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於K11 MUSEA展出的鼻子雕塑,可讓大家體驗從鼻孔中摘出玫瑰鮮花,令人驚喜萬分。今年的 Art Karnival 嘉年華亦剛揭幕,雖不像往年般能讓大家「挖鼻孔」,但亦於商場各樓層展出了超過20件藝術家的作品。當中,以攝影師黎曉亮於香港的首個個展——「三個展」,日本藝術家塩田千春創作、長達12米的大型藝術裝置《I hope…》,以及全港首個幻覺蛋糕館 “Cake Illusions” 最為矚目。
時裝攝影師眼中的李安
黎曉亮是時裝界當紅的新晉攝影師,而他這次於 Art Karnival 舉行的「三個展」個展,共展出「回到黑色」、「北京公寓」及「孤獨星球」3個系列的作品,分別展示了張栢芝、李安等演藝名人的特寫肖像,外籍模特兒於北京公寓裡的日常面貌,以及捕捉了12個國家、40個城市,不同人凝視手機螢幕情景的視像作品。

「回到黑色」展出了由黎曉亮操刀的演藝名人的特寫肖像,當中不乏大家熟悉的臉孔,包括張栢芝、李安、阿嬌(鍾欣潼)、張智霖等等。

張栢芝特寫肖像。

「北京公寓」系列作品揭示了外表風光、在台上魅力十足的外籍模特兒,她們在北京暫住的住所,居住環境竟是簡陋又陝小,令人意想不到。
以假亂真的幻覺蛋糕
餐具、瓷碟、花瓶⋯⋯你能分清餐桌上哪個物品是真的蛋糕嗎?本地烘焙品牌 Dear Harley Bakery 的創辦人 Alison Chan,擅長製作幻覺蛋糕藝術,這次她更於 Art Karnival 設置的幻覺蛋糕館 “Cake Illusions” 中,展示了超過20個日常物品造型蛋糕。當中,部分放置於6米長桌上的蛋糕,更是混合了真實物品展示,實行以假亂真。想知道哪個「物品」是真蛋糕,就要考驗大家的眼光了。

6米長桌上,展示了超過20個日常物品造型蛋糕。


桌上有餐碟、香蕉、相機、提子⋯⋯全都造得像真,令人難以分辨哪一件才是真蛋糕。
塩田千春 以願望信組出12米藝術裝置
不過,要數整個藝術展最令筆者期待的作品,必是由日本藝術家塩田千春創作,長達12米的大型藝術裝置《I hope…》。擅長以紅或黑繩,編織出令人讚嘆的藝術裝置的塩田千春,這次的作品《I hope…》,同樣用了大量紅繩,再加上鋼船裝置及5,000封由全球各地民眾手寫的願望信組合而成。它以離地10米的高度,懸浮於商場的 Opera Theatre 半空,令人嘆為觀止。此外,她亦希望透過作品,提醒大家在面對不確定的狀況時,依然要懷抱著希望。

疫情下,不少民眾都在信上寫下「希望疫情終結」、「不再封城」等願望。

懸浮於商場的 Opera Theatre 半空的《I hope…》,十分搶眼。
其他藝術品:


加拿大雕塑家David Altmejd 的作品《前夕》,由一個懸置倒轉的靜坐人像構成,仔細看,人像的後背位置還長了一雙手。作品擺放在商場的當眼位置,令人印象難忘。


奧地利藝術家歐文 ‧ 沃姆的《一分鐘雕塑》,大家可按指定方式與面前的物件互動,並將姿勢定格一分鐘,好玩又有趣。

中國當代藝術家張恩利的大型藝術裝置《工作室》,藉著複製自己年輕時位於上海的陳舊工作室,回顧當年生活的困頓以及對藝術之路的迷茫掙扎。

美國概念藝術大師John Baldessari 於2007年創作的大型雕塑,名為《貝多芬的喇叭(與耳朵)第127號》。它由玻璃纖維耳朵及銅製小號組成,並以音樂大師貝多芬面臨失聰時創作的樂譜命名。大家只需站於裝置前,向喇叭大叫,即可聽到一小段美妙樂章。
這些藝術品現於商場各個樓層展示,而大家也可參加藝術導賞團,讓導賞員為你講解作品的創作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