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標籤: 設計

專訪, 展覽, 藝文創意

張國榮逝世20周年展 20名好友、歌迷分享相遇故事

哥哥張國榮的魅力,迷倒了萬千的歌迷和影迷。身為「哥迷」,不知大家又最欣賞他的哪些地方?有人喜歡他唱歌時的渾厚音色,有人喜歡他的帥氣,也有人喜歡他精湛的演技。時至今日,大家仍然舊想念著他的好。

近日有商場舉行張國榮逝世20周年展,除在場內設置了一幅由哥哥經典作品所組成的霓虹燈「打卡」牆,更邀請了20位張國榮生前的好友、工作伙伴、本地及海外歌影迷,分享他們與哥哥鮮為人知的相遇故事,及展出不少絕版的刊物及珍藏。有份在展覽提供珍藏展品的資深「哥迷」Shirley表示,即使哥哥已離開20年,仍希望承傳及延續他的精神,學習他充滿愛心、勤奮、做事認真的一面。

張國榮的好友兼工作伙伴、日本女作家志摩千歲曾為哥哥主理的日本個人攝影寫真集《慶》(左),亦是哥哥的最後一本的日本寫真集。

40年忠實「哥迷」 的故事

自十多歲起已鍾情於哥哥張國榮的Shirley,是40年的忠實「哥迷」。她坦言,當初喜歡哥哥,全因他長得帥,但後來卻漸漸發現他不只有善心,也是個懂得感恩的人,「只要跟他共事過、幫過他忙的人,他都會記住對方的名字。」此外,哥哥對工作的態度,也是出了名的不絲一苟。為了演活電影《霸王別姬》中的程蝶衣一角,他更特地到北京半年,學習京劇特定的造手和台步等等。而這一切,全都是Shirley欣賞哥哥的地方。

Shirley是40年忠實「哥迷」, 希望能夠將哥哥的精神延續下去。

《STAND UP》4色黑膠 轟動八十年代樂壇

一開始迷上哥哥的時候,Shirley還只是一名中學生,全靠平常儲起的零用錢和利是錢方可購買哥哥的唱片和周邊商品,因此她只會挑選當中一些較為特別、具紀念價值的來收藏,包括於今次展覽展出的紫色張國榮 《STAND UP》黑膠唱片。「猶記得當年這隻黑膠唱片推出的時候十分轟動,因它一共有4隻顏色,包括最原始的黑色,以及紫黃綠三色。」她表示當年自己買齊了紫黃綠3色,而當中的紫色版本,更有幸得到哥哥的親筆簽名,別具意義。

設計師陳幼堅曾為張國榮設計10張專輯封面,其中包括1985年的STAND UP唱片。是次展出的黑膠唱片有哥哥的親筆簽名,由資深歌迷Shirley借出。

在派對上輕吻哥哥面頰

另一由Shirley提供的展品,為她於1987年參與歌迷會活動時跟哥哥的合照,還有她其後在哥哥的一個生日派對上上台玩遊戲,並輕吻了哥哥面頰的照片,以及當時獲得的親筆簽名海報。她憶起哥哥對粉絲態度十分親切,「記得有次參加高山劇場的小型歌迷會活動,哥哥很有耐性跟每一位歌迷拍照。而當輪到我跟他合照時,他竟很自然的把手疊在我的手上,令我相當緊張!」

Shirley於哥哥的生日派對上獲得的親筆簽名海報。
商場中庭放置了一座會自動演奏的三角鋼琴,會於展覽期間演奏張國榮多首經典名曲,包括〈追〉、〈風繼續吹〉、〈共同渡過〉等等。

延續哥哥的愛心

二十年前的愚人節,哥哥離開了我們,令廣大的粉絲傷心欲絕。Shirley猶記得自己當初收到消息時,還不懂得反應,一直至哥哥大殮出殯那天,悲傷的情緒就像火山爆發一樣,一發不可收拾,自己也禁不住在孩子面前潰大哭。

然而,悲傷過後,生活還是要繼續。Shirley領悟到應該要把哥哥的精神銘記於心,並盡量去承傳、延續。例如,愛心「爆棚」的哥哥曾推出過一款為兒童癌症基金籌款的明信片,現時,Shirley也會仿效哥哥,定期捐款予護苗基金及兒童癌症基金,希望把他的愛心延續下去。

由馬賽克相片組成的哥哥牆壁。

令人津津樂道的「相遇」故事

除了Shirley的故事之外,於場內展示的其他「相遇」故事,同樣令人看得津津樂道。原來,哥哥曾與好友舉辨麻雀比賽——「Leslie Cup國榮盃」,最終最由蘇施黃奪得冠軍、贏得此盃,各位到場時便欣賞到獎盃的真身;一位日本超級「哥迷」兼插畫師,曾參加過九十年代「哥哥的日本歌影迷旅行團」,走遍偶像參演的電影場景並有幸在見面會與哥哥握手,其後更以偶像的電影造型進行描繪,留下回憶;亦有韓國資深「哥迷」由八十、九十年代開始收集哥哥在韓國的各種刊物,部分刊物亦會在場內展出;一位「後榮迷」亦會分享自己與電影《霸王別姬》的緣分,以及迷上哥哥的原因。

