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社會只有一種聲音,它將會是一個怎麼樣的地方?它會是一個理想的烏托邦嗎?所有人只要成為社會所希望的模樣,爭執會否就此消失?換來了繁榮穩定,卻也許失去了自由與人格。
在PSYCHO-PASS的世界中,約2020年開始因為新自由主義經濟引政貧富差距擴大,倫理道德崩壞。各地的紛爭與犯罪不斷升級,政府與國家都不能夠正常運作。日本面對不穩定的外國形勢,採取了鎖國政策。它將企業國營化,並且引入「西比拉系統」的雛型—「職業適性考查」制度解決大量失業問題。經濟狀況得以維持,日本成為唯一一個能夠保持法治的國家。同時隨著「西比拉系統」的開發,社會的形態逐漸改變。系統開始管理文藝活動與人際關係等範疇,根據個人能力與特質而建議一條最合適的人生道路。
若從理念上觀看系統的確是好的,可以將人放在合適的位置發揮最大的潛能。但如果回歸現實,「西比拉系統」等於國家與政府。當它連人的出路都可以左右時,權力過大反而變得可怕。
被禁止的選擇
系統會推薦一些附合它道德思維的內容,例如書籍、藝術品與音樂作品等等。一個可跟隨的規範令民眾傾向選擇該類作品,久而久之便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影響個人思考。
你也許會反駁大眾仍然可以依靠個人意志自由選擇想接收的資訊,但是它讓你可選擇的又是否真的足夠多元?現實上有不少表面不同,但核心卻是大同小異的例子,例如可以在大氣電波播放的一眾免費電視台都可以是經過審批過濾後你可以「選擇」的電視台。
而沒有被推薦的媒體或文藝作品,它的價值與地位自然會降低。甚至有可能因為包含敏感內容,而被下令禁止傳播。為了抑壓該類不被推薦的創作者繼續傳播其內容,政府便有可能利用法律等理由去刻意留難。甚至為了杜絕迷信,可以將一個宗教定為非法。目的就是想把不需要的聲音排除,形成更加容易統治的局面。

被圈養的家畜
在不希望有另類聲音的社會,高舉「和諧」的旗幟當然能夠佔領道德高地,贏盡大部分人的掌聲。辯論與討論會引起對立與火花,在既得利益者的耳裡便是噪音。他們認為這些都是阻礙社會進步發展的路障,立即排除異見便是最優先的任務。
但容不下多元聲音的地方,卻實際上是與「進步」距離最遙遠。沒有人會再指出錯誤,在沉默之下一切不合理持續發生。同時也再沒有競爭,社會只可以停留在同一標準。在如此生態圈中生存的人,只可以說是被圈養的家畜。一生勞勞碌碌,卻只為主人而活。
人之所以為人,仍因人會思考。在進化論的角度,經過數千萬年,憑著大腦成為支配地球的霸主。在孟子人禽之辨的學說,指出人有自覺的能力,知道倫理道德的向善本性。一個放棄思考的人,牠算是幸福嗎?
PHOTO: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