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標籤: 長洲

18區

長洲戲院多元文化園區正式開放!將舉辦音樂祭/文化活動/電影放映

長洲戲院於1931年落成,自97年結業後便一直荒廢。闊別26年,經過漫長的規劃和修復工程後,戲院連同周邊的土地完成第一期活化,以「長洲戲院多元文化園區」藝文生活空間重新開放。園區於近日(9月6日)舉行開幕典禮,亦在9月7日正式開放予公眾使用。遊客可在園區中的「長洲文化館」、「啞鈴資訊中心」、「1931影棚」以及「銀幕大笪地」4大主題空間裡體驗不同的活動,從中了解長洲本地文化。

「長洲戲院多元文化園區」在昨天(6日)舉行開幕典禮,並於今天正式開放於公眾使用。

「長洲戲院多元文化園區」位於長洲新興後街120號,而開幕典禮也是在園區中的10,000呎大草坪「螢幕大笪地」上進行。除了有長洲傳統的舞麒麟以舞樂助興外, 現場也有粵曲和不同的表演節目為開幕禮錦上添花。長洲戲院執行董事鄭俊威(Eric)也表示:「多得天公造美,開幕禮進行得非常順利。」

開幕典禮在園區户外活動空間上順利舉行。

不同主題空間 體驗長洲特色

早在開幕前,園區已經進行了短時間試業。試業期間,園區中的四大主題空間吸引了不少遊客,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1931戲棚」。為了推廣承傳香港電影業文化,更搭建了懷舊的戲院大廳場景,也特別請到本土著名懷舊海報設計「無紙用」工作室畫出《賭神》、《食神》及《家有囍事》等多套經典港產電影海報。

試業期間最受歡迎的「1931戲棚」主題空間中搭建了一個懷舊的戲院大廳場景。

除此之外,戲棚空間還設有電影拍攝體驗館,在大廳兩旁的房間內設置《唐伯虎點秋香》和《法律風雲》拍攝中的電影廠景。遊客可以擔任導演,嘗試用現場的拍攝儀器拍出不同的電影角度;也能夠飾演主角,依照提供的劇本和角色對白,演出自己的港產電影。Eric笑說體驗館非常受歡迎,甚至見過有70歲的遊客穿著古裝來體驗。

戲棚空間也設有電影拍攝體驗館,遊客可以擔任導演或演員,演出自己的港產電影。

舉辦不同工作坊

至於「長洲文化館」也在試業期間完成了佈置,在正式開幕後推出「考古•長洲」遊學團之餘,也舉辦不同的工作坊,如平安包製作、瓦當托印、模擬考古沙盤發掘等,在互動學習中了解更多元的長洲文化。而館內的裝潢也以張保仔帆船作藍本,天台亦設有「張保仔觀景台」,在放著寶箱、木桶的船舵前飽覽整個戲院原址。

樓層天台也設有「張保仔觀景台」,以張保仔帆船作藍本。遊客可在這裡飽覽整個園區。

「啞鈴資訊中心」則是展出各種關於長洲和戲院的歷史相片、繪圖或文件。而除了透過歷史文物進一步認識長洲的文化外,遊客還可以從Meta12進入長洲元宇宙(C.C.C. Wonderland),在完整還原現實的虛擬世界中探索長洲的各種資訊,也可以透過互動遊戲,賺取虛擬貨幣、實體禮品和NFT。

而說到禮品,園區也有帆船造型主題餐廳和禮品店販售各種長洲的特色食物和商品。Eric表示,園區內的大部分員工都是第三、四代的長洲居民,他們也能在也能在園區中了解到不少上一輩所經歷的事情。了解長洲歷史,同時也是一種傳承。

遊客可以透過Meta12進入長洲元宇宙(C.C.C. Wonderland),在完整還原現實的虛擬世界中探索長洲的各種資訊。
帆船造型主題餐廳販售各種特色食物和釀品。

多元文化活動 宣揚長洲文化

Eric亦透露,園區正式開放後,將會舉辦不同的文化活動,目前已經在籌備即將到來的中秋節活動。而之後除了延續早於8月就開始舉辦的《唱出夢工場》音樂祭外,亦會逐步於「銀幕大笪地」進行恆常電影放映;也會舉辦機械人搶包山等融合現代與傳統的文化活動。至於園區的第二期活化工作亦有序進行中,以長洲戲院本座改建的中餐館預計2025年正式開放。Eric認為香港現時雖有不少關於傳承的體驗,但並沒有一個「夠專」、「夠深入」的場地。他覺得「長洲戲院多元文化區」正正就是香港需要的,也希望能做到本地文化承傳之餘,也能將這裡的文化輸出國際。

