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標籤: 紋身

專訪, 藝文創意

本地女紋身師Mirmanda回流追夢 以紋身創作自癒也治癒人:只要仍有夢想就繼續去追!

「紋身是很重要的一個成長印記,你可能因為人生某一階段有感而發去紋身。」本地女紋身師Mirmanda入行九年,她享受與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對於Mirmanda來說每個圖案都盛載了獨特的生命故事,為別人生命留下痕跡。Mirmanda於大學畢業後,從美國隻身回流香港發展,決心學習紋身選擇做喜歡的事,日以繼夜的練習,從畫畫到手執刺針:「最重要是享受自己做的事,才有源源不絕的動力。」

一向熱愛繪畫的Mirmanda,大學時期於美國加州主修藝術,畢業後選擇隻身回港。

任廣告設計 至成為紋身師

將興趣變為人生職業,絕不容易。一向熱愛繪畫的Mirmanda,大學時期於美國加州主修藝術,畢業後選擇隻身回港,從事廣告製作數年,原以為可構思、畫製廣告分鏡腳本,但當入行後發現與她想像不同,她所任職的廣告公司也並不需要她畫畫,創作也是客人主導,大多時候只是應付客戶不同要求與他們溝通,現實與夢想差距甚遠,一腔熱誠卻沒有用武之地。而當時Mirmanda已經開始接觸紋身,感迷惘時,在紋身下找到了方向。

Mirmanda喜愛把客人的故事,用視覺的方法呈現,而且創作上有更大的自由度,於是便毅然成為紋身師。

住劏房 在家中練習紋身

「從小到大都想將來工作與畫畫相關,若可以畫畫就不怕辛苦。」當時Mirmanda雖然入住狹小的劏房,還需應付學費債務、香港租屋、生活費等,節衣縮食,但依然在家中練習紋身。「20多歲的我第一次紋身時,發現到紋身的設計空間很大,引起了興趣,於是大膽地去拜師學藝。」慢慢發現紋身的工作模式,其實跟設計相似,都是把客人的故事,用視覺的方法呈現,而且創作上有更大的自由度,於是便毅然成為紋身師。

Mirmanda手上的木蘭花,是代表對家人的思念,是她在美國家門前的一棵樹。

其後經歷半年學師階段,Mirmanda為自己身上紋下第一個作品,她笑言為客人紋身前需自己先試一次,最後選擇她很喜歡的扭結餅。慢慢練習下,技術穩定就開始在她的朋友身上紋身,即便經過多年,現時回想她仍記得為他人紋身的感覺很緊張。「當時第一次幫朋友紋身,對方很信任我,令我壓力更加大。」

「紋身是我真正想做的事,也讓我找到自己的價值。」

Mirmanda在紋身過程中十分重視溝通,詳細了解對方的故事,然後草擬創作畫圖,及經過來來回回修改,自己做紋身後,她笑言感覺就像沒有休假,回家後仍不停諗圖,但仍樂在其中,經過多年後回想,她仍堅定說:「紋身是我真正想做的事,也讓我找到自己的價值。」

喜歡人與人之間的交流,Mirmanda分享曾遇過一位二十多歲、從未有任何紋身的客人,「當疫情前和見面紋身當刻,經歷兩年時間,他提到依然是他的第一個紋身,而他本來沒有特別想紋身,只是很喜歡Artwork(作品)而來。」紋身與畫畫不同,以身體成為畫布,這是很大的信任。能為客人紋身,對她是十分有意義的事「大家這麼信任我的時候,會更加努力!」

經歷家人離世 轉化成紋身
如根般種在背上

以紋身說故事,Mirmanda指最具意義的紋身是她背部的紋身,是幾年前摯親離世所紋,「當時母親離開後一兩年,紋了有根的樹,種在子女身上,也是代表媽媽。」現在就似根般種在背上,時刻陪伴著她。

將故事視覺化 創作伴隨一生的作品

當時遇上同樣經歷的客人,她說起媽媽生前很喜歡去旅行,還拿出以前去旅行的合照和她分享,最後Mirmanda便紋上母親伸手環抱她的畫面,「當時因家人離世走不出來,客人剛好和我分享相同的經歷,我們在說起構圖時,轉化成創作的交流,也是種healing(療癒)。」這種與客人的連結,成為她創作和生活的動力。Mirmanda將客人故事視覺化,創作成伴隨一生的作品:「我希望自己每件作品都能夠擁有治癒和正面的能量。」紋身讓她自癒,也治癒了他人。

