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Design Genes 02:「負建築之父」隈 研吾

2019-01-17

淺草文化觀光中心

東京淺草除了雷門寺,近年更多了一座全新文化地標,吸引一眾設計愛好者蜂擁而至朝聖。淺草文化觀光中心出自日本建築師隈研吾之手,懷舊木製平房的質感,源於大師對江戶時代建築風情的懷緬,猶如樂高一樣層層堆疊的不規則設計,則賦予當代設計的年輕氣息,反映淺草與時並進的文化軟實力。項目榮獲2012年的「Good Design Award」設計獎。

「優秀建築是自然的延續 」- 隈研吾

森舞台 木建築之始

1996年,隈研吾在宮城縣登米市設計出一個藏於森林中的能樂劇院「森舞台」,建基於超過300年歷史的傳統老房子之上,取材和佈局貫徹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理念,一直被視為是他的木製作品系列之開端。

蘇格蘭 V&A分館

英國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於蘇格蘭開設新分館,委派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操刀設計,整個項目耗資超過8,000萬英鎊。巨型方舟般的氣派外觀,靈感來自蘇格蘭東岸的海崖峭壁,以呼應地方文化特色。外牆上合共2,500個巨型石板會隨著日光照射角度而產生視覺上的變化,創造出渾然天成的光影效果。

神樂坂 La Kagu

神樂坂在東京人心中擁有「小巴黎」之地位,最近區內更多了一座名字亦帶有幾分法式風情的建築──La Kagu。建築前身為日本老牌出版社「新潮社」的原址基地,隈研吾刻意保留倉庫的外觀,只翻新了內部的9千平方尺空間,注入書店、文化講堂、精品店、餐廳及服飾店等不同元素,吸引人流活化舊址。

南青山 微熱山丘店

台灣品牌「微熱山丘」位於日本南青山的甜點店,外觀酷似一個由一條條木枝拼湊而成的鳥巢,整個外牆都由檜木方入榫構成,重現森林般錯落有致的木質感。隈研吾用上長達半年鑽研,最終運用源自飛驒高山的傳統千鳥 (CIDORI) 榫卯結構,才能實現這破格設計。

隈研吾 Kumagai kenko(1954 ~)
日本建築師

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主理人。設計貫徹日式和風美學,擅長運用木、水、光和空氣等自然元素,將建築徹底融入周遭自然環境,開創「負建築」之思維。近年擊敗伊東豊雄,接下2020年東京奧運主場館「新國立競技場」設計案。

讓建築消失

2015年,一宗新聞震撼了整個建築設計界。隈研吾的團隊擊敗伊東豊雄,將2020年東京奧運主場館「新國立競技場」的設計案子收歸囊中。在這之前,「隈研吾」早已是世界舞台上響噹噹的名字。隈氏的設計風格早於上世紀90年代開始形成,如果要歸納出一條設計脈絡,大可以從他的著作《負ける建築》中獲得答案。

所謂「負建築」,意思來自勝負的「負」。建築學都有勝負之分?隈氏認為建築思潮發展至近代,世界各地都掀起好勝的建築競賽,地標建築的派場和高度,往往都成為人類文明和GDP等商業符號的標竿,卻遺失了建築在人們心中該有的價值內涵。隈氏熱愛大自然,他眼中的建築,亦應該低調隱沒於自然之內,成為環境的一部分,存在於不存在的透明感,即為「負」。

隈研吾致力讓建築消失,回歸自然的本性。例如運用當地的水、木等地物料來回應地區特色,以無秩序的建築,彰顯建築與自然環境的並生之美。每一座建築都緊扣該地傳統價值,正是他封存在建築之內的禪意哲學。

#642 Design Genes
TEXT: 一樹
PHOTO: 網絡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