園區的第二期活化工作亦在進行中,以長洲戲院本座改建的中餐館預計2025年正式開放。

長洲戲院多元文化園區

地址:長洲新興後街120號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 10:00-20:00;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11:00-21:00
備註:各活動設有不同收費,詳情請致電2155 1313或瀏覽以下網站查詢。
網站:https://ccccc.com.hk/

Photo:O.T.、Sing、Vincent、主辦單位提供

生活美學, 生活美學 - 其他, 飲食

長洲鹿角蕨主題Café 90年老屋活化 逾200株收藏+自家研發陳皮咖啡

大自然世界神奇又奧妙,存在著許多外形獨特的植物,就如近年流行於室內種植的鹿角蕨(Platycerium),巨大的葉片長得像鹿角一樣,姿態優美,故常見於Café、書店之中,為空間注入了生命力。

長洲有一間以鹿角蕨為主題的Café,開設於一幢有90年歷史的老房子之中。店內的兩面牆面共展示了逾200株鹿角蕨收藏,室內空間一片綠意盎然,讓人宛如置身於溫室一樣。

Café位處於逾90年歷史的老房子——「慶安台」的地下。

老屋活化 保留特色趟櫳門

在長洲東灣泳灘入口處,有一幢橙色的老房子「慶安台」,已在該處屹立90年。地舖的前身為雜貨店,也曾是茶葉舖,經翻新和活化後,於2021年底搖身一變成為了全港首間鹿角蕨主題Café——Oxy Cheung Chau。店主之一的Charlie表示,他們希望盡量保留老屋的建築特色,故將橙色的外牆和歷史悠久的大門「趟櫳門」維持原狀,不作任何改動,「它是一個橫向開合的活動欄柵,門上裝有13根圓木,關鍵位用榫連接。門的下方裝有滑輪,當把它關上時,既可把屋內外的空間隔開,又可讓涼風和光線照進屋內、起到通風透氣的作用。」他補充,「趟櫳門」如今在香港已愈加少見,故希望大家來店時,也可順道欣賞這道古老大門,品味傳統的建築韻味。

Charlie為Oxy的店主之一,他把家中大部分的鹿角蕨珍藏都搬到了店中陳列。(圖片來源:由受訪者提供)

逾200株珍藏 移至Café展示

跨過趟櫳門,抬頭會看見懸掛在高處的女王鹿角蕨。它高逾1米,屬店內體積最巨大的鹿角蕨,相當引人注目。而走進Oxy店內,更會發現兩面牆壁上掛滿了林林種種的鹿角蕨收藏,放眼過去滿目皆綠,令人嘆為觀止。

Oxy由Charlie與拍檔開設,原因是於疫情最嚴峻的時期,本是一名低音大提琴手的他,工作並不順利,於是便想轉型開溫室Café。但奈何因成本所限,最終便開設了這間鹿角蕨主題Café,並把家裡的珍藏都放於店內展示。他表示,自己是於2019年搬入長洲後,開始接觸鹿角蕨這種植物,「那時是因為鄰居有種植(鹿角蕨),他見我頗有興趣,於是便送了幾株鹿角蕨BB(幼苗)給我,自此我便對這種獨特的植物很著迷。」

懸掛在店門口高處的女王鹿角蕨,為Café的鎮店之寶。
成熟的女王鹿角蕨植株可以長至逾2米高,而於店內陳列的這一株,則約為1米高。
Charlie透露,他特意不在Café擺放桌子,希望大家多多抬頭欣賞店內的風景。
店內兩面牆壁掛滿了大大小小的鹿角蕨,非常壯觀。

葉形長得像鹿角

鹿角蕨為蕨類植物的一種,屬水龍骨科,原生地大多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它是附生型植物,附於樹幹上生長,並靠著樹表的有機質以及雨水、露水共生。鹿角蕨因葉的外形長得像鹿角而得名,在外觀型態上有兩種型態的葉子,分別是營養葉和孢子葉,兩者之功能和形態均有所不同。在室內種植時,多會使用板材或盆植栽培(上板),以幫助植物以自然的方式生長。

