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標籤: 日本

設計

隈研吾設計 還原《魔女宅急便》原著 東京魔法文學館11月開幕

繼哈利波特影城後,東京又將迎來另一個魔法世界。在這個魔法世界裡,有位騎著掃帚的見習魔女,帶著一隻黑貓離開家鄉,朝著成為獨當一面的魔女的目標前進著。這懷揣著夢想與對未知的好奇而展開的修行故事,便是大家所熟悉的宮崎駿改編動畫《魔女宅急便》的原型。而故事中的夢幻景色,如今將出現在大家眼前。由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設計;《魔女宅急便》原作者,日本兒童文學作家角野榮子擔任館長的「魔法文學館」將於11月開幕。

魔法文學館座落於東京江戶川區,建築以粉紅與白色為主,是角野榮子最喜歡的顏色。而建築外觀花瓣般的造型則與周邊的山丘、自然風景相襯,成為一處被周邊櫻花、杜鵑、繡球花等花卉包圍的賞花之地。

魔法文學館座落於東京江戶川區,建築是以粉紅與白色為主的花瓣設計。
項目由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設計,日本兒童文學作家角野榮子擔任館長。計劃將於今年11月開幕。

館內重現角野榮子筆下的魔法世界

穿過花園走進館內,首先看到的是《魔女宅急便》中,魔女琪琪與黑貓吉吉開始獨立生活成長的城市克里克(コリコ)。重現的城鎮設計依舊以粉紅色為主,而城鎮的景色也直接以光影投射的形式呈現,偶爾還會見到黑貓出現在不同的角落。追逐著黑貓走過狹長的走廊,會發現一處隱密的劇院「黑貓劇場(黒猫シアター)」,在這裡可以有互動的節目體驗,也可以看到角野榮子筆下更多可愛的角色。

文學館一樓還原《魔女宅急便》中的克里克(コリコ)城鎮。

「黑貓劇場(黒猫シアター)」內有互動體驗,也可以看到角野榮子筆下更多可愛的角色。

文學館的二樓是設有大型書架的閱讀區,這裡不僅收藏了角野榮子歷年來的著作,還有收藏她親自挑選的近萬本兒童書籍和繪本。而這麼多的書籍卻沒有特意分類,角野榮子希望孩子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找一個喜歡的角落,自由地翻看。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也如同自己筆下的角色般,帶著好奇與自主,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

文學館二樓的閱讀區收藏近萬本兒童書籍及繪本。

除了閱讀區外,二樓也再現了角野榮子的工作室及設有展覽空間。訪客可以在這裡參觀到這位知名日本兒童文學作家的工作環境,無論是她的手稿、繪畫工具;還是她喜愛的書籍與收藏。至於展區也會定期舉辦與角野榮子或兒童文學相關的展覽,而在即將到來的首次開幕展「魔女まじょ展」中,就能看到角野榮子從各地搜集而來的魔女娃娃,藉此感受各式各樣的魔女世界。

展館再現角野榮子的工作室。
「東京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アート専門学校」學生設計的主題巴士將往返「葛西駅~葛西臨海公園駅」。

「魔法文學館」(江戶川區角野榮子兒童文學館)

地址:東京都江戸川区南葛西七丁目 3 番 1 号 (なぎさ公園) 
開幕日期:11月3日
詳情:官網

日本兒童文學作家角野榮子

角野榮子

1935年出生於東京,以兒童文學作品聞名於世。至今創作過200本以上的兒童文學作品,其代表作《魔女宅急便》系列更被吉卜力工作室改編為同名動畫。角野榮子在2018年榮獲國際安徒生文學獎作家獎,是日本第三位獲此殊榮的作家。為了向角野榮子致敬,東京江戶川區決定建造一座「角野榮子兒童文學館」,並邀請建築大師隈研吾擔任設計。希望藉重現角野榮子的魔法世界,讓更多人認識她的作品和成就。

Photo:魔法の文学館

旅遊, 生活美學

日本「招財貓日」愛知縣常滑市竟有巨型招財貓?

