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標籤: 姜濤

藝文創意

姜濤揚言做「亞洲第一」
那些揚威海外的本地音樂

「我喺呢個地方可以好有信心地講,我哋一定會係亞洲第一。」繼去年的Chill Club頒獎禮後,姜濤在今年的叱咤頒獎台上再次揚言目標成為「亞洲第一」,引來兩極的反應,有人為他的豪言壯語喝彩,有人直指他是痴人說夢。事實上,近年有不少本地音樂作品已經衝出香港,在海外得到肯定和榮譽。放下成見,或許我們都能發掘到本地音樂作品的動人之處和魅力,只要樂迷繼續支持,就能夠如歌曲《樂壇已死》所言「香港歌手不會死」。

部分本地音樂入圍或贏得海外獎項一覽:

Hirsk

憑專輯《noista/gia 噪噪噪噪切》獲得2021年台灣金曲獎「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獎」

林二汶(作曲)、鄧麗欣(主唱)

憑電影《金都》主題曲《金都》於2019年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方大同

2017年台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2021年台灣金曲獎「最佳單曲製作人獎」

盧凱彤

憑單曲《還不夠遠》獲得2017年台灣金曲獎「最佳編曲人獎」

岑寧兒

憑專輯《Nothing is Under Control》入圍2019年台灣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及「最佳國語女歌手獎」

雞蛋蒸肉餅

憑專輯《vol.2 GDJYB 23:59 BEFORE TOMORROW》獲得2017年金音創作獎「海外創作音樂獎」

per se

憑專輯《ends》入圍2018年金音創作獎「海外創作音樂獎」

Serrini

憑專輯《邪童謠》獲得2019年金音創作獎「海外創作音樂獎」

王菀之

憑單曲《一定都和藝術有關》獲得2021年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2020 年度十大單曲」

MIRROR

《紐約時報》報導「This Boy Band Is the Joy That Hong Kong Needs Right Now」,形容「MIRROR正在推動對粵語流行音樂的熱情的復甦」。

姜濤

入選《Tatler》雜誌選出300位「亞洲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Anson Lo

獲得韓國MAMA華語地區「最佳亞洲新人獎」

Text : Jenny
Photo : 網上圖片

藝文創意

一周歌單:與姜濤一同以歌曲向好友告別

姜濤@MIRROR 於8月6日推出新歌《Dear My Friend,》,早於歌曲面世前,姜濤已於IG上說明這首歌是送給他的一位已故摯友。也許很多話在分別時未及說出,但以音色為載體、歌詞訴說心聲,相信不論他或她身在何處,也能聽見。

姜濤《Dear My Friend,》:「容許給我代你心跳活得很健康」

姜濤的第八首個人單曲,一首虐心情歌,IG中寫下一句「送給你的」,加上公佈推出姜濤12段IG Story,寫下對已故好友的情話,已令人對歌曲期待不已。《Dear My Friend,》首句「聽到沒有 慶幸當天你在球場邂逅」率先記下與友人在球場相遇的一幕,卻無奈生死將二人分別。歌詞一句句寫下姜濤對朋友離去後的孤獨與掛念;告訴彼方的友人,當時的陪伴與支持,現今已轉化成力量,自己將代替朋友好好活下去。

RubberBand《Ciao》:「說了再見 約定再見 就會再見」

近來離別成為香港人的日常,你身邊又有多少朋友已經離去?RubberBand今年於紅館演唱會上首次獻唱《Ciao》一曲,「Ciao」即「再見」,歌名已為歌曲點題。「這刻我們在一起 笑喊悲喜」,相處點滴往往離別時才最深刻,但不論分隔多遠,都要將種種收起,好好過活。「說了再見,約定再見,就會再見。」

C AllStar《留下來的人》:「留低的與重生的 也在這邊」

另一樂隊C AllStar亦都有就離別寫下歌曲,但與《Ciao》寫予離開的人不同,是由離開的人贈予《留下來的人》。離開從來不易,到達新的地方需要適應、同時又惦掛從前。但離開總有原因,若然能夠容身又何以會離去?《留下來的人》記下離去的人對留守者的祝福,「留低的與重生的 也在這邊 即使費時一點 即使快樂不輕易 最後仍可遇見」,即使難以面露歡顏,但也謹記總有天會再遇見。

MC $oho & Kidney 《係咁先啦》 (feat. Kayan9896):「走先喇係咁先喇 下次再玩吖」

以上歌曲都愁雲慘霧,筆者最後為大家推介節奏明快、曲風有趣的《係咁先啦》(feat. Kayan9896)。歌名《係咁先啦》率先點題,是一首說再見的歌曲。大家出席聚會時,總會遇到想離去卻又難以啟齒的情況,最後只好無奈留下。但「要走就要走,要夠膽講出口!要走就要走,搵呢到嘅出口!」MC $oho & Kidney為大家著想,下次再遇到相同情況,不妨播出這首歌:「來讓我一個走 Sayonara 各位親友 無謂要我找借口 不如誠實吧 你我都玩夠」,最後祝大家都找到自己的出口。
Text:Lun
圖片來源:姜濤IG, 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