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標籤: 倫敦

展覽

香港人倫敦開畫廊 推廣香港及亞洲藝術創作

移民過後,身在異鄉的港人有時難免也有思鄉之情。好在近幾年,越來越多港人開設的食肆林立在他鄉各處,一杯奶茶、又或一個菠蘿油,確實可以稍解鄉愁。而除了在飲食文化上尋找親切感外,在其他領域也同樣有人嘗試凝聚港人生活。其中一位名叫Bede的居英港人,為了在歐洲推廣香港及亞洲藝術創作,便花上一年的時間策劃與籌備,最近在英國倫敦開設畫廊「The Alter Space」,更舉辦開幕展覽,展出集合日港台及澳洲等17位亞洲藝術家,包括香港擅長畫人像的漫畫家Man Tsang、本土近年玩具潮流設計代表人物Eric So及日本浮世繪藝術家岩瀨和等,展品類型十分多元化!

居英港人Bede,為了在歐洲推廣香港及亞洲藝術創作,在倫敦開設畫廊The Alter Space。

首個主要展出 亞洲藝術家作品的畫廊

大學主修藝術,在畢業後從事廣告創作的Bede,閒時也是一位藝術畫作收藏家。而他之所以想開設畫廊,只是源於非常簡單的想法和夢想,「因為英國並沒有一個主要展出亞洲藝術家作品的畫廊,但是亞洲藝術家們的作品其實都非常值得讓更多人認識,特別是一些一直默默耕耘的後起之秀。」為了知道究竟是歐洲還沒接受亞洲的藝術創作,抑或純粹還沒人來嘗試帶起風潮,Bede毅然決定搭建一個讓亞洲藝術作品得以展示的小舞台。

畫廊將主要展出亞洲藝術家的作品。

選址鄰近Brick Lane旁 多元文化藝術區

作為一個準備長期運作的畫廊,並非Pop-Up限定性質,畫廊的地點更需要加以考量。最後,Bede選址位於鄰近著名塗鴉巷Brick Lane的多元文化藝術區Shoreditch,作為畫廊的所在地,「倫敦Shoreditch是一個文化氣息濃厚的地方,週邊有許多不同特色的商鋪,包括畫廊、食店、設計工作室等。」他期望畫廊能在這個氛圍、節奏及受眾等各方面都合適的地方,營造一個充滿香港及亞洲文化藝術的空間。

選好地點後,籌備的過程才是真正的難關。畫廊要集合不同藝術家的作品,除了時間上較為倉猝;作為一個新開辦的畫廊,要得到藝術家們的信任更是一大難題。Bede也為此奔波於合作畫廊及藝術家的溝通上,忙個不停。「非常感激藝術家朋友及畫廊的信任,有幾位藝術家二話不說便著手完成作品。」

畫廊位於倫敦Shoreditch,鄰近著名塗鴉巷Brick Lane。

開幕展出17位藝術家 共33幅作品

就這樣經過了一年多的「燃燒生命」,The Alter Space順利開幕,開幕展覽以「序」(Prologue)為題,展出了日港台及澳洲等17位亞洲藝術家,共33幅作品。其中有專注於浮世繪風格的日本藝術家岩瀨和,以和風畫出了現代社會打工仔的生活;也有澳洲藝術家Jessica Ng的童話世界、台灣藝術家黃湘傳遞愛的畫作等。

Jessica Ng作品:Make Memories With Me
黃湘作品:翻山越嶺,為了一朵夢裡的雲 Endless Encounters

於倫敦展出香港本土藝術家作品

當然,香港人開的畫廊一定少不了香港藝術家的作品。一眾香港本土藝術家包括擅長畫人像的漫畫家Man Tsang、玩具界先鋒Eric So、以幽默方式呈現中西合璧的畫家Tik Ka、還有擅長工筆畫,時帶諷喻的藝術家Joey Leung。而一幅幅充滿港式及亞洲風格的創作,在開展至今也確實得到不少好評。

Man Tsang作品:Lee
Tik Ka作品:Tin Can

Bede發現倫敦的本地人以及歐洲遊客,真的沒有接觸過亞洲的現代藝術,所以在參觀時都會覺得作品非常新奇;也有很多移民英國的港人非常感激他將這些熟悉作品帶到倫敦,讓他們能從中找到親切感,舒緩生活中的壓力。

