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標籤: 懷舊

懷舊, 藝文創意

百年老店利工民  堅持香港製造 由一條棉紗開始 造羊毛內衣

「著番件利工民秋蟬牌羊毛衫啦,好暖㗎!」提起七十年代香港的經典廣告,相信大家對這句利工民廣告中的對白絕不陌生。這個被形容為香港人集體回憶的本地品牌,就連武打巨星李小龍、周星馳、洪金寶等都愛穿它們家的底衫。利工民今年踏入100周年,已悄悄陪伴了港人一個世紀,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品牌至今仍屬百分百香港製造,於本地廠房以傳統手法,由一棉紗開始造羊毛內衣及線衫。

年逾70的馮明山,為利工民織造廠的第三代傳人,於八十年代開始接手家業。縱然品牌近年面對著行業的競爭、員工年齡老化及缺乏繼承人等問題,馮明山仍然堅持在本地生產既舒適又耐用的衣履,因他深信品質始終會贏來口碑,「最重要是出品要保持得好,可惜現在外面人人都想著賺快錢,不會再想質量!」

利工民織造廠第三代傳人馮明山。

英國入口純棉支紗 生產線衫及羊毛內衣

今年4月,屹立灣仔多年、屬品牌最後一個的利工民金鹿霓虹燈招牌被拆下,雖令不少人大呼可惜,但亦使品牌重新得到了不少關注。

利工民織造廠創於1923年,由從事洋貨賣買的順德人馮壽如於廣州西關創辦。起初,織造廠只設有6部手動織襪機器生產襪類,而由於「工農」是民國建立時期的時髦名詞,故此馮壽如便將廠房命名為「利工民」,帶利於工人和農民之意思。

馮壽如把產品定位高檔紗支品質,即使減少產量也要「講求質量」,故他從1929年起,開始從英國入口純棉120、86、80、46支紗,生產「金鹿」、「藍鹿」、「光華」及「秋蟬」牌,4個不同款式的衫類。文化衫、三粒鈕、背心,都是當年利工民廣受歡迎的產品。

至於利工民從廣州南遷至香港,則要追溯至1938年。日軍攻佔廣州後,工廠被毀,馮壽如便把生產遷至順德,並將另一分支遷往香港設廠並開設門市。後來日軍攻港,工廠曾一度被迫停產,但隨著二戰結束,利工民亦順利恢復生產,並於1952年開始從英國進口純羊毛42支紗,生產羊毛內衣。

馮明山透露,「金鹿」牌取名自「食得是福,着得是祿」這句諺言。「鹿」為「祿」的諧音,而「金」則代表了它是品牌最高質量的出品。
「秋蟬」牌羊毛內衣曾廣受香港市民歡迎,家家戶戶的衣櫃都至少會有一件。

家家都有羊毛內衣

七十年代,可說是利工民最輝煌的時代。當中,尤以用120支棉紗製成的最高品質「金鹿」牌線衫,以及46支紗製成的「秋蟬」牌羊毛肉衣最受大眾歡迎。前者面料柔軟,透氣又夠簿;後者則是以其保暖度見稱。特別是1974年深入民心的《利工民秋蟬牌羊毛內衣》廣告出街後,標榜以英國純羊毛製造的「秋蟬」牌羊毛內衣,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銷量節節上升之餘,亦外銷至日本及英國等地。八十年代,香港工廠紛紛北移,利工民始終堅守於香港生產,廠房由深水埗南昌街輾轉遷至長沙灣及現時的青山道,員工亦由最高峰時的40至50人,跌至現時約15人。門市則有3間,分別位於灣仔、深水埗及旺角。

利工民現有3間門市,分別位於灣仔、深水埗(上圖)及旺角。
馮明山表示,除了武打巨星李小龍之外,周星馳和洪金寶也都喜愛穿著利工民底衫。

由一條棉紗開始 人手製作布料

走進利工民位於長沙灣青山道的廠房,佔地逾1萬5千呎的兩層空間,擺滿了舊式衣車、圓筒機和「喴嚕機」(又名「檯車」或「湯姆金針織機」)。內裡的十多名員工,分別在不同的崗位上努力。馮氏家族第三代傳人馮明山,童年時於舖頭和廠房長大,八十年代開始回工廠幫手、學習,其後漸漸接手家業。他表示,現時廠房主要有織機、漂染、生產及包裝4大部門,有別於坊間直接入口布料,利工民至今仍然鼎承著以傳統工藝,由一條棉紗開始,經過縮布、烚布、洗滌、漂染、曬布、捲布、解布等多個工序製成布料後,裁製出各式線衫及羊毛內衣。而整個製衣步驟,約需20至25天,認真得來不易,「當中最痛苦的非漂染工序莫屬!皆因整個工序都需以人手操作,單是縮布、烚布、洗、漂白、脫水,解毛等工序,已要花上整整4天時間,加上布料長達幾十呎,認為不簡單!」此外,廠房還自設Boiler Room(鍋爐室),Boiler技工更須考取特定的證書,才能於該房間進行洗染的工作。

