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標籤: 懷舊

懷舊, 本地遊蹤, 藝文創意

台灣卡式帶專賣店「感傷唱片行」 香港展開限定店!特設張國榮專區 展出珍貴專輯

80年代,黑膠唱片、卡式錄音帶曾風靡一時,近年這股復古風潮再起,早前有統計指本年黑膠唱片的銷量35年來首度超越CD,可見Z世代樂迷對音樂體驗有了不一樣的追求。而台灣唯一卡式帶專賣店「感傷唱片行」的期間限定店最近更登陸深水埗,帶來官方發行的卡式帶專輯、T恤等周邊,還有超過200張的華語、西洋二手卡式帶及設張國榮專區,非常珍貴,喜歡聽舊歌和玩復古的朋友不能錯過!

今次深水埗選物店 Showa City Club與感傷唱片行聯乘舉辦期間限定店。

位於台中一間卡式帶專賣店的「感傷唱片行」,於2016年11月成立,原本是只是一個展覽空間,後來成立實體店,2017年在香港展開期間限定店,同年底在台中國立美術館附近巷弄內成立實體店,並融入先前期間限定店的元素及物件,希望過去在台中和香港的回憶、故事能夠沿續下去。

2020年開始成立同名音樂廠牌發行卡式帶專輯,引進國外流行的Future Funk、Lofi Hip-Hop 等音樂,並將台灣獨立樂團的音樂推向海外。今次再度到港與深水埗選物店 Showa City Club聯乘,舉辦期間限定店,帶來感傷唱片行官方發行的卡帶專輯、T恤等週邊,還有超過200張的華語、西洋二手卡帶。

感傷唱片行亦特意為香港朋友們準備了張國榮專區,將展出多張哥哥的卡式帶專輯,如《為妳鍾情》、《春光乍洩》,非常珍貴,以及由台灣插畫家Johnnp繪畫的張國榮畫作系列。Pop-up Shop的第一個週末(3月18-19日),感傷唱片行的店長游璨賓更會駐店!

台灣插畫家Johnnp繪畫的張國榮畫作系列

Johnnp x 感傷唱片行 – 張國榮《何去何從》T-Shirt
現場為香港朋友們準備了張國榮專區,將展出多張哥哥的卡式帶專輯。
《Stand Up》、《Leslie》卡式帶專輯、《霸王別姬》電影原聲帶、《Final Encounter》及《為妳鍾情》卡式帶專輯
香港限定店展出超過200張的華語、西洋二手卡帶。
五月天卡式帶套組 (三張一套)
絕版的復刻五月天卡式帶套裝
《五月天第一張創作專輯》、《愛情萬歲》、《人生海海》的五月天首三張錄音室專輯,收藏價值極高!
“Music Speaks” 卡帶印花 夏威夷襯衫


溫蒂漫步 Wendy Wander – Spring Spring 卡帶專輯
Cassette Hunter:Future Funk 卡帶EP


感傷唱片行Pop-up Shop @Showa City Club

日期:2023年 3月18日至4月2日
開放時間:1:00 pm – 7:30 pm
地點:Showa City Club 香港深水埗黃竹街15B地舖

Text:Twinkie
Photo:感傷唱片行

懷舊, 熱話

歷盡半世紀變遷 南昌押霓虹燈招牌正式拆卸

逾半世紀歷史的深水埗南昌押,被指違反《建築物條例》,終在今日拆卸。建於1920年代的「南昌押」,位於南昌街與汝洲街交界,屬戰前轉角唐樓,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1926年香港典當合法化後,典當業急遽發展,原名為「同安大押」的典當舖「南昌押」,亦開始於深水埗扎根。這幢由昔日澳門「典當業大王」高可寧家族持有的深水埗南昌押,大押於五十年代改名為「南昌押」,並一直沿用至今,當舖外牆面向汝州街的「蝠鼠吊金錢」霓虹燈終於在今天被拆下來。

