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標籤: 經典

展覽

梅艷芳逝世20周年紀念展 重溫經典歌影作品!

今年是梅姐梅艷芳逝世20周年,形象百變的她曾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歌影作品,有的帶來驚喜、有的或是感傷;有感動、也有鼓勵。精彩的作品與傳奇的故事,就這樣一直留在我們的心中。為了紀念這位已故天后逝世20周年,梅艷芳的歌迷會「芳心薈」特意舉辦了「傳承·永恆傳奇 #梅艷芳」多媒體紀念展覽,在旺角MOKO設立5大展區,帶我們回顧梅艷芳的演藝成就和公益善舉,了解並傳承這位「香港女兒」光輝的故事。

今年是梅姐梅艷芳逝世20周年,形象百變的她曾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歌影作品。(插畫家Ar Yu作品)

五大展區回顧梅艷芳經典作品及形象

在台上我覓理想

以梅艷芳「飛躍舞台」歌詞命名的展區「在台上我覓理想」,展出梅艷芳的音樂作品和演出。不知在她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首?是《心債》如泣如訴的歌詞、是聽《壞女孩》時的叛逆,還是對《夕陽之歌》的不捨?

在梅艷芳無數經典的作品和演出中,你最喜歡的甚麼?(插畫家Caxton作品)

如夢如幻月的齊宣王

無數經典的歌曲,當然也有無數經典的影視作品。在「如夢如幻月的齊宣王」展區裡,就展出了梅艷芳所出演過的影視作品。其中當然有用來為展區命名的角色:《鍾無艷》中將昏庸好色飾演得淋漓盡致的齊宣王。除此之外當然還有華語電影中的經典《胭脂扣》、《男人四十》等。

梅艷芳在電影《鍾無艷》中,將齊宣王的昏庸好色飾演得淋漓盡致。(電影《鍾無艷》劇照)
梅艷芳在電影《鍾無艷》中,將齊宣王的昏庸好色飾演得淋漓盡致。(電影《鍾無艷》劇照)

芳華絕代的壞女孩,馴服不到的淑女

歌曲中每每不同的演出風格,電影中表現出的喜怒哀樂。被稱作「百變天后」的梅艷芳,前衛又多變的造型不僅是她的招牌,更帶起香港的流行文化。所以在「芳華絕代的壞女孩,馴服不到的淑女」展區中,梅艷芳那百變、迷人的造型自然不會缺席。

被稱作「百變天后」的梅艷芳,前衛又多變的造型不僅是她的招牌,更帶起香港的流行文化。(插畫家Stella So作品)
被稱作「百變天后」的梅艷芳,前衛又多變的造型不僅是她的招牌,更帶起香港的流行文化。

香港女兒 香港精神

除了演藝事業的成就,梅艷芳對慈善活動也尤為活躍,不僅一生為公益出力,她在1993年所成立的「梅艷芳『四海一心』慈善基金」,至今仍在造福社會。第四個展區「香港女兒 香港精神」便是展示梅艷芳參與慈善公益的一面,同時也秉承同樣的善心,在展覽期間進行慈善義賣。

大會為此特意邀請5位新晉插畫家,包括Ar Yu、Caxton、MAN僧、Penso、Stella So,設計5款以梅艷芳為主題的明信片套裝。還有限量版梅艷芳巴士模型、經典海報集、與其他精品。義賣所得收益在扣除成本後也將直接捐予「香港關懷力量」,協助弱勢社群。

20年後

而最後的展區「20年後」,將運用科技的力量創作出展品。更特別邀請了與梅艷芳合作多年的星級髮型顧問 Kim Robinson,以及著名時裝設計師何國鉦(Dorian Ho),為梅艷芳創作出2023年的「嶄新」形象。

而除了五大展區的展覽外,大會還會舉辦多項周邊活動,包括「梅艷芳電影節」會在10月6日至25日期間,放映從梅艷芳生前的40齣電影作品中選出13齣,以及2齣後人所導的傳記電影。另外還有「梅艷芳座談會」,邀請資深演藝界及文化界代表人物,暢談與梅艷芳相處的故事,或用不同的角度分享梅艷芳的歌影作品,以及對香港流行文化的影響。也邀請了一眾表演者帶來精彩的舞蹈和Busking演出,向一代巨星致敬。

