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標籤: 創意

藝術

全球創意廣告「極品廣告片」香港放映!本土疫後生活創意作品/泰國、日本爆笑廣告精選

怎樣才能稱得上是一則好的廣告?是該言簡意賅道出產品賣點、還是精心鋪排感動觀眾的橋段、又或是要有充滿戲劇性轉折的創意?有時候,我們就是會被一些出色的廣告所吸引;就算明知道它是則廣告,也會忍不住將其看完。而除了本地的廣告外,日本無厘頭的創意廣告或是那永遠猜不到結局的泰國廣告,一直以來都深受香港人喜愛。

日本無厘頭的創意廣告或是那永遠猜不到結局的泰國廣告,一直以來都深受香港人喜愛。

為了發掘更多極具創意廣告節目,香港藝術中心由9月14日(星期四)開始,將舉辦年度流動影像節目「極品廣告片」,精選來自世界各地的年度廣告佳作,在大螢幕上為觀眾放映。節目來到第29屆,大會除了依舊會精選全球創意廣告節目,包括「康城國際創意節」、「ADFEST亞太廣告節」、「HaHaHa大阪創意獎」、「英國British Arrows廣告大獎」、「美國AICP廣告大獎」及「香港金帆廣告大獎」的年度獲獎廣告。而應以往徇眾要求,今屆將設有「泰國Adman廣告大獎」特備節目,更請來泰國廣告師分享廣告界的最新潮流。

香港藝術中心由9月14日(星期四)開始,將舉辦年度流動影像節目「極品廣告片」,精選來自世界各地的年度廣告佳作。

香港金帆廣告大獎精選 見證港人疫後生活

在過去的一年,香港的廣告大多圍繞貼近社會與生活的主題:疫後生活與移民。而能將種種不論好壞、悲喜的感受,創作成讓人共鳴的廣告故事,自然令人印象深刻。香港藝術中心精選「2022香港金帆廣告大獎」中獲獎的優秀作品,內容有打破兩代人間的沉默、有走過街角的老店結業、和依然奮鬥的香港人。讓大家在廣告中,也能感受這一年所經歷的事物。

在過去的一年,香港的廣告大多圍繞貼近社會與生活的主題。
由黃修平執導的廣告「這一生也在進取,誰明人生樂趣?」

特備節目精選泰國爆笑廣告

至於今年的特備節目「泰國Adman廣告大獎」,當然是帶來一連串爆笑的泰國廣告。作為首次帶來香港的泰國Adman廣告大獎,一眾作品中有一如港人所熟悉的泰式廣告,不到最後永遠都不會知道它在賣些甚麼;也可以看看泰國戲院中,金剛幫你「熄電話」的廣告,體驗香港戲院經典廣告以外的爆笑風格。而在廣告放映結束後,更設有映後講座,請來資深泰國廣告人分享泰國廣告界的經驗和知識外,也會一齊探討未來廣告界的大趨勢,如AI技術在廣告領域的發展與可能。

泰國 Adman 廣告大獎精選

爆笑泰國廣告「泰國Adman廣告大獎」首度登港。
泰國戲院中,金剛幫你「熄電話」。

全球廣告精選 感受廣告人的無限創意

而說到無厘頭,自然也不能不提精彩幽默的日本廣告,能讓你嘴角上揚至於,還能給予對於生活的動力與憧憬。除此之外,美國充滿美感與拍攝技巧的廣告作品,有充滿英式幽默且反諷社會現象的片段,還有號稱地表最強之殿堂級廣告盛事,70年歷史的法國康城國際創意節的得獎及入圍作品。讓你盡情沉浸在廣告人的無限創意中。

「HaHaHa 大阪創意獎」精選

「2023美國 AICP 廣告大獎」精選

「2022英國British Arrows廣告大獎」精選

「2022康城國際創意節」精選

極品廣告片2023

日期:9月14日至10月1日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古天樂電影院
時間表及費用詳情:官網

Photo:由主辦單位提供

展覽

你有遇過這樣的好人嗎? 日本「太好人」特別展覽 趣味呈現日常好人事蹟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有沒有遇過非常體貼的人,他們會注意到很多相處上的細節,做出適當的貼心主動,譬如他們會主動告訴你前往約會地點的路徑、扔垃圾時會順便問你有沒有需要處理的垃圾、又或者只是簡單的對視,也會微微一笑的人。跟這些「好人」相處,我們通常都會覺得十分舒服。近日,在東京原宿就有一個有趣的展覽「いい人すぎるよ展」(太好人展),引起許多人的共鳴。展覽為觀眾帶來許多不同的好人好事,讓人印象深刻;看完後不僅會注意起身邊隱藏的好人,也會反思自己的日常舉動。