至於兩塊懸掛在唐樓外牆的「幅鼠吊金錢」霓虹招牌,模仿了蝙蝠倒吊並含著金錢的形態而設計,上面更寫上「囍」字,帶有吉祥之意,別具特色。可惜,早前「南昌押」收到屋宇署發出的清拆令,指兩塊招牌因涉違例興建,逐於今月進行拆卸工程,香港街頭又一塊外型獨特的招牌將會消失。

轉交保育霓虹招牌機構

據知「蝠鼠吊金錢」招牌拆卸後,將交由專門保育霓虹招牌的非牟利機構「霓虹交滙」保管。今日機構負責人親臨現場監察拆卸工程,「蝠鼠吊金錢」招牌是「典當業大王」高可寧家族獨有的商標,而顏色以紅白為主,與普遍的紅綠色霓虹招牌有別。招牌的邊框印有萬字圖案,具有歷史意義,十分有保育價值。「霓虹交滙」在2020年成立後,已保育50個不同大小的霓虹招牌。機構將完整地把「蝠鼠吊金錢」招牌送到室外倉庫保存,待修復後,將再展示給市民觀賞,但暫時未有詳細計劃。

Photo:呂志鵬先生拍攝(維城觸蹟 HeritageFootprints.hk授權)

18區, 懷舊, 本地遊蹤

最後一部 有潛望鏡的巴士

舊物終會淘汰,逐漸成為回憶,簡單的小事或曾為我們帶來有趣的回憶。還記得以前坐巴士,坐車頭一定會去看右邊位置的小鏡子,可以望到自己外,也可偷偷看下去車長位,通過兩塊鏡組合成的狹窄通道,就可以偷看車長在做什麼!其實這塊就是潛望鏡(periscope),有試過失手時,就會一不小心同車長對望,十分好笑,有時又會被屋企人叫不要亂看:唔好望落去呀司機會罵你!

近年潛望鏡通常會於較舊型號的巴士出現,利用鏡面嘅反射原理讓司機可以監察樓上情況,以了解上層乘客的安全。而其實潛望鏡看到的角度和範圍有限,2000年代開始九巴就逐步改用閉路電視系統取代。

結果時至今日,只剩最後一部巴士還有這設備,據悉行到3月就會退役,巴士潛望鏡就會走向歷史。大家又有沒有曾過望過潛望鏡的回憶?

(九巴路線10號車)
回想小時候,十分熟悉的巴士潛望鏡!

而大家又有否想過,下層車長向上望塊潛望鏡時,影像會不會倒轉呢?

潛望鏡是一種利用光線反射原理所製作的光學儀器,車長可利用在駕駛室上方的探孔觀察上層車廂的情況。原來巴士的潛望鏡特別加裝了兩塊平面鏡,第一塊鏡倒映咗畫面之後,再有第二塊鏡將畫面倒映多次,畫面倒映了兩次,所以會變回正常。而平面鏡並不會將畫面上下倒轉的。

現時拍攝到潛望鏡的內部。
潛望鏡是透過鏡子反射的儀器,未能全面覆蓋上層車廂每個角落,成為車長的盲點。

九巴和中巴於七十年代起陸續實施「一人控制」模式,巴士的運作由車長一力承擔。為了解決乘客在上層車廂的安全問題,以及打擊車廂罪案,當時投入服務的丹拿珍寶設潛望鏡,安裝在駕駛室及上層前排右邊,方便車長監察上層車廂情況。

潛望鏡是透過鏡子反射的儀器,未能全面覆蓋上層車廂每個角落,成為車長的盲點。從1999年起出牌的Neoplan Centroliner起,九巴在巴士上層車廂安裝閉路電視鏡頭,以便車長監察上層車廂情況。2003年至2005年投入服務的歐盟三型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0.6米(ASV51-100),是九巴最後一批設潛望鏡的巴士。

