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聽到「滑板」、「板仔」、「踩板」等字,第一感覺可能會是街童或難登大雅之堂,但有否想過,其實踩滑板是可以為港爭光的運動?今次邀請到香港滑板代表隊陸俊彥 (俊仔) 與大家分享成為滑板運動員的心路歷程和如何挑選合適的滑板,或許你看過訪問後,對滑板會有新的看法!
滑板世界內的平衡時空
「板齡」已有20年的俊仔,是少有憑著踩滑板而入讀體育學院的學員,更可成為香港滑板代表隊,代表香港到美國、東南亞及中國等地參加大大小小的滑板比賽,但俊仔直言,每次比賽都當玩、去擴闊眼界,勝出比賽只是Bonus!或許這正是俊仔口中所說的「踩板的世界及文化與其他運動有所不同」,俊仔表示:「20年前第一次接觸滑板的時候,其實不大感興趣,就連滑板也只是問小學同學借用,但一試後便愛上,不單是因為刺激和有型,更是因為整個踩板的文化。在踩板的世界裡,人與人之間不作比較,反而因為你成功練成新花式而為你高興,與其他運動截然不同,每次練習也像Party一樣。」俊仔憶述,全靠這位小學同學當年把滑板借給他,才能「滑」開人生新一頁!

「怯你就輸成世!」
這句對白,對大部分人來說絕不陌生,其實不只打拳,踩板也一樣,俊仔表示:「從來踩板最大的障礙都是自己的心魔,一般而言,只須2至3堂便可掌握基本技術,但往往因為內心的恐懼,害怕跌倒,而令自己無法踏出第一步!」亦因為如此,近年有不少家長鼓勵小朋友學玩滑板,俊仔說:「家長讓小朋友學習踩板的主因是想訓練他們的耐性,讓他們從跌倒中學習重新站起來,鍛鍊意志力。不過多年來我教板的大前題是要學生自己享受,畢竟學習踩板的過程頗為辛苦,假若無法享受當中過程,迫他們學習也學不到甚麼好成績。」

新手上路 買「板」前必讀
俊仔教路:「玩滑板最大的好處莫過於裝備較少,只需一塊滑板即可起行,滑板的入門價普遍也只是數百元至千多元,專業選手用的滑板也只是3千多元。在選購滑板時,應從闊度及翹度兩方面作考慮,其中闊度是轉彎的關鍵,玩家需透過踩滑板的左右兩邊來控制方向,如過闊有可能減慢轉彎的速度,而一般滑板的闊度為8吋,假若女生因氣力不足可先考慮7.75吋,而腳較大的玩家則可選擇8.25吋。對初學者而言,建議先選擇8吋,另外,翹度則會影響「Pop板」的快慢。不論闊度或翹度,玩家可先掌握基本技術後,再因應個人喜好再作選擇。」俊仔亦提醒新手應配戴頭盔、護膝等保護裝備,以減低受傷機會。
拆解滑板設計的迷思
相信不少人對滑板底部的圖案設計也會感到十分好奇,為甚麼設計如此繽紛?俊仔表示:「沒有任何特別典故,其實踩板的人不太著重設計,因為經常練習,很快便會刮花,不過部分設計卻是用家及設計師的故事,以我為例,曾因有段時間過於傷心,所以便設計出以破碎玻離的圖案為主題的滑板。」 那麼, 板仔一定要穿Oversize嗎?俊仔說:「闊身窄身只是潮流指標,曾有一段話,滑板與Punk是同一趨勢,那陣子,人人也愛穿窄身衣物踩板,但在我而言,闊身衣物是為了方便做出不同動作,過於緊身會有點不方便。另外,踩板本是由外國傳入的Hip Hop文化,他們較多穿著闊身剪裁,但其實近年也開始較少人穿著超闊身衣物,合身舒適便好了。我會較著重選擇合適的鞋,建議選擇軟硬適中的平底鞋,平底鞋的好處是可讓整個腳掌緊貼滑板,增加磨擦力,千萬不要選擇有氣墊或過軟的波鞋,不單會減弱磨擦力,更會影響平衡。至於材料方面,個人偏好穿著縻皮面料的平底鞋,因為磨擦力較強!」

20年踩板經驗,香港滑板代表隊,曾代表香港出戰美國、東南亞及中國等地,曾贏得亞洲極限運動錦標賽冠軍。
PHOTO:K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