鹿角蕨屬蕨類植物的一種,距今4億年前已在地球出現。
Charlie猶記得Café初開業時,很多長洲街坊都不太認識鹿角蕨為何物,更會懷疑牆壁上懸掛的都是假植物。
亞洲猴腦鹿角蕨是18種原生鹿角蕨之一,分布在中南半島的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印尼的婆羅洲和蘇門答臘島等地方。

台灣、泰國花場 搜羅原生種

「原生種鹿角蕨共有18種,葉的形態各有特色,後來也經過交種繁植出不少變異種。」自言有「儲物癖」的Charlie,誓要儲齊不同的鹿角蕨品種,於是便從不同的地方,例如是台灣、泰國,甚至是印尼的花場去搜羅各式的鹿角蕨。

Oxy最終成了Charlie的「私人鹿角蕨花園」,擺放了約100種、逾200株鹿角蕨。不過他坦言,要好好照顧這些植物,殊不簡單,「有些鹿角蕨喜歡潮濕又炎熱的環境,有些則喜歡乾爽陰涼的,故要在同一個環境種植18種鹿角蕨,對我來說也是個頗大的挑戰。」他每天都會親自為鹿角蕨澆水,絕不假手於人,並在全店安裝了不少植物燈,照顧不同鹿角蕨的需要。最終,在Charlie的悉心栽培下,各種鹿角蕨都在Café內健康生長,令他頗為欣慰。

店名Oxy取自氧氣的英文名「Oxygen」,喻意Café能成為大家心目中的綠洲,帶來陽光和氧氣。
正在上映的港產片《全個世界都有電話》,也有一些場口在Oxy取景。(圖片來源:由電影公司提供)

尊重植物 眼看手勿動

Oxy屬全港首間以鹿角蕨為主題的Café,自開業以來吸引不少遊客和島外人慕名而來,希望一睹鹿角蕨的風采。不過,客人多了,總會有人不守規矩。Charlie指出,曾遇過有客人「手多多」、大力觸摸鹿角蕨,「鹿角蕨的葉子其實很脆弱,若遇粗暴對待會很易折斷,故我希望大家都懂得尊重植物,盡量眼看手勿動。」

店內掛起了「眼看手勿動」的告示牌,提醒客人要愛護植物,不要隨便觸碰鹿角蕨。
Oxy另有舉辦「鹿角蕨板植製作工作坊」,由Charlie教授學員如何製作鹿角蕨掛飾,及學習板植技巧及養植方法。(圖片來源:由受訪者提供)
Charlie會從旁指導學員替鹿角蕨修剪和固定在木板上。(圖片來源:由受訪者提供)

特色咖啡 滿滿陳皮果香

除了各式鹿角蕨之外,由Café自家研發的特色咖啡,也頗受客人歡迎。推薦店內最具人氣的「陳皮X咖啡」,是於Coffee Tonic(濃縮咖啡湯力水)的表面灑上一層磨碎的陳皮,入口帶濃郁的陳皮果香,醒神又解渴;「宮崎縣銀鏡柚子」是以日本柚子醬配以帶果香味的咖啡調製而成,味道酸酸甜甜,十分適合夏天飲用。咖啡以外,店內還有供應芝士蛋手抓餅、巴斯克芝士蛋糕等輕食,及會販賣台灣插畫家青青小樹創作的鹿角蕨主題文創商品。下次到長洲一日遊時,不妨到Oxy休息一下,並順道欣賞這些特別的蕨類植物!

陳皮X咖啡 $68/杯
為店家自家研發的飲品,Coffee Tonic面頭灑上的陳皮粉,是以3至5年的陳皮磨碎而成,入口帶濃郁陳皮果香。
椰皇冷萃咖啡 $68/杯
以椰皇水和冷萃咖啡調製而成,沒略外加入糖漿,故整杯飲品味道不會過甜,亦帶有淡淡椰香,清涼又解暑。
芝士蛋手抓餅 $45(另加腸仔$8)
即叫即製,共有4款醬汁,包括是拉差醬汁、沙律醬、蛋黃醬等供選擇,還可加錢添加額外配料。編者今次就選擇了香腸加沙律醬的配搭,味道濃香惹味,相當不錯!
青青小樹創作的18原生種鹿角蕨插畫圖鑑(左)及12交種鹿角蕨插畫圖鑑(右),畫得相當精緻。
店內的咖啡豆採用本地炒豆師在香港炒的新鮮咖啡豆,確保新鮮度,另店內亦設有掛耳包發售。

