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標籤: 西環

18區, 懷舊

西環|西營盤隱蔽小巷 爹核里荒廢唐樓翻新

藏身西營盤第二街與第三街之間的爹核里(David Lane),或許是全區最短的小巷,只有4個街號,可算是該區的隱蔽之地。早期有茶餐廳「茶咖里」開於暗巷盡頭,但在旁卻有幢唐樓一直荒廢,直至今年完成翻新。年初開設花店「To live and living well」及剛於本月進駐的咖啡店「二三之間」,令小巷內別有一番新景象。

爹核里最近一間荒廢唐樓翻新。

早期有茶餐廳「茶咖里」開於暗巷盡頭。

全西營盤最短的小巷

爹核里(David Lane)或許是全西營盤最短的小巷,只有4個街號。爹核里4號原為余均益的舊工廠,於2014年賣出經過留意仍有一幅石牆樹在後面。大家走過正街也未必會發現這暗巷,爹核里雖隱蔽,但走進去卻像一個小社區。最近翻新的唐樓位於爹核里1號、早於1950年入伙,長達70多年歷史,當年的唐樓舊鐵閘、窗框等已不復見,但業主仍維持唐樓原形,從原本的白色重新油上米黃拼綠色的外牆,而舊式唐樓常見天井位置也有保留。

舊樓翻新未完成,花店「To live and living well」主理人笑言當時便決定要租下。

唐樓舊住客 重回老屋

舊樓翻新後,開業半年的花店主理人分享,曾遇上居住在唐樓的舊街坊,「遇過有客人詢問我可否在店內拍照,但出奇地只是拍下牆角及內部裝潢,後來聊天發現,原來他正正是昔日住在這幢唐樓的舊街坊,以前更在這兒長大,這次回來看看唐樓現在的模樣,也樂見現在的改變,所以拍照與家人分享。」而街坊見到現時的格局,仍保留部份舊建築如天井位置,也說起以前在爹核里居住時,與家人的生活習慣,「記得以前食飯不是在客廳,是一家人會拿張墊在天井下圍住食飯,充滿回憶。」爹核里雖只有數間小店,但經過會有街坊微笑點頭、打招呼,社區鄰里間的親切感,有別於鬧市中的喧鬧,大家來到可以選擇坐在室外的大樹下,在這個位於西環的轉角小巷,感受與城市不一樣的悠閒氣息。


咖啡店「二三之間」仍保留天井位置採光。
咖啡店「二三之間」仍保留天井位置採光。
位於爹核里一號的咖啡店「二三之間」,以西營盤第二街與第三街之間命名。
咖啡店「二三之間」仍保留天井位置採光。

西營盤爹核里唐樓 翻新對比:

攝於去年荒廢唐樓的面貌:

Text:Twinkie
Photo:Twinkie、隨心影匠

18區, 藝文創意

西環跑步徑變可愛卡通場景
出現Messy Desk插畫角色!

香港雖然人煙稠密,卻可幻化成天馬行空的密集世界!本地插畫家Messy Desk擅長密集式畫風,她用開心繽紛的色彩主調「密質質」地填滿畫面,近年西環卑路乍灣海濱連接城西道跑步徑,成為港島區最長的海濱長廊,Messy Desk與發展局和海濱事務委員會合作,以充滿活力的夢境,讓城西道跑步徑和海濱變成可愛卡通世界,兩區的裝飾都由Messy Desk親自設計,讓大家一起來逃離現實,感受聖誕節日的氣氛。

卑路乍灣公園的城西道跑步徑,可看到Messy Desk親手繪畫的巨型壁畫!

今次的藝術裝置於卑路乍灣公園的城西道跑步徑,另外還有多個不同主題彩虹起跑區、加油打氣區、Chill Out休息區、GO GOAL! 衝線等十分可愛的藝術裝置,沿路和大家一起野餐、拉筋、睇書!