電影《梅艷芳》海報
為了紀念梅艷芳逝世20周年,歌迷會「芳心薈」在旺角舉辦了「傳承·永恆傳奇 #梅艷芳」多媒體紀念展覽。

「傳承·永恆傳奇 #梅艷芳」逝世紀念展覽

日期:10月1日至10月15日
時間:10:00—22:00
地點:旺角MOKO新世紀廣場MTR/F 中庭、L1長廊及L4 MOKO JOY

Photo:主辦單位提供、網上圖片

藝文創意

著名音樂家顧嘉煇離世 畢生創作無數經典粵語金曲影響幾代人

本港著名音樂家顧嘉煇在加拿大離世,享年92歲。這位香港殿堂級的音樂人在香港七、八十年代創作了無數經典的粵語金曲,至今仍在坊間傳唱;除了家傳戶曉的金曲,顧嘉煇也栽培過無數歌手,對香港流行音樂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同舟人,誓相隨,無畏更無懼。」單是一首《獅子山下》就影響了幾代的香港人,更不用說那些膾炙人口的影視主題曲,無一不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著名音樂家顧嘉煇在加拿大離世,享年92歲。(中大網站圖片)
顧嘉煇與黃霑的「煇黃」組合,為香港創作無數經典金曲。(網上圖片)

顧嘉煇 1931 年在廣州出生,三兄弟姊妹中排第二,胞姊是 60 年代著名歌手顧媚。顧嘉煇原來對繪畫有興趣,立志做畫家,但最終沒有實現。1948 年,顧氏一家從廣州移居香港,顧媚為了養家,開始到夜總會唱歌,而顧嘉煇亦開始對音樂產生興趣,在旁學鋼琴,及後成為琴師。

顧嘉煇曾獲最佳拍檔、填詞人黃霑稱為「流行曲貝多芬」的音樂巨匠,一生作曲超過 1,200 首,包括《啼笑因緣》、《狂潮》、《獅子山下》、《上海灘》等膾炙人口的經典。從兒歌到電影配樂都有﹐可見大師不拘一格的才華。

中西合璧編曲《上海灘》

在廣東歌地位還不高的七十年代,顧嘉煇用新穎的曲風成功提升廣東歌的地位,他中西合璧的編曲,給當時的聽眾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而剛好碰上粵語影視作品的興起,這種有別於以往老套的粵語歌曲瞬間掀起熱潮。1980年,顧嘉煇為電視劇《上海灘》所編的同名主題曲就在香港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當中以西方管弦樂融合中樂的響木和簫聲,強勁的節奏感下,也切合上海灘的影視主題。那充滿氣勢的前奏至今仍深刻在人們的腦海中。

「浪奔浪流」,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1980年劇集《上海灘》主題曲便是出自顧嘉煇之手。(上海灘劇照)

電視劇主題曲《鐵血丹心》、《一生有意義》、《世間始終你好》

氣勢磅礴的前奏當然不止《上海灘》,1983年無線電視劇《射雕英雄傳》的三部主題曲也一樣深的民心,當中的編曲更是經典。《鐵血丹心》弦樂與和聲共織的急促前奏,讓人一聽就好像真的走進了那蒼蒼茫茫的塞外。《一生有意義》的情意綿綿到後來《世間始終你好》澎湃的曲調,讓歌曲既有《射雕》主題曲的豪邁俠情,而又能獨立於影視劇成為金曲傳唱至今。

繼上海灘後,1983年的《射雕英雄傳》三部主題曲也一樣成為經典。(射雕英雄傳劇照)

金像獎最佳音樂《當年情》

除了電視劇,1986年,顧嘉煇為上映的電影《英雄本色》作曲,由哥哥張國榮演繹的《當年情》獲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及台灣金馬獎最佳音樂、最佳原著音樂。其編曲跳出電視劇的格式,而有一種惆悵、緬懷的電影感。

1986年電影《英雄本色》和張國榮主唱的主題曲《當年情》是不少港人的集體回憶。(英雄本色劇照)

童年回憶兒歌《烏卒卒》

有些歌,可能你從小開始聽、開始唱,卻不知道原來那也是顧嘉煇所作。1990年,無線電視兒童節目《閃電傳真機》主題曲,由陳松齡出唱的《烏卒卒》就是其中一首。沒想到這充滿童趣的輕快曲調,也是出自這位殿堂級音樂人。

兒童節目《閃電傳真機》主題曲《烏卒卒》是不少小朋友心中的金曲。(烏卒卒MV截圖)

港人經典金曲《獅子山下》

當然,若數最具代表的金曲,那相信一定會是1979年的這首《獅子山下》。由顧嘉煇作曲及編曲、黃霑填詞、羅文主唱。這首原是香港電台同名電視劇的主題曲,在八、九十年代的一連串社會事件中,慢慢引起港人共鳴,在不同活動中被引用,逐漸成為港人「同舟共濟」、「獅子山精神」的象徵之歌。

最為港人傳唱的金曲非《獅子山下》莫屬,歌曲首次收錄於羅文1979年發行的專輯《好歌獻給您》。(好歌獻給您專輯封面)

顧嘉煇的金曲數也數不完,而深深影響幾代人的「煇黃」時代卻從此拉下帷幕。不過每個人心中,仍會有這麼幾首金曲,教我們憶起那繁華了幾個時代的音樂宮殿,而「煇黃」絕配也將如他們的音樂般一直傳唱下去。

Text:Vinc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