Oxy Cheung Chau
地址:長洲東灣路2號地舖
營業時間:11:00-18:00
IG:oxycheungchau

Text:Onyx
Photo:O.T.、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生活美學, 生活美學 - 其他

長洲戲院多元文化園區 正式試業!
設電影拍攝體驗館/平安包工作坊/戶外放映區

長洲以各式各樣的美食和獨特的海岸景致聞名,但即使身為香港人,也未必知道那裡還保存了一所歷史悠久的戰前戲院。長洲戲院於1931年落成開業,並於1997年結業。期間,它一直是長洲居民重要的聚腳點。戲院自結業起便一直荒廢達26年之久,不過,這所三級歷史建築,將連同旁邊的戶外空間及醬油廠,活化成佔地逾3萬8千呎的文化園區!

長洲戲院文化園區正門。

長洲戲院 將於2年後改建成中餐館

文化園區本周一起正式試業,暫時只有部分設施對外開放,包括「銀幕大笪地」、「1931影棚」、「長洲文化館」及「啞鈴資訊中心」等4大主題空間。而最令人期待的長洲戲院本座,則尚未完成活化!預計長洲戲院將改建成中餐館,並於2025年底開放。

長洲戲院舊貌。
長洲戲院本座尚未完成活化,預計它將改建成中餐館,並於2025年底開放。

「平安包工作坊」 大眾了解長洲本地文化

在率先開放的4大主題空間之中,就以「長洲文化館」最具教育意義。由於長洲戲院在復修過程中挖掘出三千多件歷史文物,有些更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於是園區特設「長洲文化館」,並推出了「考古•長洲」遊學團,舉辦「平安包工作坊」、「鑽木取火體驗」及「模擬考古沙盤發掘」等自費課程及工作坊。館內天台亦設「張保仔觀景台」,以張保仔帆船作藍本,讓人飽覽整個戲院原址及遠眺小島景色。

至於挖掘出來的歷史文物紀錄,以及有關長洲或長洲戲院過百年歷史之手繪圖和文件紀錄,則會於「啞鈴資訊中心」展出。另中心亦會展出藝術家杜煥去年為《竹藝飛躍》展覽製作的作品「飛天麒麟」,讓大家欣賞紮作之美。

「平安包工作坊」將由郭錦記第二代負責人現場指導參加者製作。
以張保仔帆船作藍本的「張保仔觀景台」。
從觀景台可飽覽長洲戲院原址。
藝術家杜煥去年為《竹藝飛躍》展覽製作的紮作作品「飛天麒麟」。
「啞鈴資訊中心」展出了有關長洲或長洲戲院過百年歷史之手繪圖和文件紀錄。

1931影棚」 設《唐伯虎與秋香》電影場景

活化後的長洲戲院,將變身成中餐廳,放映的任務便交由旁邊的戶外空間負責。園區內的「銀幕大笪地」,便把大銀幕從室內搬到戶外,觀眾可於10,000呎的大草坪上,觀賞獨立電影、紀錄片、音樂會等節目。

另一令人注目的主題空間,則是名為「1931影棚」的電影拍攝體驗館,設有《唐伯虎與秋香》、《法律風雲》等電影場景,遊客可以付費於館內一嘗當演員或導演的滋味。

「銀幕大笪地」將不定時舉辦獨立電影、紀錄片放映會、音樂會等節目。
「1931影棚」內設不少「打卡」位。
《法律風雲》電影場景。
《唐伯虎與秋香》電影場景。
「1931影棚」正門。

長洲主題樂園 登場Meta 12

除了各種體驗,文化園區還推出了結合虛擬和實境互動的手機應用程式「島聚」,讓玩家以嶄新角度體驗長洲傳統文化。另長洲元宇宙(C.C.C Wonderland)亦透過Meta 12融合現實與虛擬世界,配合應用程式Metaboox中的O2O模式,玩家可購買Meta 12的虛擬土地,成為元宇宙地主。長洲主題樂園已在Meta 12中登場,玩家可以透過互動遊戲,賺取虛擬貨幣、實體禮品和NFT。

長洲戲院多元文化園區
地址:長洲新興後街120號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 10:00-20:00;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11:00-21:00
備註:各活動設有不同收費,詳情請致電2155 1313或瀏覽以下網站查詢。
網站:https://ccccc.com.hk/

Text:Onyx
Photo:由主辦單位提供、O.T.