今天除了是人月兩團員的中秋佳節,原來也是日本的「招財貓日」!不說不知,日文中「くる(9)ふ(2)く(9)」的諧音,近似「来る福」(來福)的發音,於是日本招財貓俱樂部便將每年的9月29日定為招財貓日,三重縣伊勢市、愛知縣瀨戶市、長崎縣島原市,都會在活動期間舉辦許多活動,銷售招財貓相關商品。此外,日本各處都有與招財貓相關的景點,特別是位於愛知縣常滑市的巨型招財貓,更是惹人注目!

愛知縣招財貓故鄉

愛知縣常滑市以燒製陶瓷聞名,單是日本境內生產的陶瓷招財貓,就有八成都是產自這裏,故常滑市又有「招財貓故鄉」之稱。而在陶瓷廠集中地附近的常滑招財貓大道的牆壁上,就設置了一個超巨型的招財貓,非常惹人注目。

「日本第一」巨型守護貓

這隻招財貓名為「常喵」,闊6.3米、高3.2米,雖然只得貓頭和貓手,不過依然相當宏偉,故被譽為「日本第一」巨型守護貓。而在巨貓頭下、路邊的石屎牆上,亦擺放了39隻由當地39位陶瓷藝術家製造的陶瓷招財貓,它們造型各異,據說分別代表著結緣、健康長壽、美人祈願、實現心願等各種各樣的靈驗,為人們帶來福氣。

常滑招財貓大道現已成為當地的「打卡」熱點,下次去愛知縣旅遊時,不妨也抽空探望這隻可愛的巨型招財貓!

常滑市招財貓大道
地址:日本愛知縣常滑市榮町(北山橋下)

Text:Onyx
Photo:網上圖片、愛知縣觀光問詢處

旅遊

台灣中秋要烤肉/漢堡包成為應節食物 日韓台的有趣中秋節習俗!

雖然過幾日才是中秋節,不過周圍也已開始有了節日的氣氛。商場、屋苑裝飾佈置,掛起花燈;各式各樣的月餅早就備好待相送;而因疫情停辦的大坑舞火龍活動也將要復辦。節日未至,不少人已經打算要在當日大玩燈謎、吃月餅,看月亮。對香港人來說,你會直覺在中秋節就是要做這些事,不過其實在許多亞洲地區,同樣的中秋節,卻有著不一樣的活動。

名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坑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期間舉辦的傳統活動。(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日本有趣的傳統習俗

日本的中秋節稱作「十五夜」,即農曆8月15日,是日本少數仍依照農曆日期來慶祝的節日之一。也因為日本人也會在這天賞月,所以亦有「月見節(お月見)」的說法。而這一天晚上的月亮則被叫做「中秋明月(中秋の名月)」。不過除了賞月外,日本人慶祝中秋的方式和香港並不相同。

以糰子比喻月亮 向月亮表達感謝及祈禱

最大的不同就是日本並沒有月餅,取而代之的是名為「月見糰子(月見団子)」的應節食物。相傳是日本自江戶時代以來,便以此糰子借代月亮,用來當作供奉月亮的祭品,祈求豐收。所以每年到了「十五夜」,日本人便會用15顆月見糰子,堆成塔狀向月亮表達秋收的感謝以及祈禱來年的豐收。

日本的中秋節稱作「十五夜」,即農曆8月15日,是日本少數仍依照農曆日期來慶祝的節日之一。(圖片來源:Twitter @ nari_infection)
日本並沒有月餅,取而代之的是名為「月見糰子(月見団子)」的應節食物。(圖片來源:Twitter @ ita_kyoudo_m)
日本會用15顆月見糰子,堆成塔狀向月亮表達秋收的感謝以及祈禱來年的豐收。(圖片來源:Twitter @ ita_kyoudo_m)

孩童變身月亮使者 悄悄收下每家祭品

至於這些供奉給月亮的祭品,如何成為應節食物,這就關乎另一個有趣的風俗習慣「月見小偷(お月見泥棒)」。這是日本多個地區都有的一個非常有趣,供小孩參與的習俗。據說節日當天,小孩可以拿著末端釘上釘子或鐵絲的長棍,偷偷拿走放在窗台前的祭品。小孩們被認為是來自月球的使者,而祭品被拿走也代表了月亮收下之意。如今,這個習俗依然被保留下來,改為近似於萬聖節討糖果的形式進行。

小孩們被認為是來自月球的使者,而祭品被拿走也代表了月亮收下之意。(圖片來源:Twitter @ onsentamagawa)

漢堡包也變成中秋傳統食物?

