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標籤: 水彩畫

藝術

建築圖則也可以是藝術品 日本建築師以水彩畫出酒店所有細節

談及旅行,每個人除了有不同的行程喜好外,也總會有一些獨特的旅行習慣。譬如有人喜歡收集車票和門票、有人喜歡在沒有景點的社區裡亂逛、也有人喜歡每到一個地方就去光顧當地的麥當勞等,而你又有沒有聽過哪些有趣的旅行習慣呢?就像有位日本建築師,她的習慣就是會用水彩畫,畫出每次入住的酒店平面圖則,詳細地記錄下酒店房間的每一個細節。

日本建築師兼繪圖師遠藤慧(Kei Endo),每次入住酒店時都會用水彩畫畫出酒店房間的平面圖則。

這位日本建築師兼繪圖師名叫遠藤慧(Kei Endo),從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建築系畢業後,便在一間建築設計事務所工作。期間,她接到了一項參與酒店規劃的工作項目,而從未住過酒店的她為了體驗、觀察酒店的不同細節,便自掏腰包入住了一家高級酒店,實地測量起酒店的不同設施。這次的體驗也讓遠藤慧開始有為酒店「作畫」的習慣,隨著一幅幅令人歎為觀止的酒店平面圖則水彩畫被發佈到網絡上,這種獨特的酒店開箱方式也廣受歡迎。

遠藤慧因為工作原因自掏腰包住酒店,這也是她第一次嘗試在酒店中進行測量和繪畫。
自此遠藤慧便有為酒店「作畫」的習慣,而她的作品也在網絡上廣受好評。

專業知識加上細膩畫技 記錄酒店房間中的每一細節

在遠藤慧的水彩畫中,她運用本身建築專業的優勢,絲毫不差地將整個房間的空間按實際比例進行描繪,然後詳細標上每一個結構的尺寸。當你以為經過專業嚴謹測量後的繪圖會非常死板,遠藤慧就用她的繪圖風格告訴你,建築圖則也可以是藝術品。

在不少人看來,建築圖則就是非常死板的比例線條。
遠藤慧用獨特的繪畫風格,將建築圖則變成藝術品。

首先在顏色上,遠藤慧會依照房內實際的配色,調配出相對清淡的水彩色;隨後除了平面圖外,她會以不同的俯視角度畫出房間某個角落的設計或佈局。最令人驚訝的是,她還會將房間內的所有物件都畫出來,大型的桌椅、電視不說,就連風筒、沐浴露、牙刷等用品,都會一一按比例呈現在畫中。最後遠藤慧逐一為所有事物標記上名稱及尺寸,一幅令人驚嘆而又非常治癒的酒店指南就呈現在眼前。

作品上的用色依照酒店房內實際的配色。

最後逐一為所有事物標記上名稱及尺寸後,便是一幅令人驚嘆而又非常治癒的酒店指南。

作品集結成書 一本觀賞與實用兼備的東京住宿攻略

最近,遠藤慧的部分作品集結成書,推出一本以東京及周邊地區的23間酒店圖鑑《東京酒店圖鑑——水彩素描集》(東京ホテル図鑑 : 実測水彩スケッチ集),一本觀賞收藏與實用兼備的水彩作品集。大家除了能夠在遠藤慧細膩的筆觸中了解到酒店房間的所有設施,也以可以從全新的角度重新觀賞酒店的細節與設計。

觀賞之餘,也能作為住宿攻略,一覽酒店中的各種細節。
書中涵蓋東京及周邊地區的23間酒店。

《東京ホテル図鑑 : 実測水彩スケッチ集》

作者:遠藤 慧
出版社:学芸出版社
出版日期:8月23日
售價:¥2,750
尺寸:24.5 x 18.2 x 1 cm
頁數:128頁
購買:Amazon

Photo:KEI ENDO

專訪, 展覽

本土魚畫家出書辦展 記錄39款香港魚故事

香港從昔日的一個小漁港發展成如今的現代都市,一直以來都和漁文化有著很深的淵源。只是隨著香港漁業的式微,即便如今香港仍有豐富的海產供應,但除了平常較熟悉的烏頭、泥鯭、鱲魚等,香港人對於海產的認知早也已不如往日;更別說看到活魚仍在游動、鱗片在陽光下折射出光彩的模樣。不過還是會有愛魚之人,以不同的方式記錄下這些魚的型態和故事。就像魚畫家曾慶靈(LING LING LING),就以精美的水彩畫展現出魚隻鮮活的一面。