張國榮紅遍世界各地,有韓國及日本出版社紛紛為張國榮出書,對海外歌迷亦有深刻的經歷,而場內亦會展出由日本及韓國超級榮迷提供的珍藏。
日本超級「哥迷」兼插畫師小野寺光子描繪的哥哥樣貌。
一位「後榮迷」於2005年編製的《霸王別姬賞析珍藏本》,簡介了京劇的歷史及知識,亦是電影《霸王別姬》最全面的導讀書。書中刊載了近百幅全版劇照及宣傳照,包括部份從未曝光的照片。
 熱愛打麻雀的張國榮在1993年與好友舉辦了麻雀比賽,更設置「Leslie Cup」,可見哥哥對任何事都認真對待的態度,當時由蘇施黃贏得比賽獲得冠軍。及後,蘇施黃再舉辦「國榮盃自我挑戰賽」,最終由一位哥迷贏得此盃。

「打卡」必備!經典作品霓虹燈牆

此外,場內亦設430吋大電視,播放20個張國榮經典作品片段及由逾3,000張「與哥哥相遇」相片組成的巨型馬賽克片段,以及由一眾歌影迷投選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作品所組成的霓虹燈「打卡」牆,各位「哥迷」不容錯過。

由一眾歌影迷投選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作品所組成的霓虹燈「打卡」牆,包括經典歌曲〈風繼續吹〉、〈MONICA〉、〈追〉、〈為妳鍾情〉等等。

「Timeless Leslie Encounter」
日期:即日起至4月2日
時間:12:00-21:00
地點:奧海城2期地下主題中庭

Text:Onyx
Photo:O.T.、由主辦單位提供

Uncategorized

藤本壯介操刀 日本東京設計感公廁!純白有機弧形水樂園

上廁所也要很有設計感!我們生活處處皆需要設計美感來為品質加分,每天解決你所有煩憂的廁所,當然也是其中之一。繼今年1月開放、由Marc Newson操刀之「裏參道公廁」(裏参道公衆トイレ)之後,在涉谷區打造了一系列由世界知名創作者設計,「THE TOKYO TOILET」計畫又再添新成員——出自建築師藤本壯介之手,舒適且充滿藝術氣息的公廁。今個月24日「西參道公廁」開始使用,為沉悶的環境注入了一股清流!

使公廁真正能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THE TOKYO TOILET」東京公廁計畫是由涉谷區和日本財團共同推動,旨在以創新設計和自由想像消除公廁(髒、臭、暗、嚇人)形象的公廁設計項目。參與的創作者包括建築師安藤忠雄、伊東豐雄、隈研吾,以及藝術總監佐藤柏和、時裝製作人 NIGO、產品設計師馬克紐森等多元化的知名設計、建築師群。2020年8月以來,完工的廁所一一啟用。

回歸本質 清理乾淨的原則

今次由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的「西參道公廁」於2023年3月24日開放使用,計劃中的 17 處設施已全部完工。「西參道公廁」共有5個隔間,包含普通男、女廁各兩間,再加上一處無障礙的多功能空間,內部同樣為純白設計,藤本壯介表示,堅持使用白色除了強調潔淨的意象,更是為了讓髒污無所遁形——一旦有所污損,那麼就必須清理乾淨,這是公廁最根本的原則。

有趣的是,洗手台一側種植著一株小樹,除了為「器」意象的延伸,更是藉由植物的生長,彰顯水資源的重要性,畢竟水源是孕育萬物之母。

看似簡單的弧線設計,也是經過多次實驗得出的結果。(圖片來源:Sou Fujimoto藤本壮介Twitter)

從大人、小孩到身障者 皆能輕鬆使用

藤本壯介將公廁比作城市的水源,期待建構一處能徹底展現公眾性的機能場域,他以「器」(Water Vessel)為概念,打造宛如純白盆器的精簡結構,而最簡單的線條,就是最通用的設計,其單邊下凹的圓弧曲線,設置了數個高底、角度不同的水龍頭,設計團隊試圖形成一個「對所有人開放的容器」,不管是哪一個年齡段的人皆適宜,從大人、小孩到身障者——皆能輕鬆使用的洗手台,使公廁名符其實的「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小卻寬敞區域的精心設計,藤本壯界分享這個概念背後的挑戰和理念:「在概念階段,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如何塑造廁所的公共性,也集結了各種想法,這個過程相當不容易。在測試了不同的形狀和尺寸之後,我們選擇了一種讓人聯想到大型水容器的結構。」

Photo:Twitter@Sou Fujimoto藤本壮介

藝文創意, 設計

文具界「奧斯卡」 2023日本文具大賞結果出爐

談及設計,論美觀、論實用、論貼心、論創意,來自日本的設計總是讓人驚嘆不已。也因此,不少人特別鍾情於日本的產品設計,會研究各式各樣的包裝、收集一款款神奇的設計。其中,日本的文具製品就因設計而收穫大量愛好者。自2013年起,日本每年也會舉辦「文房具屋さん大賞」,從創意、性能及設計選出各種優秀的文具設計,獲獎文具的人氣及賽事之隆重更被愛好者們稱為文具界的「奧斯卡」。2023年,頒獎禮來到第11年,得獎名單出爐,年度大獎由文具界知名品牌「PILOT」的沾水筆iro-utsushi(いろうつし)奪得,其餘獎項的得獎設計也都極具心思。文書愛好者的你一定不能錯過。

自2013年起,日本每年舉辦的「文房具屋さん大賞」,也被視為文具界的「奧斯卡」。

年度大獎

今年的年度大獎由知名品牌「PILOT」的沾水筆iro-utsushi(いろうつし)奪得。在日常書寫上,可能比較少接觸沾水筆,不過當要用來寫書法字體或是繪畫時,能做出變化線條的沾水筆就是很好的書寫工具。只需要用筆尖沾上墨水,運用不同的角度和運筆力度,就能做到各種粗細均勻的效果。只是一般沾水筆在書寫時很容易刮破紙張,對於新手來說並不好掌握。

