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農曆7月,本地將舉辦不同的盂蘭勝會。不過除了香港外,周邊地區其實也有不同的關於農曆七月「鬼月」的習俗。在台灣的中元節會以祭拜祖先為主、韓國的百中節(백중날)則多為了慶祝豐收。而在日本的御盆節(お盆)在當地更是僅次於元旦的重要節日,除了有一週的假期(お盆休み)外,全國各地還會舉行各種祭典用以祭祀、迎接及恭送祖先。
傳統的日本御盆節主要分為三個儀式。分別是在8月13日的迎接儀式(迎え盆)中,各家點燃指引先祖回家的迎魂火。然後在14至15日的供養儀式(お盆の供養)上,於迎接先祖用的「精靈棚」前備好祭品。最後在16日的供送儀式(送り盆)點燃送魂火為祖先送行。

1.送魂火儀式 點亮山野
而隨著時間發展,日本御盆節儀式除了傳統意義外,也成了全國熱鬧的大型文化慶典。其中用來恭送祖先,點燃送魂火(送り火)引領祖先靈魂回到他界的儀式,更是慶典中的一大盛事。送魂火儀式又分為「山之送魂火」和「海之送魂火」,其中最有名「山之送魂火」便是京都的「五山送火」。

在8月16日當天晚上8點,京都近郊的五座山嶽上會依序點燃「大」、「妙·法」、「船狀」、「大」、「鳥居狀」圖案的火堆,耗時約一小時。壯觀的火堆圖案照亮漆黑的夜空,依序指引著送行的路;虛幻的大火閃耀得彷彿是不屬於這世界的美景。相傳,在這天晚上把「大文字」的火光倒映到酒杯或水盆裡,飲下裡面的酒或水,可以免生疾病;而儀式中燒剩的炭也可以去災避邪。

今年京都的「五山送火」和往年一樣在8月16日舉行。儀式從晚上8點開始,在大文字山「大」字(橫筆劃長80米、撇筆劃長160米、捺筆劃長120米)開始點起火堆。其後陸續點燃在松崎西山與東山的「妙」和「法」字、西加茂船山的「船狀」、大北山文字山的「左大文字」、嵯峨曼陀羅山的「鳥居狀」,點火時間各山均約30分鐘(時間段略有不同),直到火堆燃盡,意味著御盆節的結束。


山梨縣 以LED燈取代火
除了京都外,送魂火儀式在日本各地都會舉行。譬如山梨縣笛吹市,也在同一時間開始儀式「甲斐一宮大文字燒」。不過儀式自2017年開始便將火堆換成了LED燈,原因是點火場地因風雨影響容易變得濕滑,市政府在安全考量下決定在放火的地點設置44支強力LED燈,30公里外也看到。參加活動的人表示LED燈既明亮又安全,所以也很接受。

2.放水燈儀式 象徵祈求和平
「海之送魂火」儀式則常見放水燈(灯篭流し),儀式同樣也為幫祖先引路,同時也是一種將燈籠與祭品送往河流或大海的悼念活動。除此之外,由於日本御盆節臨近原子彈爆炸及戰爭結束紀念日,故放水燈也有祈求和平的象徵。較為著名的放水燈儀式有同樣位於京都的嵐山燈籠流儀式,其舉辦的時間和京都的「五山送火」幾乎相同,人們可以同時在嵐山放水燈,觀賞臨近嵯峨曼陀羅山的「鳥居狀」送魂火。



長崎精靈流儀式 自製特色「精靈船」
在日本長崎,同樣也會舉行放水燈的祭典。不過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是,當地人還會製作非常特別的「精靈船」用來迎接祖先。節日當天的黃昏時分,全城就會開始敲鑼打鼓,伴隨著震耳欲聾的炮仗聲,當地人便會抬著精靈船巡遊至深夜。據說沿途放不停的炮仗也是用以辟邪,淨化幽靈船的道路。而在早期的儀式中,這些精靈船會被帶到水邊進行流放儀式;不過近年為了保護河川與環保,部分地區也以不再將幽靈船流放到水中。




3.奈良春日大社 點亮萬千燈籠
以往在前往奈良的春日大社中,沿途所見是一座座歷史悠久的石燈籠,而神社裡也是掛滿了吊燈籠,只是在平日裡卻從未點亮過。不過原來這些燈籠是能夠點亮,且還會在特定的日子裡一同亮起。目前神社境內包括石燈籠與吊燈籠約有3000座,每年只有三天的晚上會舉行「春日大社萬燈籠」,將所有的燈籠點亮。其中一天是立春的前一天「節分(せつぶん)」,而另外兩天就是御盆節的14、15日。在為燈籠點上火燭前還會舉行舞樂儀式,之後便供參拜者祈願。參拜者也只有在這三天中,才有機會看到千座燈籠同時亮起的景象,感受那種古老的氣氛,彷如置身於異世的感覺。



Text:Vincent
Photo:長崎市公式観光情報、京都市公式、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