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1875年竣工的法國巴黎歌劇院,為當時世上最大的劇院。然而,最近這幢華麗的建築物外牆,竟搖身一變成為黑白色的古希臘洞穴入口?
啟發小說《歌聲魅影》的創作
巴黎歌劇院的原名為加尼葉歌劇院(Opéra Garnier),是以建築師的名字而命名,但由於建築物為巴黎歌劇團所用,故它又稱為巴黎歌劇院(Opéra de Paris)和加尼葉宮(Palais Garnier)。劇院可容納1,900名觀眾,許多著名的歌劇、芭蕾舞和古典音樂表演作品都曾在這裡上演。1896年,歌劇院演奏廳內發生了水晶燈掉落砸死人的意外,啟發了小說《歌聲魅影》(Le Fantôme de l’Opéra)的創作。

帶給人們不同的視角與想像
這幢有近150年歷史的巴黎歌劇院,近日正進行復修工程,官方破天荒邀請了當地藝術家JR合作,以錯覺藝術將這幢巴黎地標化身成古希臘洞穴入口,希望以另一種方式帶給人們不同的視角與想像。在 Instagram上已累積有超過170萬粉絲的JR,曾在40多個城市舉辦了80多場展覽,展出地方包括著名的法國巴黎羅浮宮及萬神殿、意大利羅馬法爾內塞宮、埃及吉薩的卡拉夫金字塔等等。

呈現百年歷史的建築和自然形態
JR此次的創作共分為上下兩幕,第一幕為《Retour à la caverne – Act I – L’entrée de la caverne》(重返洞穴-第一幕-洞穴入口),他借鑒了19世紀浪漫主義的美學,作品讓人聯想起19世紀作曲家Berlioz或Wagner的史詩歌劇舞台布景。
在第一幕中,歌劇院儼如被困於兩個時代之中,表面看似是一片頹垣敗瓦,反映了巴黎古蹟的脆弱和永恆,但當仔細觀察,便發現這件作品既呈現了百年歷史的建築和自然形態,於劇院前所擺放的鐵架,像是串連著過去與現在,表達了對支撐這個裝置和地標修復工作的致意。

連結古希臘與現今的藝術地標
沿著歌劇院大道行走,觀眾可看到黑白色的洞穴壁畫,投影著古希臘在洞穴獻上歌舞祭祀眾神的情境,壁畫同時也汲取了柏拉圖的《理想國》洞穴寓言靈感,將古希臘與如今的藝術地標巧妙連結起來。
第一幕將由即日起展出至9月25日,至於第二幕則名為《Act II — Dans la caverne》,預計將於11月登場。屆時,洞穴入口將擴展到歌劇院的整個立面,令人相當期待。

Text:Onyx
Photo: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