Text:Twinkie
Photo:空城記

18區, 生活美學

屹立半世紀元朗地標 大同老餅家霓虹招牌告別

隨著時代巨輪的轉動,昔日很多事物都難逃被淘汰消失的命運。最近再有一個老香港招牌保不住,創立於1943年的大同老餅家,六十年代起開始掛上的兩層高霓虹招牌,是元朗地標之一。早前(26日)被發現已搭起棚架,有指會在日內拆卸,令一眾網民大感不捨。

創立於1943年的大同老餅家,其位於元朗總店外懸掛超過半世紀的兩層高霓虹招牌。
大同老餅家外,棚架上已有工人在工作。

招牌已搭起棚架 網民不捨說再見

七八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霓虹招牌百花齊放,夜景夾雜着不同顏色的霓虹,代表了各行業的興起,亦是香港獨有的城市美學。但近年在屋宇署的新規例下無奈面臨拆缷,從前大家在社交平台上經常發現「大同老餅家」霓虹招牌的蹤影,之後恐怕要消失了。

保育團體「香港行跡」facebook群組貼出「大同老餅家」霓虹招牌搭棚的照片,留言「別了 元朗大同老餅家 霓虹招牌」。相中可見,棚架上有工人正在工作。帖文引來網民留言「安息」、「再見」等,紛紛表示不捨。

每日五點開燈的光景不再。

元朗總店獨有 兩款霓虹招牌

以賣中式唐餅聞名的大同老餅家,其元朗總店每逢中秋前夕便非常熱鬧,老店每年堅持傳統,門口會豎起保留舊香港特色的中秋牌樓,配合門外60年代起已懸掛的兩層高霓虹招牌,成為該店的生招牌,吸引大量老饕到場搶購月餅,門外排起長長的人龍。而4間分店當中,只有元朗總店會有掛上霓虹招牌,一共有兩個招牌,其中一個在唐樓的頂層,另一個橫伸在行人路上。橫伸的招牌為黃底、綠色邊,而店名則用傳統紅色的書法字體。

大同老餅家早在今年9月的中秋節前,已在Instagram預告,「大同老餅家」霓虹招牌即將更換,呼籲市民在它「離開」前拍照留念。店方當時又稱,元朗總店更換霓虹招牌日期仍在安排中,若有進一步消息會在官網公布。但目前店方Instagram和facebook專頁均未見公布拆卸招牌的消息。

Text:Twinkie
Photo:大同老餅家、IG@hongkongneonarchive

懷舊, 熱話, 藝文創意

香港製造古舊玩物 那些年的聖誕玩具

無論是小朋友或大人,聖誕最歡樂的其中一個時刻,相信會是開派對交換禮物環節。拆禮物的驚喜,小時候期待收到新玩具的快樂,都讓人對節日充滿期待。

上環摩羅街鄰近的一條小巷子東街,有一個排檔放滿六十至八十年代各式的舊玩具,仿彿讓人穿越時空回到過去。這間在上環的幸福玩具店,放滿玩具收藏家莊慶輝的珍藏,談到舊玩具時,他總是從心而發的笑,在芸芸收藏品中,拿出當年舊香港的聖誕玩具,那個完好無缺的脆膠聖誕老人及水晶球,除了本身經歷的時間以外,更代表了香港過往的輝煌年代,以及那個年代的快樂回憶。

六七十年代香港脆膠聖誕老人及水晶球
一隻只有三,四吋高香港製造嘅聖誕老人,可用於聖誕樹裝飾物,為節日添上不少氣氛。

香港製造的聖誕老人

莊慶輝收藏玩具已長達三十年,主要收藏七十年代中期的香港懷舊玩具,全因童年時父母會將錢用在衣食住行上,不能多花錢買玩具,他說道:「小時候媽媽都會繞路避過玩具店,以前難免有些失望,但當年的玩具令他最有回憶。」這刻跟客人、朋友集體回憶這些點滴,又是另一番感覺。

