫」為題材的設計。

光看卡上的餐廳名,竟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阿皓解釋,當中有些餐廳的確曾於香港存在過,「例如是已結業的『銀宮餐廳』,昔日位於彌敦道,在當年可是很有名;已倒閉的『紅寶石餐廳』,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曾先後在中環、銅鑼灣及尖沙咀開店。此外,我也有將一些餐廳改名,但大家仍可能憑卡上的圖案、用色和名字,聯想到設計靈感是源自哪一間餐廳。」就像「莎溫皇宮」,有否令你聯想起昔日銅鑼灣某間大酒樓?

3款「聖誕大餐」聖誕卡,分別以「旋轉餐廳」、「莎溫皇宮」及「銀宮餐廳」為設計題材。
翻開聖誕卡,你會發現「銀宮餐廳」於聖誕日安排的精彩活動,包括有中國舞、歐美香艷表演、樂隊演奏及兒童特備節目,以照顧不同年齡人士的需要。
「銀宮餐廳」是昔日九龍薄有名氣的餐廳,全盛時間有多間分店。(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昔日的「銀宮餐廳」第一枝店(分店)位於界限街彌敦道交界,於五十年代開業,七十年代中期結業。(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翻開「莎溫皇宮」聖誕卡,內裡列出了一系列合家歡的聖誕節目。
「旋轉餐廳」聖誕卡印上了餐廳的宣傳字眼。

三十年代聖誕餐 共14至16道菜

翻開「銀宮餐廳」的聖誕卡,內裡列出了餐廳為聖誕準備的特備活動,裡頭還夾了一張聖誕大餐的餐單。數數看,整個餐單總共有十道菜,而價錢只是每位$7,令人意想不到!阿皓指出,於五六十年代,聖誕大餐的價格約是每位$5,而在六七十年代,每位差不多要索價$10。故此,聖誕大餐的價格,某程度上也能反映香港舊時的通脹率升幅。

他續指,昔日的聖誕大餐絕對是一頓豐盛的盛宴,「從搜集得來的資料觀察到,連同茶水、咖啡跟生果計算,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聖誕餐,總共有14至16道菜,認真誇張!及後在五六十年代,餐廳的套餐菜式已減至9至10道,但仍會供應各式前菜、主菜和甜點。」到了七八十年代,酒樓、港式餐室,甚至是夜總會亦紛紛加入戰團,提供較平價、附合港人口味的聖誕大餐,希望在市場上分一杯羹。

阿皓設計了8款迷你「聖誕大餐」聖誕卡,分別以「加頓餐廳」、「沙田畫舫」、「雄雞飯店」、「羅蘭餐廳」、「帆船餐廳」、「金馬車飯店」、「白金漢宮」及「紅寶石餐廳」為設計題材。裡頭有港式餐室,有法國菜餐廳,也有供應中菜的海上食府。
香港竟也有「白金漢宮」!阿皓表示,香港舊日有不少餐廳和地方都會以外國的著名建築物去命名,而「白金漢宮」則是中環一間已結業的西餐廳。
「紅寶石餐廳」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先後在中環、銅鑼灣及尖沙咀開店,帶給港人不少愉快的回憶。
聖誕大餐不一定會提供中文餐單,若是專為外國人而設的高級西餐廳,餐單只得英文。

「京城炒雞飯」 竟是聖誕大餐菜式

「仔細看,不難發現聖誕大餐內的一些菜式,如冷盤前菜『什菓咯嗲』,以及融合了中西飲食文化的『金必多濃湯』,於現時已是買少見少。另外,有些酒樓也會趁節日推出聖誕大餐,供應『杏仁豆腐花』和『京城炒雞飯』等中菜,照顧不太習慣吃西餐的市民口味。」惟後來,礙於成本問題,不少港式餐室也將聖誕大餐的餐單簡化,而一些較花功夫的菜式,包括「燕窩雞茸湯」和「炸薯片」等等,也逐漸於菜單上消失。

「沙田畫舫」於1963年開業,是當年香港第三家海上食府。它仿照了中國古宮殿的建築格調而建成,裝潢極具氣派,但最終卻因牌照期滿而被迫於1984年結業。
(左)「沙田畫舫」的聖誕新年大餐,供應「杏仁豆腐花」、「八珍炒飯」等中菜,別具特色。
設計師會在卡上印上一些恭賀說話,希望讓大家透過聖誕卡,為他人送上祝福。