藝文創意

太平清醮不止有平安包!長洲藝術家以傳統節日元素 設計有趣周邊

一年一度的長洲太平清醮重頭戲將於明天舉行,過去三年受疫情影響,飄色巡遊與搶包山的重頭戲被迫取消,亦令節日冷清不少。今年,隨著飄色和搶包山的復辦,相信終可重現太平清醮過往盛大和熱鬧的場面。而說到太平清醮期間傳統習俗的食物,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平安包。不過其實除了平安包外,也有居住在長洲的藝術家,為這個重要的節日設計出了許多精美的周邊產品。美觀的設計下,更是融入了長洲的傳統元素與事故。

吹糖藝術家杜煥,曾以長洲太平清醮元素設計許多精美週邊。

這個藝術家叫杜煥,可能更多認識他的人會知道他是一名吹糖藝術家,憑著熟練的技巧就能將糖拉出各種模樣。不過在此之前,他所設計的應節周邊,曾也是遊客間的熱門之選。其中很是受歡迎的,便是他在十幾年前所設計製作的復古太平清醮布袋。布袋中上呈現的是長洲飄色巡遊時的景象,圖像由杜煥所拍攝,再經過後期處理製作而成;至於背景則是兩條魚,其對應的便是天后廟頂部的鰲魚,傳說中能祈雨也能抵擋祝融之災。而就是這飄色獨有景象加上傳統元素,再配合標誌性的綠底紅字,讓整個布袋充滿長洲的文化氣息。

周邊中很是受歡迎的,是杜煥在十幾年前所設計製作的復古太平清醮布袋。

除了布袋外,杜煥還製作了不同的衣飾、水杯等周邊,「都持續設計了十幾年了。」他回想起當初想要設計的原因,原來是當年搶包山活動闊別26年再次復辦的時候,活動吸引了大批市民和遊客。在看到大家離開時清一色都只有帶上平安包,杜煥就決定在傳統中發掘新元素,設計更多具長洲特色的產品讓遊客帶走。並在妹妹的幫忙下,開始在店舖中販售起這些精緻的周邊。

要兼顧吹糖工作的杜煥,慢慢不再著手設計製作應節的周邊。

如此有特色的商品自然非常搶手,設計至今已有不少周邊早已賣斷貨。只是後來妹妹無法長期看著店舖的生意,杜煥自己也要兼顧吹糖的工作,便就慢慢地不再著手設計製作這些應節周邊。意味著市面上的特色產品,已經成了絕版貨,買少見少了。

而他的吹糖作品中,其實也融入了不少傳統元素。

Text:Vincent
Photo:Nick、受訪者、渡日書店

18區, 本地遊蹤

長洲太平清醮2023|「長洲名物」唐餅老字號 二代傳人首創冰心平安包:希望年輕人識傳統平安包!

一年一度的長洲太平清醮將在佛誕舉行,因疫情停辦三年的搶包山及飄色巡遊將重辦,而主角也少不了小島獨有、喻意平安如意的平安包。太平清醮傳統食品平安包是「長洲名物」,原來四十幾年來大部份平安包,其實都是出自長洲的老字號中式餅店「郭錦記」製作。而昔日的第一代「包山王」郭錦全,早在數年的前功成身退,由二代郭宇鈿(Martin)接棒。兩代新舊交替,除了延續傳統,近年也活化餅店推出創意產品。今年天氣酷熱,太平清醮期間更推出阿華田冰心平安包,在炎熱的天氣下讓大家也可消消暑,Martin指:「希望年輕人識得傳統平安包!」

成立餅店的第一代「包山王」郭錦全(左)在數年的前功成身退,由兒子郭宇鈿(Martin)接棒。
Martin目前也忙於製作平安包,並交給當日搶包山大會「上包山」!
每年5月太平清醮前,店內都十分繁忙。

