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藝術

藝文創意, 藝術, 設計

Brother全新Artspira應用程式 即時傳輸設計圖案
輕鬆刺繡 激發無限創意

創作的其中一個樂趣,就是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或喜歡的東西,具體地製作出來。而隨著科技進步,更可以簡化很多工序,令創作更得心應手。Brother新推出具備無線傳輸功能的電腦縫紉繡花機Innovis M370及迪士尼電腦縫紉繡花機Innovis M380D,用家可利用應用程式Artrspira繪畫圖畫,亦可使用Artrspira或電腦軟件上內置的刺繡圖案,並透過Wi-Fi即時把刺繡圖案傳送到縫紉繡花機,讓業餘刺繡用家,都可輕鬆做出具專業水準的刺繡作品。

利用Artspira將DIY設計圖案刺繡出來再製作布袋。

內置多款刺繡圖案

全新的Innovis M370電腦縫紉繡花機,以及M380D迪士尼電腦縫紉繡花機內置181種線跡,包括10個開鈕門線跡,以及4種字體;你更可利用內置的My Custom StitchTM功能,設計獨一無二的縫紉或裝飾線跡,並保存於繡花機上方便使用,同時增添個人風格。在刺繡方面,兩款機均內置11款刺繡字體,其中M370內置135款刺繡圖案,而M380D的200款刺繡圖案中,更包含65款迪士尼刺繡圖案,喜歡迪士尼的朋友可輕鬆將迪士尼圖案,刺繡在日常生活小物中。兩款縫紉繡花機均配備3.7吋彩色輕觸式屏幕,可直接在屏幕進行編輯,輕輕觸碰就能管理所有功能,例如單獨改變線的顏色、將字變成弧形等。

縫紉繡花機內置多款線跡、刺繡圖案及字體,用家可自由組合千變萬化的設計。
兩款縫紉繡花機均配備3.7吋彩色輕觸式屏幕,可直接在屏幕進行編輯。(圖為Innovis M370電腦縫紉繡花機)
Innovis M380D迪士尼電腦縫紉繡花機,已包含65款迪士尼刺繡圖案。

Artspira應用程式配合無線傳輸功能

兩款全新的電腦縫紉繡花機新加入無線傳輸功能,利用免費下載的Artspira應用程式,繪製屬於自己的刺繡圖案,完成後無線傳送到繡花機上,就可輕鬆製作自家設計的刺繡作品。當缺乏靈感時,Artspira應用程式每月都會推出30種全新刺繡及剪裁設計,為你的創作提供不同創意點子。

Artspira應用程式內以部落格形式為界面,簡單清楚易用。
利用Artspira應用程式繪製刺繡圖案,並可以無線傳輸功能傳送到繡花機上。

即使不懂繪畫,也可利用PE Design 11電腦繡花軟件創作,除了包含130 款刺繡字體、9 種縫紉線跡外,還有自動轉圖及相片刺繡功能,前者可以把jpg.、png.、eps.等格式圖像轉換成刺繡檔,後者則可將喜歡的照片轉換成刺繡檔,更只需簡單步驟,便能進行刺繡。而透過Design Database Transfer功能(僅與Windows OS裝置相容) ,同樣可以無線網絡將電腦上的設計圖案即時傳送到繡花機上,讓創意不再受到限制,可以盡情發揮藝術才華。又或者可以瀏覽Brother Love Embroidery網上刺繡中心,它是一個為縫紉刺繡愛好者提供一系列刺繡圖案的平台,而且會不斷更新,圖案包括迪士尼、Pixar電影系列、Sanrio系列、及多啦A夢等,只需揀選喜愛的刺繡圖案,購買並下載,配合Brother刺繡機,刺繡圖案便會出現在你的縫紉作品中。

查詢更多詳情:https://bit.ly/41YT8qT

展覽, 藝文創意, 藝術

Art Basel 2023|香港巴塞爾藝術展2023 令人注目的重點藝術作品

今年3月香港藝術月的重頭戲,藝術界盛事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回歸灣仔會展!由3月23日至25日舉行,也是首個在防疫措拖解除下的首次大型藝術展覽,令人期待。而這次展會亦首度延伸「藝聚空間」(Encounters)展區到展會場外,由即日起至4月2日期間於金鐘太古廣場展出全球首次亮相的10米高埃及法老像《重力》,至於在會展的主要展區中,就讓我們率先看看重點介紹,Art Basel會展場內展出、值得注目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

首度延伸至展場外:10米高埃及法老像

由美國洛杉磯知名概念藝術家安沃‧艾力克 (Awol Erizku) 創作的《重力》為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藝聚空間」展出的 14 件大型藝術裝置内其中一件作品。《重力》以被譽為全知全能及智慧的象徵圖坦卡蒙國王為藍本,其影響力從古至今均無容置疑,同時雕塑總達十米高,外形相當震撼,大家經過時不妨與它打個卡!

