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標籤: 插畫家

展覽, 藝文創意

唯美風插畫家Carrie 首辦畫展 踏上尋找夢想小店之旅

香港有哪些小店曾令你印象深刻?譬如轉角的某間咖啡店、某家擁擠的玩具店、又譬如樓層中的某間小書店?它們的擺設、它們的裝飾、它們人情的溫度,有沒有在哪一刻打動過你?還是在你的腦海中,有一間憧憬的幻想小店。那裡有著不一樣的景色?

香港插畫家Carrie Illustration,帶著這樣的想像,畫下了各式各樣的美麗小店,並在觀塘KT ONE舉辦首個個人畫展,將這些夢幻中的小店,帶到大家眼前。

Carrie的創作和所選的小店,跟生活接觸到的小事有關。例如收到好友送的餐具時,她就會想畫和風食器的店鋪;又或者和好友到草地拍照,就醞釀了想要畫花和蛋糕的心情。此外Carrie也喜歡嘗試不同主題的店鋪,就好像今天畫了花店,就想試試看玩具店;畫完了玩具店,又想試試看衣帽店。這就因此可以讓大家看到各種不一樣的特色小店。

Hat Shop ‘Ms. Helen’

Carrie提到,畫展Key Visual「Village Grocery」,靈感便是來自以前和姊姊到法國旅行,找到一間紅白色調的雜貨店「Au petit bonheur la chance」,令她發現自己對雜貨店最情有獨鍾,因為想要畫出心目中Cottagecore風格的雜貨店。Carrie也會為筆下的小店加上不少細節和設定,整個過程也是她對逛美麗店舖的憧憬。

Morning Bakery,小さなパン屋
Florist,花屋
Kissaten,喫茶店
是次展覽,除了展出Carrie的24張手繪原稿,也會同步發佈她的首本同名畫集《The Dream Shops》。

「各式各樣的小店,獨特的裝飾風格,迥然的美感,踏上尋找小店的旅程,會有怎樣的人和景色等待我們呢?」Carrie認為畫畫就像是她個人美感分享的方式,也希望能因此找到覺得漂亮、感到喜歡的知音人。

「The Dream Shops」

日期:即日至12月15日(星期一休息)
時間:13:00 – 19:00
地點:觀塘偉業街158號KT ONE, 5/F, B室

《The Dream Shops》「簽書會」
日期:12月3日
時間:14:00 – 18:00

Photo:由Carrie Illustration提供

專訪, 展覽, 藝文創意

本地畫家Steven Choi x Mr. Men Little Miss
以畫作療癒人心

法國官方授權繪畫《小王子》的首位華人插畫師、香港畫家Steven Choi(蔡景康),今年書展與Mr. Men Little Miss攜手推出了系列繪本,而最近,他更於尖沙咀舉行個人作品展,展出20幅有趣又療癒的畫作。Steven希望觀眾透過他筆下原創角色小白(LITTLE WHITE)與Mr. Men Little Miss一眾經典角色的相知相遇和相擁,能夠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並學習在不同際遇中自我治癒,保持正向的心,擁抱美好生命。

《富士山的星空》

受喜愛擁抱的女兒啟發

英國家傳戶曉的兒童書籍Mr. Men Little Miss,內裡的角色性格鮮明,故事簡單有深度,故一直備受家長和小朋友歡迎,當中也包括Steven 7歲大的女兒。「她從小已喜歡看Mr. Men的小冊子繪本,特別喜歡Miss Hug(擁抱小姐)的角色。受擁抱小姐影響,她很喜歡擁抱,每晚臨睡前都至少要跟家人擁抱10次。」Steven表示,他受女兒喜愛擁抱的行為啟發,加上近年身邊有很多朋友移民、離開香港,或是有些老前輩不幸離世,於是便希望舉辦一個跟「擁抱」和「再見」有關的展覽。「但『再見』並不代表是別離,而是期待下一次可再會面的日子。」他說。

