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標籤: 長洲

藝文創意

太平清醮不止有平安包!長洲藝術家以傳統節日元素 設計有趣周邊

一年一度的長洲太平清醮重頭戲將於明天舉行,過去三年受疫情影響,飄色巡遊與搶包山的重頭戲被迫取消,亦令節日冷清不少。今年,隨著飄色和搶包山的復辦,相信終可重現太平清醮過往盛大和熱鬧的場面。而說到太平清醮期間傳統習俗的食物,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平安包。不過其實除了平安包外,也有居住在長洲的藝術家,為這個重要的節日設計出了許多精美的周邊產品。美觀的設計下,更是融入了長洲的傳統元素與事故。

吹糖藝術家杜煥,曾以長洲太平清醮元素設計許多精美週邊。

這個藝術家叫杜煥,可能更多認識他的人會知道他是一名吹糖藝術家,憑著熟練的技巧就能將糖拉出各種模樣。不過在此之前,他所設計的應節周邊,曾也是遊客間的熱門之選。其中很是受歡迎的,便是他在十幾年前所設計製作的復古太平清醮布袋。布袋中上呈現的是長洲飄色巡遊時的景象,圖像由杜煥所拍攝,再經過後期處理製作而成;至於背景則是兩條魚,其對應的便是天后廟頂部的鰲魚,傳說中能祈雨也能抵擋祝融之災。而就是這飄色獨有景象加上傳統元素,再配合標誌性的綠底紅字,讓整個布袋充滿長洲的文化氣息。

周邊中很是受歡迎的,是杜煥在十幾年前所設計製作的復古太平清醮布袋。

除了布袋外,杜煥還製作了不同的衣飾、水杯等周邊,「都持續設計了十幾年了。」他回想起當初想要設計的原因,原來是當年搶包山活動闊別26年再次復辦的時候,活動吸引了大批市民和遊客。在看到大家離開時清一色都只有帶上平安包,杜煥就決定在傳統中發掘新元素,設計更多具長洲特色的產品讓遊客帶走。並在妹妹的幫忙下,開始在店舖中販售起這些精緻的周邊。

要兼顧吹糖工作的杜煥,慢慢不再著手設計製作應節的周邊。

如此有特色的商品自然非常搶手,設計至今已有不少周邊早已賣斷貨。只是後來妹妹無法長期看著店舖的生意,杜煥自己也要兼顧吹糖的工作,便就慢慢地不再著手設計製作這些應節周邊。意味著市面上的特色產品,已經成了絕版貨,買少見少了。

而他的吹糖作品中,其實也融入了不少傳統元素。

Text:Vincent
Photo:Nick、受訪者、渡日書店

18區, 本地遊蹤

長洲太平清醮2023|「長洲名物」唐餅老字號 二代傳人首創冰心平安包:希望年輕人識傳統平安包!

一年一度的長洲太平清醮將在佛誕舉行,因疫情停辦三年的搶包山及飄色巡遊將重辦,而主角也少不了小島獨有、喻意平安如意的平安包。太平清醮傳統食品平安包是「長洲名物」,原來四十幾年來大部份平安包,其實都是出自長洲的老字號中式餅店「郭錦記」製作。而昔日的第一代「包山王」郭錦全,早在數年的前功成身退,由二代郭宇鈿(Martin)接棒。兩代新舊交替,除了延續傳統,近年也活化餅店推出創意產品。今年天氣酷熱,太平清醮期間更推出阿華田冰心平安包,在炎熱的天氣下讓大家也可消消暑,Martin指:「希望年輕人識得傳統平安包!」

成立餅店的第一代「包山王」郭錦全(左)在數年的前功成身退,由兒子郭宇鈿(Martin)接棒。
Martin目前也忙於製作平安包,並交給當日搶包山大會「上包山」!
每年5月太平清醮前,店內都十分繁忙。