十米高的雕塑《重力》以圖坦卡蒙國王為藍本,被譽為全知全能及智慧的象徵,其影響力從古至今均無容置疑。玩味十足的作品透過古代的人和事,探索永恆和存在的意念,將深深吸引參觀者駐足細看。

於太古廣場展出全球首次亮相的法老像《重力》。

今年Art Basel是自2019年後最大型的一次展覽,共匯聚來自32個國家及地區、共177間本地及國際頂尖藝廊參與,一如過往,展區共分為「藝廊薈萃」、「亞洲視野」、「藝術探新」、「光映現場」及「策展角落」五大區域。讓藝術迷欣賞琳琅滿目的藝術品。留意門票須預先上網購買,不設即場實體售票。

Art Basel現場展品:
楊沛鏗《屋簷下的擁抱先生》
疫情中被封城的群體經歷

香港藝術家楊沛鏗的藝術作品《屋簷下的擁抱先生》(Mr. Cuddles Under the Eave),楊沛鏗以植物來擁抱人類進程,以及彼此關係間微妙又直觀的聯繫。《屋簷下的擁抱先生們》由13棵懸掛的發財樹組成。彷如凝固在半空的片刻,喚起了人們在全球疫情中被封城的群體經歷;被困於靜止的時刻之中。這件作品提出在被隔離和惴惴不安之中人與人的互相依賴,展現出一種集體的緊張和無力感,也象徵了團結和韌力。

楊沛鏗 《屋簷下的擁抱先生們》

韓國藝術家金泓錫《沉默的孤獨》

由韓國藝術家金泓錫(Gimhongso)創作的《沉默的孤獨》(Solitude of Silences),以 樹脂、泡沫橡膠、衣服、布料、膠袋,打造出七個頭戴動物面罩的人形人物,這些「表演者」就如他們旁邊標示的描述般,其實是有著不同外型性格的人體模特兒,他們象徵了現代社會不同年齡和職業的人。似俏皮幽默的人物似乎有著隱藏的目的,講述了我們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法。

金泓錫 《沉默的孤獨》

香港藝術家林嵐(Jaffa Lam):《推車派對》

香港藝術家林嵐以具合作性及社會性的創作而聞名,以香港的歷史結構創作出一件全新的場域特定作品。藝術裝置《推車派對》(Trolley Party)以這個城市丟棄的廢料製作,由14米的拼布和六個手推車座位組成。在與香港紡織業傳統業者緊密合作的過程中,喚起了林嵐對勞工及消費主義的思考。通過轉化回收材料的本質,她創造令觀眾可以聚集的庇護所。

香港藝術家林嵐(Jaffa Lam)的裝置作品《推車派對》(Trolley Party) 。(Photo:Courtesy of Axel Vervoordt Gallery)

烏克蘭藝術家 以大理石雕塑關注戰爭

由烏克蘭藝術家Stanislava Pinchuk創作的《The Wine Dark Sea》,是她作為墳墓製造學徒經驗的延伸。裝置由76塊大理石雕塑組成,體現一種劇場構作,以紀念2016年在澳洲發生的瑙魯文件洩漏事件。藝術家將文件中與希臘荷馬史詩《奧德賽》相似的字句配對,然後將這些字句雕刻在大理石上。這個裝置也有著一種普遍性,因為它關注了戰爭對身體帶來的殘害,以及那些因為無處不在的鬥爭而流離失所,需要庇護的人們。

內蒙古藝術家:《噴泉:夜晚花園》

內蒙古藝術家娜布其《噴泉:夜晚花園》,以不鏽鋼、PVC布、防塵網、LED燈製作的噴水裝置,暗示了形式和功能隨著時間推移的培增和轉變。

《噴泉:夜晚花園》

David Altmejd《向量》

David Altmejd創作的《向量》(The Vector)是一個頭頂長著野兔耳朵,以瑜珈姿勢屈膝而坐的人物造型。他巨型的耳朵延伸至高聳的上空,而前面這個通向野兔洞穴的入口,似乎就是以製作這個人物的物料挖掘而成。這種荒誕的場面令人想起人與動物、有形與虛幻、腐朽與再生之間的轉變。