自製聖誕襪 集合香港懷舊玩具

對玩具收藏有他的執著,莊慶輝指:「收藏玩具,也是收藏歷史文化。」所以每件玩具都會好好保存,說起聖誕節以前的香港玩具,他便拿出幾款六七十年代香港脆膠聖誕老人及水晶球,其中一隻只有三、四吋高香港製造的聖誕老人,可用於聖誕樹裝飾物,為節日添上不少氣氛。今年莊慶輝還有自製的聖誕襪子,將香港當年的懷舊玩具集合,包括經典的紅白波、。

除了玩具,我們也愛送聖誕卡傳達心意,以前在文具店看到的聖誕卡,其實部份也是香港出產的,莊慶輝手上拿著是近十年翻印的聖誕卡,紙質還很新淨。當中更有幻變封面的,及不同美少女戰士角色特別版,勾起大家童年回憶。

自製的聖誕襪內,都是香港當年的懷舊玩具集合。

聖誕節x婚禮 創意卡片

莊慶輝分享以前的卡片總有不同的小創意,一張看似是新娘穿婚紗的結婚卡,原來是內有玄機的,把裙子拉開就可變成聖誕鐘的造型:「以前製作的卡片都很有創意,可將聖誕鐘加到公仔裙上,也同時更很多元化,這張卡不止是慶賀結婚用,商家也可在不同時期一樣能賣出。」

莊慶輝收藏玩具已長達三十年,主要收藏七十年代中期的香港懷舊玩具。

尋回珍貴的回憶

莊慶輝除了收藏舊玩具之外,也會介紹舊玩具。他有不少朋友就是開檔賣舊玩具認識的,在賣玩具的過程中,遇到不少有趣故事。他分享有一次,一位女士來找一款舊玩具電冰箱,裏面除了裝滿各種食物之外,還能裝上電池,打開燈,儼如真雪櫃,而剛好當時店內就有一個。事隔幾天,又有另一位女士來找他,對他表示深深的謝意,原來之前來買玩具的是她姐姐,因她兒時一直很想要這款式的玩具,所以今次買來送給她,故特意前來致謝。莊慶輝指為大家尋回以前的快樂,做到這樣便感覺滿足,就如幸福玩具店的名字一樣。

幸福玩具店
地址:上環東街13號

Text:Twinkie
Photo:Jonas Chan 

懷舊, 藝文創意

老牌港式快餐店 葵涌食口福的最後時光

老牌港式快餐店在香港買少見少,最近,屹立於葵涌石籬近半世紀的老牌港式快餐店「食口福」,亦於門外張貼告示,宣布將於明年結業。

保留了八十年代的復古裝潢

七、八十年代,從外國傳入的快餐店大受當時的香港人歡迎。當年的快餐店設計多仿效美式風格,裝潢會以紅、綠、橙、黃等鮮豔搶眼的顏色為主,格調復古又懷舊。

於1979年開業的「食口福」,也是其中一間保留了八十年代裝潢的港式快餐店。黃綠色的大字招牌、鑲死在地上的紅、綠色膠座椅、懷舊玻璃磚牆、餐檯上的膠花擺設、牆壁上的陳舊卡通人物裝飾,加上紅黃藍綠的假天花,以及身穿花花恤衫制服的員工。踏進其中,就恍如回到了八十年代的香港一樣。

快餐店的餐檯上還擺放了不少膠花作裝飾,別具特色。
小熊維尼掛鐘。
八十年代的微波爐款式。
店面玻璃上的貼紙,看來也有一定的歷史。
懷舊方格玻璃磚牆。
鑲死在地上的紅綠膠座椅和餐檯,在舊式快餐店甚為常見。

招牌炸髀 外脆內嫩多肉汁

當年的港式快餐店為了迎合香港人的口味,除了招牌炸髀、薯條外,也會供應飯餐。而被工廈和公共屋邨包圍的「食口福」,除了供應「抵食夾大件」的螢光汁碟頭飯,其有如手掌般巨型的招牌炸髀,也受到不少街坊的推崇。當客人落單後,店員會將已用低溫油炸熟的雞髀,再以猛火收油,直至將雞皮炸至香脆金黃為止。難怪雞髀入口外脆內嫩,肉汁飽滿,面頭還灑上了一點淮鹽調味,滋味無窮!