《星星的約定》

當小白遇上Mr. Men Little Miss

這次展覽展出了「謝謝你找到了我」系列的繪本作品,描繪了小白在尋找自己心靈伴侶的旅程中,遇上Mr. Men Little Miss角色的情節。

Steven筆下的原創角色小白(LITTLE WHITE),是一隻於魔法森林出生的精靈。然而,森林的其他同類天生都是雙生兒,而唯獨是他缺少了另一半,於是他便決心踏上尋找心靈伴侶的旅程。而在這次的旅程中,他跟不少Mr. Men Little Miss角色都有不同程度的交流,「如小白遇到的Mr. Perfect(完美先生),其實是一名很易焦慮的角色;Mr. Bump(受傷先生)經常撞板;Mr. Men的性格則很正面。他們跟小白交流時,都會產生一些有趣的插曲,而他們也透過互動,加深了對彼此的了解。」就好像展覽中有一幅畫作,繪畫了小白跟受傷先生鬥誰人傷勢最嚴重的情景,原來Steven想在作品中表達兩位角色最後「一笑泯恩仇」的情況:「他們在鬥爭的過程中漸漸發現到其他重要的東西,而最後大家都更為了解對方,有種會心微笑的感覺。」

《念念》

《會有這樣的時刻》

學習跟別人擁抱

除了「謝謝你找到了我」的繪本作品,場中更有不少以「擁抱」為創作核心的畫作首次面世。「畫作中繪畫的擁抱姿勢和時刻,不知可以給予大家怎樣的感受?」Steven說,畫作下方有一段簡介,是用來解釋畫作的創作理念和中心思想,大家不妨在欣賞畫作時細閱,「希望大家都可在當中尋找到一些東西」。

畫家Steven Choi

「謝謝你找到了我 Time for a LITTLE hug」Steven Choi個人作品展
日期:即日起至2022年10月23日
時間:11:00-22:00
地點:海港城.美術館 尖沙咀海港城海洋中心二階207號舖

生活美學, 設計

日本插畫家Foxco設計單肩手提化妝箱
繪出香港夜景的浪漫想像

作為精緻女孩,外出時萬萬不能漏的一定是化妝袋。假如你一直找不到心水選擇,以下這款單肩手提化妝箱可能會適合你。日本插畫家Foxco現於東京及倫敦工作,她的插畫取材自生活,以療癒風格見稱。近日她與海港城合作,以「Beauty Carry On」為主題,設計單肩手提化妝箱。淡藍色的化妝箱給人舒適的感覺,Foxco筆下主角Obakéinu在漫天流星下化妝,是她欣賞香港夜景後的浪漫想像。設計方面也十分講究,包括以燙金和壓花加工呈現香港夜景。配上手挽及可調校長度的肩帶,無論你是哪種風格的女孩,都能輕鬆駕馭。

海港城 x 日本插畫家Foxco設計單肩手提化妝箱
日期 即日起至7月15日
TEXT:TRACY
本地遊蹤

「A Food Journey with Me.味旅」 Alison Hui 個人作品展

要了解一個地方,由認識其食物文化開始。不分國度,不分時空,食物是連繫人的重要媒介。本地藝術家Alison Hui 喜歡用畫筆記下旅行時品嚐的食物,曾經以圖文書《香港尋味》訴說香港美食的故事,同年於德國又創作了一系列的港德食物對比的畫作。近年,推出研究香港豆品文化的圖文刊物《All About Tofu》,意在探討香港豆品的種類和作法,介紹香港傳統前鋪後工場的豆品廠精神和特色。假如有興趣了解更多,現正舉辦的「A Food Journey with Me.味旅」Alison Hui個人作品展一定讓你樂而忘返。展覽會展出相關文本作品的原稿,以文藝的形式帶你認識美食,來一場視覺旅行。現場亦可選購相關刊物,把展品和故事收藏,或與人分享。

TEXT:Gillian
PHOTO:由主辦單位提供

藝文創意

本地插畫家Dex創「Lineability」
平凡線條 深刻故事

簡潔、平穩、混亂、斷續、順暢,平凡如線條,也擁有多變的形態。人生軌跡就是點點線線,由無數個剎那組成,以一條線串起。因為個性不同,際遇各異,生命中發生的事情,不論好壞,不論對錯,都構成了獨特的線條。本地插畫家Dex在2019年開設專頁Lineability,以線條畫記錄自己的生活,繪出那些讓她印象深刻的電影場景。筆下的線條簡單且樸實,正如她享受平凡的生活,喜歡簡單的人生。她是如何運用線條訴說故事?又是甚麼令她構成這種風格?且聽她娓娓道來。