雖然日本「十五夜」並沒有公眾假期,不過日本人還是會前往神社慶祝。而每到這個時期,就能夠看見許多和月亮相關的期間限定食物。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日本的麥當勞會在這段時期,一定會推出限定的月見漢堡系列。自1991年起,日本麥當勞就固定會在中秋節的9月開始販售日本限定的「月見漢堡」。時至今日,夾著一顆煎蛋的漢堡也就成了日本中秋節的傳統食物。

日本各神社會舉行不同的慶祝、賞月活動。(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有趣的是,在日本網民創作中,月見漢堡也成了他們心中的中秋節標誌。(圖片來源:Twitter @ Express_papa)

台灣獨有的燒烤傳統 只因一則醬油廣告?

在台灣,其中秋節的習俗與香港相似,一樣是慶祝團圓,也一樣有月餅、有柚。不過有台灣朋友的大概都知道,台灣人過中秋有著一大傳統,那就是燒烤。而其中的原因有不少說法,而最主流的解釋大概就和日本「月見漢堡」相似。據說在1980年代,有兩家醬油廠相互競爭,大做廣告促銷烤肉醬油。「一家烤肉萬家香」的廣告一出,各大品牌也爭相推出燒烤用具和食材,帶起台灣燒烤風氣外,也漸漸讓台灣人有了在中秋節要燒烤的想法與習慣。

據說台灣中秋燒烤的傳統源於一則「一家烤肉萬家香」的廣告。(圖片來源:萬家香)

韓國僅次於新年的重要節慶

與其他地方不同,中秋節是韓國國內僅次於新年的重要節慶,又叫「秋夕(추석)」。傳統稱為「한가위」,意思是農曆8月的滿月,有最美的秋月的意思。節慶期間,韓國會有三天的連假,而在假期的前一晚,大概全國的交通就會開始堵塞。國民紛紛返鄉,準備節日的慶祝。

韓國的中秋會有三天連假,國民紛紛返鄉,準備節日的祭祀和慶祝。(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韓國的中秋傳統食物不是月餅、柚,也不是糰子或烤肉。而是吃一款名為「松片」的年糕,再配以韓國傳統食物,如煎餅、雜菜等。而與其他地方更不同的是,韓國「秋夕」不是慶團圓,也不是祭月亮,而是在中秋表達對祖先的感謝之意,進行掃墓和祭祀,隨後才慶祝豐收。

名為「松片」的年糕,是韓國中秋的應節食品。(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和其他地方不同,韓國的中秋節會進行掃墓和祭祀,隨後才慶祝豐收。(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另外在中秋當天,韓國人還會有摔跤、射箭等慶祝節目,還會跳一種名為「羌羌水越來(강강수월래)」的民俗歌舞。歌舞在2009年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說是朝鮮名將李舜臣當年在任辰之亂時期為了迷惑敵軍,曾讓南海地區的婦女扮成男裝,在位於韓國全羅南道的一處山(옥매산)上偽裝成埋伏的士兵,以此迷惑嚇退敵軍。戰術奏效後,這些婦女們便手牽手唱起歌謠紀念此事。而後來這歌舞也逐漸演變成用於節慶的民俗歌舞。特別是在中秋,女性會身著韓服,牽手成圓,一邊唱起「羌羌水越來」的歌謠,一邊跳著「圓舞」。而歌詞內容也因情景變為「祝福」、「豐收」、「祈願」等主題。

女性身著韓服,牽手成圓。一邊跳「圓舞」,一邊將歌詞內容變為「祝福」、「豐收」、「祈願」等主題。(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懷舊