「PILOT」的沾水筆iro-utsushi(いろうつし)能夠奪得年度大獎,便是因為克服了這個難題。它採用與鋼筆相似的筆尖,使其書寫時的觸感更柔軟、不刮紙,讓剛接觸沾水筆的新人也能書寫出要的字體或插畫。而iro-utsushi(いろうつし)筆尖的設計也便於清洗,只需用水簡單沖洗後用布擦拭,便可以馬上更換另一種顏色的墨水。

年度大獎:「PILOT」iro-utsushi(いろうつし)沾水筆。

年度設計獎

年度設計獎也是由「PILOT」的產品,ILMILY摩擦變色筆奪得。這個系列的筆使用特殊研發的墨水,讓墨水在擦拭時因摩擦升溫而改變原有的顏色,為書寫帶來了另一種新奇的體驗。譬如作畫時可以簡單地畫出幾種層次;有或者在Schedule Book上可以將已完成的事項「變色」而非塗去,即能保留原本的文字,也能享受完成任務清單的喜悅。

年度設計大獎:「PILOT」ILMILY Color To Color。

年度創意獎

至於年度設計獎則由「Pentel」Milky Brush毛筆奪得。在普遍認為毛筆就是黑色的印象上,這款毛筆全部使用粉色系列,顛覆傳統之餘,其採用高度不透明的墨水,讓風乾後可以在同樣的位置塗抹上新的色層,不用擔心顏色被混合。

年度創意獎:「Pentel」Milky Brush毛筆。
年度創意獎:「Pentel」Milky Brush毛筆。

類別獎項(繪筆類):

一邊用來書寫的細筆尖,另一邊則是方形的筆頭。由「Sun-star」設計的dot é pen螢光筆奪得了年度繪筆獎。和以往一粗一幼的雙頭螢光筆一樣,能夠在書中、筆記本中劃下重點。然而這次的方形筆頭設計,其能夠輕鬆繪製經典「8bit」風格點陣圖的概念,讓筆有更多使用上的趣味。

年度繪筆獎:「Sun-star」dot é pen螢光筆。

類別獎項(塗改類):

由「Tombow」設計的間諜Mono塗改帶奪得了年度塗改獎。其模仿成擦膠的設計當然是其賣點之一,不過更重要的是這款塗改帶輕巧的大小,和用來防止髒污的開蓋設計。塗改帶頭透明、防刮的設計也讓它使用起來更得心應手。

年度塗改獎:「Tombow」間諜Mono塗改帶。

其他獎項:

年度紙膠紙獎:「グリーンフラッシュ」いろを楽しむ透明テープ。
年度刀具獎:「サンスター文具」SHUTTO。
蔦屋書店 TSUTAYA賞:[プラス]チームデミ。
オフィスベンダー賞:「サンスター文具」もぐもぐズー。

Photo:品牌IG、官網、誠品線上

18區, 專訪, 藝文創意

港日夫婦的電影空間 深水埗日本電影宣傳單張專門店

走在深水埗荔枝角道,赫然發現一間以電影為主題的小店,牆上貼滿了各式日本動畫、荷里活大製作,以至是港產片的電影宣傳單張。仔細看,不難發現這些單張的排版和設計,跟大家向來熟悉的電影海報竟有所不同!

由港日夫婦Gary及Sasa於兩年前創立的Moviemarks,是一間日本電影宣傳單張專門店,原址位於西九龍中心,約於3個月前,二人把店遷往同區的地舖。主理人之一的Gary對糅合了日本設計美學的B5尺寸電影單張情有獨鍾,於是便決定寓興趣於創業,開店售賣和推廣日本電影宣傳單張,同時也可方便自己收藏各式的宣傳品。新店還兼賣日本場刊和由本地插畫家二創的電影產品,歡迎大家隨時前來尋寶。

(左起)《亂》、《龍貓》、《戀空》和《情書》等日本電影的宣傳單張,都很受客人歡迎。

日本電影單張 設計別具美感

一般香港人對電影宣傳品的印象,大概只停留於懸掛在戲院外的電影海報,卻鮮會知道原來日本的戲院會在電影上映前派發宣傳單張「Direct Mail」(簡稱「DM」),希望催谷票房。「在電影上映前一、兩個月,各個戲院都會擺放單張,讓人免費拿回家,但通常在上畫當天就會停止派發。」早於十多年前便接觸日本電影宣傳單張的Gary續說,即使當地人想在電影上畫後收藏單張,也只能循網上途徑,或是到專門店去購買。

日本電影單張通常只有一個統一的尺寸——B5,略較A4尺寸的細小。那小小的一張電影宣傳單張,到底有何吸引之處?Gary憶起了首次在旺角皆旺商業大廈內的小店購買《蝙蝠俠》單張的經歷,「那時是第一次知道日本的宣傳單張,會經由當地的設計師重新排版,再配上日文字,設計別具美感。」