「雖然好像微不足道,也不是每一天都有很多人來參觀,但也是希望路能一步一步走出來。」讓香港以至亞洲的藝術作品可以向西方展示,同時也可以聯繫散落的港人,就是Bede的開設畫廊的初心及往後的目標。

Joey Leung作品:打開信箱 (Opening the mail box)
Eric So作品:Storyteller No. 29

「序」(Prologue)展覽

日期:即日至9月28日
時間:11:00—18:00(逢星期三、日休息);14:00—19:00(星期六)
地點:Unit 2B, 63-65 Princelet Street, London, E1 5LP
作品預覽:https://thealter.space/prologue/

Photo:The Alter Space

藝術

倫敦塗鴉牆經典作被塗白 逝世街頭藝術家作品 從此消失!

位於英國倫敦東區的紅磚巷(Brick Lane)是一個著名的街頭塗鴉藝術景點。這裡因為長久的歷史背景匯聚了多樣的文化,逐漸發展出了各種獨特的街頭藝術文化。而塗鴉作為紅磚巷的一大特色,在這裡隨處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街頭塗鴉作品,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與藝術愛好者,許多知名藝術家也都在這裡留下了自己的作品。

位於英國倫敦東區的紅磚巷(Brick Lane)是一個著名的街頭塗鴉藝術景點。

然而近日,幾名中國留學生將當地一整幅塗鴉牆髹白,並噴上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紅色宣傳標語;事件迅速傳遍網絡,同時引發兩極激辯。除了批判這個行為所帶來的政治訊息外,更多批評者認為他們覆蓋一整面塗鴉牆的做法毀掉了很多經典的塗鴉作品,當中更有已故藝術家的作品。

近日,幾名中國留學生將當地一整幅塗鴉牆髹白。
其後噴上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紅色宣傳標語。

經典塗鴉紀念逝世友人

被白漆覆蓋的塗鴉牆上,原本有許多知名藝術家的塗鴉創作,其中一幅是已故倫敦街頭藝術家Marty Bentham的遺作。另外也有Marty的好友,以色列街頭藝術家Benzi Brofman為紀念他而創作的人像畫。兩人早年相識於街頭,Benzi到倫敦旅行時,在Marty的帶領下,一起在城市中創作塗鴉。自Marty逝世後,Benzi於5月時為了紀念他而在遺作旁繪製的人像畫作悼念。過去三個月,街頭藝術家們在創作時也都非常有默契地避開兩人的作品,到其他區域塗鴉。

被覆蓋的畫作中有已故倫敦街頭藝術家Marty Bentham的遺作;以及其好友,以色列街頭藝術家Benzi Brofman為紀念而創作人像畫。
兩人相識於街頭創作。Benzi到倫敦旅行時,就是在Marty的帶領下,一起在城市中創作。

然而如今Benzi的作品,甚至是Marty最後的塗鴉都被白漆紅字抹去。對此Benzi感到非常傷心、可惜。Benzi也曾在社交平台上透露,有其中一名參與的學生曾聯繫過他,並表達了對其作品的喜愛,還詢問了關於紅磚巷塗鴉牆上創作的經歷和意義。沒想到最後他們卻是將一眾畫作全數蓋去。

自Marty逝世後,街頭藝術家們在創作時也都非常有默契地避開兩人的作品,到其他區域塗鴉。

涉事學生發聲明 重申無政治立場

「標語創作」曝光後,很快便引來大批民眾到場進行「二次創作」,為標語加上不同的字句或畫作進行諷刺。當地政府也在星期一派員到場重新刷上白漆,只是很快又被畫上相關的「三次創作」。事件至今仍在發酵,涉事的中國留學生「一鵲」亦發表聲明,三度重申自己並無政治立場,稱本意只是想引發討論,沒想到結果比他想像的「還要猛烈」。他與團隊的人員也因此受到多方的嚴重抨擊與網絡欺凌,並希望能透過聲明尋求幫助。

當地政府也在星期一派員到場重新刷上白漆,只是很快又被畫上相關的「三次創作」。

Photo:IG @ awalk.in、benzi_brofman、lei_uk、yiqu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