東京隱世「昭和風」駄菓子店 懷舊零食/紅白機/復古扭蛋機 感受日本人的童年回憶

每當談起童年,總離不開幾個話題。玩具、遊戲、零食等,通通都有著回味不完的故事。只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事物都已經消失,我們也只能在閒聊中回想起陪伴自己長大的玩具與遊戲,卻難再吃到四方果、戒指糖、唧唧冰等兒時的味道。和新一代聊起這些事物,看到他們一臉茫然,總感時光飛逝。的確,每代人都有各自的經典,而每個地方也都有屬於自己的「舊時代」。

在日本東京,就有一家隱世「昭和風」小店,你可以在店裡看到屬於日本人的「舊時代」。這家店名叫「富田商店」,位於JR北府中站附近,還沒走進店內,店舖那紅白相間的頂棚用色、復古的長凳與日式招牌、還有一旁張貼的老舊廣告海報就已經滿是「昭和」的懷舊風情。

「富田商店」位於JR北府中站附近,店舖裝潢充滿「昭和」懷舊風情。

24小時自動販售懷舊零食

走進店裡,復古的氣息更為強烈。商店自稱「現代版駄菓子屋」,是一家24小時營業的自動販賣機販售商店,而自動販賣機中的商品自然也多是「駄菓子」(Dagashi)。所謂的駄菓子,是指為小孩製作的便宜零食。雖說是便宜零食,但款式可謂繽紛多樣,有糖果、有餅乾,甜的鹹的通通都有,為的就是滿足小孩的童心。另外為了吸引小孩,通常零食的包裝設計上,會常見當時流行的卡通人物或者受兒童歡迎的知名運動選手,也常常會有抽獎的設計來獎勵小孩。

店舖是一家24小時營業的自動販賣機販售商店,主力販售各種懷舊零食。
「駄菓子」(Dagashi),是指為小孩子製作的便宜零食。雖便宜,但款式可謂繽紛多樣。
當年也常常會有抽獎的設計來吸引、獎勵小孩。

「富田商店」中主力販售的,便是這些曾經讓小孩滿心期待的小零食。譬如有說到「駄菓子」時絕對要提到的美味棒(うまい棒),便宜飽肚又有多種美味的它自推出以來一直都是零食店的必賣品。除此之外,還有蒲燒太郎(蒲焼さん太郎)等不同調味的魷魚片系列;超級迷你包裝,一口便要吃掉的Yatta麵(ヤッターめん);經典的波子汽水等。其中不少也都香港人小時候的回憶。

Yatta麵(ヤッターめん),就像是超級迷你包裝的「媽咪麵」。

二樓出租「和室」 大玩懷舊紅白機

至於「駄菓子」外,商店設有非常懷舊的扭蛋機,上面貼滿了迷你貼紙,這些也都是那些年,學生在放學後共同遊玩的美好事物。店舖的二樓則是可以租借的和室,其佈置裝潢不僅復古,甚至還可以真正體驗當年的情懷。皆因這裡放著一部「紅白機」和舊時的遊戲卡帶、也有書櫃陳列著一套套舊漫畫,都是店主自己的收藏。當你一踏進這裡,感覺便像是走進時光隧道,回到舊時童年的日子,無憂無慮地打機、看漫畫、吃零食,找回丟失已久的童心。

二樓可供租借的和室,除了佈置裝潢復古外,還有各種店主收藏的舊物。

Photo:【現代版駄菓子屋】富田商店

藝文創意, 設計

日本「 御好燒 x 渠蓋藝術」印章 推廣御好燒飲食文化!

日本御好燒(お好み焼き)是 將麵粉和水攪拌成麵糊,再加入椰菜等蔬菜、肉類、魚貝類等材料,於鐵板上煎烤製成的美食。現今的御好燒主要分成兩派,分別是關西風御好燒(大阪燒)和廣島風御好燒(廣島燒)。前者主要是將麵糊和食材煎成圓形狀,再淋上醬汁、撒上海苔粉及柴魚片後便可享用;後者的做法則較為複雜,材料還會有炸麵粉碎、蔥、炒麵或荷包蛋等等,兩派都各有捧場客。