炸得香口的招牌炸髀,是店內其中一樣最受歡迎的美食。
紅豆冰內的紅豆份量十足,跟炸髀是配絕。
粗身炸薯條、炸牛丸、炸雞翼等炸物,同樣炸得香口出色。
快餐店的告示、外賣包裝不時會印上一位卡通人物,它其實是1982西班牙世界盃的吉祥物——納蘭吉托(Naranjito),是一個擬人化的橙。

不過,若想一嘗令人回味的炸雞髀和漢堡包就要趁早了,因老闆卓氏夫婦年事已高,故決定把服務了街坊四十多年的「食口福」於明年1月19日正式結業,食客從此再吃不到多汁香脆的招牌炸髀,令人惋惜。

食口福
地址:葵涌和宜合道58號地下
電話:2427 6383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六 6:30-20:00

Text:Onyx
Photo:O.T.

懷舊, 熱話

回到90年代!Netflix日劇《初戀》懷舊場面 重現大牛龜/便攜式CD機/貼紙相回憶

由佐藤健和滿島光主演的Netflix日劇《初戀》,劇情成功俘虜劇迷,掀起一陣回憶殺!劇中描述橫跨二十年情侶重逢畫面,為加強1998年至2000年的年代感,加入了不少懷舊元素,除了大量使用宇多田光初出道歌曲《First Love》當配樂,還有像是去出租店租錄影帶回家看、曾紅摺機、用笨重的大牛龜打電動等,讓人回憶起那些年的美好事物。

10個懷舊場面:
折疊手機及手機吊飾

相較於現在手機幾乎都長得差不多,九十年代的手機造型非常百變,特別是日本的摺機型號甚多,光是顏色就多到讓人選擇困難。劇集中其有一幕是收集自衛隊隊員的手機盒,雖然都是男生用的手機,但還可以看到不少人會掛上手機吊飾,有可能是與女朋友一起買的,也有可能是有用途的,像是可以擦拭螢幕等等款式,以前大家都喜歡掛上吊飾,讓手機變得更有個性。

電影《鐵達尼號》

1997年上映的鐵達尼號電影是80後的童年回憶,是當年的經典愛情片。鐵達尼號是全世界首部達到10億美元票房的電影,並保持了12年的紀錄。劇中女主角入場看《鐵達尼號》,看了5次卻還是每次都哭!在電影結束後,她和男主角晴道還在電影院外的欄杆,模仿起劇中男主角Jack在船頭環抱女主角,經典的飛翔場面!

舊式有線家用電話

晴道和也英為了隔天的約會互通電話,也喚起記憶!以前使用家居電話時,不免會出現和家人同步接聽的情況,若不出聲的話還可以偷聽家人講話的內容。同時因電話線的限制,話筒也不能拿離太遠,邊聊天時,手邊沒事還會開始捲電話線。

懷舊電台節目

首集中,也英的媽媽到她打工的錄影帶出租店接送她時,車上的電台也隨後播出宇多田光的歌曲〈Automatic〉,而這個日本電台節目,其實就是在1999的3月熄燈的「赤坂泰彥的All Night Nippon電話 Request」。

《街頭霸王ZERO 2》

男主角正在家裡和好友、妹妹沙盤推演有關約會的事宜時,妹妹使用CRT電視玩的正是 1996 年推出的《街頭霸王ZERO 2》。原本只在大型街機發行的街霸推出 Zero系列後就正式移植到 PlayStation、SEGA Saturn、超級任天堂等家用主機上,依照電視中穿的運動服版本的春麗、特殊的女人頭像背景來判斷,應該是1996 年的《街頭霸王ZERO 2》,此背景在街霸Zero與街霸Zero 3 並未出現。