Mr Doodle沉浸式空間

於Mr Doodle 的牆壁和地板設計裝飾的沉浸式空間中,大家將被藝術家密集的人物、物體和圖案所包圍,加入Mr Doodle富有想像力的視覺現象 – DoodleWorld,體驗他的創作所帶來的愛、快樂和幸福。

其他展品:

知名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她的波點南瓜一黃一綠,出現在Art Basel現場。展於大田秀則畫廊(Ota Fine Arts),這間老牌畫廊經常在世界各地藝術展上,展出並推廣草間作品。

台灣藝術家時永駿(Shih Yung-Chun)新作系列《玩具包裝組》,他將八十年代社會雜誌內頁收錄的文章與照片,重塑成人偶及搭設場景,再把雕塑包裝成舊玩具模樣,復活成動態卻虛構的世界,十分有趣。

台灣藝術家徐永旭(Hsu Yunghsu):《2019-37》
Keith Haring | Untitled (1988)
Mungo Thomson (b. 1969), Time Mirror series

Art Basel香港展會門票已在快達票開售,門票僅提供網上購票,屆時展會現場不設售票服務。有意入場的人士要注意! 

購票:HK TICKETING
購票時自行選擇門票種類:

尊尚門票 票價:$3,500
可供一人於開幕之夜以及3月23至25日入場(包括貴賓時段)。持此門票可享特選尊貴禮遇。
開幕之夜 票價:$990
可供一人於3月22日(星期三)下午5時至晚上9時入場。

標準門票
三天門票 票價:$1,290-1,560(可供一人於3月23至25日期間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兩天門票 票價:$850-$1,020(可供一人於3月23至24日期間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週四門票 票價:$280-$530(可供一人於3月23日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週五門票 票價:$320-$600(可供一人於3月24日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週六門票 票價:$320-$600(可供一人於3月25日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
優惠門票: 全日制學生、長者及傷健人士;請出示相關證明文件以享優惠。
三天門票 票價:$880(可供一人於3月23至25日期間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兩天門票 票價:$580(可供一人於3月23至24日期間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週四門票 票價:$200-$300(可供一人於3月23日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週五門票票價:$225-$350(可供一人於3月24日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週六門票 票價:$225-$350(可供一人於3月25日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每張成人門票持有人可免費攜同一位三歲以下兒童入場。
*門票優惠只限全日制學生、傷健人士(與一位同行人士),及65歲或以上長者享用。門票持有人於進場時需出示有效証件。

Art Basel Hong Kong

貴賓預展:2023年3月21日及22日
公眾開放:2023年3月23日至25日
地址: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灣仔博覽道1號

Text:Twinkie
Photo:Onyx、部份為主辦單位提供

展覽, 藝文創意, 藝術

收集「放下」故事 陳明憙聯同本土藝術家辦創作聯展

走到太平山街,有人說是繁忙都市的寧靜偏廳,可治癒一周的身心疲累,氛圍可令人悠然放鬆。創作歌手陳明憙(Jocelyn)以音樂治癒人,最近更於太平山街聯合多位本地藝術家以「放下的頻率」作主題展覽,把早前收集了有關「放下」的數百個故事,變作藝術品,作為溫柔的祝福。

陳明憙(Jocelyn)以音頻治療師身份,與多位藝術家合作舉行音頻治療創作展。

本是創作歌手,其實陳明熹(Jocelyn)自小對神秘學、身心靈也有濃厚興趣,及探索不同需要被療癒的人生課題,包括失眠,面對恐懼和放下,並融入不同有助療癒這些情緒的音頻治療樂器。Jocelyn分享她的「音頻治療」,「因為自己曾經歷失眠及焦慮,一直找自然療法去解決問題,最後找到音頻治療解決失眠,於是跟身邊人分享,才知道原來好多人都有失眠問題。」她指音頻治療是古老自然療法,希望多些人可以接觸到。

而展覽中聽到第四章的「放下的頻率」,是整個活動的發起點。展覽中也能聽到全新作品「Timeless」,將音叉和缽的療癒頻率融入過去旅遊收集回來的聲音中,讓逝去的時光重生,盡管那個景色和身邊的人已改變,回憶也能變幻成重新體驗,有療癒作用的當下。放下有很多方法和表達:「但希望大家在過程中不會覺得孤單,尋找適合自己放下方式和頻率。」這次亦提供一個回應,與陌生人對談,互相治癒,以藝術及音樂,注入溫柔的力量!