每車出爐花2小時 製作192個平安包

長洲的老字號中式餅店「郭錦記」屹立於長洲多年,以製作平安包聞名。每年5月太平清醮前店內都十分繁忙,Martin透露大家密密做,開工時間從早上7時做到晚上12時!而太平清醮期間已將餅房轉成做平安包,每年在這個時候也密鑼緊鼓準備約數萬個平安包以應需求:「每次一車可多達192個平安包,也要花上2小時製作,所以師傅都要不停做包,售包高峰期間家人都要幫忙上陣。」全店都會總動員製作平安包,除了店主郭錦全,還有Martin 的叔叔郭錦華、伙計姨姨都要上陣,今次更增加至20多個師傅及雜工幫忙,應付這幾天的需求。

太平清醮限定的阿華田味冰心平安包。

傳統的白色圓形平安包以麵粉蒸製而成,香甜餡料有蓮蓉、豆沙與麻蓉等多種口味,包身以紅印蓋上「平安」二字,寓意平安健康。 今年的平安包不加價維持10元一個,照常推出多款口味,除了繼往年曾推出純素平安包,今年於太平清醮當日(5月26日)推出阿華田味冰心平安包,和大家一同消暑。同時他也希望吸引更多人了解長洲的傳統習俗:「現時製作傳統包點的餅店已買少見少,老師傅走了一個又一個,依家只剩一、兩個老師傅了,我們都想讓大家知道傳統平安包是什麼,希望可以吸引年輕人更有興趣認識傳統習俗。」

四十幾年來大部份平安包,其實都是出自長洲的老字號中式餅店「郭錦記」製作。

郭錦記餅店
地址:長洲北社街46號G/F

Text:Twinkie
Photo:郭錦記提供

18區

長洲太平清醮2023|長洲百年傳統太平清醮 標誌性巨型包山變掛畫

受疫情影響,過往每逢佛誕都會在長洲舉辦的太平清醮飄色巡遊及搶包山比賽經已停辦了三年。而傳統會在北帝廟外樹立的三座高達42呎的「標誌」大包山,在這三年間也改用只有15呎的小包山。今年,飄色巡遊和搶包山比賽將在佛誕當天復辦。闊別三年,正當大家以為,那三座填滿平安包的大包山也會跟著一起回歸時,沒想到重現出來的並不是包山,而是三幅「包山掛畫」。

2016年 北帝廟外「標誌」大包山

傳統長洲太平清醮會在北帝廟外樹立三座高達42呎的「標誌」大包山。

2023年 變成三幅「包山掛畫」

傳統會在北帝廟外樹立的三座高達42呎的「標誌」大包山,今年卻變成三幅「包山掛畫」。
疫情期間,大包山曾改用只有15呎的小包山。

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解釋,原先的確打算重現3座大包山,並也一如以往般在3月和承建商討論相關製作。然而對方卻表示由於物價上升,加上舊有的包山架因多年沒使用,需要重新製作。經評估之後,對方在3月底以人手、體力及製作場地安排不及為由,推辭了項目製作。時間倉促加上找不到其他能夠製作巨型包山的承建商,值理會最終決定以同等高度的掛畫取代3座大包山。

由於多年沒有使用,巨大的包山架需要重新製作。

保留3座小包山 照常派發平安包

值理會強調,雖然未能重現大包山,但會保留疫情期間的3座小包山作祭祀用途,市民仍可前去觀看祭祀的過程。待佛誕儀式完成後,翌日也會按照傳統,如常將小包山上的平安包取下,連同新鮮的平安包一起派發給民眾。關於這次的「掛畫」方案,值理會也承諾會檢討,祈望明年會有更好的安排。

至於搶包山所用的賽事專用包山則不受影響。和北帝廟前的3座竹棚包山不同,賽事專用的包山需使用鐵架搭建,也需要經過結構工程師的檢查,確保包山安全,能夠作賽事用途。除了搶包山專用棚架,搶包山上也只會掛上仿真平安包。

今年也會按照傳統,在佛誕儀式完成後翌日,將小包山上的平安包取下,連同新鮮的平安包一起派發給民眾。
搶包山有專用的棚架則不會受到影響。
賽事專用的包山使用鐵架搭建,經過結構工程師的檢查,確保安全,能夠作賽事用途。

Text:Vincent
Photo: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Facebook、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