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標籤: 寵物

夠Green

貓毛狗毛回收|收集廢棄寵物毛  本地社企再造環保毛料

每逢寵物換毛季,為家中的毛孩梳理時,都會梳落出一大把廢毛,而絕大部分主人都會把它們丟掉。最近,就有社企收集這些纖細柔軟的寵物毛髮,並將之升級再造成環保毛料,各位主人可以考慮將這些毛毛捐贈出去!

有的主人會蒐集寵物掉落的毛髮,再製成小飾品攜帶在身上。

冀推動可持續環保時尚概念

The Furry Project於去年底成立,創辦人Zuri有感近年雖然有較多人關注環保,但全球循環經濟之發展卻出現倒退,故希望能尋找一些可行的循環方案,減少原材料的使用,取代不可降解的物料。她說:「多個世紀以來,人類都有以寵物毛製造成衣,而經過一輪深入研究後,發現寵物毛也有其他可以提煉的成分。」故她決定收集寵物自然掉落的毛髮寵物毛,廢物再用成毛料,以推動可持續環保時尚概念。

Zuri表示,請各位主子盡量避免把打結,或含有牙齒、指甲等雜質的毛髮捐贈給他們。

收集狀態乾爽 貓毛、狗毛、兔毛

計劃暫會收集自然梳落的貓毛、狗毛和兔毛,而最近,The Furry Project更與Pricerite Pet合作推出「集毛行動」,於元朗、旺角同堅尼地城分店收集廢棄寵物毛。各位主子可以將狀態乾爽、長度超過1厘米的寵物毛,放進透明膠袋之中,而當重量達至0.5公斤時,就可以把毛毛放置於3間Pricerite的指定寄放分店之中。每捐贈一次寵物毛時,主子均可以獲得一個印花,當儲齊 5 個印花更可享有購物優惠。至於寵物毛量較多的捐贈者,亦可私訊The Furry Project,讓他們提供寄毛二維碼(QR code),然後再於超過300家7-Eleven便利店把寵物毛寄給他們。

主子可將梳出黎毛放入袋,並確保毛鬆為乾身狀態。若各位家中有按品種或動物類型,同埋可以將d毛緊緊咁塞入個袋度~
計劃暫時會收集自然梳落的貓毛、狗毛和兔毛。

製成環保紗線

收集得來的寵物毛,The Furry Project會將部分送往合作的本地研發中心,進行研發工作,而餘下的就會送到紡織廠紡製成環保紗線。目前,他們正跟數個可持續時尚設計師合作,舉行成衣時尚展,另外也將會成立自家品牌,推出以寵物毛製作的100%生物可降解寵物衣物和飾物,希望能貫徹「取之寵物,用之寵物」的概念,並同時降低寵物消費所帶來的環境污染。

現時The Furry Project每月平均收集到約100kg寵物毛。
The Furry Project會把部分寵物毛送往研發,餘下的則會製成環保紗線。

「集毛行動」
寵物毛毛寄放分店:
旺角分店:旺角彌敦道 610 號荷李活商業中心 1 樓全層
堅尼地城分店:堅尼地城卑路乍街 116-12 2號
元朗分店:元朗大馬路 130-132 號地下及閣樓, 128-138 號一樓及二樓
備註:寵物毛髮長度須超過1厘米,必須保持乾爽狀態及妥善儲存在膠袋内。

The Furry Project
IG:furry.io

Text:Onyx
Photo:由受訪者提供

生活美學

使用暖爐、電暖墊
小心令毛孩低溫燙傷

據天文台預測,隨後兩三日早上持續寒冷,本周市區氣溫介乎攝氏8至11度,新界地區更會低一至兩度。面對如此嚴寒天氣,為免毛孩著涼,不少主人都會選擇在家中開暖爐,又或者讓毛孩躺在電熱墊上睡覺。但原來長時間靠近暖爐或躺在電熱毯上,有可能令毛孩的毛皮「烤焦」,甚至不知不覺間「低溫燙傷」。不想愛牠變成害牠,便要留意以下內容。

低溫燙傷

當皮膚長時間接觸釋放出低熱能(約攝氏44至50度)的物件,即使該物件本身溫度不高,但由於熱能會持續累積下來,繼而造成慢性燙傷,症狀包括紅腫、發癢、水泡、脫皮等。然而,毛孩靠近暖爐的時間太近且太久的話,因為身上毛皮較厚,環境溫度又太舒適,狀況就如「溫水煮蛙」一樣,不知不覺皮膚便有機會燙傷而不自知,引致「低溫燙傷」。情況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皮下組織壞死,受傷部位有機會永遠不再長毛。

