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18區

18區

戰前建築物灣仔消防局列二級歷史建築 屬香港現存運作中最古老消防局!

平時路經銅鑼灣鵝頸橋,或者大家不會為意,灣仔消防局其實是一座歷史建築。這間消防局以栗紅夾白色的油漆外牆,屬現存最古老、服務年期最長且現今仍運作的消防局,最近更評為二級歷史建築。而昔日的灣仔消防局位置原於今日「軒尼詩官立小學」之上,後期因地方不敷應用,故選址在現時的位置建成新的「灣仔消防局」,並於1941年開始使用,至今服務灣仔區已有八十餘年。

1941年由禮頓道一帶望向灣仔鵝頸橋,遠處可見到軒尼詩道剛落成的灣仔消防局

為戰事準備 地下一樓牆壁厚重
抵受轟炸衝擊

灣仔消防局建於戰前1941年,原名東區消防局(Eastern Fire Station),由政府工務局建築師J.C. Charter設計。雖然當年戰火尚未殃及香港,但是英國和殖民地政府,都已經意識到香港爆發戰事只是時間問題。因此,至1939年至1940年代初開始,香港各地就已經開始戰爭準備,興建防空洞、加固建築物、組織救護站等等。灣仔消防局的興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發生。地下一樓的牆壁非常厚重以抵受轟炸的衝擊,確保在戰爭爆發時,消防局仍然可以維持運作。

保留鋼造喉架、黃銅滑柱

最近古物諮詢委員會於本月開會討論一致通過其二級建築的擬議評級。古蹟辦表示,該局保留罕有的黃銅滑柱和鋼造喉架,而且仍會進行「拜喉架」傳統,加上當時消防局沒有標準建築規格,其設計獨一無二。古諮會剛剛通過,將這座全香港現存最古老的消防局列為二級歷史。希望這座歷史建築可以更加好地保育,修復本來的面貌之餘,亦希望陸陸續續可以有更加多的現代主義建築,得到保育和重視。

「灣仔消防局」內設有四個停車間,其管轄範圍包括告士打道、菲林明道、莊士敦道、灣仔道、皇后大道東及灣仔峽道,局內備有油壓升降台、細搶救車、泵車、鋼梯車及多用途客貨車等隨時候命出發。

用料結構上,灣仔消防局仍沿用極罕有的黃銅滑柱,和現代消防局用料不同,還有通往頂樓的木扶手樓梯、休息室牆壁上的暖爐和刻着「OASIS」字樣的吊鈴,時間似是定格在往昔歲月。但為配合時代發展,木扶手的樓梯加裝了鋼板、昔日的鐵窗改裝為雙層鋼窗、正門的木閘改為電動閘、底層也加裝了為第四代調派系統而設的電視等,林林總總的古今細節糅合成現在的灣仔消防局。

由二戰時期啟用至今,依然活躍使用的歷史建築寥若晨星,毋須重建或活化,灣仔消防局在人聲鼎沸的鬧市中,栗紅夾白色的油漆外牆、不再使用的一樓露台、閘門上一盞無法再亮起的「火警」燈箱;紅色電動閘門徐徐打開,鳴笛的消防車駛出,成為灣仔至銅鑼灣、軒尼詩道鬧市中平凡的風景。

跨越82年,灣仔消防局仍堅守保護市民的使命。

「灣仔消防局」內的特色消防塔

Photo:FB@香港周圍走 – 尋古覓今、歷史時空
Source:FB@Charles Lai 黎雋維 – 香港建築歷史、Hong Kong and South China Builder, Vol. 5, No. 6 (Dec 1940-Jan 1941)

18區, 藝文創意, 藝文創意 - 其他

百年歷史建築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周五起暫別市民 未知何時重開!

常言道香港是個石屎森林,其實並不盡然。在這個彈丸之地,城市和郊外往往只有一步之遙。隱身於香港大學後山的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位置靠近西半山社區,同時與龍虎山郊野公園為鄰,中心展覽廳的白色平房更是屬一級歷史建築。然而,這幢歷史古蹟的中心建築和花園,將開放至明天(3月9日)為止,之後便會暫別市民,未知何時重開。而為了可讓更多市民於休館前到場參觀,中心於明天更會延長開放時間,大家謹記要把握最後機會!