陳明熹(Jocelyn)今次以音頻治療師身份,聯同本地六位藝術家帶來多元化的藝術體驗。

漫畫家PenSo 創作漂浮的女生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慾望和渴求的事,名譽、金錢、地位、物件、感情、人,也許「放下」是人生最難的課題,比「拿起」更需要勇氣。Jocelyn把早前收集了有關「放下」的數百個故事,與本地藝術家Mickco、Pen So、Charles Ho、Tsz, Junhooo & Val Lui,以不同媒介包括插畫、跳舞、陶瓷、攝影等表達,將故事變成放下的藝術品。

其中參與的漫畫家PenSo,以Jocelyn音頻治療單曲《放下的頻率》一句歌詞「沉淪於難忘回憶跟光陰角力」創作,以鐘和漂浮的女生形容回憶的重量,「人有很多回憶累積,而回憶也有重量,有時是壓力也是包袱。當時間愈長,我們身上的擔子愈多。」

Pen So作品

在收集不同「放下」故事,Pen So說看到其中一個故事,特別有感覺:「其中一個令我感覺很沉重,她說自己在人生成長,10-31歲一直都未能釋懷,生活上無方法令她可放鬆,感覺只有貓狗可以陪她走這一段路。」看完感覺很傷感,「可以畫一張畫令她治癒,但最後還發現很難做到,最後決定以從她的文字中反映看法,特別畫兩張表達成年與童年,喻意走路時拿著書本及背上獎盃,開始有不同壓力。」

有關成長,Pen So說這兩張是人生的樓梯。「愈來愈大的包袱,愈行愈高也愈吃力。」雖然看來沒有放下但也是另一張釋放,他續說:「有時我們要做的,未必是放下,肯行、肯面對,我們會明白人的成長,應該要有包袱。」

Pen So作品「成長的包袱」

多位藝術家作品,以Joceylyn「放下的頻率」歌曲作起點:

Tsz(photographer)
Instagram : @tsz925
Charles (film photographer)
Instagram : @h.oo0_ @thefilmclub._
Mickco (illustrator)
Instagram : @mickco

放下有很多方法和表達,透過藝術及音樂互相治癒,將大家放不下的故事幻變成美麗的頻率,Jocelyn希望透過這次的藝術活動,與大家的互動,鼓勵大家對放不下的事轉念,解除心結。或許今個周末,到太平山街走一走,放鬆心情體驗,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感受。

陳明憙《放下的頻率》音頻治療 藝術創作聯展
地址:上環西街54號地下 
日期:即日起至3月19日 (逢星期一休息)
時間:下午1時至晚上7時30分

Photo:由主辦單位提供、Sing

藝術

Banksy神秘塗鴉現農村舊屋 屋主不知情拆走幾百萬!

整蠱也是Banksy藝術的一部份?

神秘的街頭塗鴉藝術家Banksy Banksy,又有新搞作!今日他於社交媒體公開確認是自己最新的作品,於英格蘭東南部海濱小鎮Kent農場,一座廢棄農舍的牆上,繪畫一個小男孩和一隻貓一起打開鋼窗簾的剪影,作品的名叫「Morning is Broken」,但為何會叫broken?

拆屋後 Bansky才公開繪畫者身份

而事源是今次農場拆屋時,這位藝術家身份仍然是個謎。然而開始施工後,建築和藝術品的一部分已被拆除,Bansky才公開是繪畫者,令大家都十分驚訝。其實只要得到Banksy的確認,他的壁畫作品若繪畫於私人物業,將會有藝術拍賣公司聯絡接洽業主出價,以2月情人節的作品為例,就有專業人士以十萬鎊為幅牆「起底」做估價拍賣,業主可說是十分幸運!今次,廢棄農舍業主就看著自己拆走了幾百萬,被笑言整蠱也是Banksy藝術的一部份?!

「Morning is Broken」
Banksy的壁畫被拆走的早上,十分應景!

Photo:IG@Banksy

展覽, 藝文創意, 藝術

炙手可熱的藝術家Edgar Plans巡展香港站 首個塗鴉藝術籃球場登陸尖沙咀

屢次打破拍賣記錄、西班牙炙手可熱的藝術家Edgar Plans來到香港!最近舉辦「Game On」全球巡展香港站,將尖沙咀K11  Art Mall露天廣場化身成全港首個Edgar Plans塗鴉藝術籃球場,其可愛的超級英雄角色「Lil’ Heroes」也變做籃球小英雄,注⼊新世代街頭文化及潮流藝術活力!