紋身工作讓Mirmanda接觸了不少背景各異的人,她指自己亦享受聆聽他們的真實個人故事。當客人分享經歷時,也豐富她的人生,「做這行後不用親身經歷,但可感受、看到更多事。」

Mirmanda以兔仔代表母親伸手環抱她的畫面。
Mirmanda分享她創作的故事,以四隻兔仔代表她每一個階段的成長。

紋身,對於Mirmanda每個圖案都盛載了獨特的生命故事,為別人生命留下痕跡。「大家和我分享故事,總是帶給我靈感。」在客人身上也是學習,關於Mirmanda與客人的溝通,故事原來千奇百趣。經常遇到不同故事、有趣的客人,每個也是特別又獨一無二,為了嘗試闡述自己的紋身意念,Mirmanda曾收過不少「千字文」、音樂MV及一本書。「甚至有遇過有客人給我一首詩,然後任我發揮,都幾有趣。」

Mirmanda經常遇到不同故事、有趣的客人,而大家分享故事,總是帶給她不同靈感。

女生為自己而活 以鏡子傳達Self-love

Mirmanda分享近期喜歡的作品,是一位女生雖然發生很多事,但仍經常處於為他人而活的狀態,她希望透過紋身是想提醒要好好愛自己,將重心放在自身。「女生透過不同鏡子,看見在各個平行宇宙中不同面向的自己,到最後時她是抱著自己,是想傳達Self-love(喜愛自己、要對自己讚賞)。」

她又分享曾為男客人畫一個實驗紋身,是一個學術又有思考性的作品。實驗中有燈照射著一張卡紙,而燈射過去穿透卡紙中的長方框,會看到粒子和影子的投射,但我們肉眼看上又看到什麼效果。客人想說,人的生命是被安排,命運或是可自己選擇?他這個有趣的想法,將抽象的想法化作視覺化的紋身,也是一個挑戰。

透過紋身提醒女生,要好好愛自己,將重心放在自身。

她分享為男客人紋的實驗紋身,是十分有趣又抽象的一款紋身。

「Be Yourself」 只要仍有夢想就繼續去追

入行多年,Mirmanda開始放慢腳步,遇到不同事物時也會希望嘗試,「享受生活做喜歡的事、做想做的事,一直忠於自己。」從選擇做紋身,堅持喜歡的生活,一直也是做自己的態度。近年Mirmanda與不同品牌合作,最近便與花茶品牌合作,以她的理念「Be Yourself」構思主題,雖一直以黑色線條創作風格,這次融入色彩繽紛的元素,希望可看到自己不同面向,「不想限制自己,想發掘自己多一點。」

就如她創作兩個小朋友去追夢的創作概念,女孩騎著鷹隼探索宇宙,男孩則騎著鯨魚出去冒險。她希望透過這份作品,用初心去面對世界,對凡事都感到好奇、盼望與期待,鼓勵大家能重拾這份追夢精神,只要你仍有夢想就繼續去追。「不需要在人生中有太多顧慮,找回原本的自己,勇敢地去探索求知吧!」在宇宙星空及寧靜大海中追尋自己夢想,就如Mirmanda不斷為自己冒險,尋找真實獨特的自己!

Text:Twinkie
Photo:部份由受訪者提供

藝文創意 - 其他

全球最年輕紋身師 14歲日本女孩Noko 6歲已拿起紋身槍為爸爸作畫

孩童時的我們,大概每人手上都抓著一支畫筆,肆意塗鴉。同樣是孩童時期,我們也經常被問及長大後的志向。如今,那些畫過的畫還記得清嗎?那些童年壯志又有實現嗎?而在日本,就有一位14歲的女孩,從小拿著不一般的畫筆,一路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她就是Noko,被稱為全球最年輕紋身師的她,從小受到紋身藝術家爸爸的影響,在6歲時就拿起紋身槍當畫筆,立志成為一名紋身師。