夜總會聖誕活動 香艷表演娛賓

除了供應具有本土特色的菜式,阿皓表示昔日的餐廳於客人享用聖誕大餐期間,也會提供不同類型的節目娛賓,例如是歌唱和古典舞表演、抽獎活動、專為兒童而設的特備節目,甚至是香艷表演等等,好讓大家有個難忘的聖誕體驗。「早期的西餐廳會邀請駐場歌手演唱聖誕歌,但後來港式餐室、酒樓和夜總會開始供應聖誕大餐,節目便變得多元化。就像夜總會有其獨特的文化,因此它舉辦的聖誕活動,尺度就可能會大膽一點。」此外,他也發現愈發掘得多,就愈會發現昔日聖誕大餐的有趣之處,「餐廳會在結尾送贈客人一份聖誕禮物,通常都會是一件小玩具,好讓大人和小孩留作紀念。」而哨子、氣球和面具,也是當年較為常見的禮物。

昔日夜總會的聖誕節目,除了供應美酒佳餚,也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美女登台大跳艷舞,務求將現場氣氛炒熱。(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港式聖誕大餐無擬是較為平民的節日選擇,帶給了無數港人快樂的童年回憶。這個聖誕新年,大家不妨光顧一下老牌餐室,享受豐盛的港式聖誕大餐,又或是把一張寫滿心意的「聖誕大餐」卡送贈給親友,好讓他們感受到滿滿的祝福和快樂滋味。

設計師阿皓為本地生活創意品牌「小久工場」的創辦人,設計了不少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創商品。

品牌最近於荔枝角D2PlaceONE開設了為期一個月的限定POP-UP攤檔,有興趣的朋友可於12月底前到場逛逛。

小久工場D2 POP-UP攤檔
日期:即日起至12月31日
時間:13:00-21:00
地點:荔枝角長義街9號 D2PlaceONE 1F
IG:dogswork

Text:Onyx
Photo:受訪者提供、網絡圖片

生活美學, 飲食

舊日港式聖誕大餐 甚麼是「咯嗲」、「區加甸」?

聖誕節快樂!相信大家今晚已相約好友和家人享用豐富的聖誕大餐,高級西餐廳、酒店自助餐、火鍋店都是近年熱門的聖誕餐選擇,然而,你又知道舊日的港式聖誕大餐有甚麼東西吃呢?當中名為「咯嗲」、「區加甸」的菜式又是甚麼?

三十年代聖誕大餐 14道菜 每位$1.35

早於三十年代,香港已有聖誕大餐供應。根據當年的報紙餐飲廣告及菜單資料記載,英資百貨公司連卡佛的餐廳在三十年代推出的聖誕大餐,共有14道菜,包括了火雞、魚柳及烤羊鞍等美食。聖誕餐每位收費$1.35,但以當時工人只有約$15至$50的月薪計算,聖誕大餐的確不算平價。

此外,從五十年代中後期的「銀宮餐廳」和「愛丁堡餐廳」的廣告亦可看到,當時的聖誕大餐有9至10道菜,包含了前菜、主菜、甜點、生果及餐茶,而當中的「什菓咯嗲」、「焗意粉區加甸」和揉合中西飲食文化特色的「燕窩雞茸湯」,於現時已是買少見少。當年的聖誕大餐,每位收費分別為$5和$5.9,若以五十年代一般市民每月能賺取$50至$80的月薪來計算,市民需花上月入的十分之一吃聖誕大餐,確是頗為「肉赤」。

經典菜式知多少:

「什菓咯嗲」

「咯嗲」是英文“cocktail〞的譯音,「什菓咯嗲」即是雜果沙律,是一款凍食前菜,有些餐廳會用蛋黃醬、番茄醬來調製醬汁,跟現時常見的沙律醬略有不同。

「焗意粉區加甸」

即焗意粉。「區加甸」是法國菜“au gratin〞的譯音,是以芝士粉、麵包糠放在意粉或薯蓉面層烤焗而成的菜式。

「金必多濃湯」

名字貴氣的「金必多濃湯」(Million Dollar Soup)源自清朝末年,當時上海的西餐廳流行一道名為 “Comprador Soup”的中西合璧料理,音譯為「金必多湯」。其湯底是忌廉濃湯,再加入魚翅、西式火腿及鮑魚絲等名貴食材熬煮而成,抒合了中西飲食文化的特色。