Edgar Plans 創作的籃球小英雄形象,從畫作走到現實,讓人們近距離感受Edgar Plans 為籃球文化注入的新能量。快閃活動中展示的塗鴉球場與巨型雕塑,承載著童心與夢想兩大主題。在 Edgar Plans 的作品中,每個人都可以做回那個最率真純粹的孩子,擁抱無限可能性,成為任何人。

「Lil’ Heroes」化身成一眾傳奇籃球員。
尖沙咀K11  Art Mall露天廣場化身成全港首個Edgar Plans塗鴉藝術籃球場。

Edgar Plans 為近年其中一個最受注目的藝術新星。他以塗鴉為主要創作手法,來展現其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用色和塗鴉風格大膽,投射出對自由的嚮往。在他筆下,穿着超級英雄服飾的孩子,個個都是可愛活潑及充滿童趣的「小英雄」,而「Lil’ Heroes」就是他的代表之作。從球星和籃球文化中得到啟發,他將「Lil’ Heroes」化身成一眾傳奇籃球員,在世界各地不同城市中,上演一輪又一輪的精彩球賽,最近便來到香港站!

今次香港站的巨型籃球場藝術裝置亦花盡心思,Edgar Plans以塗鴉將「Lil’ Heroes」的剪影繪畫在球場地版上,為大家帶來置身於小英雄籃球世界的沉浸式體驗及各個打卡位!埸內將會展出3米高的Lil’Heroes巨型雕塑,向米高佐敦、高比拜仁、勒邦占士等傳奇致敬,與一眾球迷尋回黃金年代回憶,呈現了他們跨時代的熱血交鋒。

埸內展出3米高的Lil’Heroes巨型雕塑,向米高佐敦、高比拜仁、勒邦占士等傳奇人物致敬。
全球首發Edgar Plans x NBA 75周年 《I LOVE THIS GAME》限量版畫連襟章紀念套裝

是次「Game On」香港站將同時帶來Pop-Up限定店,提供一系列全球首發的限量周邊單品,包括3月18日下午2時才開賣的全球首發限量版 NBA 官方用球 Edgar x Wilson 籃球及 Edgar x NBA 限量徽章套裝。為了隆重其事,今次Edgar Plans本人將會親自現身「Game On」香港站,與一眾藝術、籃球與潮流愛好者會面,大家不能錯過。  

                     
全球首發Edgar x Wilson籃球 (5號球及7號球)

Edgar Plans「Game On」香港首個塗鴉籃球場
日期:即日起至2023年5月7日 
地點:K11 Art Mall 

Edgar Plans見面會
日期:3月23日
時間:4pm-6pm
地點:K11 Art Mall 

Text:Twinkie
Photo:IG@Edgar Plans、由主辦單位提供

攝影, 藝文創意, 藝術

將攝影相片轉化為巨型藝術裝置!法國藝術家JR 加入傳統「竹棚」 創作香港獨有藝術品

踏入三月香港藝術月,法國著名藝術家JR也將他的「戶外藝術畫廊」帶到至香港,在三月中展出亞洲首件GIANTS系列的裝置藝術!GIANTS系列的作品正如其名,以巨型見稱,把他拍攝的黑白人像攝影相片轉化為藝術裝置。今次展出他的亞洲首件GIANTS系列作品「GIANTS:Rising Up」,巨形公共藝術裝置以跳高運動員為創作藍本,捕捉運動員輕盈地飛躍香港天際,有別於以往作品以鐵枝為藝術裝置的支架,JR今次將香港獨特的建築工藝「竹棚」融入於藝 術當中。

高12 米藝術作品

是次公共藝術裝置「GIANTS: Rising Up」用上JR一貫的黑白型格風,融入香港特色工藝,將香港獨特的建築工藝「竹棚」融入於藝術當中」,而非單靠金屬支架,將照片印製於帆布上再掛在精密的支架,整個大型公共藝術裝置高達12米,做成香港獨有的藝術品,巧妙地與維多利亞港互動。巨形公共藝術裝置以跳高運動員為創作藍本,捕捉運動員輕盈地飛躍香港天際。