張國榮電影的日本宣傳單張是店內數一數二受歡迎的。Gary猶記得曾有位就讀小學六年級的張國榮迷,特地前來購買了一張《春光乍洩》單張(左)。

《神探》單張 予人截然不同的感覺

然而,並非所有於日本當地上映的外國電影,都會經設計師重新排版。Gary觀察到,部分歐美電影依舊會沿用原來的海報設計,頂多只是在字體上作出更改,「但大多港產片和台灣電影,都會經過重新排版,也許是為了更符合當地人的美學品味。」而在芸芸眾多港產片的日本宣傳單張之中,他認為《神探》是其中一幅最具美感的設計,「設計師將海報上的檯腳拉長了,再將片名放置於檯腳之間,構圖很獨特。」回看原版的《神探》海報,主色調為黑色,整體感覺較為陰沉,跟以鮮紅色作背景色的日本版本相比,確是給人截然不同的感覺。

經日本設計師重新排版及設計後的港產片宣傳單張,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當儲票尾般收藏電影單張

至於Gary,於十多年前已十分留意日本流行文化的他,自從得到了第一張日本電影單張之後,便對它們深深著迷,更漸漸展開了他的收藏之旅。「除了在小店購買,後來在日本讀書時,一星期至少會入場觀看一齣電影,就在那時儲起了不少單張。」他補充,自己也會於網上尋找想要的電影單張,至今已在家中儲起了數千張的「珍藏」,「我想自己可能是當儲票尾的心態去收藏,在看過了電影之後,或者覺得那單張的設計很特別,便會想儲。」近年,他發現香港能夠買到這些單張的途徑愈來愈少,「香港一直以來都沒有專賣日本電影宣傳單張的店,以前也只有一些小店在兼賣。」於是Gary便萌生起開店的想法,一來可把網上多買了的單張售予他人,方便自己收藏更多的款式;二來又可讓更多人認識到日本的電影宣傳單張。

書架上擺放的文件夾,存放著不同款式的日本電影宣傳單張。
主理人Gary歡迎大家閒時來揭揭文件夾,欣賞不同的電影宣傳單張設計。
不少歐美電影的日本宣傳單張,都會沿用原本的設計,但設計師仍會精心挑選單張上的日文字體。

數萬張藏品 歡迎大家來尋寶

由於害怕生意難以回本,故Gary在兩年前,便決定在不辭掉正職的情況下,跟在日本留學時認識的老婆Sasa,在深水埗西九龍中心的蘋果商場小試牛刀。二人租用了一間不足100呎的小店,並將店命名為「Moviemarks」,專賣日本電影宣傳單張及場刊。小店只限在平日晚上及周末營業,但Gary亦慶幸能在疫情間儲到一批熟客,店的規模亦愈做愈大,最終更決定於去年底遷往同區的地舖繼續經營。

Moviemarks新店位於人來人往的荔枝角道,走進店內,牆上貼滿了王家衛、周星馳等港產片,以及《這個殺手不太冷》、《阿基拉》等經典電影的日本宣傳單張。Gary表示,現時店內約有數萬張宣傳單張,主要涵蓋港產片、日本電影、動畫和外國電影,統統都放在不同的文件夾之中,分類歸納好。而除了一些較受歡迎、大路的電影,例如是王家衛執導和張國榮主演的港產片,以及《危險人物》等cult片之外,Gary表示他也有引入一些較冷門的日本電影宣傳單張,歡迎大家隨時來店內揭揭文件夾、尋尋寶。

一張日本宣傳單張的價錢,最便宜的可賣十多元,最貴的則可升價至二百多元,全取決於其稀有程度。「很多舊戲的單張都很難找得到,也只可以從日本當地的收藏家購入,例如是七十年代的電影《Taxi Driver》,通常一年只會見到幾張。」故Gary說自己一有時間就會上網,希望尋找到不同電影的宣傳單張,努力為小店、為客人入貨。

店內也有售不少日本電影場刊,而圖中的《傾城之戀》及《這個殺手不太冷》場刊,更是彌足珍貴。
(左)《倩女幽魂》日本電影場刊;(右)《霸王別姬》日版寫真書。
新店樓高兩層,樓下是電影場刊專門店,閣樓則是寄賣家品的地方。
走進店內,抬頭便能看見王家衛的電影海報。《2046》、《花樣年華》、《春光乍洩》⋯⋯不知道哪一齣是你的最愛?
(左)Sasa、(右)Gary
Gary很感激老婆Sasa從當初不理解自己為何愛儲日本電影宣傳單張,到後來漸漸了解到宣傳單張的價值和意義後,十分支持自己繼續開店。

「希望能營造一個戲院以外的電影空間」

除了單張之外,店內亦有售日本電影場刊,以及由本地插畫家二創的電影明信片和貼紙。而近門口的地方,則是一處約能容納10人的沙發區,原來Gary一直希望營造一個在戲院以外的電影空間,「希望可以舉辦一些跟電影相關的活動,例如是展覽、放映會,甚至是導演和幕後工作人員的分享會等等,讓這裡成為一個可以好好暢談電影的地方。」

店深處的一個角落,販賣了不少由本地插畫家二創的電影明信片和貼紙。
由九十後插畫家林嘉恒所繪畫的二創懷舊電影海報明信片,別具特色。
店入口處的沙發區,雖然只有約十個座位,但也是個讓大家暢談電影的好地方。

Moviemarks
時間:星期一至五 1900-2100、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1300-2000
地址:深水埗荔枝角道169號G/F
備註:門市休息至3月31日,詳情請留意店舖IG專頁的公告。
IG:moviemarkshk

