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豪雨來襲,各大水塘水壩出現洩洪奇景,吸引攝影者來到坐落荃灣城門谷的城門水塘,拍攝豪雨限定的「大水碗」。其中一位攝影愛好者Mike Leung分享,他趁微雨時以航拍紀錄「飛一轉」拍下城門水塘的鐘形溢流口,洩洪景象如圓形大爆布,十分壯觀!

香港戰前最大儲水量的水塘
當年歷時14年才完成工程的城門水塘,於1937年建成,於2009年列為古蹟。當時工程規模龐大,當時水塘滿足九龍居民的食水需要外,也通過跨海水管把食水輸往人口密集的港島,幫助紓緩食水需求。城門水塘是香港戰前最大儲水量的水塘,同時為九龍和港島供應食水。
相比於香港島的水塘,設計屬新一代,剩水從大壩旁的溢洪碗排放至大壩旁與壩底的溢洪道排走,形成大壩旁的峽谷山壁臨時出現一道飛瀑與幾道急流,壩底有時亦會以噴水姿態洩洪,十分壯觀!


排洪漏斗 一級歷史建築
鐘形溢流口也是一級歷史建築,為圓形的磚石構築物,以石橋連接水塘邊的通道。這座鐘形溢流口由Geoffrey Binnie在1935年設計,當時獲得由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頒發的Telford Premium Award。在雨季時,城門水塘滿水,滿溢的食水便會經溢流口流出,景象如圓形大爆布,吸引遊人觀賞。



Text:Twinkie
Photo:Mike L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