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標籤: 藝文創意

專訪, 展覽, 藝文創意

歐陽應霽研究港式俚語 漫畫展成為飲食文化檔案

最近,香港資深漫畫家、作家、飲食文化研究人歐陽應霽帶來具話題性的個展「Sik Zyu Soeng 食住上 —— 應霽搵食漫畫展」,他精選36句與「食」相關的搞鬼俗語,配以生動詼諧的單幅手繪漫畫,並創意地標註俚語的香港粵語拼音和聲調,以語言及藝術角度,讓大家重新認識粵地豐富的人文面貌。

飲食與日常生活

2022年,歐陽應霽開始策劃個人漫畫展,為何今次會再做飲食文化主題?還把漫畫展延伸,變成一個飲食語言文化檔案,全源於去年的一個頓悟,「食是我們最基本的需要,與日常用語的關係十分密切。當我翻看粵語辭典,發現與食物、煮食有關的俚語,加上近代常用語,如打爛沙盤問到篤,火都黎埋 ,竟有300多句。」於是歐陽應霽決定把它們全都畫下來,成為一個完整的檔案記錄。

粵語俚語與漫畫

粵語歷史悠久,用字生猛有趣,貼近日常生活,此次整理出幾百句俚語,用單幅手繪的漫畫形式,將語言躍然紙上。其中最為人熟悉的俚語,例如:「偷食唔抹嘴」、「扮豬食老虎」、「擔櫈仔食花生」、「食飽無憂米」等。

把俚語的意思以漫畫表達是更大的挑戰,也需要作不少搜集:「廣話拼音有很多版本,最後我選了『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這是1993年製訂的粵語羅馬化拼音,已得到政府及學界的認同。」更特意在畫作上添加粵語拼音,為了做到更仔細,將俗語的香港粵語拼音也創意地標註九聲,輔似細小的粵語正寫,營造充滿動感與聲韻的畫面,讓不會廣東話的觀眾亦能嘗試唸出文字。

突破自己的作品

突破創作從來也不簡單,歐陽應霽一貫的作品都以單色調為主,今次的漫畫作品首次挑戰不同尺寸、用色,也經過不斷重來和嘗試,歐陽應霽也笑言:「今次我真係癲咗——咁大個仔未試過一口氣畫36幅2尺乘3尺嘅畫,未試過用咁多acrylic,未試過用咁多熒光色同金屬色,未試過個幾兩個月Energy Level 一直咁高,未試過去到尾連續通頂兩晚⋯⋯」

今次可看到不同視覺的組合,也保留漫畫色彩,就如多層次上色的層疊,就像我們的歷史飲食文化,一層層的進程。其中一張搶包山表達了香港人都是「食住上」,不是真正節慶的搶包山情景,就像社會上一直變化,其實大家背後有很多掠奪、佔有。利用輕鬆有趣的方式去紀錄,對於近年環境轉變、傳統飲食文化消失:「與其總在慨嘆傳統消失太可惜,不如關注自己當下能做甚麼。」今次歐陽應霽把這些想法,毫無保留地表達出來,畫作中不少細節畫面,就讓大家去慢慢發掘這些共鳴位。

建築師高浚明(Anthony Ko)作展覽設計,在PMQ味道圖書館的三個館藏空間單位內,以木梯改裝為畫作的框架,與展覽題目「食住上」作呼應,將不同主題的作品展示於各個空間。

Sik Zyu Soeng食住上——應霽搵食漫畫展
日期:即日起至4月11日
時間:11:00 am 至 6:00 pm(每逢星期一閉館)
地點:PMQ元創方味道圖書館(B座5樓H504)
費用:免費

Text:Twinkie
Photo:Tantan、部份由主辦單位提供

藝文創意, 藝文創意 - 其他

《白日春青》 揭示香港難民的悲歌

香港表面上是個發達的城市,但在繁榮之下,依然有很多捉襟見肘的基層市民在這個地方默默掙扎求存。電影《白日青春》,就是一齣揭示了香港難民悲歌的作品。

導演兼編劇劉國瑞為馬來西亞人,定居於香港進行創作,過往的作品題材多圍繞外傭、移民和難民,那些在香港的「異鄉人」故事。他曾於2018年拍攝短片《末路窮途》,故事講述了一位巴基斯坦裔移民家庭的父親,因有案底,在香港找工作時處處碰釘、受盡歧視,結果要當上非法Uber司機。

而《白日青春》則是劉導演首次自編自導的劇情長片,揭示了香港難民的悲歌。原來,他們只能依靠每月發放的1,200元超市食物券維生,連二手雪櫃也負擔不起,生活貧困而卑微。他們在香港的生活沒有希望,也沒有未來,為了擺脫困境,他們都夢想移民到加拿大等西方國家居住。然而,在電影中,巴基斯坦裔難民男孩哈山(林諾 飾)父親的死,亦令他們一家的移民夢碎。失去了父親的哈山,一時間變成缺乏物質、希望、未來和父愛的「多失」男孩。至於計程車司機陳白日(黃秋生 飾),為了補償自己意外害死哈山的父親,花盡了積蓄幫助涉入黑幫的哈山偷渡逃亡。

二人在逃亡期間的微妙相處,更是發展出另類的父子情。黃秋生在戲中的演技,可謂爐火純青,演活了一名性格好強、自我中心,與兒子關係疏離的人,為了贖罪而幫哈山完移民夢的決心。難怪他會憑此片登上第59屆金馬獎的影帝殊榮,至於導演劉國瑞,亦獲得最佳新導演及最佳原著劇本兩獎,足見電影的成功。

上映日期:3月30日(四)

Text:Onyx
Photo:由電影公司提供

18區, 專訪, 藝文創意

港日夫婦的電影空間 深水埗日本電影宣傳單張專門店

走在深水埗荔枝角道,赫然發現一間以電影為主題的小店,牆上貼滿了各式日本動畫、荷里活大製作,以至是港產片的電影宣傳單張。仔細看,不難發現這些單張的排版和設計,跟大家向來熟悉的電影海報竟有所不同!