百年歷史 英式平房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由三棟建築物組成,當中最引人注目的,想必是山林間優雅的白色平房,這棟歷史悠久的英式建築已有130年歷史,原為薄扶林濾水池附屬平房,是看守員和巡查員的宿舍,現在則為展覽廳。其特別之處在於平房整棟建築以石礎升高及於屋外設迴廊,以隔絕地上濕氣、遮蔭和降溫。平房和一旁的紅磚屋在2009年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翌年,前者更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類似的平房在其他前英國殖民地相當常見,但在香港卻非常罕見,幸好環境保護署及香港大學早於2008年共同創立了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讓大家都能夠前來感受歲月在龍虎山烙下的痕跡。

物種多樣 尋幽探秘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毗鄰全港最小的郊野公園——龍虎山郊野公園,縱使公園面積只有約47公頃 ,卻是過百種雀鳥及蝴蝶的棲息地,稀有候鳥斑脇田雞亦曾在此出沒。大家若在百年的古蹟間漫步,說不定還會遇上罕見的動物!

此外,中心亦會不定期舉辦主題展覽和環保工作坊,例如中心現正舉行的「一樹無聲」全新藝術 × 生態企劃展,便展出了由策展人「島仔藝術」與8位本地藝術家合作,從「塌樹」中擷取靈感而創作的藝術裝置,望能探討「塌樹」與人的關係。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開放日期:即日起至3月9日
時間:10:30 – 18:30(特別延長開放時間)
前往方法:
13號巴士:由中環大會堂至半山旭龢道總站 (5分鐘步行距離);
3號綠色小巴:由國際金融中心至半山旭龢道 (5分鐘步行距離);
港鐵:香港大學站A2出口(15分鐘步行距離)

Text:Zinny

整理:Onyx
Photo:網絡圖片

18區

葵涌邨垃圾房 民間藝術畫廊被清場

有時放慢腳步,留意生活中細微事,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最近於葵涌邨一座垃圾房內,因牆身掛上一幅幅畫作,如同在廢墟中的美術館,被網民發現並拍照廣泛流傳,引來大家讚嘆,為平平無奇的垃圾房添加幾分藝術氣氛,但可惜的是雖大家紛紛讚好,卻被房署迅速清場!

「被倒垃圾工作耽誤的真正藝術家」

其實不少社區垃圾房也有特別擺設、裝飾,今次工友將被丟棄的垃圾轉化為寶物,棄置的畫作變成另一種藝術品,在牆壁掛上許多鑲有框架的畫作,除了西方人像畫、風景畫之外,還有多款時鐘,風扇等,令工作環境變得很有趣又有創意!網民大讚這間是「 M+垃圾房」,很有藝術感、風格 ,有王家衛《阿飛正傳》、《花樣年華》的感覺:「 咁有taste,拜服!」、「清潔工人是將生活融入工作」、「值得欣賞的生活態度」,更大讚工友很有文藝氣息 ,「被倒垃圾工作耽誤的真正藝術家」。

大家都對工友的品味讚嘆不已!(Photo:網友Nesat Cheung)
一幅幅畫作為平平無奇的垃圾房添加幾分藝術氣氛(Photo:Facebook @「荃灣 大窩口 葵涌邨」群組)

房署昨天派員到場 拆走畫作

其實不少社區垃圾房也會有特別擺設、裝飾,今次工友將棄置物裝飾,令工作環境變得很有創意!不過據知因照片在這數天廣傳後,房署昨天已派員到場,要求清潔工友拆走畫作。有網友拍到現場已被畫作被清走障,已經還原為最原本的垃圾房,令人大感可惜。

一件件畫作再度變成廢物棄置,已運去堆填區,好風光終究還是留不住。如果什麼也容不下,城市又如何文化?

垃圾房只獲准在牆身保留兩個時鐘。(Photo:大城誌)
網友表示浪費了工友的心思和牆壁的畫作,十分可惜。(Photo:大城誌)
房署已派員到場,要求清潔工友拆走畫作。(Photo:大城誌)
網友於昨天拍攝葵涌邨垃圾房已還原。(Photo:網友Vanessa)


Text:Twinkie
Photo:大城誌、Facebook@「荃灣 大窩口 葵涌邨」群組

18區

鵝頸橋下的職業打手!88歲梁婆婆打小人逾20年:沒有小人就保平安

「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無掟唞」,這句家傳戶曉的口訣,在鵝頸橋底「打小人」的檔口中,原來並非這樣。在鵝頸橋下任職業打手已逾20年的梁婆婆,指「打小人」並非很多人想像中惡毒和邪門,只不過是拜神祈福的方法之一,而替人「打小人」的神婆也不是那麼神秘可怕!

