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標籤: 手作

藝文創意, 藝術, 設計

從白布開始造一朵花 手工製染布花的精緻

每一朵花的盛開,都是自己的春天,花開有期。手造一朵手工製的布花,能尤如真花的優雅,卻可一直保存。本地手染布花手作人Kath早在幾年前已開始接觸布花,從白布開始剪花型,留意花卉的形態與小細節,再染色及塑型,近年自創的布百合、紫木蘭、劍蘭等不同形態優美的花材,展現像真花的線條與透明感,散發春天生氣和活力!

本地手染布花Immortalfabwork手作人Kath曾學習刺繡及畫畫,從事服裝創作的她,早已熟悉布料運用及紙樣製作,對造花有一定的幫助。早在2018年已開始接觸布花,多年來自創不少款式的花材,除了會製作單枝花,也會創作花圈裝置、花環及結合刺繡的作品,把花的創作延伸很多可能。

像桃花的紫木蘭。
Garden Rose
學懂染布花後,Kath便嘗試用上organza(硬紗)做出花瓣透明感。

希望看起來是布花

造布花不簡單,Kath早前自家創作的的布百合便是一大挑戰,「本身這款用上純薄絲,已是很考驗真功夫,處理膠水及燙功不能反覆同一位置燙,而今次挑戰的花紋百合,上色更難,染料沾上布後會化開顏色!」Kath記得當時創作時天氣很冷,在黑夜中發抖地畫紋,但黑夜的時間過得特別快,一到凌晨四點腳麻了,但成功做到心目中想要的效果十分雀躍!「製作時需反覆試驗,不同質地、顏料,最後成果跟實物相似度太高了,所以刻意把葉調得淡一點,對比真葉的綠,希望看起來著重這是布花。」

在每次製作前,Kath心目中每次都會有先想好構圖,日常要多觀察花型,像布碗豆花,是種很特別的花,要低頭才會好看。

從白布剪花型再染色及塑型

做花最大的主角是布,所使用的布料也是日本製,Kath指會用到多達40多種不同質地、厚薄的布料,而全部都已上漿處理,從白布剪花型再染色及塑型。而大部分的布料都是天然成分,包括絲、棉及麻。Kath最喜歡的是Georgette長毛絨及日本和布,「沒有什麼花一定用什麼布的,所以不同料子會有不同效果。」

做花最大的主角是布。

這裡大概有40種、100份布料。「應該夠我做布花到80歲了。」

找到合適布料制作紙樣、計算布料,再剪裁、染色、乾布後對色再調整布色。

所以染布花重點之一是顏色,在不同的布料上用同一種色出來的效果也不一樣,在調色的練習中尋找屬於自己風格的顏色!而染布花主體花瓣,為薄布料一般會一疊的剪型及染色,厚絨布便要逐塊剪及染。

圖中的花瓣看到三種主色,其實當中調了7種色的。
繡球花瓣:橙、粉紅、綠、黃色
玫瑰花瓣:鮮黃色、青檸綠、綠色及啡

葉子是染布花重要配角,制作都是逐片黏上鐵線及底布,由於底料改了不用薄絹,在透薄的feather silk下,鐵線也要另外染色,葉子每片顏色也有差異,邊位也highlight了啡色。

燙花器及燙頭是為染布花塑型,染布花上的型狀就是靠燙花器燙出來的。組裝整體是否貼合原本構圖,而日本花芯作為點綴Kath指:「不是每種花也用得上花芯,要用一定要選日本的」她展示存量的一大半,更十分珍惜:「太多很精緻的也不捨得用,是絕版的呢!」

每個製作的細節讓花朵塑型更細緻,尤如真花的生氣和活力,而又保存了藝術創作的成份,讓每朵花也可燦爛盛開下去。

染布花上的型狀就是靠燙花器燙出來的。


Kath也會親手染絲帶,把凋謝的鮮花製成絲帶顏色,可以永久保保存。

Text:Twinkie
Photo:IG@immortalfabwork

夠Green, 專訪, 藝文創意

香港造紙職人 手工製種籽紙設計卡片/揮春

在這個人人都用手機聯繫感情的年代,收到一張手寫,甚至手製的卡片感覺很溫暖。香港一位造紙8年的紙匠,就是為了手製一張有質感的紙,主動走訪台中拜師學藝。因一直以來對紙的興趣,毅然開教室,售賣紙品,也教授造紙手藝。