根據地方的御好燒特色而設計

御好燒是日本當地人的平民美食,最近,當地的御好燒醬汁公司Otafuku,就適逢公司100周年紀念,推出了期間限定的「御好燒 x 渠蓋藝術」印章活動,於廣島縣的8市和2町,包括廣島市、吳市、竹原市、三原市、尾道市、府中市、三次市、庄原市,及熊野町、北廣島町的指定11個車站、觀光社或餐廳,設置了「御好燒 x 渠蓋藝術」印章。每個印章均是根據該地方最具代表性的御好燒而設計,反映了當地居民的口味,例如熊野町一店家的蓬鬆納豆燒,內含納豆,在煎烤過程中更會添加芝士,味道有別於一般的御好燒;竹原市的代表性御好燒,則是以當地生產的純米吟釀酒糟揉成麵團後製成,入口帶陣陣米香!大家可由即日起至10月底,跟著地圖上的標示,到指定地方收集蓋印,兼體驗不同地方的御好燒文化。而只要儲齊3個蓋印,更可換取一份由Otafuku送出的小禮物呢!


Text:Onyx
Photo:otafuku.co.jp

旅遊

日本百年監獄改建豪華酒店 保留古蹟建築特色

酒店、民宿、青年旅舍。每次旅行前,住宿都是需要好好考慮的一環,有時候,光是居住環境,就已經是旅行中一個重要的體驗。然而就算你再怎樣計劃新奇的住宿體驗,大概也不會想到來一趟「牢獄」之旅。不過在不久後,前往日本旅遊的遊客們,或許可以著手計劃一下這趟旅程了。原因便是座落在日本千年古都奈良,逾一世紀歷史的舊奈良監獄即將改建成豪華酒店。除了保留原有的紅磚建築特色和監獄結構,酒店內的48間客房也均由牢房改建而成,讓遊客有機會感受一下在監獄裡住上一晚的感覺。

座落在日本奈良,逾一世紀歷史的舊奈良監獄即將改建成豪華酒店。

百年前的華麗紅磚建築

舊奈良監獄又稱舊奈良少年刑務所,建於1908年(明治41年)。由日本監獄建築之父山下啟次郎設計,是明治五大監獄(千葉、金澤、奈良、長崎、鹿兒島)之一。整座監獄為羅馬式風格的紅磚建築,據說大部分建設工作均由當時的服刑人員完成,建築所使用的磚塊也是在院內建窯燒製而成。

監獄建於1908年(明治41年),為羅馬式風格的紅磚建築,由日本監獄建築之父山下啟次郎設計。

監獄的正門是一個拱形入口,和兩側的圓塔組成。圓塔的球狀圓頂以砂漿覆蓋,再裝飾上典雅的圖案;圓頂之下則是羅馬建築風格中常見的倫巴底帶裝飾。至於牆身則是以一層長、一層短的英式砌磚方式堆砌而成,再搭配白色花崗岩裝飾。

羅馬建築風格中常見的倫巴底帶裝飾。

從正門走進監獄中央庭院,可以看到庭院正中央也有一棟兩層高的紅磚建築,以瓦片修葺的屋頂中央,有一處青綠色裝有避雷針的尖塔。建築的圓窗與拱形窗左右對稱,也均由白色花崗岩作裝飾。整體看上去與其說是監獄,更像是一座古堡、豪宅。

監獄中央庭院亦有一棟兩層高的紅磚建築。
瓦片修葺的屋頂中央,有一處青綠色裝有避雷針的尖塔。
建築的圓窗與拱形窗左右對稱,也均由白色花崗岩作裝飾。

傾國之力改革成現代化監獄

而監獄之所以會有如此華麗的建築結構,其實是受到當時的歷史環境影響。當時守舊、封閉的日本在西方國家的敲關下,被迫結束了鎖國政策。見識到西方列強實力後的日本,也決定徹底改革。而舊奈良監獄的興建便是進入明治維新後,日本為了將整個司法制度「現代化」而開始著手的其中一個項目。為了顯示改革的進步與決心,為此也匯集了當時整個國家的建築技術,完成了這座現代化監獄。