最近他的作品集結成《香港魚畫》一書,以自身經歷說出畫中的魚故事。至於書中的原畫也在深水埗合舍Form Society中陳列成展,讓更多人可以從躍然紙上的魚畫中,了解更多關於香港魚類的故事。

魚畫家曾慶靈(LING LING LING)將水彩魚畫集結成書,在深水埗舉辦新書發佈會暨原畫展。

無意間成為魚痴 辭去全職專心畫魚

或許,認識LING的人可能都會知道他的音樂創作之路,卻很少人知道原來他還熱愛釣魚,更會用細膩的水彩畫技將每一條魚的外型、姿態、色澤等一一記錄在畫紙上。不過這也難怪,畢竟自20多年前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後,LING就很少再拿起畫筆,而是專注於玩音樂。直到幾年前,LING在機緣巧合下接觸到釣魚活動,便深深沉迷其中,並在2019年尾開始嘗試用水彩畫記下的漁獲,從第一幅泥鯭畫作,開始了自己魚畫之旅。

後來,LING還辭去全職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釣魚以及畫畫中。這是因為他筆下的每一幅魚畫並不是單憑一張相片臨摹而成,而是靠日積月累觀察魚的姿態、細節,才能才畫紙上呈現魚隻依然如在游動的神態。為此LING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紀錄、作畫。不過他卻十分享受這個過程:「眼前游動的活魚和街市裡看到的完全不一樣。譬如本身是銀色的活魚,在陽光的照射下都會折射出不同的幻彩。」靠著日積月累的垂釣經驗,和對迷人鱗光的細緻呈現,才有如此栩栩如生的畫作。

LING作畫前都會依靠日常釣魚的觀察和資料搜集,找出活魚最鮮活的姿態。
魚鱗在陽光下折射出不同的幻彩,也在畫作中一一記下。

圖文並茂 講述香港魚的故事

這次出版的畫冊中的39種魚,共41幅原畫,有沙鱲、烏頭、馬友、石狗公、黃臘鯧等香港常見魚種,都會在展覽中展出。而當你以為這只是一些魚類圖鑑,僅列出科普知識時,LING會和你分享起一些關於魚的烹飪趣事。如沙鱲(日本稱為真鯛),在日本的傳統飲食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是各種儀式場合不可缺少的高級魚;但是在香港卻屬於平價海魚。原因是香港人習慣以清蒸烹飪後的味道來判斷魚種的好壞,因次不適合清蒸的沙鱲便不大受歡迎。

在日本的高級魚——真鯛,在香港卻因烹飪文化的差異而變成平價海魚。

而當你以為LING只跟你分享烹飪趣聞時,他又會告訴你香港魚的歷史文化。譬如細鱗,在5、60年代曾是香港的「名魚」,而如今卻被戲稱為「絕交魚」。原因是細鱗並不好吃,用來送禮的話會被視為想與對方絕交;而以前被當作「名魚」也是因為當時香港的魚種選擇並不多。透過LING精美的畫作輔以趣味的文字,讓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重新認識這個地方的歷史與趣事。

在5、60年代曾是香港的「名魚」細鱗,如今卻被戲稱為「絕交魚」。
長大後的細鱗魚身會變為黯淡。

手作筏釣魚竿 了解不同的垂釣文化

展覽除了LING的畫作外,更請來香港魚竿手作品牌EMME的Eric作特別嘉賓,為展覽特意製作了充滿個性的ART VERSION系列筏釣魚竿,有以紅白藍為設計元素的釣竿款式,也有異形主題的握柄設計;而且不同釣竿的長度、規格也充分展現出手作釣竿的獨特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Eric是當初帶領LING加入釣魚活動的「老師」;而他們所使用的筏釣則是釣魚活動中的其中一種釣魚方式,發源自日本,其纖細柔軟而敏感的魚竿設計,主要是為了挑戰如黑鱲這種「聰明」的魚種,感受人魚搏鬥的感覺。透過釣竿的細節設計,能更進一步了解魚類的習性和香港垂釣的文化。