本地天然物資 粟米莖、香蕉樹皮造紙

走進「浪花花紙教室」,瞬間被田園風包圍,陽光散落在紙品上,有種很簡單原始、治癒的氛圍。浪花花創辦人紅彤彤本是設計師,他分享在台灣造宣紙工房學師,以古法造紙,取材開始由頭學起,從剝樹皮、將原料蒸煮8小時、抄紙、覆紙、曬紙。她最難忘是利用樹皮作原料:「當時我們親手鋸庭園的樹,相信沒有不多人會這樣做。記得我們還徒手剝樹皮,蒸煮揀纖維再撈紙。每個過程都很深刻,工房的空間很大,乾濕分開,濕撈紙,乾的部份可以加工及處理印刷工作。」

回到香港,紅彤彤於2014年創辦的「浪花花紙教室」,選擇以本地天然物資源及永續環境方式下製造紙張。她利用了本地農場的時令植物,例如粟米莖、香蕉樹皮等植物材料,「會盡量用本土的資源,如南生圍蘆葦草,可以代表到南生圍這地方,去製作一張屬於本地的再造紙。」紅彤彤指她在回收紙製作時,也會混合植物,讓顏色比較好看。

台灣造宣紙工房學師,首次親手製作的紙品。
「浪花花紙教室」內放滿不同素材及植物,用作教學及造紙。
紅彤彤以本地天然物資源及永續環境方式下製造紙張。

升級再造 手製種籽紙

古法造紙取材自純植物纖維,經過漂洗、蒸煮、敲打及抄紙等多重步驟把材料製成紙,每張纖維紋路均獨一無二,手感比機造的紙質粗糙卻更有質感。

在保育造紙傳統的基礎上,紅彤彤還會注入了新元素。她表示,在造紙過程中,其實可以加入不同的食物廢料或副產品來美化製成品,可做到upcycling(升級再造),如花生衣、米糠和豆衣就是絕佳例子。「之前也有用牛奶盒、咖啡渣,我們也希望利用剩食去造紙。」橙皮與果皮可以成為染色的工具,又可以作為裝飾使用。令它們不再是廚餘、垃圾,變成是美麗工藝品。

在製作卡片中,也會加點創意讓紙張可變得個人化。之前曾與貓糧鮮食店鋪合作,集合了很多貓毛,最開始時以貓毛作為書封面,之後再將貓毛混入聖誕卡,大家都很開心可送給朋友:「有學生帶了兩隻貓做兩本書,之後回家會拍照給我,再相認是屬於那隻貓的毛,這互動十分有趣。」

浪花花製作的賀年揮春。

手造紙與書藝的美

近年的利是設計一年比一年精美,扔了實在可惜。新年得來的利是封,也可重新做成手工賀卡,讓紙張重獲新生,繼續承載祝褔。紅彤彤,早前便回收利是封、牛奶盒等,經過處理一浸一撈,製作成充滿節慶感的粉紅及紅色再造紙,拿上手也可看到利是封的金光閃閃及凹凸質感,還有滿載人情味。

製好紙,就可以寫上祝福語揮春或製成賀卡,想親手體驗也可以,浪花花紙教室新年期間,更與書藝家verylittlegrasses合作開班教學造紙寫字,讓大家感受造紙術的細膩,同時在畫紙上重拾手寫文字的樂趣。

趁着今年農曆新年後,大家𢭃利是後可以將利市封回收再造,紅彤彤:「能夠將這些利是封循環再造,也不失為幫助地球的一個好方法。」

書畫家verylittlegrasses作品。
書法創作723studio的作品。

浪花花紙教室於聖誕節及新年期間,更會教授手工製種籽紙聖賀卡。

聖誕節教授手工製種籽紙聖賀卡,而手工紙刺繡聖誕卡為紅彤彤和學生們製作,每張都是升級再造手製種籽紙,聖誕卡後會有張小卡片標明出更會教授手工製種籽紙製作賀卡。是那款種籽,可了解更多每張手製紙的由來,很有意思。 