疫下失業成契機

90後的Dex現職動畫設計師,雖然自幼對畫畫有興趣,但坦言「我的志願」從來沒有插畫家這個選項,反而因為喜歡動物,看過《海底奇兵》(Finding Nemo)後,曾立志做海洋生物學家。她說,自己不算很有藝術天份,只是小時候參加畫班,老師說她畫得不錯。中學時,視覺藝術的成績比其他科目好(特別是讓人討厭的數學!),但課餘時間經常覺得畫得不好而甚少畫畫。她喜歡電腦,又驚嘆於《馴龍記》(How to Train Your Dragon)精彩的動畫製作,中學畢業後毅然離港,隻身一人到台灣修讀數碼媒體設計學。

大學畢業後回港工作,卻受疫情影響而失業,在家無所事事覺得有罪惡感,便開設專頁Lineability,用線條畫分享所思所想。Lineability的名字亦有段故,除了因為她很喜歡一首名叫《Liability》的歌,名字還有「ability of line」的意思,亦與「ability of life」發音相似。Dex說,萬事起頭難,假如不是失業,或許就不會成為插畫家:「如果沒有失業,便沒有時間做這件事,也沒有機會思考自己想做甚麼。」

近日與青花工作室合作舉辦「Lineability」展覽,這是Dex的首個個展。作品以一條線連接著。線的走向並非沒有意義,其中上班和工作中間以混雜的線連起,代表返工車程長,以及途中的胡思亂想。

在燈光效果下線條帶有殘影,彼此交錯,出現重覆畫面。Dex解釋,一復一日的生活平淡無奇,但疫情卻為生活帶來變化,希望透過打燈的方式帶出這樣的意思。

尋個人風格 從簡單線條開始

在尋找風格方面,Dex下了不少功夫。「大學時我很少畫畫,有一件事很困擾我,就是我沒有自己的畫風。」她擅長摸仿日本漫畫夢幻唯美的畫風,色彩柔和、線條純粹,但不曾找到個人特色。為了尋找突破,她試過不同方法卻不成功:「你喜歡這個風格,和你是否適合、有沒有時間畫是兩回事。」最終,她選擇了線條作為創作媒介:「因為我喜歡簡單的事物,就用簡單的線條開始。」

跟著這個風格走,創作了不同的作品,近日更與青花工作室合作,以「意料之外,情理之內」為題,舉辦首個個人畫展「Lineability」。Dex以線條繪出疫情下的熟悉與陌生。由於首次舉辦展覽,缺乏經驗,很多東西沒有準備充足。無論是一線連畫的點子、申請場地、佈置,還是收拾爛攤子,都少不了青花工作室的協助。Dex說:「假如沒有青花工作室,這畫展不可能開始,我一開始甚至要辦展覽的想法都沒有。」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線條畫風格簡單,有時難以塑造繪畫中光影氛圍。因此,Dex創作了《Digital Pencil Style》系列作品,描繪景色,畫出美麗的光影。

格格不入 I Don’t Belong Here

Dex喜歡簡單線條,其實有跡可循,她抗拒太複雜的事物。

訪問期間,她多次形容自己平凡、內向。從《I Don’t Belong Here》作品系列,以及近來與青花工作室聯乘舉辦同名展覽「Lineablility」可見,她的畫作都有種被孤立的感覺:女生躲在雪櫃裏、呆坐在巴士上、獨自下班等。她解釋,自己是個很內向的人,偏偏成長環境、社會風氣鼓吹競爭,每當走進城市、人群、社區中,她就會感到格格不入。

「不算造成創傷,但小事疊加起來讓我有被隔離的感覺。」她憶起中學時代,學校鼓勵學生參加比賽,獲得優異成績就會加操行分。Dex不喜歡競爭,甚少參與比賽,被老師質疑她孤僻,要她學習融入群體。另一方面,香港人口密集,地鐵車廂內摩肩接踵,生活節奏快,甚至坐下來認真吃一頓飯都成了奢望。「我常常戲稱這樣是『城市遊魂症』,很多人的時候,我便會『發佝瞀』,有時正在聽音樂,地鐵很多人,就感覺自己飄飄然,好像正在發夢,甚麼都沒有想,香港太多人,太多噪音,令你很難專注於自己,意識自己的存在。」