Noko從小受到紋身師爸爸的影響,在6歲時就拿起紋身槍當畫筆,立志成為一名紋身師。
小時候的Noko拿起紋身槍,在Ken公仔上練習紋身。

Noko會有這樣的夢想,除了自己從小就喜歡畫畫之外,也是受到紋身師爸爸的啟發。Noko的爸爸Kenji Gakkin本身就是日本知名的紋身藝術家,在爸爸的薰陶下,她也開始嘗試在紙上模仿塗畫。後來爸爸從Noko的畫中看到她繪畫的天賦以及對紋身的喜愛,便從旁輔導她,拿來果皮和人工皮讓Noko練習紋身。甚至在Noko 6歲那年,爸爸讓她在自己身上刺下了第一幅紋身作品:一隻Noko心愛的寵物麻雀,儘管看上去有些粗糙,但爸爸卻認為紋得好與不好都是美好的回憶。

Noko的爸爸Kenji Gakkin本身就是日本知名的紋身藝術家。在爸爸的薰陶下,Noko也會嘗試在紙上模仿塗畫。

再後來,就連媽媽的身上也有Noko的作品,她在媽媽的雙腳上紋上自創的「日式禪繞畫」,作品中有各種日常生活中所見的元素,如花草、小鳥,還有家裡的貓咪。而媽媽也會幫她將各種童趣創新的作品透過網絡平台分享給更多人。因為有父母給予的全力支持,Noko更能堅持自己的興趣與志向,有朝一日成為能與爸爸並肩的紋身師。

Noko在媽媽的雙腳上紋上自創的「日式禪繞畫」。

製作紋身貼紙 把握各種練習機會

幾年過去,Noko的紋身技藝也更成熟。並且,為了有屬於自己的紋身風格,她也會細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從喜愛的動物、植物中,畫出Noko式的可愛圖案。不過由於年紀尚輕,且在求學階段,Noko目前還未開放預約紋身。但熱愛紋身的她還是會將自己設計的圖案製成紋身貼紙,除了貼到自己身上,也會不定期發售。也會使用大張的人工皮、桌椅等物品來練習紋身技術,一步一步朝著紋身師的目標前進。

熱愛紋身的Noko會抓緊任何可以用來練習紋身的機會,例如直接在自己身上創作不同的花紋圖案。
也會使用大張的人工皮、桌椅等物品來練習紋身技術。

目前Noko還為正式開放紋身預約,只會偶爾幫慕名而來的客人紋身。

Noko希望有朝一日成為能與爸爸並肩的紋身師。

Photo:IG @ noko_tattoo

藝文創意

本地紋身師Clara
尊重皮膚 以紋身體現時間變化

「一切變幻原是永恆,紋身能夠體現時間的變化。」本地紋身師Clara認為紋身是有時間性的,就如期間限定的零食一樣,只會出現在特定的時間。紋身刺進皮膚,看似洗不掉,擦不走,實際上紋身會褪色,人對紋身的情感亦會出現變化,最後歸於塵土,一切隨風而去。無論是好是壞,紋身是個審視自己的過程。在這段旅程中,Clara又遇上了甚麼?

由插畫走到紋身

從小喜歡藝術的Clara,畢業後成為自由工作者,以畫插畫為生。尚未成為紋身師前,她在左手前臂刺上第一個紋身,交錯的線條中有個蘋果,蘋果代表誘惑(temptation)和好奇心(curiosity)。她認為人生需具備這兩項特質:「夏娃吃了蘋果,除了受蛇的誘惑,同時她亦有好奇心,我認為這兩樣特質是相向的。」對世界保持好奇,同時要吸引人注意自己。

2020年受疫情影響,多了在家工作,Clara開始審視生活:「這些年工作十分忙,我感到很累,想通過轉行做到work-life-balance。」她笑言,選擇轉行出發點很簡單,因為碰巧想紋身,自己又懂畫畫,有養貓的她覺得把自己畫的貓咪放在人體上會很可愛,便忽發其想成為紋身師。

Clara在左手前臂刺上第一個紋身,蘋果代表誘惑(temptation)和好奇心(curiosity),她認為人生需具備這兩項特質。

上個月,Clara開設了個人展「Time To Go Home等你回家」,把場地佈置成一個有貓等你回來的家,並以多幅畫作和立體小貓,帶你了解她的創作。

拜師學藝 用豬皮練習

要成為紋身師,先要拜師學藝。Clara只認識一間紋身店,就是自己第一次紋身的那間,不過該店的風格卻令她卻步:「我有點怕,很大壓力,因為覺得那些人好有型。」後來經朋友介紹,轉折下認識了一位女紋身師,帶著自己的插畫和想法,經過面試後互相了解,正式成為紋身學徒。