由港日夫婦Gary及Sasa於兩年前創立的Moviemarks,是一間日本電影宣傳單張專門店,原址位於西九龍中心,約於3個月前,二人把店遷往同區的地舖。主理人之一的Gary對糅合了日本設計美學的B5尺寸電影單張情有獨鍾,於是便決定寓興趣於創業,開店售賣和推廣日本電影宣傳單張,同時也可方便自己收藏各式的宣傳品。新店還兼賣日本場刊和由本地插畫家二創的電影產品,歡迎大家隨時前來尋寶。

(左起)《亂》、《龍貓》、《戀空》和《情書》等日本電影的宣傳單張,都很受客人歡迎。

日本電影單張 設計別具美感

一般香港人對電影宣傳品的印象,大概只停留於懸掛在戲院外的電影海報,卻鮮會知道原來日本的戲院會在電影上映前派發宣傳單張「Direct Mail」(簡稱「DM」),希望催谷票房。「在電影上映前一、兩個月,各個戲院都會擺放單張,讓人免費拿回家,但通常在上畫當天就會停止派發。」早於十多年前便接觸日本電影宣傳單張的Gary續說,即使當地人想在電影上畫後收藏單張,也只能循網上途徑,或是到專門店去購買。

日本電影單張通常只有一個統一的尺寸——B5,略較A4尺寸的細小。那小小的一張電影宣傳單張,到底有何吸引之處?Gary憶起了首次在旺角皆旺商業大廈內的小店購買《蝙蝠俠》單張的經歷,「那時是第一次知道日本的宣傳單張,會經由當地的設計師重新排版,再配上日文字,設計別具美感。」

張國榮電影的日本宣傳單張是店內數一數二受歡迎的。Gary猶記得曾有位就讀小學六年級的張國榮迷,特地前來購買了一張《春光乍洩》單張(左)。

《神探》單張 予人截然不同的感覺

然而,並非所有於日本當地上映的外國電影,都會經設計師重新排版。Gary觀察到,部分歐美電影依舊會沿用原來的海報設計,頂多只是在字體上作出更改,「但大多港產片和台灣電影,都會經過重新排版,也許是為了更符合當地人的美學品味。」而在芸芸眾多港產片的日本宣傳單張之中,他認為《神探》是其中一幅最具美感的設計,「設計師將海報上的檯腳拉長了,再將片名放置於檯腳之間,構圖很獨特。」回看原版的《神探》海報,主色調為黑色,整體感覺較為陰沉,跟以鮮紅色作背景色的日本版本相比,確是給人截然不同的感覺。

經日本設計師重新排版及設計後的港產片宣傳單張,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當儲票尾般收藏電影單張

至於Gary,於十多年前已十分留意日本流行文化的他,自從得到了第一張日本電影單張之後,便對它們深深著迷,更漸漸展開了他的收藏之旅。「除了在小店購買,後來在日本讀書時,一星期至少會入場觀看一齣電影,就在那時儲起了不少單張。」他補充,自己也會於網上尋找想要的電影單張,至今已在家中儲起了數千張的「珍藏」,「我想自己可能是當儲票尾的心態去收藏,在看過了電影之後,或者覺得那單張的設計很特別,便會想儲。」近年,他發現香港能夠買到這些單張的途徑愈來愈少,「香港一直以來都沒有專賣日本電影宣傳單張的店,以前也只有一些小店在兼賣。」於是Gary便萌生起開店的想法,一來可把網上多買了的單張售予他人,方便自己收藏更多的款式;二來又可讓更多人認識到日本的電影宣傳單張。

書架上擺放的文件夾,存放著不同款式的日本電影宣傳單張。
主理人Gary歡迎大家閒時來揭揭文件夾,欣賞不同的電影宣傳單張設計。
不少歐美電影的日本宣傳單張,都會沿用原本的設計,但設計師仍會精心挑選單張上的日文字體。

數萬張藏品 歡迎大家來尋寶

由於害怕生意難以回本,故Gary在兩年前,便決定在不辭掉正職的情況下,跟在日本留學時認識的老婆Sasa,在深水埗西九龍中心的蘋果商場小試牛刀。二人租用了一間不足100呎的小店,並將店命名為「Moviemarks」,專賣日本電影宣傳單張及場刊。小店只限在平日晚上及周末營業,但Gary亦慶幸能在疫情間儲到一批熟客,店的規模亦愈做愈大,最終更決定於去年底遷往同區的地舖繼續經營。

Moviemarks新店位於人來人往的荔枝角道,走進店內,牆上貼滿了王家衛、周星馳等港產片,以及《這個殺手不太冷》、《阿基拉》等經典電影的日本宣傳單張。Gary表示,現時店內約有數萬張宣傳單張,主要涵蓋港產片、日本電影、動畫和外國電影,統統都放在不同的文件夾之中,分類歸納好。而除了一些較受歡迎、大路的電影,例如是王家衛執導和張國榮主演的港產片,以及《危險人物》等cult片之外,Gary表示他也有引入一些較冷門的日本電影宣傳單張,歡迎大家隨時來店內揭揭文件夾、尋尋寶。