88歲梁婆婆「打小人」年資已逾20年,「啪啪啪」地落力猛打。

驚蟄是傳統「打小人」的日子,尤以銅鑼灣鵝頸橋最為熱鬧。其實任何日子都可以打小人,但有指在驚蟄當天打小人的效果會更佳,所以很多人會特意在驚蟄當日幫襯職業神婆打小人,希望驅走霉運。要數在鵝頸橋「打小人」資歷最深的,相信非88歲梁婆婆莫屬。她在鵝頸橋下打小人年資已逾20年,她分享道,雖說每日都能打小人,基本上她每日只會開12至6點便收檔歸家,但一到驚蟄正日,這裡卻會大排長龍,從早打到晚。她也一直如維持以往水平,每打一個小人索價50元,一直未曾加價。

如拜神一樣祈求平安

由鄉間打至香港,任「職業打手」多年的梁婆婆指:「生活不太如意,也會來打。」打小人其實跟「拜神」沒有兩樣,兩者都是祈求得到平安。

打小人的原因,各人不同,可能是自覺頭頭碰着黑,工作不順利為保自身平安,又或者經常被身邊小人中傷,因而祈求保心安,「有家庭主婦祈求闔家平安,有學生祈求學業進步,也人來求姻緣。」指名道姓地打某人的不是沒有,但只屬於極少部分。


拜祭時,用肥豬肉祭白虎為保自身平安,用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寓意其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各師各法 並無一致口訣

有市民也表示每年驚蟄正日都會到鵝頸橋底請小人婆打小人,笑說自己沒有特定目標,只是「求安心」。梁婆婆指,打小人不需要指名道姓,在貴人紙上寫下姓名,再在小人紙上寫下你想打走的厄運,上香拜祭後,婆婆會先拿著小人紙,而不同習俗小人紙還可細分為小人紙、男人丁、女人丁、五鬼紙等,祈求不同的事會有不同的字句,在貴人紙上寫下姓名,再在小人紙上寫下你想打走的厄運,婆婆便拿著舊鞋邊拍打邊喊出口訣,而記者到訪期間,就見到打小人的婆婆各師各法,並無一致口訣,打小人方法可謂自行創造,究竟誰是正宗,無法考究。

打小人為自己祈福

最後婆婆會緊握客人雙手贈福,「擲筊」扔出一下一上的聖杯便吿完成,有時還會送上一個三角符傍身。

對於打小人除厄運是否真有其事?其實也和拜神一樣,梁婆婆指信則有,不信則無,更說道:「沒有小人,就保你平安。」打小人可以是祈求平安健康、為自己祈福。

Text:Twinkie
Photo:Tantan

18區, 熱話, 生活美學

驚螯打小人去霉運!傳統習俗用舊鞋打壞人 衣紙分男女性別

每年3月5日或6日為「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於「立春」和「雨水」之後,驚蟄來臨代表天氣回暖,雨水增加,春雷乍動,驚醒了本在冬眠的蛇蟲鼠蟻。民間相傳在這天「祭白虎」、「打小人」可以趕走瘟神,「祭白虎」保自身平安,祈求藉著白虎的雄威鎮壓蛇蟲鼠蟻,以免害蟲為患。

驚蟄來臨代表天氣回暖,雨水增加,春雷乍動,驚醒了本在冬眠的蛇蟲鼠蟻。

用肥豬肉祭祀白虎 保自身平安

驚蟄「祭白虎」、「打小人」可以趕走瘟神,「祭白虎」保自身平安,祈求藉著白虎的雄威鎮壓蛇蟲鼠蟻,以免害蟲為患。民間傳說指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以前不少人會在這天前往廟會祭虎,形式是向紙虎供奉香燭、衣紙、豬肉及煎堆,用肥豬肉祭祀和餵飽白虎,為保自身平安。

拜祭時,用肥豬肉祭白虎為保自身平安,用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寓意其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打小人用到的物品有紙老虎、小人紙、舊鞋、五寶紙等等。
而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多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