繁複的工序,換來的是高質量的出品。馮明山自豪的表示,利工民的衣履有別於Fast Fashion(快時尚)的出品,十分「襟著」,穿十多年也不成問題,「更曾因此被客人罵,批評我們的衣物太耐穿,不懂得做生意!」

廠房共有兩層,樓下主要是裁衣區,樓上則擺放了多部「喴嚕機」。
「喴嚕機」又名「湯姆金針織機」,由英國人梅洛氏於1847年發明,後經美國人湯姆金兄弟多次改良而成。
利工民廠房仍沿用著舊時流行的花碼字,步入其中,恍似時光倒流到60年前的香港一樣。
廠房自設Boiler Room(鍋爐室),進行洗染工作。
工廠內的老師傅大多在利工民工作了數十年,經驗老到。

百年品牌 堅持香港製造

要堅持香港製造,談何容易。面對年輕人消費文化的改變、成本上漲、人手等種種考驗,許多人都會選擇妥協。但即使現時部分利工民廠房的員工,已年屆60、70,新人又難招入行,而馮明山自己亦已逾70歲,同樣面對著品牌無人接手的問題,他仍堅持著香港製造,因他深信若是「香港製造」的出品保持得好,始終可以贏來口碑!

踏入百周年,設計師Westley(右)與馮明山(左)於今年中曾與香港設計中心合作,製作了以利工民百周年為主題的藝術裝置。

Text:Onyx
Photo:Damon

懷舊

東京隱世「昭和風」駄菓子店 懷舊零食/紅白機/復古扭蛋機 感受日本人的童年回憶

每當談起童年,總離不開幾個話題。玩具、遊戲、零食等,通通都有著回味不完的故事。只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事物都已經消失,我們也只能在閒聊中回想起陪伴自己長大的玩具與遊戲,卻難再吃到四方果、戒指糖、唧唧冰等兒時的味道。和新一代聊起這些事物,看到他們一臉茫然,總感時光飛逝。的確,每代人都有各自的經典,而每個地方也都有屬於自己的「舊時代」。

在日本東京,就有一家隱世「昭和風」小店,你可以在店裡看到屬於日本人的「舊時代」。這家店名叫「富田商店」,位於JR北府中站附近,還沒走進店內,店舖那紅白相間的頂棚用色、復古的長凳與日式招牌、還有一旁張貼的老舊廣告海報就已經滿是「昭和」的懷舊風情。

「富田商店」位於JR北府中站附近,店舖裝潢充滿「昭和」懷舊風情。

24小時自動販售懷舊零食

走進店裡,復古的氣息更為強烈。商店自稱「現代版駄菓子屋」,是一家24小時營業的自動販賣機販售商店,而自動販賣機中的商品自然也多是「駄菓子」(Dagashi)。所謂的駄菓子,是指為小孩製作的便宜零食。雖說是便宜零食,但款式可謂繽紛多樣,有糖果、有餅乾,甜的鹹的通通都有,為的就是滿足小孩的童心。另外為了吸引小孩,通常零食的包裝設計上,會常見當時流行的卡通人物或者受兒童歡迎的知名運動選手,也常常會有抽獎的設計來獎勵小孩。

店舖是一家24小時營業的自動販賣機販售商店,主力販售各種懷舊零食。
「駄菓子」(Dagashi),是指為小孩子製作的便宜零食。雖便宜,但款式可謂繽紛多樣。
當年也常常會有抽獎的設計來吸引、獎勵小孩。

「富田商店」中主力販售的,便是這些曾經讓小孩滿心期待的小零食。譬如有說到「駄菓子」時絕對要提到的美味棒(うまい棒),便宜飽肚又有多種美味的它自推出以來一直都是零食店的必賣品。除此之外,還有蒲燒太郎(蒲焼さん太郎)等不同調味的魷魚片系列;超級迷你包裝,一口便要吃掉的Yatta麵(ヤッターめん);經典的波子汽水等。其中不少也都香港人小時候的回憶。