以上為《I Don’t Belong Here》作品系列的其中一幅畫作。大學時在台中生活,Dex在那邊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第一次有「I belong here」的感覺。

從電影中感悟人生

在Dex的生命中,電影從來沒有缺席,甚至是她的創作靈感之一。「對我而言,電影是一種習慣。」她的父母以前從事電影業,電影成為家中不可或缺的原素。除了看家人的作品外,亦會看各種不同類型的電影。長大後看Netflix亦成常態。

在多部電影中,《發夢王大歷險》(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和《馴龍記》(How to Train Your Dragon)對她有重大意義。兩部電影都講述主角天生膽小怕事,然後在生活中突破自己。當時Dex獨自前往台灣讀書,面對陌生的環境不知所措:「這兩部電影給了我追夢的勇氣。」

被這些電影觸動,Dex會用黑白線條繪畫該電影場景,配上經典對白,再印在透明的明信片上。例如《情留半天》(Before Sunrise)男女主角在唱片行,四目相對,欲言又止的一幕;《觸不到的她》(Her)主角戴起雪糕筒玩樂嬉戲,獨生的Dex也希望生命會出現這樣一個人。她認為,電影魅力在於能夠在短時間內看完一個人的人生:「每個人有不同故事,電影會啟發你,同時像朋友一樣陪伴你。」

Dex畫過不少愛情電影場景,例如《真愛每一天》、《心跳500天》、《情留半天》、《婚姻故事》、《情約一天》等。她說自己不是特別喜愛愛情電影,只是這類電影較易觸動人心。

《發夢王大歷險》(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對Dex有重大意義。

觀察生活 繼續創作

線條畫的挑戰性在於結構簡單,要把事物畫得像真並不容易,有時也擔心作品構圖重覆,要畫得好就要多觀察生活,尋找靈感。家人一直很支持Dex的創作,她希望自己終有一日能夠成為全職插畫家,不再跟隨制度做「打工仔」,而是掌握時間分配,有更多精力投入創作,亦可抽空陪伴貓咪和家人。在香港發展藝術並不容易,那為甚麼要這樣做呢?Dex笑言:「我不想一輩子這樣。」

創立Lineability並沒有宏大的願景,只是想分享自己的想法,假如大家對她的作品有共鳴,她覺得已經足夠。

TEXT:Gillian
PHOTO:Gillian、由受訪者提供

藝文創意

台灣插畫家保羅先生
活在當下 以黑色幽默引起共鳴

生活的樂趣來自不顯眼的細節,假如你正經歷低潮,台灣插畫家保羅先生的故事或能撫平你的內心。保羅先生的畫風幽默又獵奇,以生活為本,創作一系列圖文作品。他的創作靈感來自每件生活小事,筆下的插畫除了為讀者帶來快樂,也治癒了自己。「創作必須先滿足自己。」他由衷地說。世界再紛擾,也緊記要活在當下,且聽他娓娓道來自己如何一路走來。

自學畫畫 慢慢摸索風格

保羅先生從小喜歡畫畫,上學感到無聊就會在課本上塗鴉,但他的第一份職業並非插畫家。長大後,他成為了平凡的上班族,直至2014年決定一邊工作,一邊開始「每日一畫」的計劃,隨意塗鴉自學畫畫。從一開始的靜物人像臨摹,到後期加入自己的創意,慢慢累積經驗,並於社交媒體公開分享作品。後因身體狀況而離職,休養期間挑戰以圖文插畫的方式自由接案賺取生活費,一步一步開展了全職插畫家的生涯。

每位插畫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假如你有留意保羅先生的作品,不難發現他喜歡把人物畫得氣色紅潤,甚至會加上油亮的光澤。保羅先生解釋,他對有畫腮紅的人物特別有好感。畫插畫的初期,他在Instagram追蹤了很多喜歡的插畫家,邊欣賞他們的作品,邊學習其繪畫技巧。一路上發掘自己喜歡的元素,形成個人獨特的繪畫風格。