一張日本宣傳單張的價錢,最便宜的可賣十多元,最貴的則可升價至二百多元,全取決於其稀有程度。「很多舊戲的單張都很難找得到,也只可以從日本當地的收藏家購入,例如是七十年代的電影《Taxi Driver》,通常一年只會見到幾張。」故Gary說自己一有時間就會上網,希望尋找到不同電影的宣傳單張,努力為小店、為客人入貨。

店內也有售不少日本電影場刊,而圖中的《傾城之戀》及《這個殺手不太冷》場刊,更是彌足珍貴。
(左)《倩女幽魂》日本電影場刊;(右)《霸王別姬》日版寫真書。
新店樓高兩層,樓下是電影場刊專門店,閣樓則是寄賣家品的地方。
走進店內,抬頭便能看見王家衛的電影海報。《2046》、《花樣年華》、《春光乍洩》⋯⋯不知道哪一齣是你的最愛?
(左)Sasa、(右)Gary
Gary很感激老婆Sasa從當初不理解自己為何愛儲日本電影宣傳單張,到後來漸漸了解到宣傳單張的價值和意義後,十分支持自己繼續開店。

「希望能營造一個戲院以外的電影空間」

除了單張之外,店內亦有售日本電影場刊,以及由本地插畫家二創的電影明信片和貼紙。而近門口的地方,則是一處約能容納10人的沙發區,原來Gary一直希望營造一個在戲院以外的電影空間,「希望可以舉辦一些跟電影相關的活動,例如是展覽、放映會,甚至是導演和幕後工作人員的分享會等等,讓這裡成為一個可以好好暢談電影的地方。」

店深處的一個角落,販賣了不少由本地插畫家二創的電影明信片和貼紙。
由九十後插畫家林嘉恒所繪畫的二創懷舊電影海報明信片,別具特色。
店入口處的沙發區,雖然只有約十個座位,但也是個讓大家暢談電影的好地方。

Moviemarks
時間:星期一至五 1900-2100、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1300-2000
地址:深水埗荔枝角道169號G/F
備註:門市休息至3月31日,詳情請留意店舖IG專頁的公告。
IG:moviemarkshk

Text:Onyx
Photo:Jonas Chan、由受訪者提供

藝文創意

草間彌生跳舞的南瓜現身曼谷 現場組成101顆南瓜大軍!

日本當代藝術家草間彌生今年初與Louis Vuitton推出聯乘系列,在世界各大城市推出的波點宣傳行銷引起轟動,將草間彌生的奇幻世界帶至各個城市的角落!現在LV也將草間彌生極具個人特色作品「跳舞南瓜」(Dancing Pumpkin)帶到曼谷。今次於3月22日至4月2日在泰國曼谷商場Siam Paragon與當地市民及遊客見面!

草間彌生今年初與Louis Vuitton推出聯乘系列,把「跳舞南瓜」(Dancing Pumpkin)帶到曼谷。

南瓜撫慰心靈 作品傳達歡樂和喜悅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今次在曼谷的裝置藝術作品,是一共有101顆「跳舞南瓜」組成的南瓜大軍,可以看到草間彌生善用的高彩度對比圓點花紋。這個作品的靈感來自舞蹈動作,希望傳達歡樂和喜悅,「跳舞南瓜」是由 LV 和草間彌生特別合作系列的兩個焦點之一,另一個作品是她自己創作的「黃色南瓜」。

走到西瓜田感覺像被環繞,可看到地面到螢幕上方也有許多圓點,現場還會展示正在澆灌美麗花卉的動畫,這是她在孩提時期,父母在鄉村培養植物的經歷中獲得靈感,花是記憶的一部份,也是她從事藝術創作的根基。

對草間彌生而言,南瓜是一個 有意義且令人撫慰的象徵。她童年曾因目睹父親偷情誘發幻聽和幻視,之後更曾因精神創傷自願入住精神療養院,這些都成為他創作的養分。在草間彌生的自傳《無限之網》(Infinity Net)中,她曾經這樣描述:「我對南瓜的形狀和美感深深著迷。我最喜歡它們自然、均衡和沈重的精神。」

草間彌生在曼谷的裝置藝術作品,今次一共有101顆「跳舞南瓜」組成的南瓜大軍!

這次展覽在3月22日至4月2日期間,大家到泰國旅旅遊時也到Siam Paragon的 M 樓層欣賞國際級藝術家草間彌生的作品。

Text:Twinkie
Photo:Siam Paragon、IG@bangkokoartcity

藝文創意, 藝文創意 - 其他

本地劇作家甄拔濤 全新遊走體驗劇場《閃亮搖曳的雪》 盼觀眾放下執著的自己

身為都市人,每一天都要面對工作、生活、家庭的各種壓力。但若然有一天,壓力「爆煲」了,當你走在城市的街道上,竟感到突如其來的恐懼,你又該如何面對?

