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設計盛事米蘭家具展(Salone del Mobile.Milano), 為世界三大展覽之一,從 1961年創辦至今已有57年的歷史。展會上總是吸引不少家居產業、與設計的專業人士前來朝聖,為年度最大的設計盛事。隸屬米蘭家具展、集結全球設計新銳的衛星展「SaloneSatellite」,今年以「Design: DOVE VAI?」(Design: WHERE ARE YOU GOING?)為題,藉由年輕眼光、探向未來設計。以永續材料成焦點,拿下首獎的HOKOKA作品「TATAMI ReFAB PROJECT」就是以3D列印技術與回收榻榻米,打造出現代美感的新設計家具。而香港建築師Dennis Cheung,更憑原創傢俬Triplex三腳凳勇奪第二名,揚威海外!


米蘭家具展 衛星展二獎|STUDIO RYTE ——「Flax Fiber Triplex Stool」
今屆米蘭國際家具展香港建築師張凱琨(Dennis Cheung)與創作團隊Studio RYTE,憑原創傢俬「Flax Fiber Triplex Stool」三腳凳,勇奪今屆SaloneSatellite Award 2023第二名。

富有實驗性質的「Triplex Stool」,試圖突破凳子的物理極限,以堅固且可生物分解的亞麻纖維(Flax Fiber)製成,為目前發現最強的天然纖維素材料之一。拱形三腳基座賦予其優秀的承重力,且同時具備輕量、易堆疊收納的機動性,可方便大家攜帶出外。而使用亞麻纖維可生物降解之餘,強度更可媲美碳纖維,配合模組化結構,大大降低碳排放!



而最新發布「Triplex Stool」第四代的凳子材料厚度更薄,現時三層凳子重1.7公斤,設計上加強了彎曲加固,創作了帶凹槽的椅腳,可以擴大整體彎曲度以提高穩定性。



米蘭家具展衛星展 首名|榻榻米廢料為基底 變身有質感的家具!
今年奪下首獎殊榮的,正是來自日本的「Tatami ReFab Project」系列,以榻榻米廢料結合3D列印技術,打造一系列美感家具重新製成符合現代美感的設計家具,於文化傳承或永續上皆有著深刻意義。
說著傳統文化沒有不見,只是以更加俐落的模樣現身,依舊蘊含濃厚的日本魅力,以及當前最重要的永續精神。

「Tatami ReFab Project」系列的推出,背後除了設計團隊的創意發想,另還有兩大推手,一是提供處理後廢棄燈心草的百年榻榻米職人品牌IKEHIKO,另外則是3D列印公司ExtraBold協助商品製作與材料開發。
設計團隊「HONOKA」認為,榻榻米是日本自古以來供坐或臥的家具,材料取自天然植物燈心草,能散發宜人氣息、觸感又相當舒適,但隨著生活方式的演變,使用榻榻米的機會越來越少,因此透過IKEHIKO獲得已處理過的廢棄榻榻米原料,再經由ExtraBold協助,共同開發出將廢棄原料與生物可分解的樹脂(醋酸纖維素)混合而成的列印材料,設計團隊亦希望,透過結合新技術與創意,能為廢棄的榻榻米找到第二春,達到永續的精神,並藉此傳遞蘊含日本文化、歷史的榻榻米的魅力給下個世代。




「Tatami ReFab Project」作品細節
日本刀弧線 獨特的編織結構
SORI/MUKURI 設計師:RYO SUZUKI(鈴木僚)
SORI/MUKURI源自日本刀弧線的傳統意象,分別代表著內凹的「反」與外凸的「起」,設計師透過獨創的3D編織結構賦予嶄新的詮釋,每當變換觀看角度,家具皆會呈現半透明的漸層美感。

傳統織品紋樣的「千筋」樣式
CHIGUSA設計師:SHOICHI YOKOYAMA
CHIGUSA靈感源自日本傳統織品紋樣的「千筋」樣式(類似直條紋),其由數條單元向中心的主結構匯集組裝而成,加上燈心草複合式材料堅韌的特性,創造富有彈性的乘坐體驗。CHIGUSA的結構帶來富含彈性的乘坐體驗。


將平面的編織工藝立體化
AMI 設計師:KAZUKI FUJIWARA
設計師將日本平面的編織工藝立體化,創作出AMI。重新以3D手法表現,其自然下垂的弧度,同樣為懸空滴製、牽引的成果,而此特殊的結構以及衍生的漸層色澤,也帶來觀賞角度變化的樂趣。

YOCELL|設計師:MORITAKA TOCHIGI(栃木盛宇)
YOCELL外型則以傳統紋樣「麻の葉」為依據,藉由3D列印層層堆疊的特性,以交錯的編織方向創造出富有律動感的表面紋理。

圖片來源:STUDIO RYTE、Salone del Moblie.Mil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