近日,保羅先生在海港城開設《妙想天開》個人展覽,場內有多項作品。細心留意,會發現保羅先生喜歡把人物畫得氣色紅潤,甚至會加上油亮的光澤。

靈感繆斯來自生活

保羅先生認為,創作是為了紀錄。無論是腦洞大開的創意,還是很平常的事情,都值得記下來。「常常會因為文字或視覺上的各種刺激,就反射出一些想法。」他表示,畫圖的靈感多半來自生活,例如逛街吃飯、新聞、電影、朋友的動態等,大小事情都會引起他的注意。工作以外,也對生活保持好奇心,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嚐鮮」。保羅先生樂於嘗試新事物,哪怕別人說哪部電影很難看,哪個食物很難吃。只要有興趣,他都很願意親自感受。

靈感於腦海出現的一瞬間,他會馬上記下來,再把零碎的概念整合,試著把它們畫出來。在減肥、動物、職場趣事等主題中,食物插畫特別受歡迎。保羅先生透露,美食也是他最愛的主題。作為一名「吃貨」,他經常從食物名稱延伸,或是透過觀察外觀得到靈感。例如「手搖飲料三宗罪」、柴犬吐司等作品,一致獲得好評。

保羅先生自稱「吃貨」,今次《妙想天開》個人展覽特地以香港地道小吃作為靈感素材,透過觀察香港美食的外觀與名稱,得到畫面上的刺激,完成了《大佛雞蛋仔》、《喜怒哀蛋撻》及《戲水鴛鴦咖啡》三篇創作。

「創作必須先滿足自己」

以插畫謀生,源源不絕地創作,偶然會遇上靈感枯竭的時候,這是全職插畫家要面對的最大挑戰。插畫家的生涯踏入第8年,保羅先生對此有自己的看法:「我告訴自己,創作必須先滿足自己,不能為了創作而創作,也不必為了流量畫自己不喜歡的主題。」遇上「瓶頸位」或「職業倦怠」的時候,他就會停止創作,給自己留點喘息的空間。外出旅遊、找朋友聚聚,甚至單純出門散步,讓自己重新感受生活,找回重拾畫筆的動力。

保羅先生的靈感多半來自生活,以減肥、動物、職場趣事等主題引起讀者的共鳴。

把握當下

在創作過程中,家人的力挺和網友的支持同樣重要。他由衷地說:「畫圖文最大的成就與樂趣,就是大家對你的創作有共鳴,無論是貼文底下的留言或民眾觀看展覽時的反應。」不過,以藝術謀生從不容易,保羅先生深有同感。他想過,如果以插畫謀生是有生命週期的話,哪天創作餵飽不了自己,就再找份工作。在圖文創作以外,他對民宿和餐飲相關領域都很有興趣,希望有生之年可以開一家靠海的民宿或咖啡廳。

不過,未來的事誰知道呢?專注體驗生活中的美好,把握當下才算真正活過。正如保羅先生所說:「還有創作能量的現在,就好好把握當下吧。」

保羅先生曾兩次報名參加台灣各地的藝術家駐村計畫,認識了很多國內外的藝術家,一起共用工作室,用很基本的英文和日文聊天,是其創作路上一段特別的回憶。

「海港城・美術館」現正舉辦保羅先生個人作品展《妙想天開》,今次展覽展出了他過去8年近50幅精彩作品,更特意創作了3幅以香港地道小吃為主題的作品,包括《大佛雞蛋仔》、《喜怒哀蛋撻》及《戲水鴛鴦咖啡》。保羅先生以精闢又詼諧的手法畫出爆笑圖文,這些讓人捧腹大笑的作品,為平淡生活添加趣味,有興趣的話不妨到現場支持。

