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 藝文創意

香港夜繽紛│昔日香港夜市!上環新填地「平民夜總會」+荷李活道「大笪地」

為了推動夜經濟,政府宣布將推出一系列的「香港夜繽紛」活動,包括於灣仔海濱、卑路乍灣海濱長廊觀塘海濱舉辦夜市,並於場內設置攤位遊戲、美食檔及文藝表演。另港鐵亦會推出晚間乘車優惠,以鼓勵大家多於夜間活動!

香港最早期夜市 荷李活道「大笪地」

說起香港的夜市,除了現時廣為遊客熟知的廟街夜市和女人街之外,老一輩的朋友必然有聽聞過上環的「大笪地」。它是香港最早期的夜市,早於1840年代,即香港開埠初期起出現,有近150年的歷史。「大笪地」位於荷李活道一帶,原因是中上環為香港最早發展的住宅區,市民沒太多娛樂,於是開始在荷李活道的空地聚集,初時以木偶戲、耍功夫等街頭賣藝表演為主,後來亦發展出一個有大牌檔美食、乾貨攤檔的夜市。

港澳碼頭「新填地」 提供低廉的消閒娛樂和美食

惟於1961年,港澳碼頭遷至林士街的新碼頭,附卜日間露天停車場據悉吸引了部分原本在「大笪地」擺檔的小販轉往該處,即名為「新填地」的地方營業。後來,於1970年代,市政局將舊「大笪地」土地收回,發展荷李活道公園,原本在上環大笪地擺檔的小販也搬到港澳碼頭的新填地一帶。新填地的攤檔,跟荷李活道大笪地的形式十分相似,也有街頭賣藝表演、乾貨攤檔及大牌檔等,但新填地的面積大得多,因此吸引了很多市民,到新填地吃晚飯或宵夜,豉椒炒蜆、生炒糯米飯、田螺、避風塘炒蟹,甚至是蒸魚,都很受歡迎。上環「新填地」還會販賣糖蔥餅、噹噹糖等小食,以及日用品及衣服等乾貨攤檔,為普羅大眾提供了價格較低廉的消閒娛樂和美食,故每日都人潮喧鬧,就連當時官方的旅遊刊物也稱它為「平民夜總會」。

舊時的上環港澳碼頭,現已成為「信德中心」。
昔日的「新填地」,現已成為上環巴士總站。

不過,隨著港英政府於1992年發展中區填海計劃,需收回將該地興趣成上環巴士總站,加上香港愈開愈多商場,人流已大不如前,「新填地」也結束了其歷史使命。

Text:Onyx
Photo: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