「大牛龜」電視機

近年模擬電視廣播的結束,「大牛龜」電視機年代正式告終,大家都轉用數碼電視已很少見到它的蹤影。其中一集女主角在家收看新聞,和男主角打機時,都是使用現在看起來有點笨重的CRT電視「大牛龜」這是日本當時很流行的型號,把電視跟錄影機結合的特殊設計,不過因為年代太久遠了,現在所有二手平台上幾乎找不到同款的電視,從年代、規格跟介面判斷應該是Sharp VT-151F-JG。

便攜式CD機

在串流音樂尚未普及的年代,CD成為了重要的音樂播放媒介,以前在學校也經常和同學交換CD、互借CD的習慣。而CD機的發明,也讓大家能夠不受地點限制、隨心所欲地聆聽歌曲。在劇中也英和晴道共享有線耳機,這也是那時最浪漫不過的事情了!

影集後半段要播放宇多田光的音樂時才特別拿出來的CD機,是日本製的Panasonic SL-S280,擁有 10 秒抗震以及只用2顆電池就可以聽 30 小時的超強續航力,直到現在還是可以在網站拍賣買得到,部份更是保存良好的二手品。

貼紙薄

剪貼簿的紀念冊也是讓人回憶滿滿!把洗出來的照片剪貼、塗鴉、編排成冊,化身成為一本專屬自己的回憶錄。不只貼上和好友的合照,還會偷偷把喜歡的人的照片放進裡面,很有少女情懷!

錄影帶

在劇集中明顯看到的黃色標籤,錄影帶上面寫著《靈幻道士2》,其實就是由林正英、錢小豪、許冠英主演的香港電影《殭屍先生》。

殭屍先生首集在1985年上映後就掀起殭屍電影的熱潮,許多電影公司隨後也跟著效仿這類的題材,因為太紅所以日本引進了這部電影並取名為靈幻道士,日本的影音出版公司波麗佳音甚至推出了任天堂紅白機版本的遊戲。

相片剪貼簿

貼紙相是一眾80後、90後的集體回憶,不過近年貼紙相機似乎已經買少見少。

女主角回到當初和初戀埋下時光膠囊的地方,入面最有趣的就是2張拍貼照片,從拍貼上面的圖案可以看出年代非常久遠,幾乎沒有什麼太花俏的設計。而貼紙相下方則是宇多田光2000年的巡迴演唱會「波西米亞之夏」,當年只能購買日版演唱會DVD才能欣賞!

Text:Twinkie
Photo:Netflix《First Love初戀》

懷舊, 藝文創意

霓虹燈消失前 投選17個地標招牌命運

政府最近公布的美化街道計劃,措施包括拆除或維修最少1700 個招牌。在新規例之下,大部分現存招牌均被視為非法僭建物,招牌正快速在香港的街道上消失;雖然它們有機會通過招牌檢核計劃繼續存在,但計劃的評審標準並不包括招牌的歷史、文化和美學價值。 而保育招牌組織之一「街招」與高浚明合作設計,希望公眾留意招牌的正反等多個面向的「在十七天後」裝置,由今日起於PMQ deTour設計節期間開放參觀。今次更邀請公眾到場按掣選擇,或在網上投票,嘗試在緊湊的十七天內體驗決定十七個香港最後一批歷史招牌的命運的過程!

今次的《在十七天後》企劃提出一個與歷史建築相似的評審機制,以一系列準則決定招牌的去留。在設計的黑房中,17個現正身處香港大小街道上的招牌,在展覧期間每天均有一個需要接受招牌評審機制的考 驗。現場亦設有「保留」或「拆除」按鈕及網上問卷,讓觀眾參與決定每個招牌的命運。 

街招發起人之一建築師麥憬淮(Kevin)指現時在街上可看到的歷史地標招牌,已所剩無幾,今次特別揀選了十七個香港的瀕危地標招牌作企畫:「今次目的並非展示新招牌,反而是特別選擇了招牌中具有香港特色的設計,如文字、花邊及美學上的細節,重現歷史地標招牌。大家於場內行走,可看到裝置及每個招牌的背景故事,每天可投票決定是否保留該招牌。」