打小人祈福消災 尋心靈安慰

其實任何日子都可以打小人,但有指在驚蟄當天打小人的效果會更佳,所以很多人會特意在驚蟄當日幫襯職業神婆打小人,希望驅走霉運。打小人的原因,各人不同,可能是自覺頭頭碰着黑,工作不順利為保自身平安,又或者經常被身邊小人中傷,因而祈求保心安,也有些是感情轇轕,不幸遇上花心男或遭小三介入婚姻中,所以藉打小人發洩情緒,吐一口烏氣,想從咒罵中找到一點心靈安慰。

打小人不需要指名道姓,在貴人紙上寫下姓名,再在小人紙上寫下你想打走的厄運,上香拜祭後,婆婆會先拿著小人紙,不同習俗小人紙還可細分為小人紙、男人丁、女人丁、五鬼紙等,唸出一連串化解的口訣。

據幾代神婆、在鵝頸橋下擺檔近二十年的趙姑指,一般而言,打小人應用老人的舊鞋來打,可選擇寫上名字或作普通祈福消災;而打完後將一男一女的小人紙放入紙老虎口中,寓意老虎將小人叼走,不會再傷害貴人。神婆會拿鞋念念有詞在拍打,其賽用鞋子撻打代表「小人」的符咒,意味消災解難,祈求平安大吉。

打小人用到的物品有紙老虎、小人紙、舊鞋、五寶紙等。
在鵝頸橋下擺檔近二十年的趙姑,為客人落力打小人。
打小人會用老人的舊鞋。

打小心並不是一味盲目的打,打完小人後的「化解」、「祈福」和「進寶」步驟,同樣重要。婆婆在打小人後會拿著貴人紙再唸出祈福的口訣,緊握客人雙手贈福,最後「擲筊」扔出一下一上的聖杯便吿完成,看婆婆心情有時還會送上一個三角符傍身。

打小人主要步驟

1. 奉神稟告
利用簡單的香燭供奉天地神明。將委託人的姓名、是非噩運內容寫在百解靈符上,也可提供指定詛咒對象,並燃點香燭供奉天地神明。

2.念咒打小人
用委託者或拜神婆的鞋,或代表宗教武器的香枝大力拍打小人紙。小人紙還可細分為小人紙、男人丁、女人丁、五鬼紙等。將小人紙放在磚頭上,一邊念着各種「咒語」,如「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無碇唞!」一邊以女裝舊鞋或磚頭,仔細拍打小人紙各部位,將其拍打至破爛。

3.祭白虎
如在驚蟄當日打小人,還要同時祭白虎。先將肥豬肉塗在紙老虎口中,代表餵飽白虎令牠不會咬傷人,然後燒掉。

4.化解擲筊
撒芝麻或小豆驅除噩運,將祈求貴人相助的貴人紙及祭祀用的元寶、衣紙一同燒掉。最後投擲兩片月牙形的「聖杯」木片,如出來的結果是一正一反,代表儀式成功;如連續3次也未能投出一正一反,便要重新再做一次儀式,直至成功為止

打小人早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不少遊客感好奇有趣的傳統習俗。不止是民間迷信習俗,近年也有不少年輕人去打小人,或許是好奇心,或求一份心安。早年美國《時代雜誌》將打小人列為安慰心靈的「2009年亞洲最佳事物」,在近年疫情及社會氣氛低迷下,發洩情緒,吐一口烏氣,也可以找到一點心靈安慰!

Text:Twinkie
Photo:Tantan

18區

【尖沙咀大火】原址半世紀歷史「海員之家」 住宿/娛樂/聖彼得教堂 曾為全球海員服務

尖沙咀中間道11號地盤昨晚發生四級大火,火勢兇猛,幾乎「燒通」整棟大廈。大火焚燒至今早才大致被救熄。火警位置為重建地盤,前身為海員俱樂部(Mariner’s Club)。海員俱樂部一直為過境的海員提供住宿和福利,初成立於1863年在西環建立第一家旅館(Sailor’s Home),1933年遷往灣仔。而火警位置位於尖沙咀已有半世紀歷史的「海員之家」大廈則是第四代會址,於1967年啟用,由港督戴麟趾主持開幕。

有半世紀歷史的尖沙咀海員俱樂部是第四代會址。
俱樂部曾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海員。
來自各地的海員都會在抽屜裡留下名字。

樓高12層的尖沙咀海員俱樂部,是一棟以酒店結構為主的複合式建築物,清水混凝土建築的原始牆身後來被油上藍色油漆。建築內裡便是為海員提供住宿的房間和消閒的設施,會所採用傳統設計而非走豪華俱樂部路線,佈置上也有使用船上的設置如船舵、銅鐘、艦繩為大廈增添海事的風格。俱樂部除了提供酒吧、泳池、保齡球場等娛樂消遣外,還設有聖彼得堂(St. Peter’s Church)供天主教及基督教信徒使用,藉此慰籍海員的身心靈。