當年日本為了顯示改革的進步與決心,匯集了整個國家的建築技術,完成了這座現代化監獄。
其中一個現代化的設計就是有五棟以中央哨崗為中心,以放射線狀展開的建築結構。

其中一個現代化的設計就是有五棟以中央哨崗為中心,以放射線狀展開的建築結構。設計源於英籍美國設計師John Haviland的單獨監禁制度,獄警只要從中央哨崗處,便能夠一覽其餘5棟建築收押犯人的情況。5棟用以收容罪犯的兩層高建築,天花板上裝有大型採光天花,樓道走廊也以中空設計,使2樓的光線也能照到1樓。而5棟建築中,有4棟學習西歐各國所採用的單人關押房,只有1棟為多人房。房間的大小和環境與江戶時期相比也有了極大的改善。

獄警只要從中央哨崗處,便能夠一覽其餘5棟建築收押犯人的情況。
5棟用以收容罪犯的兩層高建築,天花板上裝有大型採光天花。

日本第一間監獄酒店 預計2026年春開業

而如今,這些牢房將迎來更豪華的翻新,這也是日本第一間監獄改建酒店。翻新計劃由日本的奢華渡假酒店品牌「虹夕諾雅」負責,計劃將其中4棟收容所改建為酒店房間,由9個獨立房間合併成1間客房,擁有高天花的房間則會改為加大客房,屆時總計有48間客房供旅客入住。剩餘的1棟收容所則保留原貌,並作為歷史博物館,介紹監獄的歷史及建築特色。中央哨崗則會作為共享空間,而其餘的建築也會大大保存既有的歷史建築元素,就連監獄周邊的公園環境也都會一併重塑,營造一個文化、古都的觀光地區。「虹夕諾雅 奈良監獄」預計於2026年春季開幕,喜歡歷史、又或新奇住宿體驗的遊客,記得把它放進遊覽清單了。

「虹夕諾雅 奈良監獄」預計於2026年春季開幕。

Photo:The Former Nara Prison、星野リゾート

藝術

全球創意廣告「極品廣告片」香港放映!本土疫後生活創意作品/泰國、日本爆笑廣告精選

怎樣才能稱得上是一則好的廣告?是該言簡意賅道出產品賣點、還是精心鋪排感動觀眾的橋段、又或是要有充滿戲劇性轉折的創意?有時候,我們就是會被一些出色的廣告所吸引;就算明知道它是則廣告,也會忍不住將其看完。而除了本地的廣告外,日本無厘頭的創意廣告或是那永遠猜不到結局的泰國廣告,一直以來都深受香港人喜愛。

日本無厘頭的創意廣告或是那永遠猜不到結局的泰國廣告,一直以來都深受香港人喜愛。

為了發掘更多極具創意廣告節目,香港藝術中心由9月14日(星期四)開始,將舉辦年度流動影像節目「極品廣告片」,精選來自世界各地的年度廣告佳作,在大螢幕上為觀眾放映。節目來到第29屆,大會除了依舊會精選全球創意廣告節目,包括「康城國際創意節」、「ADFEST亞太廣告節」、「HaHaHa大阪創意獎」、「英國British Arrows廣告大獎」、「美國AICP廣告大獎」及「香港金帆廣告大獎」的年度獲獎廣告。而應以往徇眾要求,今屆將設有「泰國Adman廣告大獎」特備節目,更請來泰國廣告師分享廣告界的最新潮流。

香港藝術中心由9月14日(星期四)開始,將舉辦年度流動影像節目「極品廣告片」,精選來自世界各地的年度廣告佳作。

香港金帆廣告大獎精選 見證港人疫後生活

在過去的一年,香港的廣告大多圍繞貼近社會與生活的主題:疫後生活與移民。而能將種種不論好壞、悲喜的感受,創作成讓人共鳴的廣告故事,自然令人印象深刻。香港藝術中心精選「2022香港金帆廣告大獎」中獲獎的優秀作品,內容有打破兩代人間的沉默、有走過街角的老店結業、和依然奮鬥的香港人。讓大家在廣告中,也能感受這一年所經歷的事物。

