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標籤: 撐起本地插畫家

藝文創意

跨媒體創作人夢特嬌 · 全
幽默趣怪風格進軍NFT宇宙

近月,各大品牌都陸續推出充滿話題性的NFT作品,藝術家、插畫家亦紛紛嚮應,為自己尋找多一條宣傳途徑。而最新宣布進軍NFT市場的跨媒體創作人,就有全湛玉──夢特嬌・全,亦即是若白仔Little York。她將會以幽默趣怪的NFT「Bloops」系列與大家暢玩元宇宙。

「Bloops」原本解作消除雜音,或將棒球打到內野和外野之間;但夢特嬌・全就借用了「Bloops」的讀音跟潛水時發出的呼吸聲相似,比喻以避走世界的方式「潛水」。而最特別之處,是她一改以往的暗黑畫風,正在「潛水」的大家都變成了一雙「小乳頭」;以此作為創作重點,是因為「潛水」時才會真正釋放自我,就好像「乳頭」這與生俱來卻又怕被別人看見的性徵一樣,在水底裡得到釋放。她希望看的人不受任何常規道德等束縛,以最隨性的心態感受箇中的詭異幽默,為瘋狂世界當中的你、我、他來一個窩心的慰藉。

夢特嬌・全
原名全湛玉,是香港著名的跨媒體創作人,亦是插畫家、 電台主持、 作家、 編劇、動畫家等。因自持「經常做夢,行為獨特,恃寵生驕」,便以夢特嬌・全為筆名,分享腦內的奇怪念頭,讓大家了解她天馬行空的世界。現改名為若白仔 Little York,以另一風格重新出發。

TEXT:Ivy
PHOTO:官方圖片

藝文創意

本地藝術家「黑山」推首本原創故事集
《摸布想自己賺罐罐》以貓視角笑看世界

「用人類表達情緒太直接了,動物比較好玩。」本地藝術家「黑山」(Kathy Lam)擅長用鉛筆和不透明水彩創作,粗獷又帶點細緻的筆觸別樹一格,她喜歡把人類的情感與生活投射在動物身上,通過幽默的作品為大家帶來快樂。近日的新搞作,是推出個人第一本原創故事作品《摸布想自己賺罐罐》,帶你以「貓主子」摸布的視角看世界。故事內容輕鬆有趣,Kathy直言製作漫畫故事書與平日畫插畫大有不同,為她帶來獨特體驗。

從貓咪角度重新審視工作

「我要成為……自力更生的小貓咪!」《摸布想自己賺罐罐》秉承Kathy的特色,為動物注入人類的情感,在插畫中加入詼諧與傻氣,動物們的互動讓人捧腹大笑。由籌備至正式出版用了兩年時間,Kathy一直想出版個人書籍,收到出版社來信合作時有感機會難得,便一口答應。《摸布想自己賺罐罐》從貓咪的角度帶你重新審視工作,故事情節簡單,你或許會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例如為了得到工作,我們都會在面試中努力表現,亦經歷過踏入職場的憂慮不安。

故事講述主人無微不至地照顧摸布,但摸布不想成為嬌生慣養的貓咪,決定要自力更生。作者以15篇漫畫作品敍述摸布的打工旅程:選擇到咖啡廳工作全因可以午睡;明明不喜歡被摸,但為了取得工作,遞交了騙人履歷「喜歡和人類相處」;第一天上班很緊張,後來慢慢突破自己,更認識到新朋友。Kathy透露,她在故事中加入了自己的經歷:「有融入一些貓咪的個性和我以前打工的片段,比如說我們都是害羞和不擅交際的動物。」

摸布為了取得工作,遞交了騙人履歷「喜歡和人類相處」,內容幽默詼諧。

Kathy畫的招聘廣告別出心裁,十分引人注目。每項工作都符合貓咪的特性,並用擬人化的方式設定工作內容和待遇。

擬人化動物 初嚐繪本創作的難度

約2014年,Kathy在社交平台開設帳户「黑山的烏鴉」,不定時更新插畫,粗獷又帶點細緻的筆觸別樹一格。她喜歡畫動物,認為用人類表達情緒或會太直接,反而動物造型百變,較為有趣。近年多畫了很多貓咪,Kathy解釋,因為養貓而多了靈感,加上貓咪個性接近人類,擬人化起來逗趣一點。《摸布想自己賺罐罐》的每個角色都很立體,不是普通貓咪,而是帶有我們影子的角色。主角摸布性格害羞,最喜歡睡覺和藍色毛毛球。雖然不習慣與人相處,但摸布在工作中努力學習,偶然還會幫助人類。除了摸布,Kathy很喜歡黑貓弗蘭茲,他嘴巴很壞但心底善良,她笑言:「覺得他可以做出很多奇怪的事。」