Yatta麵(ヤッターめん),就像是超級迷你包裝的「媽咪麵」。

二樓出租「和室」 大玩懷舊紅白機

至於「駄菓子」外,商店設有非常懷舊的扭蛋機,上面貼滿了迷你貼紙,這些也都是那些年,學生在放學後共同遊玩的美好事物。店舖的二樓則是可以租借的和室,其佈置裝潢不僅復古,甚至還可以真正體驗當年的情懷。皆因這裡放著一部「紅白機」和舊時的遊戲卡帶、也有書櫃陳列著一套套舊漫畫,都是店主自己的收藏。當你一踏進這裡,感覺便像是走進時光隧道,回到舊時童年的日子,無憂無慮地打機、看漫畫、吃零食,找回丟失已久的童心。

二樓可供租借的和室,除了佈置裝潢復古外,還有各種店主收藏的舊物。

Photo:【現代版駄菓子屋】富田商店

生活美學, 藝文創意 - 其他

昭和時期診所改造而成!日本深夜懷舊書店

都市人生活忙碌,深宵時分成為每天最珍貴的閒暇時光,工作過後偶爾想找一處地方沉靜心靈,日本廣島就有一家深夜舊書店「弐拾dB」,不管是文人墨客、還是碰巧路過,都可入內感受片刻寧靜。店名「弐拾dB」是20分貝的意思,指的是非常微小而存在的「聲音」,如樹葉的搖晃聲等,寄語人們用心聆聽古書中的聲音。

微黃燈光映在招牌上,邀請深夜的旅人們到訪書店,感覺溫馨寧靜。

保留當時醫院用的椅子

甫踏入隱藏在鬧市一角的「弐拾dB」,便可感受到讓人溫暖的舊時代氣息。店內播放著微弱的深夜收音機,陪伴旅人度過閱書時光。從各處收集回來的老式風扇、復古海報、茶壺、石油暖爐、熊玩偶等物品散落在不同角落,像回到昭和時代。「弐拾dB」前身是一家診療所(小型之社區醫院),抹茶綠的色調、配上木質和泛黃的磨砂玻璃窗,洋溢著濃厚的懷舊味道。店內還保留了當時醫院使用的椅子和沙發等,店內仍掛上治療室牌子,處處可見藥袋、玻璃藥瓶、顯微鏡等醫院用品,就連書封也設計成藥袋模樣,富玩味之餘別具特色。

昔日診所抹茶綠的色調、配上木質和泛黃的磨砂玻璃窗,洋溢著濃厚的懷舊味道。
從各處收集的復古物品,包括電燈和風扇等,把時光凝在昭和時期。

從晚上11點營業至早上3點

現年30歲、弐拾dB的店主藤井基二,他從高中時期開始對文學產生興趣,更在大學主專攻日本文學。熱愛文學的他,明白普通工作不適合他,有一天忽發奇想:「如果擁有一家深夜營業的古書店,那一定很有故事性,相信會很棒吧!」於是,他在2016年創立了這家書店,從晚上11點營業至早上3點,周末則白天營業。這裏陳列著的書籍豐富多樣,從文學到專業書籍,從藝能雜誌到偶像寫真集,應有盡有,讓任何進入書店的人都能享受美好的閱讀時光。

弐拾dB的店主藤井基二。
書籍豐富多樣,從文學到專業書籍,從新舊漫畫到偶像寫真集,應有盡有。

與客人互動日常 結集成書

就像深夜食堂般,開在深夜的「弐拾dB」成為鬧市中的綠洲,為各式各樣的人群提供歇息之處:附近老年居民、鄰近縣市開車來的人、外地遊客;逃離家中爭吵的男性、即將結婚的女性、酒醉的人、正在拍攝電影的某位著名女演員等。人流較少之時,藤井還會主動為客人端上茶水,與他們閒話家常。「這樣的交流能讓人心中產生一些難以言喻的共鳴。每天都能夠體驗這種感覺,實在是太好了。」藤井更將日常生活和顧客之間的邂逅,以幽默筆觸寫成散文集,持續連載至網站上,更出版成書與大眾分享。

疫情開設分店

最初店主藤井只希望能兼顧到日間工作,但走著走著至今已是書店開業的第7個年頭。從最初只有幾萬日圓(幾百元港幣)月收入,到逐漸被附近居民所認識並成為常客,吸引不少媒體報導。疫情期間,他更開設了姊妹店古書分室ミリバール,又舉辦多種活動、撰寫稿件、策劃及出版書籍雜誌等。「我想做一些讓客人感到驚喜的新事物。」

