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Green, 熱話

鳥飛不出玻璃籠 去年四個月近200宗鳥撞事件 包括7種保育級物種

抬頭望去,又是候鳥遷徙的季節,原來再過不久便是四月天。鳥南飛、鳥南返,週而復始。只是有些鳥還是被困在了城市的玻璃籠中,永遠飛不回北方。近日,香港觀鳥會發布《香港鳥撞玻璃個案初步分析》報告,在去年9月1日至12月31日四個月期間錄得至少196宗鳥撞玻璃個案,共179隻雀鳥死亡,而當中更有7種屬於具保育級別的物種。協會希望藉報告呼籲市民幫忙監察和回報鳥撞個案,也讓香港成為鳥類友善城市。

香港觀鳥會發布《香港鳥撞玻璃個案初步分析》報告,指出去年四個月期間錄得至少196宗鳥撞玻璃事件。

在城市高速的發展下,雀鳥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少,就連生命也面臨各種威脅,而「鳥撞玻璃」便是其中一種。由於雀鳥無法識別玻璃、鏡面等障礙物,誤以為可以飛過,結果迎頭撞上,導致傷亡。在群鳥集體遷移的過程中,更有機會成群撞上此等屏障。報告紀錄期間,11月於中文大學伍宜孫書院圓夢臺就疑發生一宗至少35隻白頭鵯撞向透明玻璃欄杆而亡事件。在觀塘海濱道One Harbour Squarer和北角AIA Tower也分別錄得14隻及10隻栗頸鳳鶥集體疑撞玻璃的傷亡事件。

中文大學伍宜孫書院圓夢臺疑發生一宗至少35隻白頭鵯撞向透明玻璃欄杆而亡事件。
北角AIA Tower也有栗頸鳳鶥群疑撞玻璃的傷亡事件。

報告中值得關注的是在不同遇害的雀鳥中,有7種屬於具保護級別的物種。當中包括全球「極度瀕危」的黃胸鵐(禾花雀),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鷹鴞和藍喉歌鴝,屬「本土關注」物種的藍歌鴝、小蝗鶯和黑鳽,以及大陸「近危」的矛斑蝗鶯。

具保護級別的物種中屬「本土關注」的黑鳽(左上)、小蝗鶯(左下)、藍歌鴝(右)。
矛斑蝗鶯(左上)、藍喉歌鴝(左下)、鷹鴞(右上)、黃胸鵐(右下)。

原本可以在空中自由飛翔的雀鳥們,如今卻撞向無形的牆。從玻璃上的拓印可以想像雀鳥撞擊的速度和受傷的痛苦。觀鳥會補充,在誤撞玻璃後,雀鳥的身體一般不會出現明顯的傷痕,但會有骨折、吐血等情況。如果市民有發現受傷的雀鳥,不要自行處理,一 來因為鳥撞涉及內傷,再來雀鳥也受法例保護。市民可致電通知漁護署、愛護動物協會或嘉道理農場救援。亦可拍照上傳至全球鳥撞地圖和電郵至觀鳥會,以收集收據改善該處環境。

從玻璃上的拓印可以想像雀鳥撞擊的速度和受傷的痛苦。
誤撞玻璃後,雀鳥的身體一般不會出現明顯的傷痕,但會有骨折、吐血等情況。

團體建議 玻璃貼防鳥撞貼紙

團體建議,可於建築物外懸掛物件、或為玻璃貼上防鳥撞貼紙,可大大減低雀鳥撞擊的風險。以港鐵美孚站為例,由於站內有多塊落地玻璃,曾出現過30宗鳥撞事件。後來經與關注團體商討後,陸續為站內玻璃貼上放鳥撞貼紙,12月就再沒錄得鳥撞個案。

鳥南飛、鳥南返。希望往後的遷徙,會是自由。

2022年12月,港鐵陸續為美孚站內的玻璃貼上放鳥撞貼紙。

Photo:香港觀鳥會、香港野生雀鳥保育關注群組、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