雖然畫畫過程與日常作畫差不多,但漫畫故事書和插畫要考慮的事卻不盡相同。Kathy解釋,插畫不一定要寫故事,一件事件或場景便足以引起共鳴,漫畫故事書則需要提供讓人閱讀的內容。創作過程有遇上困難,有時候坐了兩小時也沒有靈感,只好作罷:「我不是一個每天蹦出很多點子和很會想故事的人,又從沒有畫過彩色漫畫,起步時會花時間去實驗怎樣上色。」另一方面,書有100頁以上,有時候要懂得取捨,不能太執著作畫部分,反而會較著重故事脈絡。

Kathy的創作靈感來自貓咪、書籍、網絡、電視節目等,有時等紅綠燈時看著路人、去到別人的店舖看到一些產品、和家人朋友聊天也會得到啟發。

Kathy平日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作品,動物們都很「麻甩」,其中最為人熟悉的作品莫過於「喝醉的貓」。

從小愛畫畫 學習享受隨意創作

在出版這本書前,Kathy一直在藝術界默默耕耘。她從小喜歡畫畫:「小時候媽媽買了一盒顏色筆給我,從此就喜歡上畫畫了。」高中畢業後便去了大專修讀平面設計,卻發現自己志不在此。後來,到英國修讀插畫科系,有次交作業不知道要畫些甚麼,只花了幾分鐘在畫簿畫了些黑色的生物,卻得到教授的鼓勵,並叫她放大印成海報。Kathy直言,這次經歷為她帶來很大信心。

每位插畫家都曾經歷低潮,Kathy也不例外。最初作品在短時間無法有收入,她便去了打工和接各類型繪圖工作來做,疲於奔命令她無法事事顧慮周全;又試過不確定自己想畫些甚麼,而要不斷嘗試。即使畫畫多年,她仍在學習如何在創作上放開一點,享受隨意帶來的樂趣。

關於未來,Kathy希望網店繼續推出新產品,和每年開賣原畫,並計劃多畫一些水豚系列。

《摸布想自己賺罐罐》是一本適合在午後慢慢閱讀的好書,Kathy希望能夠為大家帶來快樂和勇氣。現已開放預購,限量推出Kathy親簽版新書,假如你有興趣了解摸布的工作日常,不妨入手一本,一起欣賞牠的打工貓生。

更改此處輸入活動名字
黑山 Kathy Lam
中文筆名為「黑山」,英文名Kathy Lam。 香港出生,畢業於英國布來頓大學插畫科, 以繪畫可愛又帶點煙火氣的動物見長。因一幅「喝醉的貓」一炮而紅,貓咪厭世、爛醉的形象更促成「CAT NIP GIN」酒標包裝的品牌合作。活動範圍跨足港台兩地,在西門紅樓市集、四四南村市集、香港觀鳥學會籌款貼紙、恒生銀行的聲星細語貓咪動畫中,都可以看見她的作品。

TEXT:Gillian
PHOTO:城邦文化事業、春光出版、受訪者提供

生活美學

港產昭和風動物精品
延續美好的童年回憶

單看名字,你未必知道Kuppy-chan與Lamb-chan是何方神聖,但只要看到牠們的廬山真面目,相信大家對日本カクダイ製菓株式会社的兔子和松鼠吉祥物都不會感到陌生。這家日本製菓品牌創於1919年,直至1950年(昭和25年)正式成立公司,由於兔子Kuppy-chan、松鼠Lamb-chan,還有綠色小鳥Kotori-san都採用了當年最流行的畫風創作,並一直沿用至今,因而成為了「昭和動物畫」的代表作。「Venina Artworks 香草手繪」的創辦人Venus Leung,自小就對這種懷舊風格的日式插畫情有獨鍾,機緣巧合下成立了個人品牌,憑着港產「昭和動物畫」闖出名堂,將童年回憶延續下去。