Text:Onyx
Photo:Jonas Chan、由受訪者提供

展覽, 藝文創意, 藝術

Art Basel 2023|香港巴塞爾藝術展2023 令人注目的重點藝術作品

今年3月香港藝術月的重頭戲,藝術界盛事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回歸灣仔會展!由3月23日至25日舉行,也是首個在防疫措拖解除下的首次大型藝術展覽,令人期待。而這次展會亦首度延伸「藝聚空間」(Encounters)展區到展會場外,由即日起至4月2日期間於金鐘太古廣場展出全球首次亮相的10米高埃及法老像《重力》,至於在會展的主要展區中,就讓我們率先看看重點介紹,Art Basel會展場內展出、值得注目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

首度延伸至展場外:10米高埃及法老像

由美國洛杉磯知名概念藝術家安沃‧艾力克 (Awol Erizku) 創作的《重力》為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藝聚空間」展出的 14 件大型藝術裝置内其中一件作品。《重力》以被譽為全知全能及智慧的象徵圖坦卡蒙國王為藍本,其影響力從古至今均無容置疑,同時雕塑總達十米高,外形相當震撼,大家經過時不妨與它打個卡!

十米高的雕塑《重力》以圖坦卡蒙國王為藍本,被譽為全知全能及智慧的象徵,其影響力從古至今均無容置疑。玩味十足的作品透過古代的人和事,探索永恆和存在的意念,將深深吸引參觀者駐足細看。

於太古廣場展出全球首次亮相的法老像《重力》。

今年Art Basel是自2019年後最大型的一次展覽,共匯聚來自32個國家及地區、共177間本地及國際頂尖藝廊參與,一如過往,展區共分為「藝廊薈萃」、「亞洲視野」、「藝術探新」、「光映現場」及「策展角落」五大區域。讓藝術迷欣賞琳琅滿目的藝術品。留意門票須預先上網購買,不設即場實體售票。

Art Basel現場展品:
楊沛鏗《屋簷下的擁抱先生》
疫情中被封城的群體經歷

香港藝術家楊沛鏗的藝術作品《屋簷下的擁抱先生》(Mr. Cuddles Under the Eave),楊沛鏗以植物來擁抱人類進程,以及彼此關係間微妙又直觀的聯繫。《屋簷下的擁抱先生們》由13棵懸掛的發財樹組成。彷如凝固在半空的片刻,喚起了人們在全球疫情中被封城的群體經歷;被困於靜止的時刻之中。這件作品提出在被隔離和惴惴不安之中人與人的互相依賴,展現出一種集體的緊張和無力感,也象徵了團結和韌力。

楊沛鏗 《屋簷下的擁抱先生們》

韓國藝術家金泓錫《沉默的孤獨》

由韓國藝術家金泓錫(Gimhongso)創作的《沉默的孤獨》(Solitude of Silences),以 樹脂、泡沫橡膠、衣服、布料、膠袋,打造出七個頭戴動物面罩的人形人物,這些「表演者」就如他們旁邊標示的描述般,其實是有著不同外型性格的人體模特兒,他們象徵了現代社會不同年齡和職業的人。似俏皮幽默的人物似乎有著隱藏的目的,講述了我們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法。

金泓錫 《沉默的孤獨》

香港藝術家林嵐(Jaffa Lam):《推車派對》

香港藝術家林嵐以具合作性及社會性的創作而聞名,以香港的歷史結構創作出一件全新的場域特定作品。藝術裝置《推車派對》(Trolley Party)以這個城市丟棄的廢料製作,由14米的拼布和六個手推車座位組成。在與香港紡織業傳統業者緊密合作的過程中,喚起了林嵐對勞工及消費主義的思考。通過轉化回收材料的本質,她創造令觀眾可以聚集的庇護所。

香港藝術家林嵐(Jaffa Lam)的裝置作品《推車派對》(Trolley Party) 。(Photo:Courtesy of Axel Vervoordt Gallery)

烏克蘭藝術家 以大理石雕塑關注戰爭

由烏克蘭藝術家Stanislava Pinchuk創作的《The Wine Dark Sea》,是她作為墳墓製造學徒經驗的延伸。裝置由76塊大理石雕塑組成,體現一種劇場構作,以紀念2016年在澳洲發生的瑙魯文件洩漏事件。藝術家將文件中與希臘荷馬史詩《奧德賽》相似的字句配對,然後將這些字句雕刻在大理石上。這個裝置也有著一種普遍性,因為它關注了戰爭對身體帶來的殘害,以及那些因為無處不在的鬥爭而流離失所,需要庇護的人們。

內蒙古藝術家:《噴泉:夜晚花園》

內蒙古藝術家娜布其《噴泉:夜晚花園》,以不鏽鋼、PVC布、防塵網、LED燈製作的噴水裝置,暗示了形式和功能隨著時間推移的培增和轉變。

《噴泉:夜晚花園》

David Altmejd《向量》

David Altmejd創作的《向量》(The Vector)是一個頭頂長著野兔耳朵,以瑜珈姿勢屈膝而坐的人物造型。他巨型的耳朵延伸至高聳的上空,而前面這個通向野兔洞穴的入口,似乎就是以製作這個人物的物料挖掘而成。這種荒誕的場面令人想起人與動物、有形與虛幻、腐朽與再生之間的轉變。

Mr Doodle沉浸式空間

於Mr Doodle 的牆壁和地板設計裝飾的沉浸式空間中,大家將被藝術家密集的人物、物體和圖案所包圍,加入Mr Doodle富有想像力的視覺現象 – DoodleWorld,體驗他的創作所帶來的愛、快樂和幸福。

其他展品:

知名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她的波點南瓜一黃一綠,出現在Art Basel現場。展於大田秀則畫廊(Ota Fine Arts),這間老牌畫廊經常在世界各地藝術展上,展出並推廣草間作品。

台灣藝術家時永駿(Shih Yung-Chun)新作系列《玩具包裝組》,他將八十年代社會雜誌內頁收錄的文章與照片,重塑成人偶及搭設場景,再把雕塑包裝成舊玩具模樣,復活成動態卻虛構的世界,十分有趣。

台灣藝術家徐永旭(Hsu Yunghsu):《2019-37》
Keith Haring | Untitled (1988)
Mungo Thomson (b. 1969), Time Mirror series

Art Basel香港展會門票已在快達票開售,門票僅提供網上購票,屆時展會現場不設售票服務。有意入場的人士要注意! 