每車出爐花2小時 製作192個平安包

長洲的老字號中式餅店「郭錦記」屹立於長洲多年,以製作平安包聞名。每年5月太平清醮前店內都十分繁忙,Martin透露大家密密做,開工時間從早上7時做到晚上12時!而太平清醮期間已將餅房轉成做平安包,每年在這個時候也密鑼緊鼓準備約數萬個平安包以應需求:「每次一車可多達192個平安包,也要花上2小時製作,所以師傅都要不停做包,售包高峰期間家人都要幫忙上陣。」全店都會總動員製作平安包,除了店主郭錦全,還有Martin 的叔叔郭錦華、伙計姨姨都要上陣,今次更增加至20多個師傅及雜工幫忙,應付這幾天的需求。

太平清醮限定的阿華田味冰心平安包。

傳統的白色圓形平安包以麵粉蒸製而成,香甜餡料有蓮蓉、豆沙與麻蓉等多種口味,包身以紅印蓋上「平安」二字,寓意平安健康。 今年的平安包不加價維持10元一個,照常推出多款口味,除了繼往年曾推出純素平安包,今年於太平清醮當日(5月26日)推出阿華田味冰心平安包,和大家一同消暑。同時他也希望吸引更多人了解長洲的傳統習俗:「現時製作傳統包點的餅店已買少見少,老師傅走了一個又一個,依家只剩一、兩個老師傅了,我們都想讓大家知道傳統平安包是什麼,希望可以吸引年輕人更有興趣認識傳統習俗。」

四十幾年來大部份平安包,其實都是出自長洲的老字號中式餅店「郭錦記」製作。

郭錦記餅店
地址:長洲北社街46號G/F

Text:Twinkie
Photo:郭錦記提供

18區

長洲太平清醮2023|長洲百年傳統太平清醮 標誌性巨型包山變掛畫

受疫情影響,過往每逢佛誕都會在長洲舉辦的太平清醮飄色巡遊及搶包山比賽經已停辦了三年。而傳統會在北帝廟外樹立的三座高達42呎的「標誌」大包山,在這三年間也改用只有15呎的小包山。今年,飄色巡遊和搶包山比賽將在佛誕當天復辦。闊別三年,正當大家以為,那三座填滿平安包的大包山也會跟著一起回歸時,沒想到重現出來的並不是包山,而是三幅「包山掛畫」。

2016年 北帝廟外「標誌」大包山

傳統長洲太平清醮會在北帝廟外樹立三座高達42呎的「標誌」大包山。

2023年 變成三幅「包山掛畫」

傳統會在北帝廟外樹立的三座高達42呎的「標誌」大包山,今年卻變成三幅「包山掛畫」。
疫情期間,大包山曾改用只有15呎的小包山。

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解釋,原先的確打算重現3座大包山,並也一如以往般在3月和承建商討論相關製作。然而對方卻表示由於物價上升,加上舊有的包山架因多年沒使用,需要重新製作。經評估之後,對方在3月底以人手、體力及製作場地安排不及為由,推辭了項目製作。時間倉促加上找不到其他能夠製作巨型包山的承建商,值理會最終決定以同等高度的掛畫取代3座大包山。

由於多年沒有使用,巨大的包山架需要重新製作。

保留3座小包山 照常派發平安包

值理會強調,雖然未能重現大包山,但會保留疫情期間的3座小包山作祭祀用途,市民仍可前去觀看祭祀的過程。待佛誕儀式完成後,翌日也會按照傳統,如常將小包山上的平安包取下,連同新鮮的平安包一起派發給民眾。關於這次的「掛畫」方案,值理會也承諾會檢討,祈望明年會有更好的安排。

至於搶包山所用的賽事專用包山則不受影響。和北帝廟前的3座竹棚包山不同,賽事專用的包山需使用鐵架搭建,也需要經過結構工程師的檢查,確保包山安全,能夠作賽事用途。除了搶包山專用棚架,搶包山上也只會掛上仿真平安包。

今年也會按照傳統,在佛誕儀式完成後翌日,將小包山上的平安包取下,連同新鮮的平安包一起派發給民眾。
搶包山有專用的棚架則不會受到影響。
賽事專用的包山使用鐵架搭建,經過結構工程師的檢查,確保安全,能夠作賽事用途。

Text:Vincent
Photo: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Facebook、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