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區

清拆前的紀錄 400年歷史「城中村」——茶果嶺村

茶果嶺,是一條擁有超過400年歷史、隱身於城市邊陲的村落。它位於油塘與藍田之間,是九龍半島上所餘無幾的「城中村」,也是香港僅存的寮屋區,最高峰時曾有逾萬人聚居。時至今日,過往人來人往的茶果嶺大街,早已十室九空,只剩下數間士多和冰室繼續經營。

惟政府已在2020年推出了清拆時間表,代表這條歷史村落將在不久的將來消失。就在3個月前,地政總署亦就茶果嶺村公營房屋發展項目,張貼了收地公告,私人土地業權8月19日復歸政府。消息一出,引起了網民的關注,擔心這些歷史悠久的士多和冰室會就此消失。

茶果嶺與鄰近的牛頭角、茜草灣及鯉魚門幾個石山集中地,並稱為「九龍四山」。
過往人來人往的茶果嶺大街,早已十室九空,只剩下數間士多和冰室繼續經營。

名稱由來 眾說紛紜

茶果嶺的歷史,可追溯至清代,客家石匠開始於該處聚居成村。她與鄰近的牛頭角、茜草灣及鯉魚門幾個石山集中地,並稱為「九龍四山」。二戰後,茶果嶺依然有為數不少的礦場,盛產花崗岩及高嶺土。至於茶果嶺的名稱由來,則眾說紛紜,有一說法是因清末民初年間,因山上長有大量茶果樹而得名;另一說法則是六十年代時,從觀塘仔灣看過去,因茶果嶺的山形酷似茶果而得名。

在電影《黑社會》中,和聯勝眾頭目為選新一屆辦事,就是在這個茶果嶺鄉公所內開大會。
茶果嶺天后廟乃清朝時的官府所建,於1941年搬至現址,並曾在1947年重修。
它是香港少數完全使用麻石興建的廟宇,並於2010年評級為三級歷史建築。

商店大街 十室九空

二戰後,香港人口急增,茶果嶺最高峰期時更有逾萬人聚居於此。雖然現在只剩下約三千名居民,但走進村落,卻依然會發現不少歷史痕跡。例如,昔日人來人往、人聲沸騰的商店大街,內裡有數間經營了逾半世紀的冰室和士多,包括一間已有60年歷史的「榮華冰室」,依然沿用著當年開業時購入的入榫木製卡座、手寫餐牌,以及天花吊扇,供應的西多士、雞翼尖、奶水蛋等食物和飲品,亦保留了多年來的味道;村內亦有一條20米長的龍舟,名為「合義龍」,已有逾60年歷史,過往的戰績相當輝煌,曾在油麻地避風塘贏過數年冠軍,惟現在已不能再下水;舊日,茶果嶺鐵皮屋不時會發生大大小小的火警,於是鄰舍便自組防火糾察隊,希望趕在消防員到達前營救街坊。茶果嶺村的故事、人情味,以及生活點滴,都教那裡的村民引以為傲。

昔日人來人往、人聲沸騰的商店大街,在平日只得零星的村民走過。
茶果嶺村雖然人去樓室,但仍有可愛的貓咪留守。
不少港產片都曾在榮華冰室取景,包括《黑社會》和愛情小品《緣路山旮旯》。
榮華冰室鏡的舊式 “Pepsi” 汽水櫃,店主於六十年代花了$1,800買下,在當年可算是很昂貴。
村內有一條20米長的龍舟,名為「合義龍」,已有逾60年歷史。

雖然茶果嶺村已開始收地程序,但據悉因應工程時間表,受影響者的遷出期為2024年上半年或2025年上半年,故大部分住戶及商戶仍未到期遷出。希望在清拆前一訪茶果嶺村的各位,可以好好安排行程,不用急著於這一、兩個月內前往。

延伸閱讀:

【18區】茶果嶺榮華冰室六十年不變的人情味

茶果嶺「狗仔粥」聯繫村民感情的美味

Text:Onyx
Photo: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