購票:HK TICKETING
購票時自行選擇門票種類:

尊尚門票 票價:$3,500
可供一人於開幕之夜以及3月23至25日入場(包括貴賓時段)。持此門票可享特選尊貴禮遇。
開幕之夜 票價:$990
可供一人於3月22日(星期三)下午5時至晚上9時入場。

標準門票
三天門票 票價:$1,290-1,560(可供一人於3月23至25日期間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兩天門票 票價:$850-$1,020(可供一人於3月23至24日期間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週四門票 票價:$280-$530(可供一人於3月23日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週五門票 票價:$320-$600(可供一人於3月24日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週六門票 票價:$320-$600(可供一人於3月25日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
優惠門票: 全日制學生、長者及傷健人士;請出示相關證明文件以享優惠。
三天門票 票價:$880(可供一人於3月23至25日期間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兩天門票 票價:$580(可供一人於3月23至24日期間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週四門票 票價:$200-$300(可供一人於3月23日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週五門票票價:$225-$350(可供一人於3月24日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週六門票 票價:$225-$350(可供一人於3月25日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每張成人門票持有人可免費攜同一位三歲以下兒童入場。
*門票優惠只限全日制學生、傷健人士(與一位同行人士),及65歲或以上長者享用。門票持有人於進場時需出示有效証件。

Art Basel Hong Kong

貴賓預展:2023年3月21日及22日
公眾開放:2023年3月23日至25日
地址: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灣仔博覽道1號

Text:Twinkie
Photo:Onyx、部份為主辦單位提供

藝文創意, 設計

Canton Disco期間限定店 重拾八十年代的士高回憶

八十年代的香港,在clubbing和卡拉OK還未流行之前,「落D」(去Disco)是當時年青人最喜愛的活動。每逢周末,一眾男男女女都會聚集在中環蘭桂坊跟尖沙咀的Disco裡夜夜笙歌。當中,位於尖沙咀廣東道的Canton Disco,更是城中數一數二受歡迎的Disco,不止「打工仔」、藍領會幫襯,就連梅艷芳、張國榮、陳百強等巨星均為座上客。多個知名外國樂隊如Swing Out Sister、New Order、The Pet Shop Boys等也曾在Canton Disco登台演出,而Kylie Minogue的首次現場演出更是在Canton Disco舉行,風頭可謂一時無兩。

八十年代的Canton Disco。
梅艷芳愛去Canton Disco,已是眾所周知的「秘密」。
張國榮也是Canton Disco的座上客。

悉心打扮 隨音樂擺動身體

而來到Canton Disco參與派對的人,大多經過悉心打扮,皮褸、皮褲、飛機頭、波浪頭,裝扮極具個人風格。Disco通常會安排DJ駐場打碟,讓台下的「蒲友」可隨音樂擺動身體、狂歡一夜,氣氛熾熱。

Canton Disco內部裝潢。

經典游水標誌 靈感源自香菸卡

Canton Disco之所以受歡迎,除了因為明星效應之外,其具有辨識度的設計特色,也同樣功不可沒。它由被譽為「香港DJ之父」的DJ AndrewBull,於1985年在尖沙咀開設,不但起用了本地創意單位Kenneth Ko負責室內設計,設計師陳幼堅(Alan Chan)亦參與了Logo及視覺形象的設計。大家熟悉的Disco經典游水標誌,便是Alan從其私人收藏的1930年代香菸卡中獲取靈感,配合綠色與黑色的鮮明對比創作而成。

年輕的DJ AndrewBull。
設計師陳幼堅(Alan Chan)。

期間限定展覽 復刻昔日回憶

最近,Canton Disco的經典的游水標誌,竟在西九龍再現!原來,Alan Chan Creations以Canton Disco為靈感,於The M+ Shop開設了期間限定展覽商店。店內以其別具辨識度的游水標誌和綠色為pop-up主題,展示了一系列反映了昔日Canton Disco日常的商品,如杯墊、餐牌、貴賓卡和信紙等等。而部分被M+收藏並於「香港:此地彼方」展覽中展示的展品,以及Alan部分的私人收藏Canton Disco檔案資料,亦會於商店內展出。

此外,Alan還推出了10種不同顏色的限量收藏藝術模型「Dive For It」,以及多款復刻商品:杯墊、玻璃杯、懷舊零食盒、沙灘巾、Tee、Tote Bag和襟章等,均會於現場作公開發售。大家可透過舊物及復刻商品,重溫當年Canton Disco的璀璨。

Canton Disco期間限定展覽商店
日期:即日起至4月2日
地點:The M+ Shop

Text:Onyx
Photo:由主辦單位提供

藝文創意, 藝術, 設計

鬼才設計師Andrés Reisinger 的異想 創造出夢境席捲城市的奇幻體驗!