擁有超過 170萬 Instagram 粉絲的JR,繼2012年後再度在香港展出他的藝術作品。整個大型公共藝術裝置高達12米,巧妙地與維多利亞港互動。跳高運動員以背越式跳離地面,正享受在天空飛翔的無重力狀態。JR分享:「這次的創作靈感源自2016年巴西里約奧運會上的GIANTS藝術裝置。整個騰空動作就如鼓勵大眾勇於跳脫框架,跨越及完成更多目標。」當年,JR 在里約展出三個以運動員為題的攝影藝術裝置,於城市中勾畫出運動員的比賽英姿,備受公眾喜愛。

JR 過往作品

JR 以視錯覺藝術和大型攝影裝置而聞名,曾在 40 多個城市舉辦了 80 多場展覽,展出地方包括著名的法國巴黎羅浮宮及萬神殿、意大利羅馬法爾內塞宮、埃及吉薩的卡拉夫金字塔等等。 為了與世界各地的社區分享他的藝術,JR 在2011 年獲得 TED 獎後創立了一個參與式藝術項目 – Inside Out Project,邀請人們把自己的頭像照片製成黑白色海報,貼在社區內的牆和建築物上,將藝術帶出傳統藝術展覽場地融入各個社區。

備受矚目的 GIANTS 系列在 2016 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會期間首次亮相,把三個巨型「運動員」裝置藝術品分別放在里約城內三個矚目的地方,仿如一名游泳選手張開雙臂優雅跳入海中、一名三項鐵人選手從水中躍起及一名跳高選手跳過一棟25層高的大樓!

JR「GIANTS: Rising Up」 公共藝術裝置
日期:即日至4月23日
時間:上午7時至晚上12時 
地點:海港城海運觀點

Text:Twinkie
Photo:海港城

藝文創意, 藝術, 設計

鬼才設計師Andrés Reisinger 的異想 創造出夢境席捲城市的奇幻體驗!

溫柔又浪漫的粉色不一定只是女生的專利!阿根廷的一位男藝術家Andrés Reisinger,就對粉紅色情有獨鐘,大膽將夢幻的粉色投入到作品中。在他最新的藝術項目「Take over」系列中,根據世界各地的建築,換上了蓬鬆又花俏的粉紅「外衣」,將夢幻的粉色想像注入城市景色中,把人們日常看到膩、再平凡不過的街景變成了粉色夢境。而這自帶超現實主義色彩的系列作品,一經發佈便掀起網友熱議,大家紛紛直呼,城市好像被粉紅怪物吞噬!

Take Over Amsterdam
Take Over Amsterdam
Take Over Amsterdam

善於融合虛擬想像力注入現實物件的阿根廷藝術家Andrés Reisinger,發揮他天馬行空的想像力,「Take over」系列作品,異想天開地為東京、倫敦、紐約、巴黎、羅馬、阿姆斯特丹等城市街道建築披上超現實風格的異質感外衣,透過數位藝術3D技術,開闢出虛實之間的模糊地帶。

根據城市的風格 採用不同的媒材呈現

關於最新系列的靈感,Andrés Reisinger會根據城市的風格採用不同的媒材呈現,光滑的、毛絨的、蓬鬆的、絲滑的、充氣的……,藉此從視覺引發更多五感想像建立連結,像是巴黎精緻的極簡主義、紐約的奢華和著名百老匯表演、倫敦的天氣和層層堆疊,而羅馬則受到 Cinecittà 電影魅力所啟發,垂墜感十足的粉色幕廉傾洩而下,創造出夢境席捲市容般的奇幻體驗。

Take Over Tokyo
Take Over Tokyo

Take Over New York City
Take Over London
Take Over London
Take Over London

1990 年出生的 Andrés Reisinger 的影像總瀰漫著超現實的氛圍,但他最大的特質是他堅信「虛實終將合一,想像定會成真」;因此他小至傢俱擺飾,大至一個空間、一棟建築都充滿彷彿超越了我們我存在的維度。遺世獨立的建築、曠野中的球體、液態或是花瓣堆疊起的傢俱……都是他最常見的創作素材。

自小熱愛自製各種玩具

受到祖父母從事手工藝的影響,Andrés Reisinger 自小便熱愛自製各種玩具,而學生時期則主修平面設計,隨後步入虛擬藝術創作,深入探索擁有無限可能的 3D 領域;此外,Andrés也曾擔任導演、製片人、設計師、室內設計師,曾與 Microsoft、Samsung、IKEA 、Studio Proba 以及Bloomberg 等公司攜手合作項目。

今次的最新作品無疑是Andrés 對夢幻和超現實主義意象的致敬,讓大家看到了數碼創作的可能性,創作想法天馬行空,難分真假,不少網友也說想到現場打卡拍照,對大家來說是夢幻又真實的藝術裝置!

