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以前的香港,其實是沒有衣物購買,想要新衫也要動手做。「在現今追求快時尚的環境下,可能每過幾日就會轉新款了。」升級改造(upcycling)設計師Toby提到,衣服的壽命其實長過人的壽命,只要將衣物改造可留傳下去,近年她推廣「慢針黹」,以針黹作為創作媒介,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記錄故事。早前Toby在「慢針黹牧民@油街實現」計劃中,收集超過130個香港人的故事,轉化成再生衣物和藝術裝置,並結合影像與光影元素,現時於北角的「油街實現」展出,呈現城市中的回憶以及時間的流動,聯繫香港人新舊的回憶。



經歷半年 結合舊衣改造成15組再生衣物
升級改造(upcycling)設計師Toby曾為時裝品牌設計師,自2013年起推出再生時裝設計、舉辦工作坊,近年推廣「慢針黹」,將舊衣重新改造變成再生衣物。Toby以針黹作為創作媒介,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回憶。Toby早前收集舊照、文字及圖畫作為刺繡靈感,並招募「慢針黹牧民」一同繡出公衆的集體回憶。
經歷六個月時間,今次「慢針黹牧民」第二部 ——「穿起時間 DRESS iN TiME」於油街實現中展出,集合一百三十多位香港人的故事,一針一線的串連在一起,再結合舊衣改造成15組再生衣物和藝術裝置於這次展覽中展出,於「穿起時間」展覽中展示。讓公眾透過舊物、舊物上的痕跡和雕塑造型,感應藏在當中的故事。雕塑同時發揮衣架的功能,懸掛着一件件的衣物,與衣物刺繡,連繫社區人文風景和香港歷史。




衣物改造 留住手藝的溫度
曾經以前的香港,其實是沒有衣物購買,想要新衫也要動手做。「在現今快時尚的環境下,每過幾日可能就會轉款了。」Toby希望透過此次的展覽,讓大家反思快時尚帶來的浪費與環保壓力,將衣物留傳下去,才是充分利用資源的最佳方式,減少過度消耗和浪費。而時尚就象徵時間,隨著春夏秋冬的轉換而蛻變,每天在冷氣房的我們,也許忘了感受春去秋來的意味,以及手藝的溫度。

Toby 改造父親留下的西裝
而展覽中,其中9位參與者會有錄像分享,記錄大家的每個生活片段,社區每個角落都藏著驚喜,在這次的項目中記錄每個生活片段,Toby也同樣有她的舊衣故事,及自己與父親的故事。她指於三年前曾為《時間衣櫥》展覽,找到爸爸的Celine西裝,保存多年依然布料順滑,剪裁俐落,把父親紀念事物的執著縫到心上,將他的Celine西裝大衣重新改造、修改剪裁後,於這次展覽中一同展出。





70歲鬼網大叔:做喜歡的事,要有心和有熱誠!
每道微小的故事,都記錄著那年代的社區生活。
現年70歲、關注海岸清潔環保的 「鬼網大叔」,曾是商人退休後主力執走大型的鬼網(被遺棄的漁網),做到損手爛腳也不放棄,他留下「做喜歡的事,要有Heart和Passion(有心和有熱誠)」這一段彩色字鼓勵大家的話,縫在衣物上。
「爸爸以往的工作是巴士司機,他很努力工作養育我們三姐弟,小時候間中會接爸爸放工,乘搭爸爸工作中的巴士:) 現在已經看不到這款巴士了,巴士對於我們和爸爸是有特別的回憶。」其中一位參與者Vivian。

在以前在沒有手機的年代,中午織冷衫曾經是大家的日常活動,而這些生活習慣,在這一代已大大改變。Toby分享指:「以前一小時沖晒,曾經是很厲害的技術,但到現在,已經有多更神奇的事發生。」科技的進步,現今對我們來說很多事早已不是新奇事,卻是留下了記憶。就如舊時童年的麥當勞叔叔,及一些公園遊樂設施,這些跨年代的香港人回憶,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現在便化成一針一線,編織出不同香港人,但卻像你我的故事。


帶自己舊衣來 作為時間記錄
藝術家鼓勵大家帶自己的衣服來,將與自己生活有關聯的印章圖案印在衣服上,作為自己的衣物故事與時間的紀錄。此外,通過藝術展示和小房間內的一對一互動工作坊,觀眾可以深入了解每個刺繡圖案背後的故事,並學習如何親手以一針一線分享所想,共同編織屬於香港的回憶和面貌。



「穿起時間 DRESS iN TiME」
日期:即日起至2024年1月7日
地點:油街倉庫1「油街實現」
Text:Twinkie
Photo:Twinkie、部份由主辦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