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標籤: 文字狂

藝文創意

【文字狂】100蚊點解叫「紅衫魚」?
香港紙幣的4個地道叫法

平日購物付錢時,我們都能簡單地把金額讀出來,不過你對不同面值紙幣的別稱又是否熟悉?「青蟹」、「花蟹」、「紅衫魚」、「啡牛」、「金牛」,都是不同面值金錢的地道叫法,背後又有甚麼故事?

10元紙幣:「青蟹」或「花蟹」

以前的10元紙幣是綠色的,故被稱為「青蟹」。自從2002年起,銀行改為發行紫色的10元紙幣,由於新版紙幣的設計和用色都較花巧,因而又被叫作「花蟹」。現在市面流通的多數是以塑膠製造的10元紙幣,「青蟹」早已被取代。

100元紙幣:「紅衫魚」

早在19世紀,當時的3間發鈔銀行──香港上海匯理銀行(即匯豐銀行)、印度新金山中國匯理銀行(即渣打銀行),以及印度倫頓中國三處匯理銀行(即有利銀行)已有發行100元紙幣,而3間銀行印製的100元紙幣,無論尺寸和顏色都不一樣,例如渣打銀行的100元紙幣就用綠色來印刷。直至1970年,渣打銀行將100元鈔票改成紅色,其餘兩間銀行稍後亦將色調統一,由於鈔票的顏色變得規律化,民間亦開始為各種鈔票起「別名」,以紅色印刷的100元紙幣由那時開始被稱為「紅衫魚」,這個叫法至今仍然通用。

500元紙幣:「啡牛」

500元紙幣以啡色為主調印刷,加上1909年匯豐發行的500元港幣圖案裏有一頭水牛,所以就被叫作「啡牛」或「大牛」。

1000元紙幣:「金牛」

香港最大面額的紙幣就是1000元,以金黃色為主調印刷。因500元紙幣被稱為「啡牛」或「大牛」,所以1000元也沿用「牛」的稱號,全稱「金牛」。

TEXT:Gillian

藝文創意

【文字狂】「水靜河飛」?「水淨鵝飛」? 還是「水盡鵝飛」?

我們常常聽到別人說「水靜河飛」,但有時又會看到新聞寫「水盡鵝飛」或「水淨鵝飛」,到底哪個寫法才正確?

水盡鵝飛

根據國際教育研究院資料顯示,「水盡鵝飛」分別出自於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二折:「你休等的我恩斷意絕,眉南面北,恁時節水盡鵝飛。」以及元.尚仲賢《柳毅傳書.楔子》:「我則為空負了雨雲期,卻離了滄波會,這一場抵多少水盡鵝飛。」

水淨鵝飛

「水盡鵝飛」亦作「水淨鵝飛」,「淨」和「盡」在這裡是可以相通的;根據《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水淨鵝飛」一詞出自元無名氏《雲窗夢》第四折:「我則道地北天南,錦營花陣,偎紅倚翠,今日個水淨鵝飛。」「水盡鵝飛」及「水淨鵝飛」,兩者皆指水枯竭,鵝飛離;比喻恩情斷絕,一無所有。

水靜河飛

大概多年來受到口語音變的影響,在以訛傳訛及誤寫誤讀之下,由原本的「水盡鵝飛」和「水淨鵝飛」演變成現今約定俗成的「水靜河飛」,以比喻行情慘淡、杳無人煙的境況;但意義上卻跟「水盡鵝飛」和「水淨鵝飛」存在著差異。

TEXT:伍嘉文

生活美學

【文字狂】「闔家」與「合家」、「冚家」互通嗎?

過時過節,我們會祝願親友「闔家平安」,婚禮喜帖則會寫上「闔府統請」。而原定今個月上映、備受矚目的賀歲片亦以「闔家辣」命名。到底「闔」的正確讀音和意思是甚麼?「闔家」和「合家」又有何分別?

讀音

闔,粵拼為hap6,音同「合」。但不少人會將它和「冚」(音:ham6/kam2)字混淆,連「闔家辣」的先導預告也為了正視聽,找來電影主角鄭中基以「暴龍哥」的獨特鄉音教授「闔」字的正確讀音。

字義

《說文解字》記「門扇也。一曰:閉也。从門,盍聲。」「闔」本義為門扇,用作動詞時,解釋為關閉;用作形容詞時,有總共、全的意思。因此現代人常用的「闔家」,意思就是指全家。

與「合家」、「冚家」之別

「闔家」和「合家」在字義上基本上相同,都有全家的意思,不過兩者在應用上則有所不同。「闔家」是相對上較正式的書面語,通常用於正式的信函、詩文、祝頌語等,以示尊重;至於「合家」則是較口語化的日常用語,例如合家歡。而「冚」字常見於廣東話,同樣有全部的意思,如「冚唪唥」,但「冚家」卻帶有粗俗的成分,例如「冚家鏟」、「冚家拎」、「冚家富貴」等,都有貶低其他人之意。

Text : Jenny

藝文創意

【文字狂】「山旮旯」的由來

疫情下實施多項社交距離,戲院重開無期,令不少戲迷大失所望。其中原定在情人節上映的《緣路山旮旯》,就講述男主角先後遇上五位女子,她們性格不同但都住在「山旮旯」。電影橋段風趣幽默,不過你可知道「山旮旯」一詞的由來和意思?