「希路咖啡」

光看名字,你可能會以為它是大家常見的Latte或Cappucino意式咖啡種類,其實它是指美國著名咖啡品牌Hills Bros.出產的咖啡。品牌成立於1878年,創立人Hills Bros兄弟發明了抽真空方法,讓咖啡粉得以保存在鐵罐內,在當年可是赫赫有名。

「打他汁」、「擂生汁」

前者為“Tartar sauce”(他他醬),是以蛋黃醬做底,再加入酸瓜碎、洋蔥、酸豆、番茜等配料的白色醬汁;後者指的是“Hard sauce”,一種用牛油、白糖、白蘭地打成,質地濃稠的汁醬,通常會淋於聖誕布甸(Christmas Pudding)上食用。

Text:Onyx
Photo:網上圖片

生活美學, 飲食

佐敦牛屋餐廳 五十年歷史港式扒房 平價聖誕大餐滋味

聖誕佳節,是與親朋好友相聚,吃聖誕大餐的好時機,但在酒店自助餐、高級西餐廳的選擇以外,仍有不少人會到歷史悠久的港式扒房,品嘗經典的港式聖誕滋味。

屹立佐敦逾50年的牛屋餐廳酒吧,是其中一間老牌港式扒房。今年,餐廳依舊會秉承傳統,推出豐富的聖誕大餐,讓大家一邊品嘗酥皮湯、焗田螺等經典菜式,一邊感受節日氣氛!

1970年開業 裝潢富有年代感

七八十年代,港式西餐廳和扒房開得成行成市。每逢聖誕,這些餐廳都紛紛推出包含了前菜、主菜和甜點的聖誕大餐,套餐價格較高級西餐廳相宜,加上那時則好遇上經濟起飛,市民有多餘閒錢消費,於是吸引了不少家長帶同小朋友前往港式扒房或西餐廳光顧,一同「鋸扒」、歡度佳節。

位於佐敦的牛屋餐廳酒吧(下稱「牛屋」),於1970年開業,至今已服務了街坊52年。餐廳的門面充滿年代感,已經掉色的大字招牌、掉落了部分木皮的木門、紅磚牆、仿煤氣燈,都是當年流行的西餐廳設計。店內裝修則是以白色牆身,配上深啡色桌椅和暗黄色的燈光,是一貫舊式酒吧的風格。

「牛屋餐廳」的大字招牌,從遠處已經能望見。
自開業已有的仿煤氣燈。
木門自開業保留至今,滿布了歷史痕跡。
店內的白色牆身,配上深啡色桌椅和暗黄色的燈光,是一貫舊式酒吧的風格。

融入港式元素的聖誕大餐

聖誕臨近,餐廳除了換上了各式各樣的聖誕裝飾,亦秉承了創立以來的傳統,推出了聖誕大餐。餐廳現任負責人Ivan認為,過往大家在港式扒房吃到的聖誕大餐,其實是「豉油西餐」的變奏,因加入了不少港式元素,味道上更為迎合香港人的口味,「與正宗西餐廳相比,港式扒房的菜式煮法會比較簡單,沒有太多擺盤,亦會加入地道食材去烹調,形成獨特的港式風格。」而港式羅宋湯、瑞士汁雞翼等,就是當中的好例子。

餐廳內的裝飾,印上了牛屋的招牌菜「威靈頓牛柳」。

聖誕餐餐單演變 舊時有「咯嗲」、「區加甸」

開業已半個世紀,牛屋的聖誕大餐餐單,自然也會隨著大眾的口味和需求而改變。Ivan表示,七十年代的聖誕餐餐單,跟現在的有頗大的分別,「當年牛屋的聖誕餐一共會有七至八道菜,就有如盛宴一樣。十多元的套餐,有前菜、主菜和甜品,但當中有些菜式真是鮮有聽聞。」他舉例,光看「雜果咯嗲」和「焗意粉區加甸」這兩道菜的菜名,確會令人摸不著頭腦,「『咯嗲』其實是英文“cocktail〞的譯音,『雜果咯嗲』即是雜果沙律,是一款凍食前菜,有些餐廳會用蛋黃醬、番茄醬來調製醬汁,跟現時常見的沙律醬略有不同;至於後者則是來自法國菜“au gratin〞的譯音,是以芝士或麵包碎放在面層烤焗而成的意粉。」順帶一提,因名貴的燕窩大受當年的市民歡迎,故舊時不少聖誕餐都會供應「燕窩雞蓉湯」這道頗為中式的菜式,令人意想不到!