俱樂部設有聖彼得堂(St. Peter’s Church)供天主教及基督教信徒使用。
俱樂部會為海員提供住宿。
傳統會所也會提供各種消遣娛樂。

2018年,尖沙咀海員俱樂部因設施老化最終決定拆卸重建,原預計2022年完成重建的綜合用途大廈現卻不幸遇上大火。那海航風格裝飾和充滿歷史的味道不知何時才再見。

除了由航海相關的佈置,也少不了海航的書籍。
俱樂部向外望去的景觀。


Photo:香港遺美

18區, 懷舊, 本地遊蹤

最後一部 有潛望鏡的巴士

舊物終會淘汰,逐漸成為回憶,簡單的小事或曾為我們帶來有趣的回憶。還記得以前坐巴士,坐車頭一定會去看右邊位置的小鏡子,可以望到自己外,也可偷偷看下去車長位,通過兩塊鏡組合成的狹窄通道,就可以偷看車長在做什麼!其實這塊就是潛望鏡(periscope),有試過失手時,就會一不小心同車長對望,十分好笑,有時又會被屋企人叫不要亂看:唔好望落去呀司機會罵你!

近年潛望鏡通常會於較舊型號的巴士出現,利用鏡面嘅反射原理讓司機可以監察樓上情況,以了解上層乘客的安全。而其實潛望鏡看到的角度和範圍有限,2000年代開始九巴就逐步改用閉路電視系統取代。

結果時至今日,只剩最後一部巴士還有這設備,據悉行到3月就會退役,巴士潛望鏡就會走向歷史。大家又有沒有曾過望過潛望鏡的回憶?

(九巴路線10號車)
回想小時候,十分熟悉的巴士潛望鏡!

而大家又有否想過,下層車長向上望塊潛望鏡時,影像會不會倒轉呢?

潛望鏡是一種利用光線反射原理所製作的光學儀器,車長可利用在駕駛室上方的探孔觀察上層車廂的情況。原來巴士的潛望鏡特別加裝了兩塊平面鏡,第一塊鏡倒映咗畫面之後,再有第二塊鏡將畫面倒映多次,畫面倒映了兩次,所以會變回正常。而平面鏡並不會將畫面上下倒轉的。

現時拍攝到潛望鏡的內部。
潛望鏡是透過鏡子反射的儀器,未能全面覆蓋上層車廂每個角落,成為車長的盲點。

九巴和中巴於七十年代起陸續實施「一人控制」模式,巴士的運作由車長一力承擔。為了解決乘客在上層車廂的安全問題,以及打擊車廂罪案,當時投入服務的丹拿珍寶設潛望鏡,安裝在駕駛室及上層前排右邊,方便車長監察上層車廂情況。

潛望鏡是透過鏡子反射的儀器,未能全面覆蓋上層車廂每個角落,成為車長的盲點。從1999年起出牌的Neoplan Centroliner起,九巴在巴士上層車廂安裝閉路電視鏡頭,以便車長監察上層車廂情況。2003年至2005年投入服務的歐盟三型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0.6米(ASV51-100),是九巴最後一批設潛望鏡的巴士。

Text:Twinkie
Photo:空城記

18區, 熱話

服務30年 日產第二期輕鐵退役 大批民眾屯門兆康站送別!

默默服務新界西北三十年,由日本川崎重工製造的輕鐵二期列車今日退役,將成為「屯元天」居民的回憶。港鐵特別安排感謝之旅,讓市民紀念列車的最後一天,安排了最後一班載客特別班次。車頭的顯示屏特別寫上「感謝二期列車 2023-02-26」,大批市民到場拍攝列車,見證完成載客使命、離開月台的一刻,車長則揮手致意。

(FB@Leung Ngo Fai)
(IG@bento.memories)

逾700人送別 場面墟冚

今早特別班次列車,兩列二期輕鐵由元朗開往兆康,中途不停站,列車預計於早上9時40分到達輕鐵兆康站月台,稍作等留讓鐵路迷及乘客拍照留念。未到9時,一眾鐵路迷和地區街坊已到場守候,逾700人到場送別,見證第二期輕鐵最後一刻。