TEXT:Gillian
PHOTO:IG@mr.paul_tw、由主辦單位提供

本地遊蹤

「Lineablility」展覽
以線條繪出疫情下的熟悉與陌生

點線面,是構成視覺空間的基本元素。雖然你和我都可以輕易地畫出「線」,但我們個性不同,畫出的線條亦各有特色。青花工作室將連同其他7位藝術家以「意料之外,情理之內」為題,舉辦一連串展覽,與觀眾一同探討「注定的偶然」帶來的不同情緒。近日,邀請到本地藝術家Dex開設與工作室的同名展覽「Lineablility」,以簡單的線條,訴說屬於她的故事。

Dex的線條畫予人一種恬靜、治癒的感覺,她喜歡簡單的生活,平日的創作靈感來自家中的兩隻貓咪。展場佈置很簡潔,今次展出作品以一條線連接著,就像不斷循環的生活。逾10件作品全部圍繞疫情期間的小事,包括《No roadblocks》、《Super empty market》、《一人包場》、《二人限聚》等。疫情持續多時,防疫生活看以合理與熟悉,卻又處處透露著陌生。Dex的畫作將會直面這種衝突感,並為大家帶來反思。細心留意,在燈光效果下線條帶有殘影,彼此交錯,出現重覆畫面。Dex解釋,一復一日的生活平淡無奇,但疫情卻為生活帶來變化,希望透過打燈的方式帶出這樣的意思。

假如有興趣了解今次展覽的背景,可到Dex的網站觀賞另一作品系列「I don’t belong here」。是次展覽為該系列的延伸,作品系列「I don’t belong here」是Dex從自身經歷出發,把「自己」置身生活中不同場景,再以線條繪出自己與城市、人群、社區的格格不入及無奈。與是次展覽作品一樣,簡單的線條裏透露著被動與慵懶的感覺。

TEXT & PHOTO:Gillian

藝文創意

Plastic Thing 葉欣的「派膠」日常
以生活小事畫出詼諧逗趣

「我是個很簡單的人,見到其他人喜歡我的插畫,我就想繼續畫下去。」Plastic Thing的主理人葉欣靦腆地說。內向的她不擅言辭卻鍾情畫畫,懷著對創作的熱誠,9年前她創立了Plastic Thing,筆下的插畫幽默風趣,話題貼地,收穫無數粉絲。畫畫早已成為葉欣生活的一部分,看著她文靜內斂的模樣,不禁讓人想一探究竟,是甚麼驅使她畫出這些詼諧逗趣的插畫?

受恩師啟蒙 開設專頁畫「膠嘢」

葉欣從小就喜歡畫畫,有見及此母親便陪她一起作畫,又送她去畫班,奠定了扎實的繪畫基礎。她謙虛地說自己不是有繪畫天賦,只是十分喜歡畫畫。大學時更選修視覺藝術系,繼續鑽研畫畫技術。「我不是一個很有自信的人,對於公開分享自己畫作會有點害怕。」因此,在學時葉欣從沒想過在網上分享插畫,直至政治漫畫家黃照達看過她的畢業作品後,建議她開設專頁,她才萌生有關念頭,Plastic Thing亦就此誕生。

家人和朋友得知後都很支持葉欣,常幫她分享和讚好。對很多人而言,在香港以藝術維生是天方夜譚的事,文藝創作的路一點也不易走,葉欣形容自己很「幸運」。畢業後她便當上全職插畫師,直言當時沒有想太多,抱著一顆追夢的心勇往直前,以「膠」文化為題材,很快就吸引到不少年輕人,合作機會接踵而來。

葉欣用了將近3個月來籌辦「GARFATTY BELLY LAUGHS」展覽,並看了很多加菲貓的漫畫以作準備。

葉欣的作品容易惹人發笑,「迫爆畫框」系列畫作是這次展覽的一大亮點,形象化地勾勒出同樣是愛吃、愛睡、愛玩的加菲貓與為食妹。

日畫10小時 細心留意生活找題材

由2013開設專頁, Plastic Thing現有逾40萬粉絲,一切都是葉欣全程投入畫畫的成果。「我可以10小時坐在電腦前不斷畫畫。」平常人專注一小時已經很困難,但熱愛畫畫的她笑說自己沒有其他興趣,加上畫畫是其中一個表達自己渠道,也是紀錄生活的方法,所以她會全情投入,發掘不同題材。從葉欣筆下的為食妹、女神和光頭仔可見,其創作靈感多數來自個人生活:拍拖的趣事、減肥的煩惱、港人的日常生活或時事。通過簡單的線條和鮮明的顏色,把這些古靈精怪的想法變成插畫,成功引起讀者心中的共鳴。