姊妹店古書分室ミリバール,均由店主藤井主理。

左:與藝術家淺井慶一郎合作,於書店舉辦陶器展《薫風記》。
中:凡夜Reading Club活動,到不同地方分享。
右:書店受日本國民電視台NHK採訪。

「目標是經營這家書店直到死去」

雖然深夜營業也會感疲倦,藤井指就算多辛苦,都要每日堅持自己開店,包辦所有事務。「經營書店讓我感到非常幸福。可能說起來很簡單,但我的目標是經營這家書店直到死去。」

Text:Heather
Photo:@mototugufujii、@kosho_mbar

懷舊

電影《阿飛正傳》曾取景拍攝!港式老牌西餐廳 皇后飯店又一城分店結業

始創於1952年的皇后飯店,為香港經典老牌西餐之一,因首店開設於北角英皇道,又適逢伊麗莎伯二世冊封為女皇,因而以「皇后」命名。後遷往銅鑼灣利園山道,而該店最為人津津樂道是曾為經典電影《阿飛正傳》取景地。直至1998年,又一城分店開業,亦成為這個甲級商場首批進駐的餐廳,開業25年但難敵時代轉變,皇后飯店近日又一城分店宣布將於8月15日(星期二)結業。

皇后飯店由于老先生所創。

首店開張適逢英女皇冊封
以「皇后」命名

皇后飯店自1952年由于老先生創立,至今已走過了71個春秋。因首店開設於北角英皇道,又適逢伊麗莎伯二世冊封為女皇,因而以「皇后」命名。1964年,皇后飯店搬到銅鑼灣利園山道,裝飾十年如一日,獲名導王家衞到店內取景拍攝《阿飛正傳》而馳名中外。不過繼灣仔店於2021年結業之後,皇后飯店於社交平台上表示又一城分店即將告別:「將在今年稍後展開全新的旅程,期待與您再次相聚」,不過在覓得新店前,大家想朝聖皇后飯店的香港老味道,僅能前往位於北角港運城的最後一間分店。

北角皇后飯店。

將俄羅斯菜融入香港料理

皇后飯店也是香港西餐傳奇之一,是早期將俄羅斯菜融入香港料理的西餐廳,談起港式西餐,原來又叫「豉油西餐」,是洋溢着香港特色的西洋料理。飯店創辦人于永富,曾跟隨俄羅斯名廚 Kurilov學藝,返港後將俄菜融合港式滋味,推出了多款西餐,其中以俄國雜肉薯仔沙律、俄國串燒等名菜最馳名。而二戰後的五十年代,傳統西餐廳以服務英國人或上流社會人士為主,一般華人其實負擔不起。有餐廳開始活用本地食材,例如鬆肉粉醃肉、茄膏煮羅宋湯等等,做出膾炙人口、價錢又大眾化、上菜又追得上效率的西餐。而皇后飯店,也可說是早年港式西餐的推手。

而港式西餐永遠會附餐湯,而皇后飯店最重視,就是「紅湯」——羅宋湯。一餐飯的第一道菜,是客人對皇后第一印象,絕對不會馬虎了事。無論上兩代的老闆,或現時的第三代,每日一到鋪頭,第一時間都要試湯:夠唔夠濃,材料足唔足,稀稠度是否剛好,西餐湯的經典味道,對很多人而言就是充滿回憶!雖然時移世易,但皇后飯店仍保留著不少膾炙人口嘅菜式,例如羅宋湯、焗豬扒飯等等,依然深受食客喜愛,成為香港人心中的經典。

皇后飯店也是香港西餐傳奇之一,是早期將俄羅斯菜融入香港料理的西餐廳。
近日又一城分店宣布將於8月15日結業。

Text:Twinkie
Photo:皇后飯店

18區

紅磡古物咖啡店 凝住舊日時光|復古綠裝潢/舊戲院摺凳/美國百年大宅門

提起紅磡,你或許會想起紅磡體育館,或是區內大大小小的長生店和舊式唐樓,但隨著港鐵屯馬綫開通,近年該區亦迎來了不少小店及住宅項目。就在與必嘉街和溫思勞街連接的必嘉圍,最近有一間以復古綠為主色調的咖啡店「Badgers Café」開業。店內最難能可貴的是擺放了多件由店主珍藏,或是從收藏家搜尋回來的中外古物,包括舊式戲院摺凳、美國百年大宅門、六十年代生產的紅A絕版膠水晶燈等等。踏入其中,令人恍如時光倒流,回到了舊時的香港一樣。

