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觀塘區某個戲院明明沒有人買票,開場時卻直接滿座,甚至還有觀眾全程都好像被東西壓住,無法動彈;又聽說大埔曾經有個外賣仔接到靈異的外賣單,收到的鈔票也接連變成冥鈔;西貢結界、彩虹站鬼門關、七姊妹投海。香港都市百年多來,一直都流傳著許許多多帶有神祕色彩的故事,其中不少更是驚悚萬分。
不過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驚悚的故事,可以用不一樣的角度來觀看,甚至可以放到棋盤中來體驗?如果將這些充滿獨特歷史和文化背景的都市傳聞,放入陪伴香港人長大的懷舊桌遊中,遊玩起來又會是怎樣的感覺?本土漫畫家黎達達榮就決定來個新嘗試,以鬼怪傳說為靈感,創作出兩隻盞鬼的「招魂貓」、「招魄貓」和融合18區都市傳說而重新設計的各式懷舊棋盤。帶大家跟著兩位貓主角,走進充滿巧思的康樂棋、鬥獸棋、蘋果棋等棋盤中,探索18區的鬼怪傳說與獨特文化。



各區的鬼故特色和相對應的遊戲
要完成這一系列的創作,首先就是要找出多款不同的遊戲,在這方面,黎達達榮就花了不少心思。能想到各種不同的童年遊戲不說,他更是巧妙運用了18區各自不同的地標或者鬼故事特色,為該區獨身訂造了一款相襯的遊戲。「譬如在構思中西區時,他就用到了曾一度是亞洲最高的建築物──康樂大廈為主題,而套用了康樂棋盤。」黎達達榮詳細地說起棋盤中的巧妙設計,「灣仔區的鬥獸棋設計,同樣也是依照該區特別的地標──虎豹別墅。」而除了透過地標來聯想外,屯門區就是按照都市傳說而創作,透過蘋果棋的「紅綠燈」棋子,聯想到意外頻生的屯門公路。

就這樣,黎達達榮為18區設計的相對應的經典遊戲,下一步便是在棋盤中放入該區的各種鬼故事。而這麼多款遊戲中,最花精力創作的可以說是南區的作品。提到南區的都市傳說,大部分人也都一定會想到華富邨。所以黎達達榮也以華富邨作為創作的主題,先是用方形設計的大富翁棋盤對應邨內的井型公屋;然後將棋盤的格子想像成住戶的門,再用流傳在屋邨中的傳說一一放入棋盤內。大家除了能在棋盤中找到一些熟悉的都市傳說,如外星人UFO事件、棺材傳聞、猛鬼瀑布灣等;也可以看到黎達達榮巧妙地呈現住戶間的一些傳聞中的互動情節。

不僅能看 還能玩的漫畫創作
當然,在欣賞一張張盞鬼的棋盤時,自然會要拿來玩的想法。黎達達榮笑說:「除了蘋果棋、波子棋這類較有限制的棋類遊戲,有些棋盤還真的可以動手走走看。」例如中西區康樂棋,大家就真的能夠按照棋盤上的指示來挑戰一局。「搭山頂猛鬼纜車下滑至13」、「於靈異打卡聖地高街鬼屋自拍暫停一次」,在各種滲入都市傳說的指示,遊覽中西區的獨特地標和傳說。更有趣的是,黎達達榮其實還在每張作品中都畫上了特殊的圖案,大家只有戴上他設計的顯影「鬼掩眼罩」,才能看到圖案裡的訊息,讓大家在遊玩時也有「捉鬼」的體驗。


確實,黎達達榮一直以來的作品都是充滿各種好玩的創意,而「鬼掩眼罩」也是想要挑戰一下特殊的繪製方式。不僅如此,這次棋盤的構思也有別於他過往的漫畫創作。黎達達榮隨之說起這次創作中的新嘗試。「因為不同的棋盤有不同的走法,譬如康樂棋是『Z』型的走法,而大富翁則是圍著棋盤走。所以這次可以挑戰一下跟著不同棋盤的行走路線來說故事。」


不同年代的鬼故創作 帶出相同的警惕
黎達達榮笑說自己也很喜歡聽鬼故事,不過內容豐富而且滿是細節的創作,除了部分是自己耳熟能詳的傳說外,自己也透過不同的渠道,做了半年的資料搜集。期間,他也感受到了鬼故事的不少特色,「我發現以前的鬼故背後都會有一段故事來支撐起整件事,人們會幫故事裡的角色設計各種遭遇。譬如溫莎狐仙還會有狐仙最終逃去台灣的說法;而如今的鬼故則大多是著重恐怖、兇案,在故事的呈現上就比較薄弱。」
不過黎達達榮也覺得,就算演繹的方式不同,鬼故事其實想要帶出的訊息是不要做壞事,待人處事也要有道德、操守,甚至尊重另一個世界的存在。所以也想藉此創作,讓人能在探索了解18區特色的同時,也能透過不同事件感受鬼故事所帶來的警惕。



元朗-乘錯表-small.png)
進念《香港鬼喜劇》 十八區鬼Game盤 漫畫眾籌
黎達達榮推出最新漫畫作品 《香港鬼喜劇:18區鬼Game盤》,創作靈感取材自香港十八區鬼故傳聞,以陪伴香港人長大的懷舊Board game,包括康樂棋、鬥獸棋、大富翁、飛行棋、波子棋、天下太平等等,18張搞鬼漫畫Game盤,18個盞鬼驚嚇,《香港鬼喜劇》嚇鬼版本,限量生產。
Text:Vincent
Photo: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