古法造紙取材自純植物纖維,經過漂洗、蒸煮、敲打及抄紙等多重步驟把材料製成紙。

造紙不簡單 新手撈紙易皺

造紙時水所掀起浪花,讓植物纖維在水中流動,掀起浪花然後可沉澱,這畫面讓紅彤彤想到為教室取名為「浪花花」。

紅彤彤其中一名學生悠悠,學習造紙一段時間,辭去全職後現協助經營教室,她指在造紙過程中得到滿足感,同時也感治癒:「造紙程序中的撈紙,都已經要撈幾層,很多時候一層掀起就會皺,每次看彤彤示範時好像難度不高,乾淨俐落。經過練習發現,我們要學懂感受到水入面的浪,要觀察和去看清楚。」

悠悠指現時抄紙達一年幾:「如揼纖維去到撈紙,每個步驟都會影響下一步。每次打撈完可能會摵爛左,下次再調整,對我來說還有機會,沒有失敗,還有下一次。現在明白要將自己融入,這就是工藝的精神。」

三朵浪花花,紅彤彤與學生們合照。

「工藝是有生命,要好好珍惜。」紅彤彤指在香港雖然很少人在做手工紙,但造紙讓我遇上很多都在追夢的人,未來希望可承傳造紙術的細膩,培訓香港造紙職人。「造紙匠是一條很孤獨的路程,耐得住,將來就會有成就。」

浪花花紙教室

地址:新蒲崗六合街8號六合工業大廈23樓D座R01室
浪花花紙教室:IG@lomfafair
書畫創作:IG@verylittlegrasses/書法創作:IG@723studio
造紙班詳情

Text:Twinkie

生活美學

日本扭氣球達人
徒手扭出超像真動物昆蟲作品

為了討小朋友歡喜,不少家長都會自學扭氣球,而花花、心形棒、長尾狗都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入門選擇。看似小兒科的玩意,箇中技巧卻是易學難精,而在日本享負盛名的扭氣球專家松本壯由(Masayoshi Matsumoto),他的作品甚至被視為藝術品,每一件成品都讓人嘆為觀止。

畢業於東京工業大學的松本壯由本身是位工程師,25歲那年開始自學扭氣球,後來更結合了他喜歡研究昆蟲和動物的興趣,利用氣球扭成逼真的昆蟲與動物造型,無論色彩、形態、結構都栩栩如生,別樹一格的作品讓他躍升成為人氣極高的氣球藝術家。除了外觀夠搶眼之外,松本壯由的氣球作品還有另一個特色,就是整個製作過程並沒有使用膠紙、膠水或顏色筆等工具,換言之,所有作品都是百分百用氣球扭製而成,更顯技術高超。


他現時共開設了兩個IG帳戶,分享他那些與別不同的氣球作品,追蹤人數將近14萬人。想進一步欣賞他的超凡手藝,同時跟大師學習一招半式,他的YouTube頻道就分享了數十條教學短片,由最基本的10種技巧,以至水嚨頭、甲蟲、蝴蝶等高階扭法,全部都逐一公開示範,大家可有興趣挑戰一下?

TEXT:Ivy
PHOTO:IG@isopresso_balloon, isopresso_balloon2

藝文創意

改造牛仔衣物 見證手作魅力

拆線、畫線、裁布、熨樸、車縫,歷經多個步驟,一個由牛仔布改造的背包終於大功告成。別看「牛布院」Denim Yard 的主理人Vivian如此熟手,她並沒有讀過時裝設計,一切都是上網自學,慢慢累積經驗,才由網店走到實體店。「牛布院」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細小空間裏放滿了各式各樣的牛仔布和工具。把牛仔布放在針板上,踩動衣車時發出清脆軋軋聲,一針一線都包含著創作者的心思,以及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自學成才 鍾情牛仔布

「本來沒有想過做生意,純粹製作自己喜歡的東西。無論是送給別人或自己用,我都覺得好開心。」Vivian坐在衣車旁,娓娓道來「牛布院」的故事。6年前,沒有任何設計或藝術底子的她在YouTube觀看布藝製作的影片,因為感到很有趣便上網自學。從手縫開始,用過花布布料,後來被風格多變的牛仔布深深吸引:「我覺得牛仔布好靚,有很多變化,可以做到很多不同的東西。」遂買了部衣車作練習之用,慢慢掌握縫紉的基本技巧。