日本製菓公司的吉祥物兔仔和松鼠,是最廣為人識的「昭和動物」之一。

「香草手繪」的一眾動物角色都充滿少女味道。

純粹自娛 留住回憶

Venus Leung現為全職插畫師,每日為「Venina Artworks 香草手繪」埋首設計形形式式的「昭和動物畫」產品。她解釋:「小時候的記憶雖已模糊,但那些年的床單、膠櫈,甚至媽媽的圍裙上都經常印上昭和風格的熊仔和兔仔,令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可惜已近乎絕跡。」既然在市面上找不到,不如就自己親手畫吧,便拿起畫筆開始創作。

手繪花盆 打響名堂

Venus雖然從未正式修讀藝術,但看過她的作品後,相信大家也不會懷疑她的創作天份。畢業後在一間公司工作接近10年,有一天,安分守己的她覺得是時候要作出轉變,便毅然轉行成為畫班導師。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教了兩年便因Covid-19而停工。2020年初的某天,在家中百無聊賴的她隨意在花盆上繪上昭和風的動物圖案,並上載到社交網站,沒料到竟吸引了一班喜愛這種畫風的網友關注,紛紛委託她創作手繪作品。既然畫室停開,加上要留在家中照顧患病的母親,Venus決定把心一橫再次跳出舒適圈,「香草手繪」就在無心插柳下誕生。

單打獨鬥 進駐商場

「香草手繪」由Venus獨自經營,由構思、設計、起稿、上色都是她一手包辦,因此剛開始時款式和產量都非常有限。隨着經驗增多,加上在網上贏得口碑,現已發布了過百款精品。Venus說:「產品主要分兩類,一類是由零開始畫及砌出來的純手作;另一類則是畫好設計圖後,找廠家印刷圖案,我再按需要加工製成髮夾、橡根圈等等。」事實證明昭和風動物不乏捧場客,除了網店外,甚至引來百貨公司主動聯絡合作,分別在海港城LCX Xplus、千色Citistore、Ixdoll Mui-chan等地方上架,在澳門、台灣也有不少Fans。

治癒人心 得到滿足

一切看似順理成章,但剛開始創業時也經過一番思想掙扎:「當時減了許多人工,而且沒有了固定收入,雖然少了安全感,卻換來心靈健康和滿足感,值得的。」

昭和風動物總是給人一種很親切的感覺,眼睛圓滾滾亮晶晶、臉上掛著純真的笑容,加上鮮艷柔和的配色,即使我們早已長大成人,也忍不住高呼:「好可愛!」心情也不自覺地變好。「藉著作品,希望讓更多人認識昭和風的設計,更希望作品可以治癒大家的心靈。」讓自己和別人得到療癒,就是Venus堅持創作下去的動力。

更改此處輸入活動名字

TEXT:Ivy
圖片授權:Venina Artworks 香草手繪

藝文創意

Plastic Thing 葉欣的「派膠」日常
以生活小事畫出詼諧逗趣

「我是個很簡單的人,見到其他人喜歡我的插畫,我就想繼續畫下去。」Plastic Thing的主理人葉欣靦腆地說。內向的她不擅言辭卻鍾情畫畫,懷著對創作的熱誠,9年前她創立了Plastic Thing,筆下的插畫幽默風趣,話題貼地,收穫無數粉絲。畫畫早已成為葉欣生活的一部分,看著她文靜內斂的模樣,不禁讓人想一探究竟,是甚麼驅使她畫出這些詼諧逗趣的插畫?

受恩師啟蒙 開設專頁畫「膠嘢」

葉欣從小就喜歡畫畫,有見及此母親便陪她一起作畫,又送她去畫班,奠定了扎實的繪畫基礎。她謙虛地說自己不是有繪畫天賦,只是十分喜歡畫畫。大學時更選修視覺藝術系,繼續鑽研畫畫技術。「我不是一個很有自信的人,對於公開分享自己畫作會有點害怕。」因此,在學時葉欣從沒想過在網上分享插畫,直至政治漫畫家黃照達看過她的畢業作品後,建議她開設專頁,她才萌生有關念頭,Plastic Thing亦就此誕生。

家人和朋友得知後都很支持葉欣,常幫她分享和讚好。對很多人而言,在香港以藝術維生是天方夜譚的事,文藝創作的路一點也不易走,葉欣形容自己很「幸運」。畢業後她便當上全職插畫師,直言當時沒有想太多,抱著一顆追夢的心勇往直前,以「膠」文化為題材,很快就吸引到不少年輕人,合作機會接踵而來。