Take Over Florence
Take Over Florence
Take Over Florence

Photo:IG@reisingerandres

藝文創意, 藝術

《香港與英國的距離》 漫畫家阿塗 移英創作屬於香港的記憶!

這幾年,對於離別大家可能有不同的體會,身邊家人、朋友、同事移居,離開熟悉的地方,但與香港或與我們的距離,還許不只是物理上的距離。由移英港人在英國舉辦的「香港電影節」(HKFFUK),今年已是第二屆,其中漫畫家阿塗以「香港與英國的距離」為題,以香港與英國不同的地點名稱創作,將一些屬於香港的記憶移植到英國的情境中,憂愁中也帶趣味,拉近在外港人與故鄉的距離,可一解鄉愁,也是慰藉。

《香港與英國的距離》構思 獨家初稿

構思初期的稿件,以香港與英國不同的地點名稱多如牛毛。

移英港人漫畫家阿塗阿塗在其社交網站上說:「人在異鄉,偶爾在英國遇上跟香港有相同名稱的街道,也會勾起複雜而矛盾的情感。」在過時過節,感覺特別深刻。阿塗指:「尤其因為在香港時,我家住大坑華倫街(Warren Street),每年中秋都會參與舞火龍表演,去年來到英國,於倫敦落腳,陌生環境令人感到孤獨不安,當時附近正正有 一個地鐵站叫 Warren Street,感覺奇妙,親切又陌生。」這種跨越港英殖民到現代英國的時空距離,遙遠但又聯繫著,「是一種輕輕的慰藉。異鄉人 散落異國,既渴望融入新環境,同時又祈 求保持自己文化,係一種雙向的矛盾體驗,難以言喻。」

以香港與英國地點名稱創作

他以「香港與英國的距離」為題,將一些屬於香港的記憶移植到英國的情境中,憂愁中也帶趣味,引起大家共鳴。一開始構思,阿塗就以香港與英國不同的地點名稱創作:「原意只推出一系列三張明信片,但後來想到這個有趣構思時,在網上搜集了半個月資料,靈感與情緒開始在腦海中暴走,畫了十幾幅草圖,難以取捨用那幾個構思,最後覺得不如將理念全都畫出來,可呈現散落英國各地的個體。」阿塗指現時的規模與當初不同,推出明信片及海報的創作,但同時也很享受「透過繪畫,也同時療癒一下自己。」

英國「廟街」看相

散落英國各地的香港地點,就像近年散落在不同城市,英國「廟街」看相,在英國「亞皆老街」坐上一部開往大埔的紅van,到蘇格蘭「香港仔」還看到珍寶海鮮舫,大家都留言表示懷念:「香港仔(蘇格蘭)人表示多謝」、「香港仔,我出世成長嘅地方,屋企窗口日日都見到珍寶!」在倫敦「維園」散步……或許也是許多移英港人,想起香港時都會憶起的熟悉場景?

在街頭唱廣東歌,地上都是金光閃閃的, 網友指詩歌舞街是「香港最漂亮的街道(名)!」


在英國,在橋底下也可打小人,網友也看出創作者心思,「創作者在繪畫構圖的準備真係需付出很多心機,感謝阿塗,同一街名連起了兩地的特色!」,在「倫敦維園」當地居住的朋友說:「我都成日踩單車會入倫敦維園」,又有網友指:「我真係曾經喺manchester 嘅 portland st番過工!」

明信片及海報現只限於英國發售,而「英國X香港同名街道/公園/地區」海報,暫時不設網上訂購,需於網上以指定途徑取得,大家可以密切留意,在英國的朋友可寄張畀香港想念的朋友了!

香港電影節紀念品網店:https://hkffuk.square.site/

第二屆香港電影節
日期:3月18至31日
詳情:https://www.hkff.uk(憑電影節戲票購買可享九折優惠)

Text:Twinkie
Photo:阿塗

藝文創意, 藝術

【口罩令取消】 德國插畫家曾以口罩創作詼諧作品 調劑疫下生活亦反思社會問題

還記得疫情初期為了口罩四處奔波,甚至花近千元買上一盒口罩的日子嗎?原來那時至今已經過了三年。三年過去,政府在今日宣布,實施近三年的口罩令將於明天(3月1日)取消,意味著明日之後,那些強迫與口罩朝夕相處的日子也將畫下句點。雖說如此,仍是有不少人表示會繼續配戴口罩,出於衛生、出於某些便利、又或出於習慣。無論如何,大家終於可以自行決定要否配戴。