Honey Badger(蜜獾)被譽為「世界上最無所畏懼的動物」,即使隻身面對猛獸亦毫無懼色。
Yuk認為蜜獾的精神跟香港人很相似,故決定以將咖啡店定名「Badgers Café」。

落地大玻璃窗 增加空間感

Badgers Café位於紅磡必嘉圍,一幢單幢式住宅的地下。店主之一的Yuk表示,咖啡店的前身為花店,由於店內空間有限,故裝修時便把原來的閣樓給拆掉,讓樓底更顯闊落。他們亦特地在店面安裝了配有綠色窗框的落地大玻璃窗,讓光線透進店內,為咖啡店增加空間感。故即使店內只有十多個座位,客人亦不會感到壓迫。

咖啡店樓底高,加上落地大玻璃讓自然光透進店內,置身其中,令人倍感舒適。
店主們特地將店內原始的水泥牆面保留下來,以搭配擺放於店內的中外古物。
咖啡店亦設有室外座位,擺放了數張教堂長凳。

台灣舊課室桌椅 曾是Jer歌曲MV道具

咖啡店的裝潢以簡約的工業風為主,店主們保留了原始的水泥牆面,以搭配擺放於店內的中外古物。原來,七十後的店主Yuk是一名「舊物控」,家中擁有不少珍藏,例如懸掛在店中央的六十年代紅A絕版膠水晶燈,便是她於數年前趁著紅A開倉時「入手」的寶物。

至於店內的其他古物,亦一樣大有來頭,當中不少是由Yuk的設計師兼收藏家朋友專程從各地搜集得來,如店內最引人注目的一道大門,便是來自美國一幢有逾150年歷史的大宅,門上充滿著歷史痕跡;放置於落地玻璃窗旁的綠色舊課室桌椅,來自台灣,據悉全香港只得一套,店主更露透該桌椅曾在柳應廷Jer@MIRROR的《離別的規矩》MV中出現過;而位於店深處的4張舊式戲院摺凳,則是設計師朋友的珍藏,源自區內結業已二十年的國華戲院,極具歷史價值。

台灣舊課室桌椅,據悉全香港只得一套。店主露透該桌椅更曾在Jer@MIRROR的《離別的規矩》MV中出現過。
國華戲院原位於紅磡廣場,於約20年前結業。當年戲院清場,大量舊式摺凳被棄置門外,Yuk的設計師朋友於是特地到場拯救了數張摺凳。
由美國船運到港的大宅門,已有逾150年歷史,門上的玻璃早已破爛,充滿了歷史痕跡。
店主朋友送贈的雀籠,估計為五十年代的產物。籠上的八仙過海圖由人手雕刻而成,手工極為精細,可惜原物主稍一不慎將雀籠跌爛,如今它只可淪為裝飾品。
六十年代生產的紅A絕版膠水晶燈,據說因模具問題而已停產多年。(圖片來源:Badgers Café)

紅菜頭鷹嘴豆泥 味道清新又健康

除了富有歷史價值的古物之外,店主們亦特地找來大廚為咖啡店設計餐單。咖啡店主要供應主食和輕食,雖然選擇暫時仍不算太多,但勝在味道清新又健康,例如「紅菜頭鷹嘴豆泥多士」,質地綿密滑溜,味道酸酸甜甜,是炎夏輕食之選;「全日早餐」與坊間的「邪惡」版本有所不同,以入口不會乾柴的慢煮雞胸肉,伴以紅菜頭鷹嘴豆泥、炒蛋和沙律等配料,適合希望增肌減脂的你享用。甜品則推介「手工美式朱古力果仁軟曲奇加雲呢拿雪糕」,將翻熱後的軟曲奇,配上一球冰涼的雪糕,一冷一熱口感一流;飲品方面,味道清新的「特濃咖啡湯力」,也是個不俗的消暑之選。

凍牛奶咖啡
牛奶咖啡跟口感香脆的焦糖餅乾,確是絕配。
紅菜頭鷹嘴豆泥多士
紅菜頭鷹嘴豆泥質地綿密滑溜,味道酸酸甜甜,再伴以沙律,是炎夏輕食之選。
裝潢優雅、環境舒適的咖啡店,跟對面的五金舖和郵票錢幣商店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咖啡店自試業以來,已吸引了不少人特地前往,一睹店內舊物的風采。店主Yuk表示很歡迎大家前來拍照,也希望咖啡店能帶給大家「家」的感覺。不過,在「打卡」的同時,她也想提醒大家要珍惜店內的物品,盡量不要對如此珍貴的古物造成任何破壞!

