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一種奇妙的語言,被形容是思維著的聲音,能夠表達出創作者心聲,也讓聽者心有所悟,產生共鳴。即使不用眼睛去看,只要我們用心去聆聽,歌聲也可以讓人著迷,產生療癒力。聽著Jocelyn(陳明憙)的作品,讓人不知不覺放鬆下來,擁有一把柔和細膩的聲線,身兼歌手與音頻治療師的Jocelyn,用歌聲和特別設計的旋律,讓你進入她的世界,取代喧嘩世情的雜音。

與音頻治療或是註定
本是創作歌手,其實Jocelyn自小對神秘學、身心靈也有濃厚興趣,大學時期曾接觸音頻治療,成為音頻治療師或是一種注定,Jocelyn分享她的「音頻治療」,「因為自己曾經歷失眠及焦慮,一直找自然療法去解決問題,最後找到音頻治療解決失眠,於是跟身邊人分享,才知道原來好多人都有失眠問題。」她指音頻治療是古老自然療法,希望多些人可以接觸到。

Jocelyn於2020年在美國考獲音頻治療師,後來還開設治療工作室,開始身兼歌手與音頻治療師雙重身分,她認為兩者是相輔相成,正如她會將音頻治療的概念融入流行曲,幫助自己緩解失眠問題從心靜到放下,讓更多人體會到來自聲音的療癒。但她也曾因聲線輕細、柔和的特質,而被質疑唱歌應要再更多力量,「別人認為的弱點,可能是你的強項。」她淡淡然說道,「或者是別人未了解你,或未看到他的好處。」就看你如何將自己安放在合適的地方。

每個音階有不同療效
將音頻治療的概念融入流行曲,創作也有難度,因音頻的不同,每個樂器都有對應的效果,要選適合的樂器。系列的每一首單曲都融入不同的音頻治療樂器,探討不同人生問題,失眠、心靜、恐懼、放下。「音頻治療對應不同情緒,音調和流行音樂不同。」Jocelyn常用在歌曲中的樂器,包括框鼓和水晶缽的聲音,水晶缽可說是最易碎的道具,演奏這樂器要十分溫柔,如我們願意把心打開,有足夠的耐性,就能感受到那療癒的頻率。Jocelyn也會在歌曲運用人聲,就像音樂其實是來自大自然,是大家隨手也拿到有的音頻樂器。



Jocelyn指自己首次接觸到音頻治療,是音叉,她多用的工具是一套8枝的音叉,即是我們平時常聽到的8個音階。 每一個音階有不同的療效,Jocelyn日常就會因著每個人的問題,如失眠、胃痛、焦慮去設計一組的音叉讓客人聆聽。

「希望有一首歌,可突破語言 」

把親身經歷結合音樂中,歌曲也是可以幫助人傳達感情,Jocelyn笑言「第一首歌也是送給喜歡的人。」歌曲可以連繫感情,Jocelyn曾於中學時,到內地廣州清遠白灣教英文,「記得當時上課,學生都沒有太大反應,可能是覺得外來人在教室很奇怪,最後課堂也只剩20分鐘但都沒有進展,我便想到唱英文歌,學生態度開始轉變,全部都很投入大聲唱歌,最後在20分鐘內便可學到半首歌,氣氛很好。」Jocelyn也期望能創作一首歌,真正可以突破語言,達到療癒效果。
今年推出第五部曲「轉念」
「特別是踏入娛樂圈後,更會經常反思自己,音頻治療對自己也很有幫助。」讓她可學習放下,自我療癒:「所有事情都是反射,對我而言幫人,治療也是學習。」在這些過程中,我也希望自己心態可以不斷上升。
經歷放下,創作治癒系歌曲《聲之靜》、《生之靜》、《多謝恐懼》、《放下的頻率》,清空自己也是重新訂立自己,便是轉變的好時候。今年Jocelyn將發行專輯,陸續推出第五至七部曲,「每個系列都是故事,要療癒首先要心靜,面對恐懼,之後便是放下。」經歷放下後,她以吸引力法則「轉念」為題,創作上也與以往不同,以輕快的旋律創作代表轉變。
藝術家聯合創作「放下」心事

除了歌曲創作,Jocelyn以音頻治療師身份,聯合多位本地藝術家以「放下的頻率」作主題,由即日起至2023年3月19日期間,於上環舉辦的《二月溫柔》藝術節,舉行《放下的頻率》音頻治療創作展,把早前收集了有關「放下」的數百個故事,與多位藝術家合作,以不同媒介包括插畫、跳舞、動畫、陶瓷、攝影等表達,將故事變成放下的藝術品。
Jocelyn認為「頻率不只是聽、看的,所有藝術都是一種頻率。」放下有很多方法和表達。這次亦提供一個回應,與陌生人對談,互相治癒,以藝術及音樂,注入溫柔的力量!
《二月溫柔》藝術節Tendre Février
日期:即日起至3月19日 (逢星期一休息)
時間:下午1時至晚上7時30分
地址:上環西街54號地下陳明憙《放下的頻率》音頻治療創作展
日期:2023年3月8日至19日
地址:上環西街54號地下
Text:Twinkie
Photo:Sing
服裝提供:agnès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