有留意Plastic Thing的人都知道葉欣的更新速度很快,令人不禁好奇生活真的有這麼多事情值得記錄嗎?生活看似千篇一律,但實際讓人變得與眾不同的,正是藏於日常的細節,葉欣認為即使是很細微的事情都有其價值,「我很想畫低生活發生的每件事情。」她的創作靈感正是來自這些「小事」。或許當我們都認真地過平凡日子時,就會發現生活的美好。

葉欣喜歡線條簡單、色彩鮮明的畫風,故今次畫作用了不少螢光色。另外,葉欣常用電繪創作,但今次亦有展出手繪作品,實屬難得。

以創作帶來歡樂 欠自信常自我懷疑

最初Plastic Thing只是一個分享作品的平台,葉欣沒想過會得到這麽多人的喜愛。近年社會氣氛低迷,幽默詼諧的插畫能博君一笑,成為低潮時的一盞明燈。「我們很感恩,原來自己做的事可以令人開心。」在眾多例子中,一名患有抑鬱症的讀者讓她留下深刻印象。對方發私信稱看到她的插畫後,受情緒困擾的情況有改善。這些例子讓葉欣意識到創作能讓人在疲倦時喘口氣,因而得到鼓勵,並決心繼續畫下去。

為了讓作品更上一層樓,她又會買不同畫冊和書自我增值。不過,她透露常因想得太多而有強烈的無力感,不自信的性格讓她不時陷入自我懷疑,例如為最近一次展覽作準備時,幾乎每隔15分鐘就問男友自己的創作會否「好低B」,又擔心作品不受讀者歡迎。幸好男友一直陪伴在側,為她帶來正能量。

從最初純粹的分享,到後來坐擁40萬粉絲,葉欣一直以Plastic Thing 為港人打氣,注入快樂的能量,她希望在未來嘗試更多手繪作品,並舉行個人展覽。大家即管拭目以待,看看她如何透過詼諧逗趣的作品,展現你我的日常吧!


在為食妹、女神和光頭仔中,葉欣說自己最喜歡的就是光頭仔,因為這個角色在未開設Plastic Thing專頁前就已經存在,不過她笑言最不受讀者歡迎的卻是光頭仔,而為食妹當然是最人氣的角色。


羚邦集團董事總經理趙小鳳相信加菲貓之父會很喜歡葉欣的作品,她本人也很欣賞Plastic Thing的創作,將會支持葉欣舉行個人展覽。

Garfield x Plastic Thing 「GARFATTY BELLY LAUGHS」

日期: 即日起至2月15日

地點: 「海港城・美術館」 (海洋中心二階207號舖)

葉欣
香港90後插畫家,多媒體創作人,Plastic Thing主理人。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其作品多以香港社會百態及生活觀察為題材,內容圍繞幾位主角「大眼女神」、「光頭仔」及「為食妹」的生活日常。

TEXT:Gillian
PHOTO:Freya

藝文創意

90後插畫家疫下追夢
「粗眉」為大家帶來正能量

「人生有很多壓力,如果你看到我的畫會笑,我覺得好好。」現年26歲的插畫師Cher白天工作、晚上創作,希望以畫作為其他人增添正能量,筆下的第一個人物「粗眉」在上年誕生。圓碌碌的「粗眉」總是笑著面對一切,以正面的句子鼓勵大家跨過難關。創作路上遇到不少高低起伏,在鼓勵別人的同時,Cher從中又得到甚麼力量讓她繼續前行?

人只能工作,不能有夢想?