品牌創辦人Eric是當初帶領LING加入釣魚活動的「老師」,有二十多年的釣魚經驗。
透過釣竿的細節設計,能更進一步了解魚類的習性和香港垂釣的文化。

《香港魚畫》新書發佈會暨原畫展

特別嘉賓: EMME 手作魚竿展
日期:即日至9月5日
時間:12:00 — 19:00 (逢星期二休息)
地點:合舍 Form Society、深水埗大南街186號地下

Photo:Vincent

專訪

基層廚師重拾興趣 執二手顏料作畫 繪寫實水彩畫奪獎參展

為了生活,很多人都選擇放棄自己的興趣,埋首於日復日沉悶的工作中。日久,似乎也漸漸忘了曾經年少時的理想、忘了自己原來曾有過的才能。也有不少人,他們由始至終都惦記著自己的興趣、理想,只是奈何要為現實疲於奔命,勉強才能應付日常。如若有機會讓你再次回想起興趣,你會選擇做甚麼呢?身為廚師,52歲的程瑞文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拿起畫筆,做了近十年點心師傅的他其實一直都有著成為畫家的夢;只不過生於基層、為了餬口,他只能將興趣和才能擱置。直到兩年前,因傷病需要在家休養,他才有機會拿起畫筆,用簡陋的畫具,畫出細緻的水彩畫。

52歲的廚師程瑞文,一直都有著成為畫家的夢想。

不吃早餐 省下飯錢學畫畫

看著程瑞文帶來的細膩畫作,很難想像他只在興趣班學了兩、三年國畫和一、兩堂水彩畫。「小學開始就非常喜歡在課本上畫畫。」程瑞文憶起小時候那段學畫畫的時光,當時家裡生活拮据,除了每日基本的飯錢,根本無法為他提供興趣班的學費。而為了能到興趣班學畫畫,程瑞文瞞著母親將每天的早餐錢省下來作為繪畫班的學費,每週一堂,就這樣學了四年。在繪畫班上,程瑞文也很快展現出了他的作畫天份,同學學了許久的素描、水彩技巧,他只用了一、兩堂的時間便能掌握,更能畫出令導師驚訝的作品。

小時候不吃早餐,省下飯錢學畫畫;也在繪畫班上展示了繪畫的天份。

放下畫筆當起點心師傅

中三畢業後,程瑞文走進職場,也因此放下了畫筆。期間,他有嘗試做過舊書買賣的小本經營,藉著舊書,累積了不少關於繪畫、書法和藝術相關的知識,但卻始終還是沒有拿起畫筆的機會。再後來,程瑞文隨著家人來到香港定居,在親戚的介紹下,於酒樓做起了點心師傅。「剛開始有想過要接觸繪畫藝術這一行,或者到興趣班做導師。只是我既沒有證書也沒有學歷,別人自然是不會考慮。」就算有著繪畫的天賦,為了生活,程瑞文也只能選擇投身餐飲業。

沒有學歷的程瑞文就算有著繪畫的天賦,也難以找到進入藝術行業的途徑。

每天早上四點起床、五點到公司,之後在廚房一做便是十多小時,日復一日。只是工作再這麼忙碌、生活再怎麼艱苦,一有機會,程瑞文還是會花上2、30元這一筆對他來說並非小數目的車資,從天水圍搭到港島看藝術展覽,為的只是認真研究藝術家的畫作,學習其中的技巧。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八年,直到兩年前,程瑞文因為工作關係長期久站而患上靜脈曲張,在醫生的建議下只能辭去全職的廚師工作,沒有其他技能的他也只好找些臨時的廚房散工來做。

為了生活,程瑞文只能放下畫筆,在親戚介紹下當起廚師。

因病休養 重新拿起畫筆

在家休養的日子裡,程瑞文終於有機會拿起喜愛的畫筆。他在深水埗的地攤中,買了一些二手顏料、畫筆和畫紙,開始享受起自己最愛的繪畫時光。畫裡的事物可以是風景、可以是動物、可以是人像;程瑞文用他小時候僅學了一、兩堂的水彩技巧,以二手顏料畫出了一幅幅細膩的水彩畫。甚至,他用了一整個星期所畫的洪金寶畫像作品《香港精神》,在第一屆Joy in Art水彩畫家聯展中,獲得了資深評審的認可,從而入選展覽。

只是當程瑞文帶著入選參展的消息回家時,家人們還是不看好。就算自己的畫作能在展廳裡展出,沒有實際獎勵的事在家人眼中看來都是徒勞。「畫畫你沒有生活基礎根本選擇不了,如果可以,其實從頭到尾我都是想選擇畫畫。」程瑞文翻起自己用來收藏畫作的大相簿,每一張畫都被他細心地裱在相簿中,而其中一頁裱著的,便是那張在家人眼中「無用」的獲獎參展證書。