留意到市面上牛仔布產品不多,當時從事服務業的Vivian便萌生開網店的念頭,一邊做正職,一邊接訂單,為客人製作帽、單肩包、背包等。不過,即使有衣車的協助,製作的過程依然需時。單單製作一個牛仔背包,就至少需要7小時,缺乏耐性的人很快就會放棄,但Vivian卻很享受製作過程:「可以縫製一些有用的物品,我覺得好有成功感。」

細小的店舖放滿不同工具,其中木製線架上有很多線卷,客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

Vivian用的是「工業車」,這款衣車原本是用來縫製皮革的。

疫下開店 一人打理生意

細小的空間掛滿由牛仔布製成的物品,衣車放在中央,後面的木製線架放滿線卷,一旁掛著各式各樣的牛仔布。由入貨、裝潢、宣傳、開班,一切都由Vivian一人包辦,精美的手作背後,是創作者的辛酸故事。與實體店相比,網店的營運成本較低,不受時間地域限制,也不用考慮租金。從線上走到線下,Vivian形容開實體店的決定有點衝動,疫情下公司裁員,她覺得好像是個機會轉為全職做手作,便「膽粗粗」開了實體店。

常言道:「創業容易,守業難。」雖然開業後仍不時接到訂單,亦有不少人參與體驗班,但要達到收支平衡並不容易。Vivian坦言壓力大,不過她由衷地說:「我想堅持,因為真的很喜歡做這件事。」出於對縫紉和手作的熱愛,她推出不同的產品和體驗班,創作靈感來自生活的細節,只要從細微末節著眼,往往能帶來驚喜。例如Vivian留意到愈來愈多人喜歡菲林相機,就推出牛仔菲林相機袋,細心地設計了獨立的菲林格和暗格,方便使用。

10多款體驗班,最受歡迎的是背包和帽,而難度最高的則是電腦袋。電腦袋需要用上多層布料和拉鍊,如果布料沒有對齊就會不好看,需要拆線重整,連作為「熟手技工」的Vivian也試過拆線十多次,才順利完成,所以她建議各位新手可以揀選其他體驗班,她笑著說:「我不想大家有太大失敗感,並對這樣東西失去興趣,希望大家完成後可以開心地走。」

多款體驗班中,最受歡迎的是背包和帽。


電腦袋是最難整的,一般Vivian都會建議客人訂購,而非參與體驗班。

手作的溫暖

朋友都支持她創業,父母卻著她「現實」一點,賺的錢不多,不如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言談間可見Vivian很明白在香港做手作的困難:「香港很少人欣賞這些東西(手作),沒有任何資金援助,一切都是靠自己。」明知困難仍開店做手作,她並不是異想天開,想靠手作致富,而是想堅持下去,用自己喜歡的作品和手藝,製作有用的物品,為他人送上溫暖。

這份溫暖可以從「牛仔衣物改造體驗班」感受到。開實體店後Vivian才開始開班教學,除了用新的牛仔布外,亦鼓勵客人自備牛仔褲,把家中閒置的衣物改造成不同的物品。當牛仔衣物被改頭換面時,伴隨而來的還有真摯的情感。其中一位客人讓Vivian留下深刻印象,對方帶著父親的牛仔褲,希望改造成其他物品,紀念已經去世的父親,「他(客人)希望用褲做些東西作寄托,就像父親仍在身邊一樣。」這些訂單不常有,但足以令人動容。

Vivian鼓勵參與「牛仔衣物改造體驗班」的客人自備牛仔褲,當中以Levi’s牛仔褲最受人歡迎。

製作單肩袋最少需要5個小時,Vivian說很多客人見到製成品都會很開心。

慰藉心靈的一味藥

開實體店後,Vivian不再是獨自埋頭苦幹,多了與人接觸,視野變得更廣闊。每當感到灰心,客人的評價成為了慰藉心靈的一味藥。「學生上完堂,會跟我說很好用、很漂亮,給我很大的動力做下去。」因此Vivian在教班時,都會多問客人的要求,希望他們喜歡成品並會一直用。正如開業的初心,正是製作自己喜歡的東西,分享給別人。

TEXT:Gillian
PHOTO:Nick, GIl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