正確使用小貼士

1. 最少保持1米距離

如果想阻止毛孩靠得太近,可以試試把暖爐放入籠內,盡量令毛孩與暖爐保持1米距離。

2. 避免長時間使用電暖毯

讓毛孩的皮膚長時間直接接觸暖毯,有機會引致「低溫燙傷」,所以飼主應留意使用時間不宜太久,給毛孩用毛毯取暖已經很足夠。


更多資訊:

全城瘋搶連花清瘟膠囊 中醫:「要留意體質」

預防新冠病毒 必做6件事

Anson Lo粉絲後援會 籌近60萬捐款救助毛孩

TEXT:伍嘉文
PHOTO:coupang, naver blog@gwenvoice, aliexpress網站

生活美學

動物存病毒傳播風險?
獸醫一文澄清坊間謬誤

第五波疫情嚴峻,本港今增逾1,100宗確診,政府昨日亦公布進一步收緊社交距離措施,未接種疫苗者將不准進入商場、超市、百貨公司等6類處所,而髮型屋與宗教場所由星期四起需關閉至本月24日,限聚令則由原本4人收緊至2人。日常生活雖然大受影響,但比起倉鼠已幸運得多。早前漁農自然護理署公布,多個倉鼠樣本對2019冠狀病毒病病毒測試呈陽性反應,有證據顯示該批倉鼠已受病毒感染,並呼籲將去年12月22日或以後於本港寵物店購買的倉鼠交予該署作人道處理,以遏止疫情擴散。繼「倉鼠事件」後,本月初漁護署再公佈兩隻交到該署的混種短毛貓隻,其樣本對病毒測試亦呈陽性反應。有不少市民擔心「倉鼠事件」再度上演,日前古道獸醫在其社交專頁「太子獸醫主治醫師古道的免費諮詢」發文,釐清坊間對「病毒從動物傳人」的一些謬誤。

第一:了解「污染」和「感染」的差異

政府連日來在各區採集污水樣本進行冠狀病毒檢測,如污水呈陽性結果,則顯示該地區的處所可能存在隱性患者。古道醫生舉例說,被檢查到有病毒的污水不會稱之為「污水感染」,只會稱作「污染」;如果主人受到感染,病毒經由口水唾液等污染到寵物的皮毛上,貓狗舔了並污染到其口腔、鼻腔內,這不一定是「感染」。之前確診新冠肺炎的馬主-周巧兒,其松鼠狗被漁護署多次進行樣本採集,狗狗的口腔及鼻腔樣本均對病毒呈弱陽性反應,古道獸醫再度釐清:「松鼠狗感染病毒其實只是污染,因為狗狗不可能感染新冠肺炎。」

第二:「貓咪傳播病毒是不切實際」

根據「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資料顯示,ACE2是細胞膜表面受體,病毒要穿透受體才到達細胞內部,SARS冠狀病毒與新型冠狀病毒均須結合ACE2受體,才能到細胞內部。古道醫生在發文中表示﹐狗狗沒有ACE2受體,但貓科動物有;因此狗狗不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貓科動物則有機會受到感染。那麼貓貓是不是存在傳播病毒的風險呢?古道醫生透過發文澄清「貓咪傳播病毒是不切實際的」,我們會遛狗,但大部分主人不會遛貓,所以「貓咪傳播病毒」這個說法並不成立;但他提醒各位,不要為隔離人士暫托貓隻,以減低因貓隻而受到感染的風險。

第三:「跨物種傳播」不是那麼容易

古道醫生在發文中提到「『跨物種傳播』通常需要大量的物種接觸」。他以雪貂繁殖場和倉鼠批發場作舉例說明,這種大規模的接觸「才能有效讓病毒快速累積基因突變到能夠傳播與感染不同物種」;只在家養了兩隻貓,其實令病毒能夠基因突變至動物傳人或者動物傳動物的機會相當微。古道醫生在文章末端再一次強調,「污染的機會還是高於感染」、「貓咪是的確有機會感染,但沒甚麼可能傳播」,勸喻各位市民無須過份擔心。


更多資訊:

恐怖風Meowdel NFT 俘虜一眾港、日、韓藝人

從巨型猛虎LEGO雕塑 細看匠人成功之道

3大韓國人氣冬甩店 帶來視覺、味覺新享受

TEXT:伍嘉文
PHOTO:網上圖片

生活美學

破解浣熊「洗」綿花糖傳聞
結果震驚逾140萬網民

第五波疫情嚴峻,Omicron變種病毒傳播力強,多區圍封檢測之外,亦有多個污水樣本呈陽性,日常要把口罩戴好的同時,保持個人衛生,經常「洗手、洗手、洗手」亦同樣重要!除了人類要常洗手,原來世界上有一種可愛的生物亦相當注重衛生,不過牠並不是勤洗手,而是勤洗食物,所指的就是可愛的浣熊!據說浣熊有一種傻萌的習性,喜歡把食物放在水裡洗洗才吃,遇到不用洗的食物,「悲劇」就自然會發生啦!

