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線、畫線、裁布、熨樸、車縫,歷經多個步驟,一個由牛仔布改造的背包終於大功告成。別看「牛布院」Denim Yard 的主理人Vivian如此熟手,她並沒有讀過時裝設計,一切都是上網自學,慢慢累積經驗,才由網店走到實體店。「牛布院」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細小空間裏放滿了各式各樣的牛仔布和工具。把牛仔布放在針板上,踩動衣車時發出清脆軋軋聲,一針一線都包含著創作者的心思,以及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自學成才 鍾情牛仔布
「本來沒有想過做生意,純粹製作自己喜歡的東西。無論是送給別人或自己用,我都覺得好開心。」Vivian坐在衣車旁,娓娓道來「牛布院」的故事。6年前,沒有任何設計或藝術底子的她在YouTube觀看布藝製作的影片,因為感到很有趣便上網自學。從手縫開始,用過花布布料,後來被風格多變的牛仔布深深吸引:「我覺得牛仔布好靚,有很多變化,可以做到很多不同的東西。」遂買了部衣車作練習之用,慢慢掌握縫紉的基本技巧。
留意到市面上牛仔布產品不多,當時從事服務業的Vivian便萌生開網店的念頭,一邊做正職,一邊接訂單,為客人製作帽、單肩包、背包等。不過,即使有衣車的協助,製作的過程依然需時。單單製作一個牛仔背包,就至少需要7小時,缺乏耐性的人很快就會放棄,但Vivian卻很享受製作過程:「可以縫製一些有用的物品,我覺得好有成功感。」

細小的店舖放滿不同工具,其中木製線架上有很多線卷,客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

Vivian用的是「工業車」,這款衣車原本是用來縫製皮革的。
疫下開店 一人打理生意
細小的空間掛滿由牛仔布製成的物品,衣車放在中央,後面的木製線架放滿線卷,一旁掛著各式各樣的牛仔布。由入貨、裝潢、宣傳、開班,一切都由Vivian一人包辦,精美的手作背後,是創作者的辛酸故事。與實體店相比,網店的營運成本較低,不受時間地域限制,也不用考慮租金。從線上走到線下,Vivian形容開實體店的決定有點衝動,疫情下公司裁員,她覺得好像是個機會轉為全職做手作,便「膽粗粗」開了實體店。
常言道:「創業容易,守業難。」雖然開業後仍不時接到訂單,亦有不少人參與體驗班,但要達到收支平衡並不容易。Vivian坦言壓力大,不過她由衷地說:「我想堅持,因為真的很喜歡做這件事。」出於對縫紉和手作的熱愛,她推出不同的產品和體驗班,創作靈感來自生活的細節,只要從細微末節著眼,往往能帶來驚喜。例如Vivian留意到愈來愈多人喜歡菲林相機,就推出牛仔菲林相機袋,細心地設計了獨立的菲林格和暗格,方便使用。
10多款體驗班,最受歡迎的是背包和帽,而難度最高的則是電腦袋。電腦袋需要用上多層布料和拉鍊,如果布料沒有對齊就會不好看,需要拆線重整,連作為「熟手技工」的Vivian也試過拆線十多次,才順利完成,所以她建議各位新手可以揀選其他體驗班,她笑著說:「我不想大家有太大失敗感,並對這樣東西失去興趣,希望大家完成後可以開心地走。」


多款體驗班中,最受歡迎的是背包和帽。

電腦袋是最難整的,一般Vivian都會建議客人訂購,而非參與體驗班。
手作的溫暖
朋友都支持她創業,父母卻著她「現實」一點,賺的錢不多,不如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言談間可見Vivian很明白在香港做手作的困難:「香港很少人欣賞這些東西(手作),沒有任何資金援助,一切都是靠自己。」明知困難仍開店做手作,她並不是異想天開,想靠手作致富,而是想堅持下去,用自己喜歡的作品和手藝,製作有用的物品,為他人送上溫暖。
這份溫暖可以從「牛仔衣物改造體驗班」感受到。開實體店後Vivian才開始開班教學,除了用新的牛仔布外,亦鼓勵客人自備牛仔褲,把家中閒置的衣物改造成不同的物品。當牛仔衣物被改頭換面時,伴隨而來的還有真摯的情感。其中一位客人讓Vivian留下深刻印象,對方帶著父親的牛仔褲,希望改造成其他物品,紀念已經去世的父親,「他(客人)希望用褲做些東西作寄托,就像父親仍在身邊一樣。」這些訂單不常有,但足以令人動容。

Vivian鼓勵參與「牛仔衣物改造體驗班」的客人自備牛仔褲,當中以Levi’s牛仔褲最受人歡迎。

製作單肩袋最少需要5個小時,Vivian說很多客人見到製成品都會很開心。
慰藉心靈的一味藥
開實體店後,Vivian不再是獨自埋頭苦幹,多了與人接觸,視野變得更廣闊。每當感到灰心,客人的評價成為了慰藉心靈的一味藥。「學生上完堂,會跟我說很好用、很漂亮,給我很大的動力做下去。」因此Vivian在教班時,都會多問客人的要求,希望他們喜歡成品並會一直用。正如開業的初心,正是製作自己喜歡的東西,分享給別人。

TEXT:Gillian
PHOTO:Nick, GIl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