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卜公花園,位於上環普慶坊與居賢坊交界,被街坊俗稱作「花園仔」,早於1894年開放公眾使用,至今已長達129年歷史,屬香港最早期的公園之一。公園內的球場自去年7月起分階段展開美化,翻新的球場包括2個硬地足球場、3個籃球場及1個排球場。工程包括翻新球場地面和看台、更換圍網和在圍網加設美化裝置。美化工程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聯同建築署及香港知專設計學院負責,以「普天同慶」為主題,為公共遊樂空間項目增添創意、挑戰及趣味性。


球場改造前

2023年 改造後

以上環出沒雀鳥「紅嘴藍鵲」融入設計
這次為卜公花園6個球場進行美化及翻新工程,設施注入藝術及設計新元素,美化工程由知專(HKDI)學生提供設計方案,為區內居民打造一個富地區特色的球場,HKDI同學最初受普慶坊周邊環境啟發,設計取材自場地周圍不同的標誌性元素,例如把象徵喜慶、且經常在花園附近出沒的雀鳥「紅嘴藍鵲」和上環天際線等圖案融入設計之中,成為色彩豐富、具有地區特色的球場。
而籃球場圍欄設計「Fly high – Skyline」則融入上環卜公花園一帶的天際線,以及籃球運動員入樽的剪影,象徵香港人敢於突破的精神,鼓勵每位灌籃高手大顯身手。

項目歷時逾年 學生訪問街坊意見
整個項目歷時逾一年,其中HKDI學生分組對卜公花園的歷史文化、建築形式和地形、公共空間和綠化分佈、人流量等多方面進行分項研究等;又派發調查問卷,訪談卜公花園社區持份者,例如天主教總堂區學校的老師、學生及居民,親身了解他們對球場使用的需求和意見,以構思出富心思且切合用家需要的翻新計劃。
卜公花園現時環境:
卜公花園以前曾是華人聚居嘅地方,1894年因鼠疫爆發而清拆民區,當時嘅港府將該處改建成一個公園,並以當時港督卜力(Blake)名字命名,成為今天的卜公花園。日治時期按照日化政策,卜公花園曾經改名為民眾運動場。





Text:Twinkie
Photo:Twinkie、HK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