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山旮旯」意指不受注意的偏僻角落。廣東話讀「卡喇」,亦有人讀成「角落」。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曾在港台節目解釋,之所以有人讀成「角落」,是因為在内地用語上,「旮旯」二字代表兩面牆的連接位。因此,當有人想形容狹窄偏僻的地方時,就會寫成「旮旯」。

TEXT:Gillian

藝文創意

【文字狂】「女子組合」?「女團」?
那些漸被遺忘的日常用語(下)

隨著中國內地文化於香港漸為普及,有些以往常見的本土用語,原來已日漸被取而代之。繼上集的介紹後,這次再跟大家說說餘下5個日漸被遺忘的本土用語,看看你對哪一個較有印象!

裙腳仔

意指黏著媽媽裙腳的男孩。用來比喻凡事都要聽從母親意見,即使長大了也依賴母親為其生活大小事項籌謀打點,缺乏主見的男生。可是,隨著近年中國內地用語的興起,「裙腳仔」亦逐漸被「媽寶」一詞所取締。

嫩口

既可用以形容口感鮮嫩的食物,亦可指年輕男女。不過,隨著中國內地網絡流行用語日漸普及,大家都習慣以「小鮮肉」來形容外貌英俊的年輕男子,「嫩口」一詞亦因而日漸被遺忘。

賤男

即對待感情不認真,對伴侶不專一的男子。惟近年「渣男」一詞日漸興起,身邊人已不太會以「賤男」來形容壞男人。

為食

即嘴饞、貪吃的意思,而「為食貓」則是用來比喻貪吃的人。惟近年大眾常以「吃貨」來形容愛吃的人,「為食」一詞亦較為少見。

女子組合

近日女團 COLLAR 的誕生成為全城熱話,其新歌 MV 更於首播2日衝破百萬點擊,風頭可謂一時無兩。然而,昨日 Ben Sir 於其 Facebook 發文指出「21世紀,女子組合稱作『女團』」,令人驚覺「女子組合」已日漸被「女團」一詞所取代。

Text:Onyx

藝文創意

【文字狂】「二世祖」?「富二代」?
那些漸被遺忘的日常用語(上)

隨著中國內地的社交應用程式「抖音」、電視劇、綜藝節目等在香港愈見流行,你有否發現,有些以往常見的日常用語,已經日漸被大眾遺忘,被其他內地的用語取而代之?這次將分為上下兩集,跟大家說說10個逐漸被取代的用語,不知你又對哪個較有印象?

二奶

泛指被已婚男子包養爲情婦的女子。於八十年代,香港有不少商人在內地「包二奶」,因而衍生出家庭問題。惟近年大眾常以「小三」一詞,來代表於戀愛或婚姻關係中出現的第三者,「二奶」、「第三者」、「狐狸精」等詞亦日漸被遺忘。


姊妹

比喻情同姊妹、結成如「姊妹」般關係密切的女性同性密友,例如歌手楊千嬅早年的歌曲《姊妹》,就表達了女生對同性密友出嫁的祝福之情。不過,隨著「閨蜜」(閨中密友的簡稱)一詞崛起,已很少聽到別人形容自己的親密好友為「姊妹」。

手袋

即用於盛載個人隨身物品的袋子,尤其是名牌手袋,更是讓許多女生趨之若鶩。可是,隨著近年「包包」一詞的興起,以「包」來代替「袋」字的用法亦於網絡上愈加常見,如「名牌包包」、「時尚包包」等等。

短片

以往大家都會將英語中的 “video” 翻譯為「影片」或「短片」,但隨著網路世界的流通,社交應用程式 TikTok 亦於全球興起,近年「短片」亦逐漸被「視頻」一詞所取締。

二世祖

帶有貶意,意指父母或祖上有權有勢,但卻只管吃喝玩樂、游手好閒的富家子弟(紈絝子弟)。相傳此詞來自秦代第二位皇帝胡亥,因他重用宦官、荒淫無道,促使了秦朝滅亡。近年大眾常以「富二代」一詞取而代之,「二世祖」一詞亦較為少見。

Text:Onyx
Design:Mandy

藝文創意

【文字狂】點解「射波」叫「射波」?

根據非正式統計,每家大學都總有一位名醫,為學生診症時會問三條問題:「你有頭痛嗎?你有喉嚨痛嗎?你有『Mid Term』(中期考試)嗎?」心水清的名醫知道,在考試高峰期,總有堆同學仔只求一張醫生紙以達「射波」目的。

無論在學界或職場,我們慣常利用「射波」一詞形容詐病請假的行為,屬廣東話俗語。「射波」一詞的由來眾說紛紜,除了與「卸膊」的發音相近外,較普及的說法是足球場上的比喻,當球員大力送走足球,亦是把責任交予其他隊員,意指在無預先通知下請假、推卸責任的行徑。

翻閱網上資料,發現另一有趣解釋:在老師的點名簿上,通常以剔號表示出席、圓圈表示缺席,而在方格內畫有圓圈的圖案就如龍門前的皮球,繼而以「射波」暗示同學仔請假。

TEXT:Choi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