本地劇作家甄拔濤,最近聯同美術指導劉學成,策劃了一場全新的遊走體驗劇場——《閃亮搖曳的雪》。觀眾將在出發前會收到一本書,在沒有現場表演者或固定限制的情況下,獨自一人於荃灣南豐紗廠遊走,透過文字、劇場、影像及音樂等藝術媒介,享受屬於自己的「Me Time」時光。編劇及導演甄拔濤希望能藉此勾起觀眾的共鳴,並盼望他們如劇中的女主角雙雙一樣,學會放下執著的自己。

導演於南豐紗廠放置了不少稻草標記,參加者只要跟隨著稻草往前走,就不用怕迷路。

用作品探索城市人的創傷後遺

劇作家甄拔濤,曾憑英文劇本《未來簡史》成為首位獲2016德國柏林戲劇節劇本市集獎的華人,其中文劇本《灼眼的白晨》亦獲得第八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劇本」。至今已有6部劇作翻譯成德文上演的他,曾開創多個體驗劇場(Immersive Theatre)系列。今次的《閃亮搖曳的雪》,則是首次沒有演員現場表演的遊走體驗(Walkthrough Experience),講述了女主角雙雙如何面對縈繞不去的創傷的故事,希望藉此探索城市人的創傷後遺。

劇作家甄拔濤立足香港及德國劇場,現為再構造劇場藝術總監。

思念如像永不融化的白雪

《閃亮搖曳的雪》取名自日本女歌手Aimer的歌曲〈Lovesick〉(相思)內的一句歌詞,形容思念「就好像搖曳而閃亮的白雪,我希望它們永不融化」。編劇及導演甄拔濤表示自己非常鍾愛這首歌,認為它帶有深刻的情感,令人印象深刻,「雪真的很美,大家都想雪永不融化,然而,太執著又是否一件好處呢?」正如劇中的女主角雙雙一樣,於內心深處尚有未被處理好的心結,讓她透不過氣來,但若能誠心的面對自己,打開心結,也許是個機會讓自己的心清理出空間來。

劇中的女主角雙雙,內心深處尚有一個未被解開的心結,而這個心結是源自她自己的責任心。

「很多人愛吃辣,卻又受不了辣」

慢慢體驗整個遊走劇場,約需1個半小時,觀眾會在出發前收到一本書,翻開書本之後,就需跟隨著書中的指令,獨自遊走於南豐紗廠之間,從而了解到女主角雙雙的故事。期間,觀眾可透過手機掃瞄書中的QR Code,聆聽一首能表達雙雙心情的歌,或是觀看一條影像,享受自我沉思的時光。導演甄拔濤形容參加者「既是觀眾,又是演員」,因他們更可選擇與其他觀眾互動,令雙方的體驗更與眾不同。

每當到達一個指定的地點,觀眾都會看到一盆植物,時而是蕃茄,時而是辣椒,時而是芫荽。原來,這些植物都經過甄拔濤的用心挑選。他舉例:「辣椒是想表達雖然很多人愛吃辣,卻又受不了辣,比喻了雙雙跟男生Mike的關係。而那個地點就是雙雙開始向觀眾傾訴她跟Mike故事的地方。」

觀眾在出發前會收到一本書、一支筆和一撮乾花。
翻開書本,閱讀書中的內容,再按照指令遊走於紗廠之間。
期間觀眾或會聽到一段音樂,或欣賞到一段短片,因此僅記要先行準備好耳機和充滿電的手機。
柏林的風景,對雙雙來說,是既遙遠又寂寞的景色。
每當到達一個指定的地點,觀眾都會看到一盆植物。
遊走體驗費用已包含一杯飲品和一件小食,大家可於特定的Café上,好好坐下來,一邊品嘗小吃或咖啡,一邊了解雙雙的故事。

學會放下心結

每個人的生命中,總有些不能面對的創傷,就如於這數年間,身邊不少親友離開、移民,那留下來的人又該如何面對傷痛?看畢此劇,觀眾難免會勾起一定程度的共鳴,喚起了那內心深處的悲痛。導演希望觀眾也能如劇中的女主角雙雙一樣,學會放下,於是乎在遊走體驗的終點,特地設置了一塊黑色的遮陽布,讓觀眾可以將自己的心結綁上,或幫助別人解下心結,試著放下執著的自己。

取下一條繩子,把自己的心結綁上,或是幫助別人解下心結。
黑色的遮陽布掛上了不少觀眾的心結。

《閃亮搖曳的雪》故事大綱:

那一年,雙雙突然對城市感到排山倒海的恐懼,反鎖在家兩個星期,經介紹後,遷居到有機耕 作的農莊,但傷口仍然無法癒合。在此之前,和她熱戀中的Mike突然遠走柏林,卻與她維持一段若即若離的關係。她嘗試在陌生的田野土地,尋找讓內心災難療養的冷空氣。

今年,南豐集團「世界之約」的年度主題為「約好運動」,而《閃亮搖曳的雪》則是「世界之約」聯乘再構造劇場,由甄拔濤導演聯同美術指導劉學成的作品。

「《閃亮搖曳的雪》遊走體驗」
日期:即日起至4月23日(只限逢星期五至日)
時間:13:00-19:00(每小時一節,節目預定全長約一小時。)
地點:荃灣白田壩街45號「南豐紗廠」
票價:$280(費用已包含書本、一杯飲品、一件小食及一個暫時不可透露的物件。)
詳情:https://bit.ly/3TMDVoY

Text:Onyx
Photo:O.T.、由主辦單位提供

藝文創意

「糟糕動畫師」Danny Casale中環街市即席創作 治癒系貓咪角色

今個月,香港各處舉行不同的國際藝術盛典,其中駐美國的藝術家和動畫師Danny Casale也來到香港,參與不同藝術活動,這位自稱「糟糕動畫師」所創作的動畫「Snakes Have Legs」,近年在網絡爆紅,獲得數千萬的瀏覽量,憑藉超現實、幽默和簡單線條的動畫獲得大家喜愛。最近他更到中環即席創作可愛的小角色,為這城市增添正能量和歡樂!