葉欣用了將近3個月來籌辦「GARFATTY BELLY LAUGHS」展覽,並看了很多加菲貓的漫畫以作準備。

葉欣的作品容易惹人發笑,「迫爆畫框」系列畫作是這次展覽的一大亮點,形象化地勾勒出同樣是愛吃、愛睡、愛玩的加菲貓與為食妹。

日畫10小時 細心留意生活找題材

由2013開設專頁, Plastic Thing現有逾40萬粉絲,一切都是葉欣全程投入畫畫的成果。「我可以10小時坐在電腦前不斷畫畫。」平常人專注一小時已經很困難,但熱愛畫畫的她笑說自己沒有其他興趣,加上畫畫是其中一個表達自己渠道,也是紀錄生活的方法,所以她會全情投入,發掘不同題材。從葉欣筆下的為食妹、女神和光頭仔可見,其創作靈感多數來自個人生活:拍拖的趣事、減肥的煩惱、港人的日常生活或時事。通過簡單的線條和鮮明的顏色,把這些古靈精怪的想法變成插畫,成功引起讀者心中的共鳴。

有留意Plastic Thing的人都知道葉欣的更新速度很快,令人不禁好奇生活真的有這麼多事情值得記錄嗎?生活看似千篇一律,但實際讓人變得與眾不同的,正是藏於日常的細節,葉欣認為即使是很細微的事情都有其價值,「我很想畫低生活發生的每件事情。」她的創作靈感正是來自這些「小事」。或許當我們都認真地過平凡日子時,就會發現生活的美好。

葉欣喜歡線條簡單、色彩鮮明的畫風,故今次畫作用了不少螢光色。另外,葉欣常用電繪創作,但今次亦有展出手繪作品,實屬難得。

以創作帶來歡樂 欠自信常自我懷疑

最初Plastic Thing只是一個分享作品的平台,葉欣沒想過會得到這麽多人的喜愛。近年社會氣氛低迷,幽默詼諧的插畫能博君一笑,成為低潮時的一盞明燈。「我們很感恩,原來自己做的事可以令人開心。」在眾多例子中,一名患有抑鬱症的讀者讓她留下深刻印象。對方發私信稱看到她的插畫後,受情緒困擾的情況有改善。這些例子讓葉欣意識到創作能讓人在疲倦時喘口氣,因而得到鼓勵,並決心繼續畫下去。

為了讓作品更上一層樓,她又會買不同畫冊和書自我增值。不過,她透露常因想得太多而有強烈的無力感,不自信的性格讓她不時陷入自我懷疑,例如為最近一次展覽作準備時,幾乎每隔15分鐘就問男友自己的創作會否「好低B」,又擔心作品不受讀者歡迎。幸好男友一直陪伴在側,為她帶來正能量。

從最初純粹的分享,到後來坐擁40萬粉絲,葉欣一直以Plastic Thing 為港人打氣,注入快樂的能量,她希望在未來嘗試更多手繪作品,並舉行個人展覽。大家即管拭目以待,看看她如何透過詼諧逗趣的作品,展現你我的日常吧!


在為食妹、女神和光頭仔中,葉欣說自己最喜歡的就是光頭仔,因為這個角色在未開設Plastic Thing專頁前就已經存在,不過她笑言最不受讀者歡迎的卻是光頭仔,而為食妹當然是最人氣的角色。


羚邦集團董事總經理趙小鳳相信加菲貓之父會很喜歡葉欣的作品,她本人也很欣賞Plastic Thing的創作,將會支持葉欣舉行個人展覽。

Garfield x Plastic Thing 「GARFATTY BELLY LAUGHS」

日期: 即日起至2月15日

地點: 「海港城・美術館」 (海洋中心二階207號舖)

葉欣
香港90後插畫家,多媒體創作人,Plastic Thing主理人。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其作品多以香港社會百態及生活觀察為題材,內容圍繞幾位主角「大眼女神」、「光頭仔」及「為食妹」的生活日常。

TEXT:Gillian
PHOTO:Freya

藝文創意

90後插畫家疫下追夢
「粗眉」為大家帶來正能量

「人生有很多壓力,如果你看到我的畫會笑,我覺得好好。」現年26歲的插畫師Cher白天工作、晚上創作,希望以畫作為其他人增添正能量,筆下的第一個人物「粗眉」在上年誕生。圓碌碌的「粗眉」總是笑著面對一切,以正面的句子鼓勵大家跨過難關。創作路上遇到不少高低起伏,在鼓勵別人的同時,Cher從中又得到甚麼力量讓她繼續前行?

人只能工作,不能有夢想?

