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疫情肆虐,昨日(2月21日)新增約7,553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市民為求自保,紛紛搶購必理痛、連花清瘟膠囊等藥物。然而,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早前在網台節目表示,連花清瘟膠囊並無科學實證證明有效紓緩確診症狀,如確診後屬輕症,只是發燒、喉嚨痛、流鼻水,患者服用必理痛等一般退燒藥已有紓緩功效。若出現氣促、氣喘、嘔吐、神志不清等重症病徵,則必需召救護車送院求醫。

發燒是感染新冠病毒的其中一個症狀,若額探或口探的體溫高於攝氏37.5度就要留意。
宜吃滋補養肺之物
事實上,在上篇「全城瘋搶連花清瘟膠囊」中,註冊中醫關証顥就建議服食連花清瘟膠囊前要留意體質。在中醫角度,對抗新冠病毒也有其他方法。關醫師表示:「新冠病毒所引起的氣管不適,中醫視之為邪熱傷肺,如出現乾咳、喉嚨痕癢等症狀,可以使用滋陰補肺的中藥,例如石斛、百合、麥冬以作紓緩,而蘋果、西洋菜等蔬果亦有潤肺功效。至於肺部症狀比較嚴重的患者,則可服用魚腥草、桑白皮、浙貝母、夏枯草等中藥,將肺部炎症滲出有助康復。」

夏枯草有殺菌、解毒功效,有助紓緩炎症。

蘋果蘊含維他命C、鉀、鋅、葉酸、果膠、蘋果酸等豐富營養,有幫助排便、降三高等功效,中醫亦認為蘋果生津潤肺、健脾開胃,不妨多吃。
忌吃酸性及濕熱食物
假如不幸中招,有哪些食物不宜食用?關醫師謂:「當外邪未被徹底清理之前,應避免進食酸性食物,因為中醫認為酸性食物有收斂作用,令外邪難以徹底被清理。如果肺部有痰,浙貝、魚腥草等中藥將有利清熱祛痰。」另外,由於大部分患者的脾胃也會受到影響,出現胃口差、腹脹、大便爛等脾虛症狀,吃得太多牛、雞、羊容易濕熱,而海鮮則會加重皮膚不適,同樣不宜多吃。相對而言,豬肉較平和,但進食過多亦有機會引致痰濕。

想調理脾胃應該注意飲食定時,早餐多吃米飯或者淡粥;配合白朮、茯苓、黨參、紅棗等藥材煲湯也有助益。
藥膳處方
最後,關醫師為大家推介一款適合兒童、老人、體弱及高危人士飲用的中性燉湯,調理好身體、做足防疫措施,希望疫情盡快完結,回復正常生活。
材料:
白茅根、黃芪 各15克
茯苓、陳皮 各10克
白扁豆、山藥、太子參 各20克
瘦肉 適量
功效:固表和中,化濕解毒
更多資訊:
TEXT:Ivy
PHOTO: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