「放負」的溫暖

來自美國的人氣藝術家Danny Casale,又名Coolman Coffeedan,創作突破社交媒體偏向「放負」的氛圍,帶來溫暖和明亮的一隅。 其獨有的創作風格,亦為不少人帶來正面的反思和啟發。Danny於2021年出版了一本名為「Ur Special: Advice For Humans from Coolman Coffeedan」的作品,在疫情期間為讀者傳遞正能量和幽默感,紓緩他們繃緊及鬱悶的情緒。

他於早前來港現身中環街市即席創作,於街市不同的角落,包括一樓橋、二樓橋及兩邊保育樓梯留下得意又治癒人心的貓咪角色,線條簡單卻十分可愛,為大家帶來歡樂又幽默的藝術作品。

​由即日起至 3 月 31 日,中環街市內的Chart Coffee,更有限定Danny Casale Danny Casale所畫圖案的拉花精品咖啡,讓大家用舌尖欣賞藝術!

Infinity Cat 畫作
日期:2023.3.19 – 31​
時間:10am – 10pm ​
地點:1/F bridge and 2/F bridge ​

​Text:Twinkie
Photo:Tantan、中環街市

展覽, 藝文創意, 藝術

Art Basel 2023|香港巴塞爾藝術展2023 令人注目的重點藝術作品

今年3月香港藝術月的重頭戲,藝術界盛事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回歸灣仔會展!由3月23日至25日舉行,也是首個在防疫措拖解除下的首次大型藝術展覽,令人期待。而這次展會亦首度延伸「藝聚空間」(Encounters)展區到展會場外,由即日起至4月2日期間於金鐘太古廣場展出全球首次亮相的10米高埃及法老像《重力》,至於在會展的主要展區中,就讓我們率先看看重點介紹,Art Basel會展場內展出、值得注目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

首度延伸至展場外:10米高埃及法老像

由美國洛杉磯知名概念藝術家安沃‧艾力克 (Awol Erizku) 創作的《重力》為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藝聚空間」展出的 14 件大型藝術裝置内其中一件作品。《重力》以被譽為全知全能及智慧的象徵圖坦卡蒙國王為藍本,其影響力從古至今均無容置疑,同時雕塑總達十米高,外形相當震撼,大家經過時不妨與它打個卡!

十米高的雕塑《重力》以圖坦卡蒙國王為藍本,被譽為全知全能及智慧的象徵,其影響力從古至今均無容置疑。玩味十足的作品透過古代的人和事,探索永恆和存在的意念,將深深吸引參觀者駐足細看。

於太古廣場展出全球首次亮相的法老像《重力》。

今年Art Basel是自2019年後最大型的一次展覽,共匯聚來自32個國家及地區、共177間本地及國際頂尖藝廊參與,一如過往,展區共分為「藝廊薈萃」、「亞洲視野」、「藝術探新」、「光映現場」及「策展角落」五大區域。讓藝術迷欣賞琳琅滿目的藝術品。留意門票須預先上網購買,不設即場實體售票。

Art Basel現場展品:
楊沛鏗《屋簷下的擁抱先生》
疫情中被封城的群體經歷

香港藝術家楊沛鏗的藝術作品《屋簷下的擁抱先生》(Mr. Cuddles Under the Eave),楊沛鏗以植物來擁抱人類進程,以及彼此關係間微妙又直觀的聯繫。《屋簷下的擁抱先生們》由13棵懸掛的發財樹組成。彷如凝固在半空的片刻,喚起了人們在全球疫情中被封城的群體經歷;被困於靜止的時刻之中。這件作品提出在被隔離和惴惴不安之中人與人的互相依賴,展現出一種集體的緊張和無力感,也象徵了團結和韌力。

楊沛鏗 《屋簷下的擁抱先生們》

韓國藝術家金泓錫《沉默的孤獨》

由韓國藝術家金泓錫(Gimhongso)創作的《沉默的孤獨》(Solitude of Silences),以 樹脂、泡沫橡膠、衣服、布料、膠袋,打造出七個頭戴動物面罩的人形人物,這些「表演者」就如他們旁邊標示的描述般,其實是有著不同外型性格的人體模特兒,他們象徵了現代社會不同年齡和職業的人。似俏皮幽默的人物似乎有著隱藏的目的,講述了我們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法。

金泓錫 《沉默的孤獨》

香港藝術家林嵐(Jaffa Lam):《推車派對》

香港藝術家林嵐以具合作性及社會性的創作而聞名,以香港的歷史結構創作出一件全新的場域特定作品。藝術裝置《推車派對》(Trolley Party)以這個城市丟棄的廢料製作,由14米的拼布和六個手推車座位組成。在與香港紡織業傳統業者緊密合作的過程中,喚起了林嵐對勞工及消費主義的思考。通過轉化回收材料的本質,她創造令觀眾可以聚集的庇護所。

香港藝術家林嵐(Jaffa Lam)的裝置作品《推車派對》(Trolley Party) 。(Photo:Courtesy of Axel Vervoordt Gallery)