而現場布置模仿就如在街上,讓我們感受招牌拆走時的情景,「大家來到會看到竹棚圍住招牌,模仿看招牌拆走的一刻。而投票票數如多於一半選擇清拆,綠色圍網便會圍住招牌部份,今次的項目更有互動性,也可讓公眾反思招牌保留或拆除背後的原因。」被捨棄的招牌會在每日結束之時覆上綠網,象徵它即將離場的命運。最後作品將會是公眾對招牌文化看法,以及招牌在城市中感知價值的視覺呈現。

是次使用的霓虹光管全部由胡智楷師傅於本地製作,其中「保留」或「拆除」按鈕上的標示同為本地製作,由萬利膠片的梁師傅以息微的手動「囉字」方式製作。

「保留」或「拆除」按鈕上的標示同為本地製作,由萬利膠片的梁師傅以息微的手動「囉字」方式製作。
是次使用的霓虹光管全部由胡智楷師傅於本地製作。
「保留」或「拆除」按鈕上的標示同為本地製作,由萬利膠片的梁師傅以息微的手動「囉字」方式製作。
是次竹棚製作由捷誠棚業贊助。

Kevin指研究結果暫時顯示大家對招牌的留戀除了是情感連結外,也會留意設計及外觀上有特色:「計畫暫時已進行數天,而研究發現如較多人喜歡打卡的油麻地麻雀館彩虹招牌,雖然或與大家的情感連結上無關,但也會有多數人投票保留。」所以我們對招牌的眷戀,大家都有不同因素,可以是工藝精緻、設計特別,也可以是情感連結,而這些原因又會否可延續招牌的生命?

每天會有一個招牌作為「是日招牌」,大家可於場內投票,其全日的票數會在翌日反映在實體裝置藝術上。而不同日子的招牌也可網上投票,讓公眾親自決定歷史招牌的命運!

圖中是第七天,所投票的招牌是位於九龍城的百好珠寶金行。

deTour 2022設計節實體展覽
日期:即日至12月4日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8時
地點:PMQ 元創方(香港中環鴨巴甸街35號)
入場:免費

街招x高浚明《在十七天後》企劃
日期:即日至12月4日
地點:PMQ 元創方B座5樓506-507室(香港中環鴨巴甸街35號)

招牌投選詳情

Text:Twinkie
Photo:部份由街招提供

展覽, 本地遊蹤, 藝文創意, 藝術

美荷樓開放日+手作市集 逾50間本地手作攤檔

周末放假想在城市輕鬆遊走,不一定只是逛大商場或去吃飯打卡,這兩天或可選擇到深水埗美荷樓探索遊覽。最近美荷樓經過兩年的改善工程後,首次向公眾開放,今次會與本地手作單位LIFE Mart舉辦市集及不同工作坊活動,同場有多達50個本地手作單位,可以好好探索美荷樓不同的面貌!

深水埗的美荷樓在2020年關閉、經過2年的改善工程後首次向公眾開放,它曾是香港第一代公屋,也是現時碩果僅存的「H」形6層徙置大廈,盛載深厚的社區歷史意義!今次適逢本地單位LIFE Mart手作市集5週年,將於週末(11月12及13日)在美荷樓舉辦「致一直堅持的人」手作市集,匯集超過50個手作單位,攤檔遍佈室內外。包括在港日籍插畫家「 鴛鴦茶餐廳 」帶來她最新的香港風景及聖誕主題的創作,其中一款新品聖誕叮叮更增加小鹿、小雪人等角色。

現場還有新展覽復刻五、六十年代的生活回憶,讓大家探索美荷樓不同的面貌!
現場還有新展覽復刻五、六十年代的生活回憶,讓大家探索美荷樓不同的面貌!

