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區, 懷舊

西環|西營盤隱蔽小巷 爹核里荒廢唐樓翻新

藏身西營盤第二街與第三街之間的爹核里(David Lane),或許是全區最短的小巷,只有4個街號,可算是該區的隱蔽之地。早期有茶餐廳「茶咖里」開於暗巷盡頭,但在旁卻有幢唐樓一直荒廢,直至今年完成翻新。年初開設花店「To live and living well」及剛於本月進駐的咖啡店「二三之間」,令小巷內別有一番新景象。

爹核里最近一間荒廢唐樓翻新。

早期有茶餐廳「茶咖里」開於暗巷盡頭。

全西營盤最短的小巷

爹核里(David Lane)或許是全西營盤最短的小巷,只有4個街號。爹核里4號原為余均益的舊工廠,於2014年賣出經過留意仍有一幅石牆樹在後面。大家走過正街也未必會發現這暗巷,爹核里雖隱蔽,但走進去卻像一個小社區。最近翻新的唐樓位於爹核里1號、早於1950年入伙,長達70多年歷史,當年的唐樓舊鐵閘、窗框等已不復見,但業主仍維持唐樓原形,從原本的白色重新油上米黃拼綠色的外牆,而舊式唐樓常見天井位置也有保留。

舊樓翻新未完成,花店「To live and living well」主理人笑言當時便決定要租下。

唐樓舊住客 重回老屋

舊樓翻新後,開業半年的花店主理人分享,曾遇上居住在唐樓的舊街坊,「遇過有客人詢問我可否在店內拍照,但出奇地只是拍下牆角及內部裝潢,後來聊天發現,原來他正正是昔日住在這幢唐樓的舊街坊,以前更在這兒長大,這次回來看看唐樓現在的模樣,也樂見現在的改變,所以拍照與家人分享。」而街坊見到現時的格局,仍保留部份舊建築如天井位置,也說起以前在爹核里居住時,與家人的生活習慣,「記得以前食飯不是在客廳,是一家人會拿張墊在天井下圍住食飯,充滿回憶。」爹核里雖只有數間小店,但經過會有街坊微笑點頭、打招呼,社區鄰里間的親切感,有別於鬧市中的喧鬧,大家來到可以選擇坐在室外的大樹下,在這個位於西環的轉角小巷,感受與城市不一樣的悠閒氣息。


咖啡店「二三之間」仍保留天井位置採光。
咖啡店「二三之間」仍保留天井位置採光。
位於爹核里一號的咖啡店「二三之間」,以西營盤第二街與第三街之間命名。
咖啡店「二三之間」仍保留天井位置採光。

西營盤爹核里唐樓 翻新對比:

攝於去年荒廢唐樓的面貌:

Text:Twinkie
Photo:Twinkie、隨心影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