溫柔又浪漫的粉色不一定只是女生的專利!阿根廷的一位男藝術家Andrés Reisinger,就對粉紅色情有獨鐘,大膽將夢幻的粉色投入到作品中。在他最新的藝術項目「Take over」系列中,根據世界各地的建築,換上了蓬鬆又花俏的粉紅「外衣」,將夢幻的粉色想像注入城市景色中,把人們日常看到膩、再平凡不過的街景變成了粉色夢境。而這自帶超現實主義色彩的系列作品,一經發佈便掀起網友熱議,大家紛紛直呼,城市好像被粉紅怪物吞噬!

Take Over Amsterdam
Take Over Amsterdam
Take Over Amsterdam

善於融合虛擬想像力注入現實物件的阿根廷藝術家Andrés Reisinger,發揮他天馬行空的想像力,「Take over」系列作品,異想天開地為東京、倫敦、紐約、巴黎、羅馬、阿姆斯特丹等城市街道建築披上超現實風格的異質感外衣,透過數位藝術3D技術,開闢出虛實之間的模糊地帶。

根據城市的風格 採用不同的媒材呈現

關於最新系列的靈感,Andrés Reisinger會根據城市的風格採用不同的媒材呈現,光滑的、毛絨的、蓬鬆的、絲滑的、充氣的……,藉此從視覺引發更多五感想像建立連結,像是巴黎精緻的極簡主義、紐約的奢華和著名百老匯表演、倫敦的天氣和層層堆疊,而羅馬則受到 Cinecittà 電影魅力所啟發,垂墜感十足的粉色幕廉傾洩而下,創造出夢境席捲市容般的奇幻體驗。

Take Over Tokyo
Take Over Tokyo

Take Over New York City
Take Over London
Take Over London
Take Over London

1990 年出生的 Andrés Reisinger 的影像總瀰漫著超現實的氛圍,但他最大的特質是他堅信「虛實終將合一,想像定會成真」;因此他小至傢俱擺飾,大至一個空間、一棟建築都充滿彷彿超越了我們我存在的維度。遺世獨立的建築、曠野中的球體、液態或是花瓣堆疊起的傢俱……都是他最常見的創作素材。

自小熱愛自製各種玩具

受到祖父母從事手工藝的影響,Andrés Reisinger 自小便熱愛自製各種玩具,而學生時期則主修平面設計,隨後步入虛擬藝術創作,深入探索擁有無限可能的 3D 領域;此外,Andrés也曾擔任導演、製片人、設計師、室內設計師,曾與 Microsoft、Samsung、IKEA 、Studio Proba 以及Bloomberg 等公司攜手合作項目。

今次的最新作品無疑是Andrés 對夢幻和超現實主義意象的致敬,讓大家看到了數碼創作的可能性,創作想法天馬行空,難分真假,不少網友也說想到現場打卡拍照,對大家來說是夢幻又真實的藝術裝置!

Take Over Florence
Take Over Florence
Take Over Florence

Photo:IG@reisingerandres

18區, 藝文創意, 藝文創意 - 其他

百年歷史建築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周五起暫別市民 未知何時重開!

常言道香港是個石屎森林,其實並不盡然。在這個彈丸之地,城市和郊外往往只有一步之遙。隱身於香港大學後山的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位置靠近西半山社區,同時與龍虎山郊野公園為鄰,中心展覽廳的白色平房更是屬一級歷史建築。然而,這幢歷史古蹟的中心建築和花園,將開放至明天(3月9日)為止,之後便會暫別市民,未知何時重開。而為了可讓更多市民於休館前到場參觀,中心於明天更會延長開放時間,大家謹記要把握最後機會!

百年歷史 英式平房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由三棟建築物組成,當中最引人注目的,想必是山林間優雅的白色平房,這棟歷史悠久的英式建築已有130年歷史,原為薄扶林濾水池附屬平房,是看守員和巡查員的宿舍,現在則為展覽廳。其特別之處在於平房整棟建築以石礎升高及於屋外設迴廊,以隔絕地上濕氣、遮蔭和降溫。平房和一旁的紅磚屋在2009年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翌年,前者更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類似的平房在其他前英國殖民地相當常見,但在香港卻非常罕見,幸好環境保護署及香港大學早於2008年共同創立了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讓大家都能夠前來感受歲月在龍虎山烙下的痕跡。

物種多樣 尋幽探秘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毗鄰全港最小的郊野公園——龍虎山郊野公園,縱使公園面積只有約47公頃 ,卻是過百種雀鳥及蝴蝶的棲息地,稀有候鳥斑脇田雞亦曾在此出沒。大家若在百年的古蹟間漫步,說不定還會遇上罕見的動物!