「いい人すぎるよ展」(太好人展),以文字、插畫、相片、物品為媒介,呈現出200件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

不同方式展出200件日常「好事」

「太好人展」由JANAI COFFEE酒吧老闆明円卓策劃,在3日限定的展覽中,展出以文字、插畫、相片、物品為媒介所呈現出來的200件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譬如有以插畫畫出「派發試卷時,將分數遮起來的老師」、「看到別人輸入密碼時會看望別處的人」。

還沒進入展廳,就已經發現好人事蹟。(大意:會提醒你「小心梯級」的人。)

而除了有趣的插畫外,展覽中也有放置實物解說「會同時買微糖和無糖咖啡來讓你選擇的人」、「告訴陌生人鞋帶鬆了的人」,或者以相片表達「會擦去桌上殘留水漬的人」、「無論在餐廳點甚麼食物都會說『很好』的人」;甚至有直接用文字寫出「會在YouTube留言中留下歌詞的人」、「沒發現自己就是好人的人」。

告訴陌生人鞋帶鬆了的人。

會在YouTube留言中留下歌詞的人。

展覽讓你分享好人事蹟 體驗成為好人的瞬間

看到這些「好人」舉動時,你有想起身邊曾做過這些事的人嗎?或者你有其他貼心的舉動想分享嗎?在展廳中就有一個讓大家分享各種好人好事的留言區,前來觀展的人可以在紙條上寫下不同的好人事蹟,貼在留言區中,而看來會整齊貼上留言的人,也是「好人」舉動之一。

觀展的人可以在留言區留下自己遇到的好人事蹟。而看來會整齊貼上留言的人,也是「好人」舉動之一。

這些「好人」舉動,最雖然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但很多都是不少人曾經思考或經歷過的貼心舉動,以至於在看到作品時,才會感到治癒、會心微笑。有趣的是,展覽中還設有「可以成為好人」的房間,裡面有各種需要「好人」幫忙的橋段,讓你伸出援手。甚至,展覽中還會隨機出現「間諜」,工作人員會安排各種讓觀眾可以當「好人」的機會,譬如背著一個沒拉好拉鍊的背囊,如果好心提醒他的話,就可以拿到「好人認證貼紙」。

這麼新奇有趣的展覽,也難怪會有不少人蜂擁而至。策展人明円卓決定在10月重開展覽,到時的展期更長之餘,還會和另一個主題「やだなー展」(惹人討厭展)一同展出,屆時所看的到待人處事態度的巨大反差,一定會更有趣。

「いい人すぎるよ展」(太好人展)&「やだなー展」(惹人討厭展)聯展

時間:10月7日至10月22日
地點:東京渋谷区神宮前4-25-28 ミルギャラリー神宮前
預約:https://kakeru-inc.stores.jp

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自拍合照時揸機的人。
會將餐牌轉向你的人。
撐傘經過時會收傘的人。
吃Pizza時選擇最小塊的人。
會盡全力幫陌生人拍照的人。

Text:Vincent
Photo:Twitter@ sugurumyoen、Deeeeout、fjcorn、mok_doo、moo00ka、murasakihan333、smk_harinezumi

專訪

9歲囝囝創作 老竇執行 用3D打印出實體藝術卡通作品

玩笑常說男人都是長不大的小孩,就算歲數有多大、看上去再怎樣堅強成熟,內裡也總是有貪玩可愛的一面。直到他們成為爸爸時,可能也會慢慢有嚴肅的時候;只是當有機會和孩子一起玩時,他們可能玩得比孩子還要認真。就像眼前拿著畫筆,熟練為3D打印出來的藝術作品著色的爸爸Vincent,不僅會和囝囝Wayne一起畫畫,更會將兩人的共同創作透過3D打印製成實體,然後仔細地上色,創作出別出心裁的作品,其中包含不少經典的卡通角色。而這些藝術作品充滿趣味的同時,其實也帶有不同的教育意義。

有時候,爸爸玩起來可能比孩子還要認真。
爸爸Vincent和囝囝Wayne一起創作,更會將作品透過3D打印製成實體。

故事的開始是在三年前,那時的Wayne還只有6歲。和普遍小孩一樣,好動、沒耐性、不擅聆聽。某天晚上,Vincent一如往常般和Wayne一起畫畫、讀故事書。期間,Wayne突然問他,「小雲是甚麼,能不能教我畫?」後來Wayne就歪歪扭扭地畫出了小雲故事中的大便君。看著兒子的作品,Vincent既覺得搞笑有趣,同時也玩心大發,決定將兒子的創作製成實體。

Vincent看見兒子畫的大便君,玩心大發,決定將兒子的創作製成實體。
計劃執行時,Vincent慢慢加入了各種元素,而兒子所畫的大便君就被放進了機械人駕駛艙中。