Badgers Café
地點:紅磡必嘉圍8號御悅地下
營業時間:9:30-18:00
IG:badgerscafehk

Photo:O.T.、Badgers Café

設計

馬來西亞插畫家構建虛擬咖啡店 炭燒/袋裝咖啡 還原星馬飲食文化

不同地域、不同國家、甚至是不同人,對一杯咖啡的看法可能都不一樣。有人視它為清早提神的恩物、有人將它留在愜意的午後;它可以是個人品味的選擇,不過也可以是關於整個社會的文化語言。就像在土耳其,咖啡就是當地的文化核心之一,一小杯咖啡甚至還可以用來算命。又或像我們周遭的地方,沖咖啡、喝咖啡的方式和文化都有不同的特色。

在星馬地區,傳統茶餐室的咖啡文化就非常有特色。喜愛傳統文化的馬來西亞插畫家梁鎮楊(YOUNG),構建出一間虛擬的懷舊「南洋咖啡店」,而店裡的布局、設計、擺設都十分精細,所售賣的產品也是傳統的炭燒咖啡,彷彿回到以前的南洋茶餐室。

馬來西亞插畫家YOUNG,構建出一間虛擬的懷舊「南洋咖啡店」,精細的布局、設計、擺設還原傳統味道。

如果有了解他們傳統「南洋咖啡」的朋友會知道,與一般西式咖啡沖泡不同,南洋咖啡在烘培咖啡豆時,會將8分熟的咖啡豆加入牛油、糖來翻炒至全熟。研磨沖泡後的咖啡濃郁香醇,再配上一份「咖央多」(咖椰牛油麵包)和兩顆半生熟蛋,就是當地人每天的早餐。

當你想買外賣咖啡,早期傳統的茶餐室會裝在空牛奶罐中;現時在街上也可看到大家拿著的膠袋,就是他們獨有的「打包」飲料方法。只是隨著時代轉變,年輕一代更喜歡光顧連鎖咖啡店,傳統咖啡店也漸漸買少見少。

傳統元素融入創作 藉此保留星馬文化

見此,YOUNG用波普風格創作了一系列關於南洋咖啡的作品。作品涵蓋了在傳統咖啡店中所見到的各種元素,包括舊式的水壺、咖啡壺;炭燒咖啡、膠袋咖啡;還有傳統的餐食,甚至連桌椅、地磚都一一還原出舊時的味道。想藉此保留星馬文化的YOUNG本身也喜歡這種咖啡店文化,「這裡的飲食文化和生活密不可分」。所以當他發現網絡上的圖庫中並沒有太多關於星馬文化的資源時,便決定創作相關的作品上傳至網上圖庫中,讓世界各地的用家在獲取圖庫資源時,也能更深入了解星馬的文化。

YOUNG用波普風格創作了一系列關於南洋咖啡的作品。

YOUNG想藉創作保留星馬文化。

為了還原傳統的細節,YOUNG每次都會花時間考察物件的造型、大小,以及不同角度下的模樣等,有時會花上一整天製作一件餐具,有時更用上一、兩個星期來畫出整個懷舊的室內環境。甚至除了波普風格外,他還以各種不同的創作風格來還原這些傳統的文化元素,譬如手繪塗鴉、極簡風格、3D、或是流行的像素風等。透過各種不同的作畫風格來呈現出傳統的星馬文化。

YOUNG透過各種不同的作畫風格來呈現出傳統的星馬文化。

不同風格的設計:

平面插畫風格畫出星馬常用的大紅花咖啡杯。
以像素風格創作的作品更有復古的味道。

3D創作傳統炭爐烤多士。

最後,YOUNG將每一件懷舊物品放在一起,佈置成了一間虛擬的「南洋咖啡店」,店裡的一磚一瓦的尺寸、造型、擺設都是那麼地精細,彷彿真的有間咖啡店,裡面賣著傳統的味道。

彷彿真的有間咖啡店,裡面賣著傳統的味道。

Text:Vincent
Photo:由受訪者提供

懷舊, 藝文創意

荃灣石圍角邨|全港最後1:1真人大小「麥當勞叔叔」快將消失?