的確,三年的時間早已讓口罩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口罩的款式也是層出不窮,甚至會有藝術家將口罩作為靈感用於創作。就像德國插畫家Steffen Kraft(ICONEO),就曾用口罩創作出了一系列趣怪的作品。當中有文藝的創作、有對生活的紀錄、更有他擅長的對社會議題的嘲諷。既有趣,又引人深思。

Steffen Kraft(ICONEO)以口罩為主題的部分作品中,有不少是直接將口罩作為創作的部件,再依口罩的特性聯想出不同的場景。譬如將口罩繩當作窗框、吊床、意粉、鞦韆等事物,創作出不同的文藝、生活場景。又或者會將藍色的口罩延伸成河流,呈現在創作之中。

當然,Steffen Kraft(ICONEO)最擅長的便是在作品中陳述社會、環境等重要議題。透過簡單的畫作、以及詼諧的表達手法,將社會當下的議題融入創作中,讓你在產生共鳴而笑的同時,也會反思作品背後所反映的社會問題。

其他作品:

Photo:IG@ iconeo

藝文創意, 藝術

日本科幻漫畫大師松本零士逝世 曾著《宇宙戰艦大和號》、《銀河鐵道999》等經典動漫

「嗚嗚」,伴隨著汽笛聲的響起,那列開離地球駛往星河的銀河特快999號列車也已發車。車廂中,坐著鐵郎與美達露,還有那位從6歲起就拿起畫筆,後掀起日本科幻動畫熱潮的漫畫家——松本零士。2023年2月13日,日本科幻漫畫大師松本零士因急性心力衰竭於醫院逝世,享年85歲。

松本零士所導的《宇宙戰艦大和號》被視為日本動畫黃金時代的代表作。

出生於戰後日本九州的松本從小就喜歡畫畫,小學三年級時便靠著漫畫創作比賽贏得獎金。15歲時更以漫畫創作《蜜蜂的冒險》獲得《漫畫少年》第一屆新人王獎,正式出道成為漫畫家。畢業後隻身前往東京發展,試過作品被出版社接連終止連載;試過變賣家當、身無分文;也試過疾病纏身等各種磨難。然而這些經歷都阻擋不了松本的步伐,甚至還啟發他畫下日後的作品。

松本零士15歲時以漫畫創作《蜜蜂的冒險》獲得《漫畫少年》第一屆新人王獎,正式出道成為漫畫家。
松本零士隻身在東京奮鬥的經歷成為他漫畫中的題材。

1968年,松本零士轉戰青年漫畫界,創作《銀河鐵道999》、《千年女王》、《宇宙海盜夏羅古》等經典漫畫作品。由他所導的《宇宙戰艦大和號》更被視為日本動畫黃金時代的代表作,影響著後來的一眾科幻動畫作品。

《銀河鐵道999》
《宇宙海盜夏羅古》

《宇宙戰艦大和號》講述一個為了阻止外星帝國侵略地球,而用外星技術改裝沉睡在海底的大和號戰艦與之對抗,並在浩瀚銀河中尋找解救地球方法的故事。《銀河鐵道999》則是講述一個科技發達,可以隨意更換身體器官或者機械身體的時代。只要確保個人意識,生命便可延長數千年,而能否承擔更換機械身體費用變成了量度生命的標準。那個時代中有個傳說,便是連結各個星球的銀河鐵路有一個終點站,那裡可以提供免費的機械身體。故事便是圍繞主角從地球出發尋找傳說中的終點站,沿途碰見各種人物和文化,以及反思。

松本的作品涉及人生哲理、環保、歷史、貧窮與科技的討論,嚴肅悲壯的太空科幻題材在當時備受歡迎。
除了探討不同議題,漫畫中對未來科技的描繪也十分令人驚嘆。

這種嚴肅悲壯的太空科幻題材在當時的日本備受歡迎,而松本的作品涉及到人生哲理、環保、歷史、貧窮與科技的討論,也讓他的作品衝出日本,令全世界都感受到了他科幻作品中的獨特魅力。

2023年2月20日,官方工作室「零時社」刊登了松本先生常說的一句話:「在遠方時光之輪的交匯處,我們可以再次相見。」

「轟隆轟隆」,列車開向遙遠的星海。

Text:Vincent

Photo:官方Twitter @leijisha,網上圖片

View More