受同樣喜歡作畫的爸爸影響,Cher從小就對繪畫產生濃厚的興趣。「小時候在家裡無所事事,家人不是給我書本,就是給我畫筆,我往往會選擇畫筆。」升讀中學後,Cher對繪畫的熱情有增無減,更選修了冷門的視覺藝術。然而,大學選科時卻未有考慮藝術系。「大家都說讀Art好奢侈。」Cher若有所思地說。明明很想繼續在相關領域探索,但一盤冷水照頭淋,細心一想又不無道理,「在香港讀藝術好難,讀完之後沒有機會發展,十個人當中可能只有一個人能成名。」赤裸裸的現實迫使Cher低頭,她最後選讀了傳理系,畢業後成為公關,夢想暫時被擱置。

工作約3年後,她的想法產生了變化。曾經向現實低頭的她,開始思考活着是為了甚麼。每天營營役役,究竟是在生活,還是在生存?「我不想一輩子也只得工作。難道要把所有時間都放在工作上,不能擁有興趣?」因此,她決定為每年定立目標,完成想做的事情,不讓自己後悔,當中包括創作屬於自己的插畫公仔。剛巧碰上疫情爆發,被安排在家工作,多了時間思考和沉澱,Cher便買了iPad展開了電繪的旅程,並創作出「粗眉」。

Cher擅長畫卡通,筆下的首個角色「粗眉」在疫情下誕生,可愛的模樣在短時間內吸引到不少粉絲。

治愈別人 療癒自己

肥嘟嘟、濃眉、樂觀,色彩繽紛是「粗眉」給人的印象,也是Cher自身的特點。編者問為何「粗眉」總是帶著笑容面對一切,而沒有其他表情,Cher笑說是想為社會帶來一點正能量。「無論是疫情,還是過去的社會狀況,我覺得人生都有很多壓力。」雖然是很微小的行動,但Cher想以畫作為香港人打氣,帶來更多思考,同時釋放壓力。

藝術的交流是雙向的,創作本來就是一場互動的旅程,開心更是可以感染人的元素。「我本來是想give,但最後我take到些東西。」說的是大眾對「粗眉」的喜愛。線上的創作看不見受眾,但會收到他們的留言和私訊,即使只是簡單一句加油,Cher都會因此受到激勵,而有更多動力創作。去年聖誕節,她與商場合作推出一系列的藝術裝置,當時就有街坊向她道謝,感謝她為商場作畫和帶來正能量,「在香港從事創作,要別人給Like已經很困難,但原來會有人直接道謝,我覺得非常珍貴。」

畫作題材大多來自Cher的日常生活,她經常以正面的句子鼓勵大家,散發正能量。

冀成全職畫師散播快樂

Cher的家人和朋友一開始都不知道「粗眉」的存在,直至有點小成績,她才跟親友分享自己的創作,幸好得到不少支持。白天工作,晚上創作,有時工作至晚上11時,回家還要畫畫,她都覺得有點吃力。不是沒有想過當全職插畫師,但才剛起步一年,最擔心的仍是經濟來源。不過,她仍然希望自己有天能成為全職插畫師,並與更多機構合作,把快樂和正能量散播出去。創作不易,追夢不易,但求無憾無悔,正如「粗眉」在社交媒體上的分享:人生就係邊動搖邊向前走。

擺過幾次市集,生產過不少以「粗眉」為主題的周邊產品,每一樣都十分可愛。

Cher
半職插畫師,自小對藝術充滿濃厚興趣,夢想是創作出屬於自己的角色。首個角色「粗眉」身型圓潤,擁有一雙烏黑濃密的眉毛,加上畫作題材貼地有趣,讓她在短時間內吸納了不少粉絲。

TEXT:Gillian
PHOTO:Nick
VENUE:一休 @takefivehk

藝文創意

【農曆新年2022】文地貓首次化身老虎賀新年

虎年即將來臨,除了身為年度主角的老虎之外,同屬貓科的喵星人也不遑多讓,要和大家共度新春。今個農曆新年,人氣插畫家文地貓首次以老虎造型亮相,帶同貓星人笨薯、米高、多爺,以及象廚於「皇室堡 x 文地貓 喵聲報喜新春遊」與大家見面,一起迎接虎年。

場內設有5個打卡位供大家拍照留念,包括「『喵』年行大運風車轉轉轉」、「虎口常開樂翻天」、「罐罐常滿桔樹」、「虎虎聲祈願繪馬」,以及「喵一聲行大運攤位」,以可愛造型迎接新春。

Text:Jenny
Photo:官方提供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