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青區盛事「青衣戲棚」因疫情關係已闊別3年,今年大戲棚終重開,於5月1日起一連五日上演「神功戲」,以慶祝真君寶誕,酬謝神恩,祈求風調雨順。而以往極受歡迎的小食攤檔也同樣回歸,不乏傳統風味及本土街頭小食,今屆有50檔掃街小食、飲品,回復疫情前般盛大。





「一棚兩誕」神功戲 娛神娛人
青衣戲棚賀誕活動自1961年開始舉行,俗稱「一棚兩誕」,即兩神的賀誕期間,戲棚和小食檔共用。每年農曆三月十二至十六日為真君大帝寶誕,青衣街坊並會以傳統粵劇表演為真君慶祝。每年的賀誕活動都會吸引萬人參與,神功活動包括演出神功戲、舞龍舞獅、抽花炮及問杯儀式,於真君誕及天后誕期間,「神功戲」以酬謝神恩,祈求風調雨順,是娛神娛人的表演。另一邊廂設立特色檔攤及小食檔,讓大家盡情地感受一下氣氛。


全港獨有真君古廟
根據陳天權所著既《香港節慶風俗》記載,由於青衣早年是漁村,大約一百年前,有不少海陸豐人到來安身立命,亦將其祭神傳統帶來港,而全港只有青衣獨有真君古廟,古廟原建於青衣海傍,後來因八十年代發展,而遷到楓樹窩路現址。
而「真君」本尊到底是誰?相傳南宋宋理宗年間,廣東沿海一帶經常受到海賊的騷擾,而道士吳剛厚因為協助朝廷對抗廣東一帶的海賊有功,去世後被追封為真君大帝,並下詔各鄉建廟雕像以事供奉,至今香火不斷。

一連5日演出11場粵曲表演
今年青衣街坊特邀「鳴芝聲劇團」一連5日演出11場粵曲表演,吸引了大批戲迷前往觀賞,除開幕首日只有夜場演出外,青衣戲棚每日有兩場粵劇戲班表演,演出陣容包括蓋嗚暉、吳美英、陳鴻進、祝如山、張潔霞等,出演不少經典劇目《梁祝》、《紫釵記》等,陣容鼎盛!至於天后誕戲棚則於5月19至23日舉行,詳情有待公佈。
現場人手搭建的戲棚也是亮點之一,開戲前也有不少人到場欣賞,以竹木臨時搭建的流動場所,主要由竹、杉構成樑柱及框架搭成的戲棚,外蓋鋅鐵片遮陰擋雨,連一根釘都不用,就已十分牢固。可用作上演「神功戲」外,也可作宗教儀式之用,其最大特色就是具備「隨建隨拆」的靈活性,也是香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地手藝之一。

青衣戲棚旁的傳統小食攤檔一直廣受市民歡迎,每年都有不少市民跨區前來「湊熱鬧」。小食檔會售賣多種本土懷舊食品,包括吹波糖、豆腐花、麥芽糖、臭豆腐等,今屆有50檔掃街小食、飲品,不少新興美食,包括葵廣小食店「煮你隻蜆」的台灣夜市風味煮蜆、「大牙手作」售賣台式雞蛋糕、 傳統愛玉冰及蚵仔手抓餅等台式小吃。除雞蛋仔、棉花糖等小吃,更有傳統民間手藝彩色吹波糖,以及轉運風車售賣,而顏值十足甜品有「Banana」的香蕉造型蛋糕、「彩虹雞蛋仔」的彩色微笑雞蛋仔,十分適合打卡。




首日現垃圾山 衞生情況惡劣
現場雖人多擠迫,但也要好好維護環境清潔,有網民於Facebook群組「長發街市關注組」反映現場的衞生情況惡劣,遺下不少垃圾,引起網民迴響。主辦方雖有推動廢物回收、出租可重用餐具等活動,但宣傳力度仍有不足,而網友指借餐具處,位於戲棚會場近籃球場楓樹窩路旁邊一角,大家或難以察覺,若會到現場的朋友可多注意「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共同維護環境衛生。



真君大帝寶誕:5 月 1 – 5 日 (農曆三月十二日至十六日)
天后誕:5 月 19 日 – 23 日 (農曆四月初一至初五)
青衣戲棚鳴芝聲劇團表演時間表
5月1日(星期一)
晚上7時15分:先演 六國大封相|續演 春花笑六郎5月2日(星期二)
日場下午2時:燕歸人未歸
夜場晚上7時30分:蝶影紅梨記5月3日(星期三)
日場下午2時:征袍還金粉
夜場晚上7時30分:牡丹亭驚夢5月4日(星期四)
日場下午1時:先演 賀壽仙姬大送子|續演 三笑姻緣
夜場晚上7時30分:紫釵記5月5日(星期五)
日場下午2時:火網梵宮十四年
夜場晚上7時30分:梁祝
青衣戲棚2023
日期:即日起至5月5日(真君誕)
時間:12:00 – 00:00
地點:青衣青綠街青衣體育會球場(青衣市政大廈旁)
Text:Twinkie
Photo:TSE Siu Kit、IG@lokphotostory、Facebook群組「長發街市關注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