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在法國巴黎離世逝世,享年94歲。在捷克出生的米蘭昆德拉,因參加「布拉格之春」及批評蘇聯而流亡法國,作品充滿哲學意涵,也不乏對政治的批判與諷刺。他的成名作包括《笑忘書》、《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不朽》等,均對世人具有影響力。


「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笑忘書
米蘭昆德拉於1929年在捷克的布爾諾出生,年輕時曾當過工人及爵士樂手,在布拉格影藝學院擔任教授期間,曾倡導捷克的新電影運動。1968年捷克爆發「布拉格之春」並被蘇聯壓制,由於米蘭昆德拉的作品涉及對蘇聯政權的批評,更於活動首年發表首部著作《玩笑》,諷刺共產主義政治,最後全部作品被禁。1975年他流亡法國,後來改以法語寫作。1981年,法國總統特別授予他法國公民權。

長達30年不曾接受訪問
他的成名作包括《笑忘書》、《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玩笑》、《身分》、《生活在他方》、《賦別曲》、《不朽》、《緩慢》、《無知》及《無謂的盛宴》;短篇小說集有《可笑的愛》;評論集有《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簾幕》、《相遇》;此外還有一部舞台劇劇本《雅克和他的主人》。最後作品為2014年的《慶祝無意義》。米蘭昆德拉一直堅持認為自己是普通的小說家,而不是政治作家或流亡作家。
「我立志成為一個從歷史上消失的平民,不留痕跡。除了印刷書籍,不留下任何垃圾。」
米蘭昆德拉私生活非常低調,極少現身公眾場合,甚至長達30年不曾接受訪問。以他為主角的2021年紀錄片《米蘭昆德拉:從玩笑到無謂的盛宴》6月初曾在台灣上映,從鏡頭中他的家鄉布爾諾風光,曾與他往來的藝文界人士等視角,一窺這位文學大師的一生。
Text:Twinkie
Photo: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