烏克蘭藝術家 以大理石雕塑關注戰爭

由烏克蘭藝術家Stanislava Pinchuk創作的《The Wine Dark Sea》,是她作為墳墓製造學徒經驗的延伸。裝置由76塊大理石雕塑組成,體現一種劇場構作,以紀念2016年在澳洲發生的瑙魯文件洩漏事件。藝術家將文件中與希臘荷馬史詩《奧德賽》相似的字句配對,然後將這些字句雕刻在大理石上。這個裝置也有著一種普遍性,因為它關注了戰爭對身體帶來的殘害,以及那些因為無處不在的鬥爭而流離失所,需要庇護的人們。

內蒙古藝術家:《噴泉:夜晚花園》

內蒙古藝術家娜布其《噴泉:夜晚花園》,以不鏽鋼、PVC布、防塵網、LED燈製作的噴水裝置,暗示了形式和功能隨著時間推移的培增和轉變。

《噴泉:夜晚花園》

David Altmejd《向量》

David Altmejd創作的《向量》(The Vector)是一個頭頂長著野兔耳朵,以瑜珈姿勢屈膝而坐的人物造型。他巨型的耳朵延伸至高聳的上空,而前面這個通向野兔洞穴的入口,似乎就是以製作這個人物的物料挖掘而成。這種荒誕的場面令人想起人與動物、有形與虛幻、腐朽與再生之間的轉變。

Mr Doodle沉浸式空間

於Mr Doodle 的牆壁和地板設計裝飾的沉浸式空間中,大家將被藝術家密集的人物、物體和圖案所包圍,加入Mr Doodle富有想像力的視覺現象 – DoodleWorld,體驗他的創作所帶來的愛、快樂和幸福。

其他展品:

知名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她的波點南瓜一黃一綠,出現在Art Basel現場。展於大田秀則畫廊(Ota Fine Arts),這間老牌畫廊經常在世界各地藝術展上,展出並推廣草間作品。

台灣藝術家時永駿(Shih Yung-Chun)新作系列《玩具包裝組》,他將八十年代社會雜誌內頁收錄的文章與照片,重塑成人偶及搭設場景,再把雕塑包裝成舊玩具模樣,復活成動態卻虛構的世界,十分有趣。

台灣藝術家徐永旭(Hsu Yunghsu):《2019-37》
Keith Haring | Untitled (1988)
Mungo Thomson (b. 1969), Time Mirror series

Art Basel香港展會門票已在快達票開售,門票僅提供網上購票,屆時展會現場不設售票服務。有意入場的人士要注意! 

購票:HK TICKETING
購票時自行選擇門票種類:

尊尚門票 票價:$3,500
可供一人於開幕之夜以及3月23至25日入場(包括貴賓時段)。持此門票可享特選尊貴禮遇。
開幕之夜 票價:$990
可供一人於3月22日(星期三)下午5時至晚上9時入場。

標準門票
三天門票 票價:$1,290-1,560(可供一人於3月23至25日期間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兩天門票 票價:$850-$1,020(可供一人於3月23至24日期間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週四門票 票價:$280-$530(可供一人於3月23日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週五門票 票價:$320-$600(可供一人於3月24日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週六門票 票價:$320-$600(可供一人於3月25日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
優惠門票: 全日制學生、長者及傷健人士;請出示相關證明文件以享優惠。
三天門票 票價:$880(可供一人於3月23至25日期間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兩天門票 票價:$580(可供一人於3月23至24日期間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週四門票 票價:$200-$300(可供一人於3月23日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週五門票票價:$225-$350(可供一人於3月24日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週六門票 票價:$225-$350(可供一人於3月25日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每張成人門票持有人可免費攜同一位三歲以下兒童入場。
*門票優惠只限全日制學生、傷健人士(與一位同行人士),及65歲或以上長者享用。門票持有人於進場時需出示有效証件。

Art Basel Hong Kong

貴賓預展:2023年3月21日及22日
公眾開放:2023年3月23日至25日
地址: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灣仔博覽道1號

Text:Twinkie
Photo:Onyx、部份為主辦單位提供

藝文創意, 設計

Canton Disco期間限定店 重拾八十年代的士高回憶

八十年代的香港,在clubbing和卡拉OK還未流行之前,「落D」(去Disco)是當時年青人最喜愛的活動。每逢周末,一眾男男女女都會聚集在中環蘭桂坊跟尖沙咀的Disco裡夜夜笙歌。當中,位於尖沙咀廣東道的Canton Disco,更是城中數一數二受歡迎的Disco,不止「打工仔」、藍領會幫襯,就連梅艷芳、張國榮、陳百強等巨星均為座上客。多個知名外國樂隊如Swing Out Sister、New Order、The Pet Shop Boys等也曾在Canton Disco登台演出,而Kylie Minogue的首次現場演出更是在Canton Disco舉行,風頭可謂一時無兩。

八十年代的Canton Disco。
梅艷芳愛去Canton Disco,已是眾所周知的「秘密」。
張國榮也是Canton Disco的座上客。

悉心打扮 隨音樂擺動身體

而來到Canton Disco參與派對的人,大多經過悉心打扮,皮褸、皮褲、飛機頭、波浪頭,裝扮極具個人風格。Disco通常會安排DJ駐場打碟,讓台下的「蒲友」可隨音樂擺動身體、狂歡一夜,氣氛熾熱。