擁有逾40年歷史的荃灣石圍角邨,商場內有一間仍保留舊式裝潢的麥當勞,其啡色地磚設計、舊式座椅、紅底白字的「McDonald’s」招牌字,以及全港最後一個1:1真人大小的「麥當勞叔叔」塑像,都令人恍如回到了七、八十年代的香港一樣。

(圖片來源:FB@空城記 Empty City)

然而,商場最近在幾經易手後迎來了大翻新,多間小店在3月底已正式離場,令不少人都擔心石圍角邨麥當勞分店及「麥當勞叔叔」的命運。近日,有社交專頁就發現石圍角邨分店已逐步開始翻新工程,餐廳門外更貼上了「裝修期間照常營業」的通告,近半餐廳範圍被封上圍板,而圍封區內的檯櫈及啡色地板亦被拆走,令人懼怕「麥當勞叔叔」會隨著翻新工程而需退下。

(圖片來源:FB@空城記 Empty City)
(圖片來源:FB@空城記 Empty City)
(圖片來源:FB@空城記 Empty City)

不過,麥當勞發言人其後回應傳媒時指出,石圍角邨分店現正進行內部裝修,至於「麥當勞叔叔」,將待分店裝修後再次與大家見面,大家不用過份擔心。

Text:Onyx
Photo:O.T.、空城記 Empty City

懷舊, 本地遊蹤, 藝文創意

台灣卡式帶專賣店「感傷唱片行」 香港展開限定店!特設張國榮專區 展出珍貴專輯

80年代,黑膠唱片、卡式錄音帶曾風靡一時,近年這股復古風潮再起,早前有統計指本年黑膠唱片的銷量35年來首度超越CD,可見Z世代樂迷對音樂體驗有了不一樣的追求。而台灣唯一卡式帶專賣店「感傷唱片行」的期間限定店最近更登陸深水埗,帶來官方發行的卡式帶專輯、T恤等周邊,還有超過200張的華語、西洋二手卡式帶及設張國榮專區,非常珍貴,喜歡聽舊歌和玩復古的朋友不能錯過!

今次深水埗選物店 Showa City Club與感傷唱片行聯乘舉辦期間限定店。

位於台中一間卡式帶專賣店的「感傷唱片行」,於2016年11月成立,原本是只是一個展覽空間,後來成立實體店,2017年在香港展開期間限定店,同年底在台中國立美術館附近巷弄內成立實體店,並融入先前期間限定店的元素及物件,希望過去在台中和香港的回憶、故事能夠沿續下去。

2020年開始成立同名音樂廠牌發行卡式帶專輯,引進國外流行的Future Funk、Lofi Hip-Hop 等音樂,並將台灣獨立樂團的音樂推向海外。今次再度到港與深水埗選物店 Showa City Club聯乘,舉辦期間限定店,帶來感傷唱片行官方發行的卡帶專輯、T恤等週邊,還有超過200張的華語、西洋二手卡帶。

感傷唱片行亦特意為香港朋友們準備了張國榮專區,將展出多張哥哥的卡式帶專輯,如《為妳鍾情》、《春光乍洩》,非常珍貴,以及由台灣插畫家Johnnp繪畫的張國榮畫作系列。Pop-up Shop的第一個週末(3月18-19日),感傷唱片行的店長游璨賓更會駐店!

台灣插畫家Johnnp繪畫的張國榮畫作系列

Johnnp x 感傷唱片行 – 張國榮《何去何從》T-Shirt
現場為香港朋友們準備了張國榮專區,將展出多張哥哥的卡式帶專輯。
《Stand Up》、《Leslie》卡式帶專輯、《霸王別姬》電影原聲帶、《Final Encounter》及《為妳鍾情》卡式帶專輯
香港限定店展出超過200張的華語、西洋二手卡帶。
五月天卡式帶套組 (三張一套)
絕版的復刻五月天卡式帶套裝
《五月天第一張創作專輯》、《愛情萬歲》、《人生海海》的五月天首三張錄音室專輯,收藏價值極高!
“Music Speaks” 卡帶印花 夏威夷襯衫