受同樣喜歡作畫的爸爸影響,Cher從小就對繪畫產生濃厚的興趣。「小時候在家裡無所事事,家人不是給我書本,就是給我畫筆,我往往會選擇畫筆。」升讀中學後,Cher對繪畫的熱情有增無減,更選修了冷門的視覺藝術。然而,大學選科時卻未有考慮藝術系。「大家都說讀Art好奢侈。」Cher若有所思地說。明明很想繼續在相關領域探索,但一盤冷水照頭淋,細心一想又不無道理,「在香港讀藝術好難,讀完之後沒有機會發展,十個人當中可能只有一個人能成名。」赤裸裸的現實迫使Cher低頭,她最後選讀了傳理系,畢業後成為公關,夢想暫時被擱置。

工作約3年後,她的想法產生了變化。曾經向現實低頭的她,開始思考活着是為了甚麼。每天營營役役,究竟是在生活,還是在生存?「我不想一輩子也只得工作。難道要把所有時間都放在工作上,不能擁有興趣?」因此,她決定為每年定立目標,完成想做的事情,不讓自己後悔,當中包括創作屬於自己的插畫公仔。剛巧碰上疫情爆發,被安排在家工作,多了時間思考和沉澱,Cher便買了iPad展開了電繪的旅程,並創作出「粗眉」。

Cher擅長畫卡通,筆下的首個角色「粗眉」在疫情下誕生,可愛的模樣在短時間內吸引到不少粉絲。

治愈別人 療癒自己

肥嘟嘟、濃眉、樂觀,色彩繽紛是「粗眉」給人的印象,也是Cher自身的特點。編者問為何「粗眉」總是帶著笑容面對一切,而沒有其他表情,Cher笑說是想為社會帶來一點正能量。「無論是疫情,還是過去的社會狀況,我覺得人生都有很多壓力。」雖然是很微小的行動,但Cher想以畫作為香港人打氣,帶來更多思考,同時釋放壓力。

藝術的交流是雙向的,創作本來就是一場互動的旅程,開心更是可以感染人的元素。「我本來是想give,但最後我take到些東西。」說的是大眾對「粗眉」的喜愛。線上的創作看不見受眾,但會收到他們的留言和私訊,即使只是簡單一句加油,Cher都會因此受到激勵,而有更多動力創作。去年聖誕節,她與商場合作推出一系列的藝術裝置,當時就有街坊向她道謝,感謝她為商場作畫和帶來正能量,「在香港從事創作,要別人給Like已經很困難,但原來會有人直接道謝,我覺得非常珍貴。」

畫作題材大多來自Cher的日常生活,她經常以正面的句子鼓勵大家,散發正能量。

冀成全職畫師散播快樂

Cher的家人和朋友一開始都不知道「粗眉」的存在,直至有點小成績,她才跟親友分享自己的創作,幸好得到不少支持。白天工作,晚上創作,有時工作至晚上11時,回家還要畫畫,她都覺得有點吃力。不是沒有想過當全職插畫師,但才剛起步一年,最擔心的仍是經濟來源。不過,她仍然希望自己有天能成為全職插畫師,並與更多機構合作,把快樂和正能量散播出去。創作不易,追夢不易,但求無憾無悔,正如「粗眉」在社交媒體上的分享:人生就係邊動搖邊向前走。

擺過幾次市集,生產過不少以「粗眉」為主題的周邊產品,每一樣都十分可愛。

Cher
半職插畫師,自小對藝術充滿濃厚興趣,夢想是創作出屬於自己的角色。首個角色「粗眉」身型圓潤,擁有一雙烏黑濃密的眉毛,加上畫作題材貼地有趣,讓她在短時間內吸納了不少粉絲。

TEXT:Gillian
PHOTO:Nick
VENUE:一休 @takefivehk

藝文創意

【農曆新年2022】文地貓首次化身老虎賀新年

虎年即將來臨,除了身為年度主角的老虎之外,同屬貓科的喵星人也不遑多讓,要和大家共度新春。今個農曆新年,人氣插畫家文地貓首次以老虎造型亮相,帶同貓星人笨薯、米高、多爺,以及象廚於「皇室堡 x 文地貓 喵聲報喜新春遊」與大家見面,一起迎接虎年。

場內設有5個打卡位供大家拍照留念,包括「『喵』年行大運風車轉轉轉」、「虎口常開樂翻天」、「罐罐常滿桔樹」、「虎虎聲祈願繪馬」,以及「喵一聲行大運攤位」,以可愛造型迎接新春。