起初,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想法,不過在執行時,Vincent卻慢慢加入了越來越多元素。譬如兒子曾自認過自己是一個「不聽話」的小朋友,Vincent就設計了一隻了當時流行,有招牌耳朵設計的bumblebee。而又因為創作期間,Wayne對著設計圖說,「這隻叫做Not Listen。」因此Vincent就在作品的頭上加了一個On/Off開關,並將其關閉。最終,一隻名為NL-01的機械人誕生了,而兒子最初所畫的大便君則被隱秘地放進了駕駛艙中。

最終,一隻名為NL-01(Not Listen)的機械人誕生了。

藉作品教導兒子為人處事

Vincent笑著拿起NL-01,並喚來Wayne,問他是否還記得這隻機械人所代表的含義。原來,Vincent不僅花心思製作精美的作品,還希望能藉此教導兒子。而NL-01的駕駛艙中之所以會坐著大便君,是因為當你關閉聆聽的按鈕時,人便會攝取不到資訊,失去思考能力,那駕駛艙中也自然只剩「廢料」。相反,系列中有一隻名為DL(Do Listen)的機械人,它便能成為群體中成長得最快的角色。Vincent覺得這種將創作變成實體的做法,能讓作品時刻出現在家中,每當兒子看到藝術創作時,都能提醒著自己做正確的事。

系列中有一隻意思相反,名為DL(Do Listen)的機械人較其餘高大,意味著聆聽更能得到成長。
Vincent希望也能藉作品教導兒子為人處事。

自此之後,Vincent和Wayne開始互動、創作出各種獨具巧思的作品。譬如某次,Wayne學校正教起欺淩的概念,便問起Vincent好與壞的代表角色。最後Vincent就決定用經典卡通「大力水手」做藍本,順便讓兒子認識一下自己兒時所接觸的事物、了解自己的童年。而這次作品中的角色Bluto自然是壞人擔當,所以頭上的On/Off開關被關上;但是Popeye的On/Off開關卻能隨時被切換,因為心地善良的他還是會用暴力解決問題,故此也有作為「反面教材」的時候。

Vincent以作品呈現學校所教知識,順便讓兒子認識一下自己兒時所接觸的事物。
Observe系列,意味著張開眼睛用心觀察便能茁壯成長,相反則缺乏「營養」。
Vincent以不同事情的正反面對比製作On/Off系列作品,藉此教導兒子正確價值觀。

以藝術作品為藍本鼓勵兒子創作

除了On/Off系列的創作,Vincent也有其他主題的創作,與Wayne討論各種議題。就像這隻名為「@」的角色,便是探討著環保的問題。這次,Wayne更是從「畫家」變成「導演」,從「@」的故事、角色設定開始,每天幫它撰寫故事情節:在100年後,一個人類與AI共存的世界。虛擬世界的「@」渴望探索現實世界,在一個已成歷史遺跡的博物館中醒來,並開始了解、拯救現實世界。Vincent也會趁著晚間和Wayne的相處時間,一起創作起這個故事。甚至,Vincent還嘗試將某些故事的章節製成遊戲。

在這隻名為「@」的角色創作中,兒子Wayne更是從「畫家」變成「導演」,為角色撰寫劇情。
Vincent甚至將兩人所創作的劇本章節製成遊戲,只為鼓勵兒子創作。

「因為自己也有興趣。」Vincent笑著看向作品,果然當爸爸玩起來時,更會一發不可收拾。不過Vincent花上這麼多心思,更重要的原因是為了兒子。他覺得小孩子很多時候都會個疑問:為甚麼要學習,這些知識有甚麼用。而透過與Wayne的合作,就是想讓兒子知道學以致用的感覺。更重要的是,他會教兒子使用各種不同的繪畫、設計軟件,也會一直鼓勵兒子創作。「下一代所有創作的源頭都是從眼前這部機器開始,我希望他在未來的世界裡面,會是一個創作者。」

除了教會兒子學以致用的感覺,也希望他能熟悉眼前的機器,在未來的世界裡面,成為一個創作者。

隨著兒子慢慢長大,如今Wayne也開始需要更多私人空間,也沒有以往那麼常和Vincent分享畫作。比起爸爸,他更受同學的影響,譬如在學校看到有同學用Blender畫出很好看的作品;當晚就會很乖地坐上兩、三個小時,讓Vincent教他使用Blender。「其他時間教的話,就『不吃香』。」Vincent無奈笑說,自己以前小時候也是如此,很多時候要長大了才明白爸爸的話,不過他想兒子能夠知道,只要想學、有需要的話,「I am always there」。

Text:Vincent
Photo:Vincent、IG@ vincenty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