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標籤: 歷史建築

18區

虎豹別墅6.9重開 可網上預約免費導賞團

說到虎豹別墅,相信很多人就算沒去過,也都有聽過,其連同毗鄰的萬金油花園,是好幾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1936年,「萬金油大王」胡文虎於港島大坑依山興建佔地21000多呎的宅邸及私人花園,並以許文虎、許文豹兩兄弟的名字將其命名為虎豹別墅。隨著時代變遷,萬金油花園已被清拆,而虎豹別墅也輾轉予非牟利機構管理,直到去年12月1日停止營運,同日交還政府。半年過去,今古物古蹟辦事處公佈,虎豹別墅將於週五(6月9日)重新開放,並以免費導賞方式供人參觀。

停運半年的虎豹別墅將於6月9日重新開放,提供免費導賞供人參觀。

樓高四層的虎豹別墅在2009年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屬於香港罕見的中式折衷主義建築。其用西式的佈局建築方式揉合中國特色的裝飾,使它充滿歷史、文化價值。皆因這種建築風格恰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在建築中加入中式元素正是那些年崛起的華商用來一抒愛國情懷的方法之一。在虎豹別墅中,這種中西合璧的例子也尤其多。譬如別墅正前方的私人法式庭園裡,也能找到中式的涼亭、小橋;紅磚牆間則有中國傳統特色的月洞門以及由右至左寫上「虎豹別墅」的牌匾。

中國傳統特色的月洞門以及「虎豹別墅」牌匾。

雖說是中西合璧,作為靠萬金油起家的商人,這裡自然也會有自家商品的蹤跡。那深入人心「虎標萬金油」的老虎商標就是建築設計時加入的其中一個重要元素,也因此在虎豹別墅中,不難找到老虎的圖案和元素。至於別墅內部,飛檐設計和在天花上以金箔點綴畫上寓意福氣的蝙蝠等中式元素。除此之外,別墅中也有來自不同國家的裝飾物,如意大利的彩色玻璃門窗、印度和緬甸風格的裝飾線條等。

別墅中也有來自不同國家的裝飾物,如意大利的彩色玻璃門窗。
天花上有以金箔點綴畫上寓意福氣的蝙蝠。

沿著四方螺旋樓梯於樓層中穿梭,能夠來到客廳、飯廳、閱讀室、遊戲室等各種房間,還能看到當年這富貴人家用來洗漱的空間究竟是如何。最後來到最頂層,有個小型的戶外活動空間,事過境遷,這裡放眼望去的景色,已有翻天覆地的改變。

沿著四方螺旋樓梯於樓層中穿梭,就能去到各種房間。
當時的浴室的瓷磚與用具似乎以綠色為主。

頂層的簷篷與瓦片均採用中式設計。
事過境遷,別墅頂層望去的景色,已有翻天覆地的改變。

虎豹別墅導賞團(粵語)

日期:逢星期五至日以及公眾假期(農曆年初一至三除外)
時間:10:15—11:45 、12:15—13:45、14:15—15:45、16:15—17:45
人數:每日四節,每節名額24人
地點:香港大坑大坑道15號A
預約及詳情:古物古蹟辦事處網站

Photo:OLIVER FONG & 網絡圖片

18區

戰前建築物灣仔消防局列二級歷史建築 屬香港現存運作中最古老消防局!

平時路經銅鑼灣鵝頸橋,或者大家不會為意,灣仔消防局其實是一座歷史建築。這間消防局以栗紅夾白色的油漆外牆,屬現存最古老、服務年期最長且現今仍運作的消防局,最近更評為二級歷史建築。而昔日的灣仔消防局位置原於今日「軒尼詩官立小學」之上,後期因地方不敷應用,故選址在現時的位置建成新的「灣仔消防局」,並於1941年開始使用,至今服務灣仔區已有八十餘年。

1941年由禮頓道一帶望向灣仔鵝頸橋,遠處可見到軒尼詩道剛落成的灣仔消防局

為戰事準備 地下一樓牆壁厚重
抵受轟炸衝擊

灣仔消防局建於戰前1941年,原名東區消防局(Eastern Fire Station),由政府工務局建築師J.C. Charter設計。雖然當年戰火尚未殃及香港,但是英國和殖民地政府,都已經意識到香港爆發戰事只是時間問題。因此,至1939年至1940年代初開始,香港各地就已經開始戰爭準備,興建防空洞、加固建築物、組織救護站等等。灣仔消防局的興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發生。地下一樓的牆壁非常厚重以抵受轟炸的衝擊,確保在戰爭爆發時,消防局仍然可以維持運作。

保留鋼造喉架、黃銅滑柱

最近古物諮詢委員會於本月開會討論一致通過其二級建築的擬議評級。古蹟辦表示,該局保留罕有的黃銅滑柱和鋼造喉架,而且仍會進行「拜喉架」傳統,加上當時消防局沒有標準建築規格,其設計獨一無二。古諮會剛剛通過,將這座全香港現存最古老的消防局列為二級歷史。希望這座歷史建築可以更加好地保育,修復本來的面貌之餘,亦希望陸陸續續可以有更加多的現代主義建築,得到保育和重視。

「灣仔消防局」內設有四個停車間,其管轄範圍包括告士打道、菲林明道、莊士敦道、灣仔道、皇后大道東及灣仔峽道,局內備有油壓升降台、細搶救車、泵車、鋼梯車及多用途客貨車等隨時候命出發。

用料結構上,灣仔消防局仍沿用極罕有的黃銅滑柱,和現代消防局用料不同,還有通往頂樓的木扶手樓梯、休息室牆壁上的暖爐和刻着「OASIS」字樣的吊鈴,時間似是定格在往昔歲月。但為配合時代發展,木扶手的樓梯加裝了鋼板、昔日的鐵窗改裝為雙層鋼窗、正門的木閘改為電動閘、底層也加裝了為第四代調派系統而設的電視等,林林總總的古今細節糅合成現在的灣仔消防局。

由二戰時期啟用至今,依然活躍使用的歷史建築寥若晨星,毋須重建或活化,灣仔消防局在人聲鼎沸的鬧市中,栗紅夾白色的油漆外牆、不再使用的一樓露台、閘門上一盞無法再亮起的「火警」燈箱;紅色電動閘門徐徐打開,鳴笛的消防車駛出,成為灣仔至銅鑼灣、軒尼詩道鬧市中平凡的風景。

跨越82年,灣仔消防局仍堅守保護市民的使命。

「灣仔消防局」內的特色消防塔

Photo:FB@香港周圍走 – 尋古覓今、歷史時空
Source:FB@Charles Lai 黎雋維 – 香港建築歷史、Hong Kong and South China Builder, Vol. 5, No. 6 (Dec 1940-Jan 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