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會因為聽到一段旋律便潸然淚下;又或者被電影中的一首配樂所震撼,久久無法平靜。對比起有言的歌,無字的曲總是低調許多,只是當你用心感受一首曲的起承轉合時,就會發現那無比寬廣的想像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你可以自己為曲作詞、編劇,甚至創出故事。在香港,就有一隊十分獨特的樂隊——宇宙幽靈,他們剔除歌詞、鑽研樂曲,以小號、色士風、電結他、低音結他、爵士鼓、電子琴譜曲,透過純音樂演奏起他們的故事。直到有一天,他們的故事遇到一位名為黎達達榮的漫畫家,那一刻,那些本存在於曲中的幻想就這樣被畫筆帶到了現實世界。

開啟故事的契機是宇宙幽靈的一首新曲《Where The F Is Satan》,宇宙幽靈和黎達達榮在機緣巧合下聊起這首新曲中所講述的故事:起初,曲的由來其實是一個typo惹的禍,有成員將I am in Shatin錯打成I am in Satan,被追問下就有了Where The F Is Satan一說。後來他們將此話沉澱成曲,道出一些對宗教、偶像文化的反思。

在如今各種信徒追尋宗教、偶像的現象中,講述某個人追尋撒旦的冒險故事。這個視撒旦為偶像的主角,雖然闖進地獄世界,卻仍享受其中,一步步接近心中的偶像。曲中懸疑、激昂旋律交替,當中何謂正路、何謂歪路便是樂隊想帶出的反思。而在黎達達榮聽來,該反思的不僅僅是這條追尋的路,誰才是撒旦、誰才是邪惡更值得深思。於是便有了這個以《Where The F Is Satan》地獄之旅為藍本,思考意識形態本質的漫畫創作。


「我們覺得漫畫是一個很適合表達這種狂想世界的媒介。」宇宙幽靈和黎達達榮在確立合作意向後,詳細探討起對地獄、怪獸、超能力的狂想。漫畫隨著音樂旋律的推進慢慢發展,探索、冒險、得到超能力,每一幕都有一段相對應的旋律。在此之上,黎達達榮以漫畫家的經驗,加上對樂曲的想像與解讀,提出了更多充滿驚喜的起承轉合和設定,譬如主角牛仔的設定、顛覆傳統文化中的撒旦形象等,使這趟地獄之旅更值得欣賞、細味。


一部隨著樂曲旋律推進劇情的漫畫
這個以一首因typo而起的《Where The F Is Satan》曲目為藍本的動漫改編企劃,如今已完成了部分精美的草稿和構思MV,黎達達榮還特意使用了牛油紙,將不同的元素畫在不同的圖層上,呈現出特別的層次感。而他們也希望有更多人支持這次的創作,籌募足夠的資金推出漫畫、並將其動畫化、製成MV。


將音樂變成漫畫、動畫確實是一個新奇的體驗,特別是當漫畫劇情會隨著旋律推進,大家可以獨立欣賞音樂或漫畫,也可以邊聽邊看,從而感受不同的狂想世界。而整個合作,除了想嘗試將音樂以漫畫方式呈現外,他們也想藉此展示香港優秀的音樂和漫畫文化,透過跨界別的合作,推動更多創作。




宇宙幽靈
成立於2020年的香港純音樂樂隊,認為純音樂有更多空間讓觀眾自行詮釋、想像、感受旋律的意義,並且能夠打破語言的限制,就像樂隊名稱中的幽靈,一種自由,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事物。樂隊成員有鼓手BaobaoTommy、電結他手Dimitri Ng、低音結他手Lister Wu、小號手Salome Hui 、色士風手Anthony Wah、琴手Messy Meci。
黎達達榮
本地獨立漫畫創作人之一,從事漫畫創作多年,作品於香港、台灣、日本及法國皆有發行,有《慢慢豬.凸凸交》、《木積積.中中值》、《動物園台灣出巡》、《港島線》及法語漫畫《il y a 2600 ans》等,至今已出版逾二十多部。
宇宙幽靈 X 黎達達榮:共奏一場地獄交響樂 《WTFIS漫畫眾籌》
以宇宙幽靈的新歌《Where The F Is Satan》作藍本 ,和本土漫畫家黎達達榮合作,做一次香港純音樂和香港漫畫的 CROSSOVER,以全新的方式詮釋音樂。目標籌募足夠的資金,推出一本漫畫,並把漫畫動畫化,製作成MV。
Link:WTFIS漫畫眾籌 詳情
Text:Vincent
Photo: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