「波士頓龍蝦牛柳」
龍蝦以牛油和蒜蓉焗至表面金黃至上桌,啖啖肉得來又夠香口惹味。

經典酥皮湯、焗田螺滋味

然而,隨著正宗西餐廳在香港愈加常見,牛屋供應的聖誕餐亦逐漸偏向西式一點,但仍保留了一些港式元素,而菜式亦主要以前菜和主菜為主,不像數十年前般有七至八道菜。就以今年的聖誕大餐為例,前菜的餐湯保留了港式羅宋湯,白湯則改成了海鮮龍蝦湯,而食客可也轉配經典的酥皮湯。而「法式焗田螺」則是餐廳以煙肉和蒜蓉焗製而成,較香草及牛奶的法式煮法更為迎合港人的口味。

主菜方面,聖誕餐特有的「波士頓龍蝦牛柳」,龍蝦以牛油和蒜蓉焗至表面金黃至上桌,較舊時以芝士白汁焗起的來得香口惹味。另一「招牌威靈頓牛柳」,不似正宗的威靈頓牛柳般需原條焗及預訂,牛屋的改良版本是逐件包好酥皮再焗起,一人份量更方便每人點選自己喜歡的主菜,相當貼心。此外,餐廳留意到往年的食客未必很喜愛啫喱糖等甜點,故今年的聖誕餐便改為推出「菠蘿水蜜桃特飲」和「熱棉花糖朱古力」餐飲,希望大家會吃得更滿足。

(前)「法式焗田螺」;(後)酥皮湯(可選羅宋湯或海鮮龍蝦湯)
前者以煙肉和蒜蓉焗製而成,薯蓉焗至表面金黃,香口又惹味;後者則是一頓完美的港式聖誕餐不可或缺的經典。
「招牌威靈頓牛柳」
餐廳選用了較親民的火腿和蘑菇醬為食材,配上秘製鵝肝醬,濃郁的醬汁跟牛柳的味道很夾。

傳統扒房 買少見少

傳統的港式扒房在香港買少見少,過往餐廳熱鬧的聖誕光景也不復再。Ivan感嘆,佐敦原本也有數間同類型的餐廳,毗鄰著牛屋,但近年也因市道不景、疫情影響等因素而相繼結業,「希望在聖誕佳節,大家都可以考慮選擇傳統的港式扒房和西餐廳,支持一下小店。」

別等失去了以後才懂珍惜,在光顧自助餐和高級西餐廳以外,希望大家偶爾跟家人重溫一下經典的港式滋味,讓老店得以經營下去。

牛屋負責人Ivan雖年紀輕輕,但從倉庫中找到了餐龐的舊餐單,發現了舊時聖誕大餐的獨特之處。

牛屋聖誕大餐
供應日期:2022年12月24日至26日、12月31日
供應時段:17:30-19:00/19:00-20:30/20:30-22:00
電話:27307197

牛屋餐廳酒吧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六 11:30-24:00、星期日 12:00-24:00
地址:九龍佐敦吳松街143號地下
IG:santgria_kitchen

Text:Onyx
Photo:二彤

生活美學, 生活美學 - 其他

在日式鳥居裝潢下吃和牛火鍋

到日本旅行時,大家都會到訪當地的神社。而進入神社前的建築物「鳥居」,傳說是連接神明居住的神域與人類居住的俗世之通道,屬「結界」的一種。獨特的鳥居,是不少遊客爭相「打卡」留念的地方。而在香港,最近位於荃灣的日本火鍋放題專門店牛摩,亦換上了全新的裝潢回歸,更增設了別具特色的鳥居造型自助放題區,配合巨型的落地玻璃,令食客能在充滿日式情懷的環境中享用美食。