溫蒂漫步 Wendy Wander – Spring Spring 卡帶專輯
Cassette Hunter:Future Funk 卡帶EP


感傷唱片行Pop-up Shop @Showa City Club

日期:2023年 3月18日至4月2日
開放時間:1:00 pm – 7:30 pm
地點:Showa City Club 香港深水埗黃竹街15B地舖

Text:Twinkie
Photo:感傷唱片行

懷舊, 熱話

歷盡半世紀變遷 南昌押霓虹燈招牌正式拆卸

逾半世紀歷史的深水埗南昌押,被指違反《建築物條例》,終在今日拆卸。建於1920年代的「南昌押」,位於南昌街與汝洲街交界,屬戰前轉角唐樓,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1926年香港典當合法化後,典當業急遽發展,原名為「同安大押」的典當舖「南昌押」,亦開始於深水埗扎根。這幢由昔日澳門「典當業大王」高可寧家族持有的深水埗南昌押,大押於五十年代改名為「南昌押」,並一直沿用至今,當舖外牆面向汝州街的「蝠鼠吊金錢」霓虹燈終於在今天被拆下來。

至於兩塊懸掛在唐樓外牆的「幅鼠吊金錢」霓虹招牌,模仿了蝙蝠倒吊並含著金錢的形態而設計,上面更寫上「囍」字,帶有吉祥之意,別具特色。可惜,早前「南昌押」收到屋宇署發出的清拆令,指兩塊招牌因涉違例興建,逐於今月進行拆卸工程,香港街頭又一塊外型獨特的招牌將會消失。

轉交保育霓虹招牌機構

據知「蝠鼠吊金錢」招牌拆卸後,將交由專門保育霓虹招牌的非牟利機構「霓虹交滙」保管。今日機構負責人親臨現場監察拆卸工程,「蝠鼠吊金錢」招牌是「典當業大王」高可寧家族獨有的商標,而顏色以紅白為主,與普遍的紅綠色霓虹招牌有別。招牌的邊框印有萬字圖案,具有歷史意義,十分有保育價值。「霓虹交滙」在2020年成立後,已保育50個不同大小的霓虹招牌。機構將完整地把「蝠鼠吊金錢」招牌送到室外倉庫保存,待修復後,將再展示給市民觀賞,但暫時未有詳細計劃。

Photo:呂志鵬先生拍攝(維城觸蹟 HeritageFootprints.hk授權)

18區, 懷舊, 本地遊蹤

最後一部 有潛望鏡的巴士

舊物終會淘汰,逐漸成為回憶,簡單的小事或曾為我們帶來有趣的回憶。還記得以前坐巴士,坐車頭一定會去看右邊位置的小鏡子,可以望到自己外,也可偷偷看下去車長位,通過兩塊鏡組合成的狹窄通道,就可以偷看車長在做什麼!其實這塊就是潛望鏡(periscope),有試過失手時,就會一不小心同車長對望,十分好笑,有時又會被屋企人叫不要亂看:唔好望落去呀司機會罵你!

近年潛望鏡通常會於較舊型號的巴士出現,利用鏡面嘅反射原理讓司機可以監察樓上情況,以了解上層乘客的安全。而其實潛望鏡看到的角度和範圍有限,2000年代開始九巴就逐步改用閉路電視系統取代。

結果時至今日,只剩最後一部巴士還有這設備,據悉行到3月就會退役,巴士潛望鏡就會走向歷史。大家又有沒有曾過望過潛望鏡的回憶?

(九巴路線10號車)
回想小時候,十分熟悉的巴士潛望鏡!

而大家又有否想過,下層車長向上望塊潛望鏡時,影像會不會倒轉呢?

潛望鏡是一種利用光線反射原理所製作的光學儀器,車長可利用在駕駛室上方的探孔觀察上層車廂的情況。原來巴士的潛望鏡特別加裝了兩塊平面鏡,第一塊鏡倒映咗畫面之後,再有第二塊鏡將畫面倒映多次,畫面倒映了兩次,所以會變回正常。而平面鏡並不會將畫面上下倒轉的。

現時拍攝到潛望鏡的內部。
潛望鏡是透過鏡子反射的儀器,未能全面覆蓋上層車廂每個角落,成為車長的盲點。

九巴和中巴於七十年代起陸續實施「一人控制」模式,巴士的運作由車長一力承擔。為了解決乘客在上層車廂的安全問題,以及打擊車廂罪案,當時投入服務的丹拿珍寶設潛望鏡,安裝在駕駛室及上層前排右邊,方便車長監察上層車廂情況。

潛望鏡是透過鏡子反射的儀器,未能全面覆蓋上層車廂每個角落,成為車長的盲點。從1999年起出牌的Neoplan Centroliner起,九巴在巴士上層車廂安裝閉路電視鏡頭,以便車長監察上層車廂情況。2003年至2005年投入服務的歐盟三型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0.6米(ASV51-100),是九巴最後一批設潛望鏡的巴士。

Text:Twinkie
Photo:空城記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