大家跑步時由城西道彩虹起跑區出發,去中段位置會見到Messy Desk親手繪畫的巨型壁畫,而MessyDesk的可愛角色就在電車站等你,休息充電再出發。

卑路乍海濱長廊 聖誕 X 音樂小遊樂場

Messy Desk在堅尼地城卑路乍海濱長廊,也設計了一個流行音樂小遊樂場,很適合假日親子玩樂。在海濱公園,可看到Messy Desk設計的一座高六米的音樂造型聖誕樹,喇叭聖誕樹造型特別,以鮮艷的顏色和發光效果為節日帶來熱度!周邊會圍繞著樂器造型的裝飾和小車,立體星球音樂座可化身小朋友玩樂區,音樂座更會發出悅耳音樂聲,增添聖誕歡樂氣氛!

而可愛的音樂水晶球氹氹轉,可與小朋友互動遊戲,音樂座會播出悅耳樂聲,增添節日氣氛。這個藝術家設計的小遊樂場地很適合家庭聚會,讓父母與孩子共度快樂的家庭時光!

流行音樂喇叭聖誕樹造型特別,有發光效果,早晩感覺大不同。
音樂水晶球氹氹轉,可與小朋友互動遊戲,音樂座會播出悅耳樂聲,增添節日氣氛。

參與全美國最大 當代藝術博覽會

從插畫的平面世界到創作藝術裝置,近年不同地方都出現Messy Desk的作品,Messy Desk插畫家Jane更被獲邀往海外活動展覽合作,除了本月參與全美國最大的當代藝術博覽會。於2017年,芬蘭新興藝術節(UPEA Festival)邀請她去當地為大廈外牆繪畫壁畫,更是當地首次邀請外地藝術家參與壁畫創作活動。

今年Jane也有份參與全美國最大的當代藝術博覽會。

每日都坐吊船上面為牆身畫壁畫,她坦言十分具挑戰性!Jane以芬蘭的山、水及湖作為大廈外牆的設計主題,獲得當地及外國媒體報導之餘,更為有關機構奪得「環境建築獎」。

卑路乍灣海濱長廊
位置:堅尼地城城西道 卑路乍灣海濱長廊
交通:堅尼地城港鐵站 C 出口向海濱步行約6分鐘即達

18區, 藝文創意, 藝術

堅尼地城石山街新壁畫完工
展現昔日「西環七臺」面貌

提起西環,除了卑路乍灣海濱長廊或鐘聲泳棚,不得不提位坐落於薄扶林道與卑路乍街之間的「西環七臺」。七臺分別為太白臺、羲皇臺、青蓮臺、桃李臺、學士臺、李寶龍臺和紫蘭臺,皆以唐代詩人李白其人或其言作命名。「臺」是指山上街巷之間延伸出來建屋的平地,皆因七臺是沿人們俗稱的「西環山」而建。

不說不知,當年「西環山」一帶的山坡,屬當時華人首富李陞及其兒子李寶龍所擁有。李寶龍於1915年在西環山建造了太白樓遊樂場,內設旋轉木馬、水池、射擊場、假山等遊樂設施,更曾帶旺了太白樓一帶。現時,七臺大部分建築已被拆卸,但於堅尼地城石山街,以「西環七臺」為主題的新壁畫亦於最近完工,展現了昔日七臺的人民生活面貌及建築特色。

此外,現時人來人往的山市街,原來於十九世紀時是一個「船臺」,是讓船隻上岸維修及新船下水的地方。而山市街的樓梯壁畫亦經已翻新,畫作以「山市船臺」主題,希望大家可加深對地區歷史的了解。

(圖片來源:《香港老美》)

圖片來源:FB@民政事務總署

圖片來源:FB@民政事務總署
圖片來源:FB@民政事務總署
圖片來源:FB@民政事務總署

圖片來源:FB@民政事務總署

Text:Onyx
Photo:《香港老美》、FB@民政事務總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