程瑞文憑洪金寶的畫像作品《香港精神》,在第一屆Joy in Art水彩畫家聯展中,獲得資深評審認可,入選參展。

訪問的最後,程瑞文怕拍攝相簿作品集時反光,貼心地將相簿中的作品一一取出,這些作品中,有畫在單行簿上的,也有畫在硬卡紙上的。「有機會的話,我還想繼續畫畫。」程瑞文看著自己的作品擺放在相機前,靦腆地笑了。臨走時,看著有人認同他的畫作,程瑞文笑得更加滿足。他小心翼翼地將畫作、獲獎證書重新放回相簿;連同幾張帶有皺摺的畫紙。原來,有些我們可以隨手丟棄的東西,在某些人眼中是那麼珍貴;就像有些我們放下的興趣和夢想,有人卻默默地放在心上。

難以想像一個只在興趣班學了兩、三年國畫和一、兩堂水彩畫的人,可以畫出如此細膩的畫作。
「畫畫你沒有生活基礎根本選擇不了,如果可以,其實從頭到尾我都是想選擇畫畫。」

Text:Vincent
Photo:Vincent

展覽, 藝文創意

「山水之城」水彩x攝影 三位建築師記下我城故事

你心目中的香港是怎樣的風景?當你放下急促腳步,或會發現身邊不一樣的事物。就算在大廈林立的香港,在街上漫步時,偶爾出外走走,也可看到香港的天然景致。為了紀錄這「山」、「水」、「建築」、「城市」緊緊相連的風景,三位建築師攜手合作,由即日至12月27日於觀塘舉辦《山水築城》攝影及水彩畫聯展,將香港獨特的風景呈現給大家。

展覽展出近200幅水彩畫和攝影作品。

是次展覽展出近200幅水彩畫和攝影作品。有用水彩勾勒出不少人的集體回憶,如北角皇都戲院、大排檔、珍寶海鮮舫等;也有用黑白光影紀錄城市中被忽略的線條,如大廈與竹棚、不同種類建築之間獨特的空間等。種種景象,都是我們常見卻又忽視的地方。

主題:皇都戲院(吳永順)
主題:珍寶海鮮舫最後的倩影(岑延威)
主題:工作之餘(董正綱)

這三位建築師就是從建築專業的思考和目光創作,從另一種角度訴說香港的故事,讓人從作品中回顧生活日常、享受回憶的同時,也用新的角度和方式理解這個地方。

主題:大排檔(吳永順)
主題:城中鏡(吳永順)
主題:離島 神功戲棚(岑延威)
主題:七姊妹道街頭靜候老婆購物(岑延威)
主題:大廈與竹棚(董正綱)
主題:Night Market(董正綱)

《山水築城》

日期:即日至12月27日

時間:10:00 – 20:00

地點:VESSEL發現號02藝廊(觀塘海濱道90號戶外空間)

展覽中的部分作品同時進行義賣,捐贈「藝土民間」。

PHOTO:由主辦單位提供

藝文創意

本地水彩畫家 將歌劇院蛋糕變成藝術品

蛋糕除了帶來甜蜜和窩心的心意之外,更可以化身成為畫布,令甜品升格成為藝術品。本地花卉水彩畫家蔡逸俊,近日就與法國糕點品牌DALLOYAU合作,透過相片打印技術,帶來6款印上絢麗花卉及和可愛寵物水彩畫作的歌劇院蛋糕。無論是朝氣勃勃的牡丹、浪漫的玫瑰花海,或是逗趣的小貓小狗等,都能夠滿足視覺和味覺上的享受。

蔡逸俊是一位土生土長的香港八十後畫家,偏愛寫生及繪畫花朵,用色柔和、筆觸細膩。在芸芸顏料當中,他認為水彩最變幻莫測,既柔和又感性,因此成為他最喜歡的媒介,自2016年起一直鑽研,亦由於他獨愛花朵形態萬千,所以他畫筆下的題材亦以花卉為主;他創作的繡球花系列更揚威本地和國際的大型展覽,包括意大利Fabriano及Urbino國際水彩畫節,備受世界注目。

Text : Jenny
Photo : 官方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