同場手作市集匯集超過50個手作單位:

東尼電機

本地插畫師東尼自2013年成立「東尼電機」,以創作天馬行空的發明和道具,解決生活小煩惱。

「 鴛鴦茶餐廳 」

在港日籍插畫家「 鴛鴦茶餐廳 」聖誕主題的創作。

Riley銀飾

Riley接受訂製香手作硬幣飾物,用殖民時期的港幣製作戒指、頸鏈及手鏈,部份客人更會送給將要離港的朋友,以罕有的香港銀色伍毫縷空英女皇款式,很有紀念價值。

C.C.POT鈎織物

Good afternoon work

活動中還可與設計市集海報的插畫家含蓄對談,含蓄本身為建築系碩士,現在選擇投身與本科系不同的藝術行業,身兼演員、插畫家、裝置藝術家三職,大家可到現場聽聽,他在藝術行業中堅持的故事。參加市集的攤位遊戲,也可領取含蓄設計的口罩套,先到先得。

而開放日還有不同活動,例如工作坊體驗、傳統影樓服務、社區導賞團及分享會等,大家可以在美荷樓好好探索!

YHA美荷樓青年旅舍開放日
日期:11月12日至13日
時間:10am – 7pm
地址:九龍深水埗巴域街70號石硤尾邨41座 美荷樓青年旅舍

致 一直堅持的人》LIFE MART 5週年手作市集

日期:11月12日至13日
時間:1pm – 7pm
地址:九龍深水埗巴域街70號石硤尾邨41座 美荷樓青年旅舍

圖片來源:美荷樓、Lifemart

懷舊, 熱話, 藝文創意

皇都戲院70年歷史 復刻新標誌誕生!

走到北角,每次都會被地標皇都戲院吸引,這間香港最後的單幢式戲院,記載了一代人的美好回憶。自新世界投得戲院統一業權,歷經兩年多的復修及定位,及參考不同年代的資料、文物,近日皇都戲院新標誌揭開序幕,形狀參考天台拋物線的飛拱桁架建築,主調以象徵劇院帷幕的酒紅色及金色,延續昔日情懷,再會皇都。

皇都戲院為香港現存最後的單幢式戲院。

新標誌參考飛拱建築

近日揭開序幕的「皇都戲院」標誌,設計靈感源自保育團隊搜集的文物,參考皇都昔日標誌及舉世無雙的「飛拱」桁架建築,創作全新復刻標誌。

皇都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

另外,保育團隊去年已運走及妥善保存皇都內部具歷史價值的物件,包括戲院座椅、商舖招牌等,並分析其地基結構,今年亦勘察皇都各處結構狀況,尤其天台部分,並用上「敲鎚勘察」方式。

而整幢建築物亦運用非破壞性的化學物料,希望外牆最早期的面貌能重現並着手復修整個外牆。目前整體進度理想,正準備復修外牆及內部,目標以2026年內完工。

70年歷史皇都戲院 復刻新標誌!

復刻舊香港「夜總會文化」

為紀念皇都踏入70周年,新世界將在K11 MUSEA商場內獲米芝蓮一星中菜餐廳「夜上海」,舉辦沉浸式歌舞晚宴《皇都之夜》,將以聲、色、藝復刻舊日香港「夜總會文化」,從裝潢開始,有經典酒紅色劇院帷幕,再有逾20件舊物包括50年代電影戲橋、多款舊戲票和昔日照片展示皇都戲院前世今生的打卡位。

飲蔗汁食煨魷魚

現時入戲院會食爆谷,舊年代戲院則飲蔗汁、食煨魷魚,《皇都之夜》將重回當年,設置蔗汁和魷魚檔口。當晚菜單又會復刻50年代夜總會餐單,本地甜品大師Tony Wong並親自創作皇都「飛拱」造型甜品。

表演會以50至80年代的中外金曲為主題,並邀請與皇都有關的舊街坊及文化界人士出席,包括著名導演章國明、皇都戲院商場內的「天寶茶樓」及「利昌士多」後人等。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