(IG@bento.memories)
特別班次列車今早駛進輕鐵元朗站1號月台時,與駛經的輕鐵列車互相響鳴。
(IG@bento.memories)

而特別班次列車出發,於今早駛進輕鐵元朗站1號月台時,與駛經的輕鐵列車互相響鳴,現場一片尖叫及歡呼聲。到站後,月台上的鐵路迷大叫開門,港鐵職員則開咪提醒「守秩序、唔好企出黃線」和「文明搭車」等。

(FB@Leung Ngo Fai)
(FB@Leung Ngo Fai)
(FB@Leung Ngo Fai)

列車在9時15分元朗站開出,未能上車的市民揮手作道別。港鐵安排第2班候補特別車,最終仍有百多人未能上車,部分人轉搭屯馬線到兆康站參與告別儀式。

輕鐵原稱輕便鐵路,於 1988 年底通車,是一個連接屯門、元朗和天水圍的地上輕型鐵路系統,當年於開幕首日,便有列車便告超載。翌年為配合天水圍支綫通車,九廣鐵路公司決定擴充車隊,增購三十輛輕鐵車卡。

今日退役的第二期輕鐵列車由日本川崎重工業製造,於1992年10月28日在香港投入服務,共有30部列車,是香港唯一一款由日本生產的列車。其中10卡不設駕駛室,專門作拖卡之用。二期輕鐵的車身外觀與未翻新時的一期輕鐵相若,投入服務時仍然採用布牌及橙白色的九廣鐵路公司塗裝,後來車身改為紅、藍、黃色的塗裝,成為其特色之一。這批列車去年陸續退役,最後兩列川崎輕鐵列車亦於今日退役,成為首款全數退役輕鐵車輛。

Text:Twinkie
Photo:FB@Leung Ngo Fai、IG@bento.memories

18區, 本地遊蹤, 生活美學

【香港櫻花2023】東涌粉紅櫻花盛開 高空賞浪漫花海!

立春過後,便是賞櫻季節,即使暫時未有外遊計畫,在香港其實也有不少地方可以觀賞櫻花美景!最近在東涌出現了一片櫻花園,在昂坪纜車下看到一片粉紅櫻花,行人步道變成櫻花大道,不僅可以看到盛開的櫻花,還可以欣賞到雀鳥身出沒在櫻花林中。

IG@alexymmak
IG@alexymmak
IG@alexymmak
IG@alexymmak
IG@alexymmak
IG@alexymmak
IG@alexymmak

在東涌赤鱲角南路,東涌觀景山山腳一帶近日出現一片浪漫粉紅花海,櫻花園栽種了過百棵廣州櫻花樹,園內繁花似錦,盛開的櫻花配以樹後360纜車的美景,為附近的景物添上色彩,非常唯美,仿如置身於日本一樣。不少網民大讚櫻花綻放美景相當夢幻,吸引不少市民和攝影愛好者前往「打卡」拍照留念。

櫻花園看雀鳥活潑的羽影

欣賞櫻花盛開,也看到雀鳥活潑的羽影。在櫻花園中,常見到暗綠繡眼鳥,又名相思的蹤影,相思是很多人喜愛的觀賞鳥,也是香港常見的留鳥。暗綠繡眼鳥的白色眼圈獨特易認,其英文名稱包含’White-eye’ 一字,意指白色的眼睛。大家在賞花時,也可留意不同雀鳥的動態,部份更會上下吊掛,會這麼做是在表達快樂的心情及對周遭環境的滿意,有些雀鳥更會吸食花蜜,非常有趣。

相思·暗綠繡眼鳥
相思·暗綠繡眼鳥
相思·暗綠繡眼鳥
相思·暗綠繡眼鳥

街頭畫家嬲爆發文 籲要有公德心!