必試造型可愛濃郁雞白湯

一個鮮味的湯底對火鍋來說尤其重要,推薦店家的「牛摩造型博多美人骨膠原啫喱雞白湯」,它是以大量鮮嫩雞件熬煮而成的濃郁雞白湯,餐廳把它製成了印有牛摩頭像的迷你啫喱凍,造型可愛。而以特調秘製醬汁、美國免治牛肉及紫菜,製作而成的牛摩飯及溫泉蛋牛摩飯,相信亦能滿足一眾無飯不歡的朋友。此外,餐廳除了供應多款優質牛肉,如日本佐賀縣JA認證的黑毛和牛之外,亦供應多達10多款炸物,珍寶炸帶子、唐揚池魚仔、一口炸芝士等小食,定令滿足你的味蕾。

牛摩造型博多美人骨膠原啫喱雞白湯

為慶祝牛摩荃灣店回歸,餐廳現正進行以下一連串開幕優惠:

荃灣牛摩專享晚市送優質和牛:
日報:即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
詳情:凡惠顧IBP牛板腱或以下級別,即送SRF美國和牛1份;或惠顧SRF美國和牛或以上級別,即送佐賀霜降黑毛和牛1份。(每2人贈送1碟,每日限量100份,每碟約50克。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下午茶時段放題買一送一:
日期:即日起至2022年12月15日
時間:逢星期一至五 14:30-17:00
詳情:成人惠顧牛摩90分鐘放題,即可免一位小童費用。(小童年齡需為12歲以下及身高少於150cm,不可與其他優惠同時使用。加一收費以正價計算。)

下午茶時段半價優惠:
日期:2022年12月16日至31日
時間:逢星期一至五 14:30-17:00
詳情:首10位客人惠顧正價火鍋,即可享半價優惠,其後入座者均享8折優惠。(不可與其他優惠同時使用。加一收費以正價計算。)

牛摩 荃灣店
荃灣千色匯2樓2031號舖
電話:2320 8260

Text:Onyx
Photo:由餐廳提供

展覽, 藝文創意

捕捉圖書館微縮角落 書籍消毒機變烤爐!

說起微縮攝影,大家也許會想起日本攝影師田中達也,擅長運用生活物品與食材,結合微型公仔創作成有趣的場景!為慶祝香港公共圖書館60周年,在荃灣南豐紗廠舉行《圖書館再發現》攝影展,由本地攝影團隊B+2B四出捕捉圖書館微縮角落,或以館長選書的閱後靈感,加上不同的小型人偶以及各種日常生活小物件去建構微型場景攝影作品,迷你藝術創作愛好者不要錯過!

思考人生(攝於秀茂坪公共圖書館)
「未經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每天抽空靜坐一隅,享受獨處的樂趣,思考人生,細味生活每個故事。

「圖書館再發現 / 館長選書微日常」由攝影師閱讀館長選書後的反思作為靈感,建構成貼地的生活微型場景攝影作品,以深化對書中意境的體會。攝影師到訪調景嶺公共圖書館、油蔴地公共圖書館和秀茂坪公共圖書館,用心捕捉館內的各個微小角落,如館內裝潢佈置、書架材質、窗框裝飾、牆身顏色等等,再融入迷你小人偶和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物種作點綴,探索圖書館獨特之處。展覽將同時展出立體微型場景供大家打卡 ,並即場翻閱相關書冊,細味章節內容。展覽期間更播放短片 ,讓大家一窺微縮場景的幕後製作花絮。

健康一天由此起(攝於油蔴地公共圖書館)
一份健康的早餐提供每日所需,補充能量與營養,書本猶如我們的精神食糧,讓人增長知識,充實自己。
圖書館內的圖書紫外線除菌機金屬層架化為多士烤爐。

其中「健康一天由此起」作品中,曾出版飲食書籍的攝影師,發揮無窮想像力,把圖書館內的圖書紫外線除菌機金屬層架化為多士烤爐,配以多個充滿活力的運動造型小人偶,表達書本猶如一份健康早餐,補充我們每日所需能量與營養。

油蔴地公共圖書館
偶遇(攝於油蔴地公共圖書館)
人生的每次相遇都是一種緣分,在各自不同的生命軌跡上,能夠彼此相遇相知,亦是一種幸運。

香港人的舒爽 香滑奶茶中暢泳

港式奶茶和菠蘿油等茶餐廳文化是港人的貼地日常,卻是遊客眼中的香港發現。攝影師在「暢泳在香滑奶茶」作品中以奶茶化為大海,讓小人偶在茶色海洋中暢泳樂天倫,活現享受著一杯地道香醇港式奶茶的舒爽心情!