浣熊的傻萌傳聞

浣熊,又被稱為「世界上最雜食的動物」,無論是魚類、兩棲類、昆蟲類、野果或堅果,任何東西對浣熊來說,通通都可以吃!接到食物之後的第一個反應,便是拿去有水的地方先洗洗。為了測試這個傳言孰真孰假,南韓KBS電視台一個與動物有關的綜藝節目《동물티비 : 애니멀포유 (動物TV:Animal4u)》之前就曾經進行過測試。

節目組一開始先給浣熊遞上蘋果和葡萄,浣熊沒有令大家失望,牠真的把食物先放在水裡洗一洗才吃,然後工作人員給浣熊遞上綿花糖,接到綿花糖的浣熊滿懷歡喜,雙手一邊捧著綿花糖舔了幾口,一邊轉身正打算把綿花糖放進水裡洗。說時遲那時快,綿花糖遇水瞬間融化,浣熊白白看著食物在眼前消失,顯得相當手足無措。消失的綿花糖一去不返,失望的浣熊向工作人員苦苦哀求,於是製作組再給牠綿花糖﹐結果卻如黃子華在《嘩眾取寵》棟篤笑中所說的名言-「歷史並無任何教育意義」,悲劇還是重複發生。

工作人員前後共提供了三次綿花糖,雖然浣熊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接到綿花糖後,相比第一次的時候,牠捧在手上吃的時間久了一點,但浣熊往往邊吃邊往小水池方向移動,當綿花糖沾上水,瞬間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吃綿花糖變成一件與時間競賽般困難的事。首爾大公園的飼養員分享,當浣熊狩獵時,特別是在水裡尋找食物時,會用前爪泡在水裡揮動,一邊揮動一邊感受食物的質感,慢慢便演變成浣熊的習性。即使浣熊現在在動物園裡生活,但還是沒有忘掉這種習性。


專家把浣熊「洗食物」的真相還原

根據國家地理雜誌的資料顯示,人類眼中認為浣熊「洗食物」,其實是利用前爪了解食物的過程,有科學家曾做過相關實驗,發現浣熊前爪皮膚上的觸覺神經纖維遇水後,能幫助浣熊更清楚掌握到食物的外形和質感,加上水可以令前爪累積的角質層軟化,進一步增加前爪的敏感度。而觸覺對於浣熊而言很重要,其大腦皮層約三分之二的面積是用來接收觸覺刺激,浣熊前肢的觸覺神經數更比大部分哺乳類動物高出四至五倍。

主人東施效顰 結果崩潰的是自己

有飼養浣熊的主人為了印證浣熊會「洗」棉花糖的傳聞,特意進行了相同的實驗,並把實驗過程用影像紀錄下來。測試對象是一隻來自南韓的浣熊,名字叫「마쿤 (Makoon)」,主人把影片放在網站與眾同樂,影片的標題為「浣熊會在水裡洗綿花糖嗎?」;影片公開後,至今累積觀看次數已超過142萬,不少網民包括主人亦相當期待Makoon看到綿花糖遇水融化後失望驚訝的表情,但失望的卻是一眾網友以及Makoon的主人!

Makoon全程小心翼翼地用牠兩雙可愛的小手捧著綿花糖,且瞬間把全部棉花糖吃光光,即使面前的碗裡盛滿清水,依然不為所動。Makoon的「反常」令主人有點崩潰,於是向Makoon遞上了韓式醃黃蘿蔔,看看牠的反應如何。Makoon每次拿到醃蘿蔔,都會放在水裡洗洗才吃,唯獨綿花糖卻不會先「洗」後吃,Makoon的智慧令主人和一眾網民感到震驚。有網民看完影片後更留言說:「似乎綿花糖是不能『洗』的傳聞已在浣熊之間傳開了」、「想把醃蘿蔔的鹽份好好洗掉,所以放在水裡仔細地洗,Makoon不是太聰明了嗎?」

TEXT:伍嘉文
PHOTO:Instagram@ makoon_3rd, Youtube 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