在過去的一年,香港的廣告大多圍繞貼近社會與生活的主題。
由黃修平執導的廣告「這一生也在進取,誰明人生樂趣?」

特備節目精選泰國爆笑廣告

至於今年的特備節目「泰國Adman廣告大獎」,當然是帶來一連串爆笑的泰國廣告。作為首次帶來香港的泰國Adman廣告大獎,一眾作品中有一如港人所熟悉的泰式廣告,不到最後永遠都不會知道它在賣些甚麼;也可以看看泰國戲院中,金剛幫你「熄電話」的廣告,體驗香港戲院經典廣告以外的爆笑風格。而在廣告放映結束後,更設有映後講座,請來資深泰國廣告人分享泰國廣告界的經驗和知識外,也會一齊探討未來廣告界的大趨勢,如AI技術在廣告領域的發展與可能。

泰國 Adman 廣告大獎精選

爆笑泰國廣告「泰國Adman廣告大獎」首度登港。
泰國戲院中,金剛幫你「熄電話」。

全球廣告精選 感受廣告人的無限創意

而說到無厘頭,自然也不能不提精彩幽默的日本廣告,能讓你嘴角上揚至於,還能給予對於生活的動力與憧憬。除此之外,美國充滿美感與拍攝技巧的廣告作品,有充滿英式幽默且反諷社會現象的片段,還有號稱地表最強之殿堂級廣告盛事,70年歷史的法國康城國際創意節的得獎及入圍作品。讓你盡情沉浸在廣告人的無限創意中。

「HaHaHa 大阪創意獎」精選

「2023美國 AICP 廣告大獎」精選

「2022英國British Arrows廣告大獎」精選

「2022康城國際創意節」精選

極品廣告片2023

日期:9月14日至10月1日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古天樂電影院
時間表及費用詳情:官網

Photo:由主辦單位提供

藝術

衝破框架的藝術品 當平面設計上的事物有了生命

在一些卡通影視作品中,我們不時會看到招牌中的標誌奪「框」而出的畫面;又或者有時候,我們在看到平面設計圖時,腦海裡可能也會忍不住想像,當圖案中的物件獲得生命、逃離作品時的景象。而日本藝術家松枝悠希(Matsueda Yuki)就將這種想像作為靈感,讓平面設計圖上的物件活動起來,創作了各種「跳出平面」的立體作品,彷彿下一秒,物件們就能從平面中跳進現實世界。

日本藝術家松枝悠希(Matsueda Yuki)為平面設計注入生命,讓圖案中的事物衝破框架。

以人生抉擇為靈感 創作衝破框架的作品

由於家族經營印刷事務,松枝悠希從小便接觸過無數的平面設計作品。只不過比起日復一日的平面印刷工作,他更喜歡立體的影像。所以在大學時期,他也隨著自己的喜好,開始了立體作品的創作之路。只是隨著他在東京藝術大學完成博士課程的那一年,他也必須在繼承家業與堅持創作中做選擇。面對周圍的壓力,松枝悠希感覺自己就像是被束縛在作品中的物品一般無法動彈,但這也令他萌生起衝破現實框架的想法。於是他嘗試將這些壓力放到作品中,創作了第一個「跳出平面」的作品《Super Egg》,是一顆蛋黃衝破蛋殼,更準備「飛出」畫框的樣子。

松枝悠希的第一個「跳出平面」的作品《Super Egg》,源於他剛畢業後必須在繼承家業與堅持創作中做選擇時的壓力。

松枝悠希表示自己一直都希望可以平衡立體與平面設計,創作出驚人的作品;直到有一次在嘗試亞加力膠作品時,找到了這種可能性。至於以「雞蛋」為主題,除了因為它是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同時也有充滿生命的感覺;而且蛋黃破殼而出的畫面也非常有趣。最終,松枝悠希這次看似最後掙扎的作品引起了不俗的迴響,也讓他能夠盡情地投入作品的創作中。

看到作品有不錯的反應,松枝悠希也能放心投入創作中。

就這樣,松枝悠希開始將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件放到創作中。譬如逃生指示牌上人正要逃出設計圖;啤牌上的花色、肖像也飛出了牌面;骰子的點數、漫畫的文字;拼圖、鬧鐘、鐵罐等,所有的事物都像是有了自己的想法,義無反顧地朝著某個地方飛去。從松枝悠希的作品中,看著生活中各種熟悉的事物「郁動」起來,覺得有趣、驚奇之餘,也能感受那種衝破框架的強烈掙扎與希望。