攝影師在「暢泳在香滑奶茶」作品中以奶茶化為大海。

《圖書館再發現》攝影展
日期:即日至25/11/2022 (星期五)
地點:荃灣白田壩街45號The Mills南豐紗廠1 樓
時間:12:30-18:30 (星期一至五);11:00-20:00 (星期六及日)

生活美學, 飲食

「亞太區50大薄餅大賽」全港第2名! 中環蘭桂坊的正宗意式風情

意大利薄餅,源自意國南部的美食之都拿坡里(Napoli),於2017年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其精髓是放在石窯烤爐內焗製,餅邊微脆帶炭香及麵粉香,中心部分則是濕潤軟腍。

過往大家較難在香港品嚐到正宗的意大利薄餅,但近年,香港市區亦有不少意大利餐廳,供應正宗的意式風情!就好像勇奪「亞太區50大薄餅大賽」(50 Top Pizza Asia Pacific 2022)全港第2名、亞太區排名12的BACI Trattoria & Bar,就是一個絕佳例子。餐廳以熱鬧的氛圍,加上深根意大利而不失現代風味的特色菜單,成功奪得以上殊榮。

Margherita
配料為意大利馬蘇里拉芝士、羅勒、特級初榨橄欖油及番茄醬。

何謂「亞太區50大薄餅大賽」?
由意大利 50 Top Pizza舉辦,匿名食客每年都會評審世界各地的薄餅店,從餅皮麵團到食材選擇,評審工作都一絲不苟。比賽獎項包括亞太區、美國及歐洲50大薄餅大賽,為世界各地頂尖薄餅的指標。

特色薄餅 源自意大利的美味

就以餐廳的招牌特色薄餅為例,行政總廚Alessandro Persico成功把家鄉的味道,以地道又不失創新的方式製成。店內薄餅為即叫即造,並放於石窯烤爐內焗製而成,外脆內軟的餅邊,口感十足。而薄餅的選擇亦是琳瑯滿目,除了經典的瑪格麗特薄餅(Margherita)和意大利肉腸薄餅(A’Sarciccia),亦有BACI的特色薄餅Testarossa。當中,推薦招牌薄餅Pizza Baci,靈感源自總廚Alessandro家鄉——意大利利古里亞(Liguria)的經典醬料松子青醬(Pesto)。利古里亞是松子青醬的起源地,故Alessandro便以Crescenza 芝士、Taggiasca橄欖、翠玉瓜及羅勒香蒜醬等意大利食材入饌,炮製出味道獨特,令人一試難忘的美味。

Pizza BACI
以意大利Crescenza 芝士、Taggiasca橄欖、脆皮翠玉瓜、羅勒香蒜醬、黑蒜及車厘茄作配料,惹味非常。
Testarossa pizza
薄餅灑上了香甜的開心果,入口充滿果仁香,配以意式肉腸、帕馬森乾酪及酸酸甜甜的陳年香醋,味道頗有驚喜。

特調雞尾酒 清新怡人

此外,餐廳供應的一系列意粉及雞尾酒,同樣各具特色。前者以Angeli di Mare pasta最能展現總廚Alessandro的創意,天使麵配上紅蝦、奶油龍蝦濃湯及格拉巴酒(Grappa),蝦味濃郁,層次十足;後者的Dear Rose則是以氈酒為基底,加入了玫瑰、青檸、青瓜,入口清新,是不錯的雞尾酒選擇。

Angeli di Mare
海鮮濃湯配天使麵,伴以紅蝦及格拉巴酒。幼細的麵條吸收了鮮味濃郁的醬汁,令人欲罷不能。
I Ravioli di Casa Nostra
烤紅菜頭根餛飩,伴以松露山羊芝士及莎莎佛得角醬,味道清新,喜愛紅菜頭的你不容錯過。
Butter Poached Lobster
牛油波士頓龍蝦配珍珠意粉,伴以意大利小蕃茄和洋蔥,啖啖肉的龍蝦,鮮味十足。

Dear Rose
以氈酒為基底,加入玫瑰、青檸、青瓜,入口清新怡人。
Baci Passionfruit Martini
以冧酒為基底,配以熱情果、蜜糖、檸檬,味道清爽香甜。

BACI Trattoria & Bar
營業時間:12:00-00:00
地址:中環蘭桂坊德己立街30-32號新加州大厦地下
查詢電話:2344 0005

Text:Onyx
Photo:由餐廳提供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