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話

末代皇帝溥儀珍藏名錶 身前贈予蘇聯翻譯 在港拍賣創紀錄4885萬成交!

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一生顛沛流離,自童年登基起就如同傀儡般被權力玩弄。歷經清末、民國、偽滿州、共產黨;幾十年的跌宕裡,即使有志,卻還是被捲入時代的浪潮中,身不由己。或許是由於作為千年帝制的最後一任皇帝,又或許是因為有著極其經典的影視作品相襯,溥儀那看似能夠呼風喚雨,實則卻從來沒有選擇的人生,至今還是如此吸引人。

1967年10月,溥儀在北京逝世。而他的遺物如今仍會出現在拍賣會場上。昨天晚上(5月23日),一款溥儀身前所配戴的柏德菲獵(Patek Philippe)腕錶,便在香港以高出估價近一倍的4,885萬港元成交拍賣,創下了皇帝御藏腕錶史上最高拍賣紀錄。

溥儀的遺物如今也都仍會出現在拍賣會場上。5月23日,溥儀生前所配戴的腕錶,以破紀錄4,885萬港元成交拍賣。

這枚腕錶距今已有86年歷史。據調查,腕錶最初於法國名店Guillermin售出,輾轉來到溥儀手上,便一直配戴。1945年蘇聯攻陷東北,溥儀與近親在逃亡途中被蘇聯所俘,拘禁於蘇聯的收容所中。根據溥儀侄子毓嵒在回憶錄《末代皇帝立嗣紀實》中記述,溥儀在關押期間親手將這枚腕錶賞賜給他。直到1950年,蘇聯決定將他們遣返回中國前夕,溥儀著毓嵒將這枚腕錶轉贈予在這五年間,擔任俄語翻譯及導師的蘇聯官員Georgy Permyakov。2005年,翻譯官去世後將腕錶傳給後代,而後代於2019年委託英國拍賣行富藝斯(Phillips)拍賣。

腕錶距今已有86年歷史,在溥儀逃亡被俘時曾交予最親近的僕人,後轉贈蘇聯翻譯官。

拍賣行前後花了三年的時間深入考證腕錶的出處與流傳過程,除了科學鑑定、文獻考究外,還走訪曾報導過翻譯官員Georgy Permyakov的記者以及多名溥儀家族成員。證實了腕錶的出處來源,還得知溥儀身前非常喜歡這枚腕錶,並在偽滿洲國時每天配戴。而錶盤上啡白雙色的獨特紋路,原來是由於溥儀曾想研究錶盤是否以鉑金製作,而命手下移除錶盤下半部的琺瑯漆塗層,如此也就有了這枚獨一無二的雙色錶盤。

撇除滿載著歷史意義的價值不說,這枚腕錶其實本身已極具價值。其型號為柏德菲獵型號96「Quantieme Lune」腕錶,精美的鉑金錶殼,同時配備日期顯示與「月相」功能,能夠顯示不同時間月球的模樣。相同設計的「型號96」全球僅存8枚。更珍稀的地方是錶盤上配有阿拉伯數字的「輪盤」設計,目前已知全球僅有2枚腕錶擁有相同配置。可見此款腕錶的稀有程度。

腕錶配備日期顯示與「月相」功能,錶盤上也有阿拉伯數字的「輪盤」設計。而啡白雙色的獨特紋路則出自皇帝的好奇心。
腕錶機芯編號為198’299。

一同拍賣的還有溥儀贈予Georgy Permyakov的其他禮物。其中有一把紅色紙扇,是溥儀在東京出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期間所送。紙扇由溥儀親手題字賦詩:「小院夜未央 / 明月透南窗 / 相伴燈前坐 / 清意正悠長。一九四六年八月十九日 於東京 贈與別兒面濶夫同志 愛新覺羅溥儀」

溥儀親手題字賦詩的紅色紙扇,是在東京出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期間所送。

其餘禮物中,還有一系列水墨畫、筆記簿以及一本《論語》。當中的水墨畫是15幅由溥儀妻子(末代皇后婉容)的弟弟郭布羅 · 潤麒親手繪製的中國風貌,以皇族的角度畫出民間的風俗。溥儀後來以中文標註各種物件和地點。

15幅水墨畫由溥儀妻子(末代皇后婉容)的弟弟郭布羅 · 潤麒親手繪製。

水墨畫繪出中國風貌,以皇族的角度畫出民間的風俗。

一本皮質封面的孔子《 論語 》。

至於筆記簿則是溥儀抵達蘇聯後所寫下的日常雜記,包含其日常生活、感受,也有寫上中國的風俗文化。筆記簿中不時流露出的感受,也是了解溥儀當時的狀況的珍貴途徑。

溥儀抵達蘇聯後,在筆記簿寫下日常雜記。
筆記簿中分享各種中國的風俗文化。

Text:Vincent
Photo:Phillips/Jess Hof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