松枝悠希會將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件放到創作中。

漫畫上的物件和文字也是松枝悠希的創作元素。
漫畫上的物件和文字也是松枝悠希的創作元素。

Photo:Twitter @ matsueda_yuki

攝影, 藝文創意

把情侶裝進真空袋!日本攝影師川口晴彥《Flesh Love》系列 以相片把愛「保鮮」

有人說,愛情跟食物一樣,都有保存期限,誰亦無可倖免。日本攝影師川口晴彥就以此為創作靈感,拍下了多對情侶在密封真空袋裡相擁、親吻或是牽著手的樣子,以記錄愛情尚未「變質」的極致模樣。

日本攝影師川口晴彥。(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裝進真空袋拍攝 限10秒內完成

川口晴彥並不是全職攝影師,白天時他是一名廣告導演,晚上則會化身成獨立攝影師。自30歲起,他便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出沒於夜店或是酒吧,尋找拍攝對象。他會在對方的同意下,把情侶裝進大小固定的真空袋中,再逐漸把內裡的空氣抽乾。而基於安全考量,他會在10秒的時間內完成拍攝,免生意外。

在真空狀態下,情侶們都不能動,川口晴彥認為他們就恍如是「愛的雕塑」。(《Flesh Love Returns》系列作品)

藉作品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十多年來,川口晴彥拍攝了 400 多對情侶,有異性戀、也有同志情侶的真空相片,希望藉此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初的作品集《Flesh Love》,他拍攝了多對情侶於浴缸或汽車旅館內,在密封真空袋內相擁著的照片,當中,不少情侶都願意全裸出鏡,而在真空的狀態下,沒有多餘的間隙,他們的姿勢因此而變得親密;其後的《雜乱》系列,則拍攝了情侶跟他們有連繫的物品,一同被抽真空的照片;在拍攝《Flesh Love Returns》的作品時,川口晴彥更飛到世界各地,讓情侶選擇在初次相識,或一同生活等富有紀念價值的地方進行拍攝;而到了《Flesh Love All》系列,川口晴彥不再只聚焦於情侶,也把愛延伸至至夫婦和小孩。他把整個家庭,連和周遭的屋子和車輛,都用真空袋包裹起來,拍下了反映了家人的愛的照片。

《Flesh Love》系列作品:

《雜乱》系列作品:

《Flesh Love Returns》系列作品:

川口晴彥於香港拍攝的照片。

《Flesh Love All》系列作品:

Text:Onyx
Photo:IG@photographerhal

夠Green

舊物再生!廢棄布料製花朵+花瓶

紡織業是全球污染的第二大來源,碳排放量驚人,估計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0%。而在衣物的製作過程中,更會產生高達500萬公噸的廢棄布料。這些零碎布料因尺寸所限,難以再次使用,造成極大浪費!

全人手製作 賦予舊布第二生命

有見及此,日本設計工作室Herbby便利用這些被工廠廢棄的全棉布料,升級再造成布花瓶及花朵,賦予舊布第二生命!回收布花瓶及花朵均是人手製作,前者以格仔布製成,既可直接插上布花朵,撐開後又可當成花瓶套,套在膠樽或玻璃樽上使用;後者的布花朵,不但易於折疊收納,莖部還裝有金屬絲,大家可隨意調校花朵的傾側角度。兩款布製品設計簡約,適合用作粉飾家居。

3D打印 生物可降解花瓶

此外,Herbby還推出了一款生物可降解花瓶,是以PLA物料,以3D打印技術製成。而其直間設計,配上頂部的木塞,別具質感,頗受客人歡迎。

回收布花瓶和花朵現時有不同顏色供選擇,前者售價約為$120港元,後者約為$90港元,有興趣的朋友可於Herbby的官網選購。

Herbby Studio
網站:https://herbby.studio/

Text:Onyx
Photo:Herbby Studio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