Canton Disco內部裝潢。

經典游水標誌 靈感源自香菸卡

Canton Disco之所以受歡迎,除了因為明星效應之外,其具有辨識度的設計特色,也同樣功不可沒。它由被譽為「香港DJ之父」的DJ AndrewBull,於1985年在尖沙咀開設,不但起用了本地創意單位Kenneth Ko負責室內設計,設計師陳幼堅(Alan Chan)亦參與了Logo及視覺形象的設計。大家熟悉的Disco經典游水標誌,便是Alan從其私人收藏的1930年代香菸卡中獲取靈感,配合綠色與黑色的鮮明對比創作而成。

年輕的DJ AndrewBull。
設計師陳幼堅(Alan Chan)。

期間限定展覽 復刻昔日回憶

最近,Canton Disco的經典的游水標誌,竟在西九龍再現!原來,Alan Chan Creations以Canton Disco為靈感,於The M+ Shop開設了期間限定展覽商店。店內以其別具辨識度的游水標誌和綠色為pop-up主題,展示了一系列反映了昔日Canton Disco日常的商品,如杯墊、餐牌、貴賓卡和信紙等等。而部分被M+收藏並於「香港:此地彼方」展覽中展示的展品,以及Alan部分的私人收藏Canton Disco檔案資料,亦會於商店內展出。

此外,Alan還推出了10種不同顏色的限量收藏藝術模型「Dive For It」,以及多款復刻商品:杯墊、玻璃杯、懷舊零食盒、沙灘巾、Tee、Tote Bag和襟章等,均會於現場作公開發售。大家可透過舊物及復刻商品,重溫當年Canton Disco的璀璨。

Canton Disco期間限定展覽商店
日期:即日起至4月2日
地點:The M+ Shop

Text:Onyx
Photo:由主辦單位提供

夠Green

夠Green|響應全球回收日 外賣平台x本地咖啡店 推環保DIY咖啡渣蠟燭套裝

近年愈來愈多人加入回收減廢的行列,希望從以避免氣候變化,為環境出一分力。適逢今天是全球回收日(Global Recycling Day),外賣平台戶戶送便與本地咖啡店NOC Coffee Co. (NOC)推出獨家環保DIY咖啡渣蠟燭套裝,希望鼓勵大家回收咖啡渣,以及將其升級再造。

這次推出的環保DIY咖啡渣蠟燭套裝,可讓顧客保留咖啡渣,並與套裝內的蠟、咖啡香油、透明玻璃容器及蠟燭芯一起製作蠟燭。只需數個簡單步驟,便可讓咖啡香氣遍佈家中每個角落。

環保DIY咖啡渣蠟燭套裝
日期:即日起至2023年3月21日
贈送詳情:
於指定日子內,凡透過戶戶送平台於4間指定NOC分店(西營盤、天后、將軍澳及荃灣廣場)選購任何NOC的咖啡產品(咖啡豆、掛耳包、精品咖啡膠囊及精品即溶咖啡)滿$350,即可獲贈環保DIY咖啡渣蠟燭套裝一套。(蠟燭套裝限量40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Text:Onyx
Photo:由主辦單位提供

展覽, 藝文創意

周末藝文活動推薦!FAF作品展|「村梭六鄉」|Mr. Tripleton展覽

周末又至,又是時候相約朋友出外走走,輕鬆一下。最近,城中就有不少不同類型的藝文展覽和活動正在舉行,大家不妨抽空到場參觀,度過悠閒的假日。

本地二人插畫團隊FAF 作品重現經典港產片場景

《重慶森林》、《2046》、《回魂夜》、《功夫》⋯⋯相信大家都不會對這些港產片感到陌生,近日,本地二人插畫團隊FAF(FingerAndFish),更以畫筆將以上電影的經典場景重現。

FAF由插畫師Hecoheio及設計師Jum二人組成,深受日本漫畫《美少女戰士》影響的他們,擅長以鮮豔粉系的顏色,加上懷舊復古的風格進行創作。最近,二人更以香港八十至千禧年代的流行文化元素為題舉行展覽,展出3大類別的限量印畫作品,包括將其筆下仿似精通魔法的女孩Tattsumi,以被組裝的模型、經典換裝人偶造型等調皮的形象示人;而Tattsumi亦會化身成《重慶森林》和《2046》的阿菲與王靖雯、《回魂夜》的阿群、《功夫》內的包租婆等女性角色,重現電影的經典場景;此外,Tattsumi亦會搖身一變成穿上波點裙的小鳳姐、《唱遊》大碟封面上的王菲、初出道的Twins,以及畫上「Nike眉」的Sammi等等。二人希望記錄當代女性偶像獨立而美麗、溫柔且充滿活力的個性,並向香港流行文化致敬。

除此之外,場內亦會推出各式限定周邊,包括Tattsumi盤坐造型Figure、用名畫《創世紀》、Window草地桌面背景、普普藝術大師Andy Warhol的作品《槍擊瑪麗蓮》等為主題創作的3D名信片,以及文件夾、玻璃杯套裝、透明Tote Bag、別注T-shirt等產品,粉絲們不容錯過。

《Girl In A Ice Cream Truck》
扮演古典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Tattsumi,在雪糕車上用手機拍下你的食相。
《Until 2046》
Tattsumi穿越到《2046》,代入王靖雯的角色。
《GTFO》 
Tattsumi換上《功夫》裡面的包租婆造型,閃亮的眼眸中流露一股俠氣。
 
《Little White Light》
Tattsumi化身成穿上波點裙的小鳳姐。
《Twins》
FAF(FingerAndFish)由插畫師Hecoheio及設計師Jum二人組成。

kkplus x FingerAndFish「Life is a Ball」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3月24日
時間:12:00-20:00
地點:「kkplus」銅鑼灣軒尼詩道500號希慎廣場207-209號舖

以口述歷史書冊 重現大埔六鄉的遷徙故事

根據資料顯示,香港現存有17個水塘,大多分布在港島及新界等地。然而,你知道過去有不少新界村民,因政府興建水塘而被迫要舉村搬遷的歷史嗎?