最近於社交平台群組「香港風景攝影會」,有街頭畫家發文分享,近日他到東涌櫻花園一帶繪畫的不快經歷,有賞花人士為了打卡,會徑直行入草地拍照,眼看草地被破壞,更指對方解釋:「其他人踩死晒我先上來嘛!」令他忍不住與對方理論:「植物都有生命,尊重生命尊重自己!」並發文希望大家前去賞花要有公德心,引來不少網民支持。

經過數天,他指情況的確也有所改善,近觀賞櫻花之餘,現場也有人會提醒其他人不要亂踏入草地,希望大家到現場賞花,也記得愛惜環境,不要破壞,才可令更多人欣賞到這美麗景緻。

東涌櫻花園
日期:2月6日起開放行人步道 
櫻花花期:2月6日起,花期約兩星期 
位置:東涌櫻花園位於赤鱲角南路,位置接近昂坪360的終點站

Text:Twinkie
Photo:IG@alexymmak、昂坪360

18區, 生活美學

IKEA香港限定市集開鑼 本土小店駐場!多間文創品牌 紙材手工藝/小皮具

假日逛市集,還可以吃到港式小食!IKEA最近舉辦以香港本土文化及創意為主題的「宜家開檔市集」,便於店內有多間本地小店及非牟利機構擺設攤檔,同時在小食站,更有大家愛吃的地道港式美食組合-奶茶與雞蛋仔新組合登場!而市集將在每周末於指定的分店進行,屆時更有各個公仔吉祥物的快閃活動。

本土特色小店及NGO每周巡迴是次市集為期四個周末,分別於銅鑼灣、沙田、荃灣及九龍灣分店舉行。IKEA今次請來本地特色小店及非牟利機構參與是次周末市集,租金全免支持本地小店及社區團體。

市集本地特色小店:

1. 首創菠蘿油造型手工皂順記藝造

順記藝造以港式食物文化融入手工皂創作,希望為生活帶來多點港式趣味。首創菠蘿油造型手工皂,其後研製多種在不同年代具代表性造型的冷製手工皂,包括:蛋撻、燒賣、雞蛋仔等等,港式食物手工皂更曾獲香港智營設計大賞(創意設計獎)。

近年更擴展香薰及文創類,推出一系列以港式檸檬茶為買點的香薰護膚產品,包括:港式檸檬茶有機香水、檸檬茶大豆蠟燭及香港飲食文化圖案之日用品、懷舊餅花手袋及抱枕等等

2.環保紙材製生活小物紙造可能

創立於2014年的紙造可能,以環保永續生活意念,將環保耐用可水洗的紙材製作不同生活小物。一件件紙材手工藝品如:銀包、手袋及杯套等,以素手穿針引線,縫製出件件誠意作品,實現紙造的可能性。產品使用可天然降解的皮革紙、可回收的Tyvek物料及台灣製樹皮織紙所製作減少動物真皮,降低地球負荷。

3.小型別緻設計皮具- Workers Regain

Workers Regain渴望擁有獨立的一套創作語言,主理人指希望創造出有溫度的工藝品,可以讓大家找到,在別處買不到一樣的設計。目前專注於小型設計皮具、玻璃飾物及刺繡。期望藉由手工作品
分享所愛事物,滿足自己、也點綴的日常。

4.本土繩藝飾品 – 沓

沓為廣東話用詞,而粵音為踏,「沓」有眾多、重覆的意思,證明品牌與本地文化的密切關係。品牌寄望在外港人能「沓」回香港,重聚!利用布藝、繩藝技巧,製作出很多本土文化符號的飾物。希望透過產品帶出香港的特質、特點、特別,總有一點與眾不同的感覺。

5. 零食包裝紙再造 -Recycle Is Fun
Recycle Is Fun檔主多年來,將零食包裝紙、包裝升級改造為手提拉鏈袋、護照套、可重複使用的雨傘袋、化妝袋等實用配件。每件成品均充滿香港特色,包括「沙嗲牛肉麵」小物袋及「出前一丁」銀包,引發港人共鳴。

IKEA由即日起至3月5日,將於多間分店巡迴舉行市集!

港式滋味 以味蕾勾起香港情懷

由2月11日起,香港 IKEA 餐廳亦將推出多款港式滋味主食,配合市集的香港主題,讓大家細嚐港式味道!IKEA內更設有香港特色的傳統茶檔打卡位於周末的下午指定時段,吉祥物鯊鯊更會化身侍應招待大家,一眾可愛的IKEA公仔吉祥物將會在市集內快閃現身,跟大家合照打卡,粉絲們切勿錯過!

IKEA 香港限定宜家開檔市集
日期(不同分店):
2023 年 2 月 10 – 12 日 銅鑼灣分店
2023 年 2 月 18 – 19 日 沙田分店
2023 年 2 月 25 – 26 日 荃灣分店
2023 年 3 月 4 – 5 日 九龍灣分店
時間:中午 12:00 – 晚上 8:00

Photo:部份由主辦單位提供、Tantan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