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利用城市廢棄物建屋!印度獨特陶瓷屋 為無家孩童提供庇護家園

不知從何時,想要最基本的「有瓦遮頭」,對這世代來說,也漸漸變得不容易。但原來只要懂創造,集合最基本的材料泥磚、泥漿,和城市中可回收的廢棄物也可建屋!在印度,一位擔任主設計的女建築師Anupama Kundoo,便找來陶藝家Ray Meeker用上獨特稀有的建築技術,該技術包括建造泥房,以泥磚和泥漿搭建出房屋的結構,結構上用上玻璃樽、單車轆,然後在施工現場用火燒結,將其轉變為陶瓷結構,興建了一個供無家孩童居住的樂園。

印度建築師Anupama Kundoo和陶藝家Ray Meeker以獨特稀有的建築技術,興建了一個供無家孩童居住的樂園。

窯狀建築 如窯爐一樣

位於印度東南部的朋迪榭里,一處名為「Volontariat Homes」的庇護場所,內有幾棟如同窯狀的建築和一個空曠的庭園。事實上,這些建築背後的原理就是來自「窯」,設計師先是以泥磚和泥漿搭建出房屋的結構,在往其內部填上泥磚或者陶瓷製品,隨後便開始進行燒製。這時,房屋就充當了窯爐的角色,在吸收了3至4天的燒製所產生的部分熱量後,泥就能達到磚的強度。

燒製過程中,房屋充當了窯爐的角色,在吸收了3至4天所產生的部分熱量後,泥就能達到磚的強度。

回收城市廢棄物建屋

這項建築技術的好處,便是整個過程幾乎只需要人力,考慮到成本,並不需要用上太多花費去購買昂貴的建築素材,他們於建築過程中的盡可能使用都市廢物,再利用它們做出各種建築設計。例如被廢棄的單車轆就被用作窗戶的模板;隨處可見的玻璃樽,則拿來當作洗手間的磚石結構;陶製水盆則內置在建築牆壁上,代替儲物的傢俬。

除了成本低,團隊也會盡可能使用都市廢物,再利用它們做出各種建築設計。

陶製水盆則內置在建築牆壁上,代替儲物的傢俬。

Photo:AnupamaKundoo、alkahingorani、javiercallej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