行直線、打霧、上色,由最基本的技巧學起。師父要求Clara練習時用接近人體皮膚組織的豬皮,雖然前期處理不討好,又不能長期保存,但豬皮有助紋身師習慣皮膚的彈性和韌性。8個月後學滿師,第一個紋身落在朋友身上,圖案很簡單,反覆練習才敢下手,又很擔心技巧欠佳,會傷及皮膚又或使紋身褪色。想起當時的情境,她說:「很緊張,一邊紋一邊縮起膊頭。」

Clara認為自己拜師學藝的過程很順利,最終只用了8個月就能獨當一面。上圖為第一次幫朋友紋身,當時十分緊張。

Clara形容自己性格隨性,愛好自由,未成為紋身師前,Clara是自由工作者,以畫插畫為生。

鉛筆與貓 最安心的媒介

在尋找風格方面,Clara亦下了不少功夫。她指出,一開始感到很迷惘,做插畫時受限於客人需求,風格很飄忽。轉為紋身師後,她告訴自己不要重蹈覆轍,要找出個人特色。曾想過做精密線條、細節多的紋身,後來認為作品要發自內心,更加要「夠自己」,便想起小時候畫畫的經歷:「從小習慣使用鉛筆,所以覺得很安心。」比起水彩或其他媒介,使用鉛筆時更純熟自然,得心應手。因此,她的作品以簡單見稱,幼細的線條帶有素描的效果,給人舒適治癒的感覺。

Clara作品的另一主要原素就是貓。作為貓奴,家中有三隻貓,很熟悉牠們的個性和動態。自己和貓也有共通點:「我是個很隨性的人,不喜歡聽指令,也不喜歡別人講道理,有點反叛,也熱愛自由。」結合兩者,就這樣定下了風格。

Clara的紋身以貓為主題,鉛筆風格簡單治癒,反映了她嚮往的生活模式。

一切變幻原是永恆

Clara認為紋身彰顯了身體自主權,讓我們把想法放於身上,但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時間的轉變。「紋身是我們死後唯一可以帶走的東西。」與其他藝術品不同,紋身是有時間性的,畫作可以小心保存、修復,但紋身會隨著生命逝去而消失。

她說,一切變幻原是永恆,生命的本質正是面對無休止的改變,難以掌握。紋身並非永遠不變的烙印,但它會隨着時間化開、褪色;我們對紋身的想法亦可能會變,由喜歡變成不喜歡,又或喜歡的原因變了,甚至想抹去紋身,在歲月裏帶我們審視自己:「很多人擔心紋身後會後悔,但其實後悔也是其中一個過程,我們要承認,然後面對自己。」

過去幾年社會經歷重大變故,Clara分享作品時,有時會提到「自愛」的概念,她認為當我們控制不到外在環境時,唯有調整自己心態,學會照顧和欣賞自己。

尊重皮膚 與客人交心

放下畫筆,執起紋身針,成為紋身師一年多,讓Clara意想不到的是客人的信任。有些紋身有故事,有些則沒有,前者是借紋身為自己帶來力量,以克服創傷和往事。這類客人偶然會和Clara分享自己的故事,她沒料到大家交情淺薄,卻會得知對方內心深處的創傷。這一切讓她反思紋身師與客人之間的關係,有時候僅僅見一面又或通一個電話,討論草稿後,就會為對方紋身,而紋身是一輩子的事:「對我而言,紋身時要尊重對方的皮膚,多於視為一項工作。」

突然轉換人生方向,有人會覺得不切實際,也有人會猶豫不決,而Clara卻沒有後悔。在成為紋身師之前,創作時她經常拿不定主意,工作太忙忽略了自己;成為紋身師後,仍然在學習如何在忙碌中尋找喘息空間,但創作時少了考慮,心中豁然開朗:「好像是我找到紋身,但其實紋身也找到我。」

能夠把自己畫的貓咪放於皮膚上,Clara很感謝客人的信任。

TEXT:Gillian
PHOTO:由受訪者提供、Gil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