其中一條因建水塘而被迫遷村的「六鄉新村」,今隱於大埔寶湖道與廣福道一帶、共13座五層高的樓宇群之中。合稱「六鄉」的小滘、大滘、金竹排、橫嶺頭、涌尾及涌背村,原世居於船灣海岸,半世紀前,即在1960年代,政府興建船灣淡水湖,收到搬遷通知公函的六鄉村民,必須移徙至大埔現址。昔日作息簡樸的鄉民,在收到貴重的屋契後,隨即搖身變為與現代生活接軌的市區人。

今日,六鄉舊村幾乎都已湮沒於湖底。然而,受影響的不僅是六鄉村民:曾一併遺落於故鄉的遷徙故事、不起眼的生活點滴,以至村民於1963年至1968年間、在整個遷村過程中經歷的種種起伏與細節,都與香港供水歷史、大埔城市化、新界發展,以至與整個香港城鄉發展有關,卻在公共討論領域內甚少提起。例如,六鄉村民至今已遷移了五十多年,但他們仍堅持於每年一度的重陽節,特地乘船至船灣淡水湖,或是經陸路到達舊村拜祭祖先,足見他們的孝心。

故此,「村梭」社區文化遺產計劃的壓軸篇——《村梭六鄉》,便以《村梭六鄉:兩封信之間的遷徙故事》展覽及口述歷史書冊《村梭六鄉:後遷徙的生活紀錄》為題,重現大埔六鄉經歷過的各個重要階段與回憶,嘗試在大歷史的空隙處入手,填補過去的空白,並將不易被看見的歷史片段、這段城市一隅被遺忘的過去呈現於大家面前。

六鄉新村公立學校。
須遷移到大埔的六鄉居民,當年雖然得到不錯的賠償方案,但他們的舊村鄉下卻幾乎都已湮沒於湖底,令人倍感可惜。
收到新居的鎖匙,代表了原本住在舊村的居民,也要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搬到大埔。
室內展場。(圖片來源:FB@howailam516)
口述歷史書冊《村梭六鄉:後遷徙的生活紀錄》會在展場免費派發,但乃先到先得,派完即止。(圖片來源:FB@cache.org.hk)

「村梭六鄉:兩封信之間的遷徙故事」展覽
日期:3月18至19日、3月22日
時間:平日 12:00-18:00、星期六及日 11:00-18:00
地點:大埔寶湖道六鄉學習園地

探索謎之藝術家—— Mr. Tripleton的金錢世界

Mr. Tripleton,一個真實身分成謎的導演兼多媒體藝術家。受八十年代倫敦龐克文化影響的他,用色大膽、筆觸狂野,作品演繹出離經叛道的風格。他的作品一直有向著名當代藝術家 Andy Warhol 及 Jean-Michel Basquiat致敬,並結合現代文化符號及非現實圖像進行創作。每幅作品均全由人手絲網印刷20至60層上色,並運用了多種印刷技巧,如平版印刷術、木刻及蝕刻等,製作一絲不苟,故一直深受一眾藝術收藏家喜愛,其中包括陳冠希、曾國祥、陳可辛、向佐及MC仁等等。

今個周末,他將舉行《The Questionables》足本版展覽,以金錢為元素,展出一系列用美元紙幣為模板而創作的畫作,望能引起觀眾反思金錢的價值。紙幣上描繪的各個超現實角色,均代表了藝術家變幻莫測的情緒,另外作品亦綴有皇冠及老虎機中的777等神秘符號。除此之外,是次展覽亦會展出10款全新圖案,以及與陶藝師雷小欣聯手創作出一系列陶藝作品,希望表達出情感的釋放,並盼望大眾在紛擾中找回內心的平靜。

Mr. Tripleton :《The Questionables》足本版展覽
日期:3月18至20日
時間:14:00-21:00
地點: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1樓中央庭園

走進《魔雪奇緣》及《哈利波特》的積木魔法世界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大家都會擁有不同性格、背景和喜好的朋友。而為了讓小朋友學會結交朋友的重要性,培養人際溝通技巧,LEGO® Friends推出了8位個性、背景、喜好等多元的新角色,最近更舉辦了「House of Friends」 好友派對,邀請小朋友帶同摯友一起於派對中盡情玩樂。派對設有5大主題拼砌專區,包括大家最愛的魔法世界——LEGO®《魔雪奇緣》及 LEGO®《哈利波特》。小朋友們不單可以投入拼砌樂中,還可於場內多個「打卡」跟新朋友拍照留念。順帶一提,參與派對並完成5大專區小任務的小朋友,更有機會獲得 LEGO精美「小狗積木包」一包。

「House of Friends」好友派對
日期:即日至3月26日
時間:12:00-20:00
地點:奧海城 2 期地下活動大堂
備註:可即場或網上免費報名,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報名網址:https://bit.ly/3lqSFxd

Text:Onyx
Photo:由主辦單位提供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