Text:Jenny
Photo:官方提供

藝文創意

半步・半部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2021—香港部屋《半步屋》

座落在日本津南町的香港部屋,今年展出由香港藝術家林東鵬(下稱東鵬)的創作作品《半步屋》,由構思、策劃、執行,都充滿不確定性。由原本要出國參展,到躊躇是否繼續,再到作品留港籌備及部署展覽的實行,讓《半步屋》這個計劃一錘定音的就是東鵬與藝術推廣辦事處磋商時道出的一句: 「總要踏前半步才有可能。」半步,正是今次的主題。

半步・半部屋

[]
《半步屋》的同音「半部屋」,在日語的解釋就是未完成或不完整的部屋。作品座落在津南町,部屋只得一半用文字、音樂、流動影像及圖像等元素,建構出一室風景。另一半則完全留白,讓大家運用想象力去填補缺席的部分。問到東鵬覺得半步的距離有多遠,得出的答案很妙:「半步是一種期盼。」他解釋道:「要先有半步,才有一步。半步就好像是帶著期盼去走好、完成未知的一步; 亦因如此,半步才有想象、願景。」

建築想象

東鵬建構《半步屋》時,從文化生活著手。兩地的流行文化、飲食傳統,以至生活背景等都是他和一眾參與計劃的香港大學藝術學系實習生所選擇的素材。因為言語不通,加上未能親身到訪取得第一手資料的關係,團隊在資料搜集時只能從書本和網上去逐步建構出部屋的每項細節。

東鵬在工作室一隅建構《半步屋》的藍圖。

又因未能親身到場監督,兼言語不通的關係,東鵬在構思如何向當地工作人員說明裝嵌流程上都費了一番工夫。先在自己的工作室度尺劃線,用1:1建出部屋每個部分,再製作出「組立圖」(像連鎖家具店的組裝說明書),以最少的文字引導當地工作人員完成裝嵌。在這些細節上,足證單憑想象其實不足以令這個計劃誕生,關鍵更在如何逐步將想象執行和建構出來。

「組立圖」以最少的文字引導當地工作人員完成裝嵌。

多做半步完整想象

「半」,在這個計劃中蘊含多種意思。兩地間的交流、觀者與藝術家思想上的碰撞、藝術家和實習生的互動, 有每個單位作「半」,才有企劃的「一」。今次藝術推廣辦事處找來一群香港大學藝術學系的學生隨著東鵬實習,不論藝術家或是藝術推廣辦事處館長Jessie,都感受到現今年輕人的魅力。東鵬都稱實習生為「Studio Monster」,雙方溝通無間。在《半步屋》內,有一些戲仿日本當地電視台的短片,其中一段名為《半桶水廚房》的短片就是雙方在溝通創作上毫無隔閡的成果。藝術推廣辦事處館長Jessie亦表示,在與實習生們互動時,都發現他們對世界有種好奇心,願意「Touch the unknown」,對自己熱愛的東西都充滿耐性。

Jessie亦提到:「作為『香港部屋』第二個三年計劃,承著上次成功首辦、像是結交新朋友的經歷;今次計劃最希望帶出的意念和訊息是更多朋友間的關懷和思念。」為了讓這「半」更完整,藝術推廣辦事處特地邀請虎豹樂圃創作和演奏樂章《介》; 以及找來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M21媒體空間帶領青年大使的製作影片「一方山水・一方人情」,來為大家的思念想象作憑據。

360°虛擬導覽:https://www.lcsd.gov.hk/CE/Museum/APO/HKH2021/VR/

網上活動:
「大地之約—香港部屋《半步屋》交流放送」
日期:2021年8月29日 (星期日)
時間:下午3時 (香港);下午4時 (日本)
形式:以 Zoom 視像會議形式進行
內容:藝術家及作品製作團隊分享、《介》演奏首播、「一方山水・一方人情」影片首播及「山水滋味」年青廚師烹飪環節
語言:粵語、日語
報名表格:https://forms.gle/DGQTAVbaBY7BKDUK8
截止報名日期:2021年8月27日 (星期五)

「山水滋味」示範
日期:2021年8月29日 (星期日) 起
形式:網上直播及重溫
籌劃: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M21媒體空間
年青廚師:Will Leung

《介》音樂演奏
日期:2021年8月29日 (星期日) 起
形式:網上直播及重溫
作曲:鄧慧中
演出:虎豹樂圃、香港中樂團

網址: https://bit.ly/3sON3ft

Text:August
Photo:Da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