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鐵道史,鐵道與火車不僅見證了當地的發展,也同時呈現了當地人的生活習慣與文化。就像在不少港人都熟悉地方日本,就有著一套與社會風氣緊緊相扣,令外國人都歎為觀止的鐵道文化。而在另一個熟悉的地方台灣,同樣也有她獨特的鐵道史。在即將開展的2023臺灣文博會上,就有機會近距離了解這段歷史。
曾是台灣鐵路火車維修、改裝基地的台灣國定古蹟——台北機廠,過往只有通過預約才能入場參觀。在此次文博會上,將首度開放「總辦公室」、「澡堂」、「鍛冶工場」、「客車工場」四大展區予公眾參觀。除此之外還啟用修復完成的「DR2303號藍皮柴油客車」,推出試乘體驗,讓遊客有千載難逢的機會在台北市區搭火車。

預約試乘懷舊柴油火車
「藍皮柴油客車」是台灣1970年代至1990年代最主要的庶民交通工具,是當時台灣利用世界銀行貸款所購買的鋼體火車。其最主要的特色便是那整卡藍色的車身塗裝,而火車是沒有冷氣的舊式車箱,故車窗也均為可開關設計。在不少經典的台灣電影中,如《悲情城市》、《看海的日子》等,都能看到這列藍色火車的身影。



隨著新式列車投入服務,這款經典的火車也陸續退役。直到2021年,「藍皮柴油客車」在經過修復改造後以觀光火車形式在台東運行,在色彩、設計、座位等地方都極力保留復古樣貌。而這次文博會的試乘體驗,也是修復後的火車首度在北部運行。乘客可以在感受年代情懷的同時,欣賞沿途的台北風景。



「藍皮文博號——柴油客車試乘體驗」預約
日期:9月22日至10月1日
班次及預約連結:官網
鐵道博物館四大展區
總辦公室
台北機廠總辦公室於1935年落成,是廠房的行政中心,負責各種廠務決策。而這次開放參觀的區域就有總辦公室中的三個重要行政空間,包括廠長室、副廠長室及會議室。展區搜集了遷廠時遺留的傢俱、物品,在經過修復與改製後,重新將空間佈置還原出廠房不同時期的模樣,透過不同時代的辦公室風貌,感受鐵路歷史的發展。譬如廠長室會以1970年代的佈置為主,同時展出與當時相關的歷史報導和檔案;副廠長時則為1980年代的環境,展出前副廠長鄭萬經珍貴的個人物件及口述資料;而會議室就將時光定格在二戰後的台北機廠,在眾多歷史相片中回到廠房復甦的年代。



鍛冶工場
同樣在1935年啟用的鍛冶工場,是負責製作、維修火車鋼材零件的地方。大大小小的零件、螺絲和彈簧等,都曾在這裡鍛造而成;其後因業務縮減,鍛冶工場便就停擺至今。在經過考察探究後,鍛冶工場展區把原有的機器復位,重現工場昔日的樣貌,其中1889年英國製造的蒸汽鎚,是台北機廠現存的最具歷史的機器。而展區也會展示各種有趣的工作道具,如當年員工為了拿起高溫鐵件而自製的各式夾具。透過各種機器、器具,了解台灣鐵道技術發展的歷程。


客車工場
客車工場位於台北機廠東南方,主要負責火車維修工作。後來維修工作轉移到高雄機廠後,工場就改以維修電車、推拉式自強號。在文博會期間,這裡將作為博物館典藏列車的展示區,展示包含 EMU100 型電車、EMU400 型電車、DC32750 型觀光號餐車、 PBK32950型電源行李車、DL1000 型貨車移動機等標誌典藏列車。


澡堂
澡堂在2000年被定為市定古蹟,是台北機廠中第一個擁有古蹟身分的建築。建築在1935年落成,是當時員工清潔身體及減緩疲勞的重要福利設施。作為廠內第一座古蹟,展區西側將透過圖像及模型,介紹台灣建築歷史的發展,除了蒐列與澡堂同樣建於1930年代的建築,同時也會講述澡堂空間對於鐵道工作生活的意義。至於展區東側則會介紹古蹟修復的歷程,展示古蹟的舊文物、舊建築構件。而在文博會期間,浴池展區還會結合纖維藝術家陳穎亭的創作,重現員工工作氛圍和生活痕跡。



2023臺灣文博會 鐵道博物館展區
日期:9月22日至10月1日
時間:10:00—18:00
地點:台北市信義區市民大道五段50號
Photo:2023臺灣文博會、台灣文化部、台灣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台灣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