此外,中心亦會不定期舉辦主題展覽和環保工作坊,例如中心現正舉行的「一樹無聲」全新藝術 × 生態企劃展,便展出了由策展人「島仔藝術」與8位本地藝術家合作,從「塌樹」中擷取靈感而創作的藝術裝置,望能探討「塌樹」與人的關係。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開放日期:即日起至3月9日
時間:10:30 – 18:30(特別延長開放時間)
前往方法:
13號巴士:由中環大會堂至半山旭龢道總站 (5分鐘步行距離);
3號綠色小巴:由國際金融中心至半山旭龢道 (5分鐘步行距離);
港鐵:香港大學站A2出口(15分鐘步行距離)

Text:Zinny

整理:Onyx
Photo:網絡圖片

生活美學, 生活美學 - 其他

林嘉欣 親製陶碗!一手策劃限量藤織禮盒 支持本地有機米

影后林嘉欣近年醉心陶藝,除了舉辦過陶藝展覽,亦於年前開設了陶瓷網店,出售一系列人手製作的陶器。而最近,林嘉欣更與元朗共學農場「生活 KidsClub」及本地手工編織品牌54RT合作,推出限量藤織袋特別版稻米禮盒,包含了一包重500克、由「生活 KidsClub」所耕種的本地有機糙米、一個54RT的手織藤織袋,以及兩個由林嘉欣親手製作的陶碗。

(圖片來源:IG@lambiseverywhere)

原來於疫情期間,林嘉欣一家到元朗的「生活 KidsClub」參加了稻米工作坊,學習如何耕種本地米。半年的學習過程,讓她體會到種植稻米的艱辛,明白每粒米都得來不易,亦令小朋友學懂珍惜糧食的重要性。學習陶藝已有3年的林嘉欣,有感種米跟製作陶瓷很相似,過程同樣不容易,而每次完成作品後,都會有一份滿滿的幸福感。於是,她便有了策劃這個禮盒的想法,希望推廣本地有機米之餘,亦讓更多人認識及支持稻米種植工作坊,對種米過程有更深了解,並以可重用的環保藤織包裝呼應綠色生活。

(圖片來源:IG@lambiseverywhere)
(圖片來源:IG@lambiseverywhere)

限量藤織禮盒現於林嘉欣開設的陶器網店Ceramics by Karena Lam發售,大家亦可於今個周末親臨上環「見山書店」購買。

(圖片來源:IG@lambiseverywhere)
(圖片來源:IG@lambiseverywhere)

「生活KidsClub x 林嘉欣」限量藤織禮盒 發售詳情:
日期及時間:3月10日 11:00-18:00;3月11至12日 12:00-18:30
地點:「見山書店」 上環太平山街6號地下C舖
備註:「生活 KidsClub」負責人周篤篤將於3月11日15:00-16:00出席分享會。
網店:IG@ceramicsbykarenalam/

Text:Onyx
Photo:IG@lambiseverywhere、@karenalamkayan

旅遊, 生活美學

台灣阿里山新一代檜木列車 車廂以紅檜與台灣扁柏建造!

阿里山林業鐵路為台灣重要國寶級文化資產,也是世界著名的登山鐵路之一。最近阿里山林業鐵路(前稱阿里山森林鐵路)迎來新列車,歷時近三年打造的「阿里山新一代檜木列車」於3月試運,預計在年內開始投入服務。新列車以檜木建造而成,散發「紅檜」與「台灣扁柏」兩款木材拼發的香氣,在柔和燈光與大窗戶的配合下,林鐵文資處更邀請設計團隊以設計美學重新詮釋阿里山,讓遊客體驗不一樣的鐵道之旅。

今次里山林業鐵路打造6輛全新檜木車廂「Formosensis 福森號」,歷時2年9個月。
車身除了採用高雅的檜木色,還以黑色窗框搭配呈現深邃感。
車廂內部搭配多段情境模式間接燈光,可依不同環境設定對應照明。

向經典的首代檜木車廂致敬

早於2015年,阿里山林業鐵路打造八輛檜木車廂,是用作觀光列車,參考昔日臺鐵日本皇室專用貴賓車的形式,以台灣檜木製成。阿里山林業及文資處表示,今次向經典的首代檜木車廂致敬,車內撲鼻的檜木香氣以及可開窗設計,讓遊客遊阿里山可以有不同體驗。為了迎接阿里山林鐵全線通車,近20年後團隊再度利用國產檜木,兼具傳統特色及創新意念。經過2年9個月的組裝,林業鐵路的新列車——福森號,終於完工並在3月試運。

內籠、座椅、餐桌以檜木建造

福森號的內籠、座椅、餐桌皆以耐朽、防蟲、具精油的紅檜與台灣扁柏所打造,2種木材散發著森林芬多精的香氣,有提神、殺菌的作用。細節也值得細細品味,設計團隊大膽在車身採用大片板材,窗戶大幅加寬,使乘客能將林鐵景緻一覽無遺,車廂空間順應車體結構畫出弧形如美術館的穹頂設計。車身顏色除了高雅的檜木色,搭配窗框黑色的深邃,以阿里山林鐵經典紅色點綴。

採用間接照明作為主要光源,搭配古典小壁燈,消除燈光直射乘客眼睛的不適感,更利柔和光源營造美感。

而車廂內部搭配多段情境模式間接燈光,搭配古典小壁燈,可依不同環境設定對應照明,更利柔和光源營造美感,為乘客開啟一趟自然療癒之旅。

列車座椅依據人體工學製作

為確保乘坐的舒適,列車座椅更依據人體工學製作,從椅背斜度到縫線立體度均經過多次打樣及試坐方能定案,淺色的進口皮革亦帶來溫潤觸感以及輕盈的視覺感受。今次車廂設計,還特別預留了掛畫及賞畫的空間,未來或會納入阿里山相關的經典畫作,與窗外美景形成自然及人文藝術的對話。

超大觀景窗宛如專屬畫框,可欣賞開闊的林鐵之美,體會大自然的藝術。
福森號在內裝使用高級皮革與人體工學座椅,搭配迷人檜木香,讓視覺、嗅覺與觸覺有良好體驗。
車廂設計雖簡約,卻可從細節中發現不少阿里山意象。

Photo:阿里山林業及文資處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